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高龄初产孕妇妊娠分娩结局。方法:回顾分析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分娩的2272例高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高龄组(35~39岁)2040例,超高龄组(≥40岁)232例。比较孕产妇年龄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结果:高龄组及超高龄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62.84%及88.79%,新生儿转ICU率分别为4.46%及7.76%,产后出血率分别为1.76%及3.02%。高龄组和超高龄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转ICU、胎膜早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死产、低Apgar评分、新生儿发育异常、产后出血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龄组、超高龄组剖宫产指征中“孕妇要求的剖宫产”占比均最高,分别为39.70%和79.38%。结论:高龄初产孕妇中,剖宫产率随着年龄增加,“孕产妇要求的剖宫产”占比增加明显,在围产儿及孕产妇并发症方面,除新生儿转ICU有所增加,严重并发症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2.
高龄初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目的 探讨高龄初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 ,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1 981年1月 1日至 2 0 0 2年 1 2月 31日分娩的单胎初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高龄初产组 (≥ 35岁 )和非高龄初产妇组 (<35岁 )妊娠期糖尿病、巨大胎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以及剖宫产率的差异。结果 高龄初产组中妊娠期糖尿病 ,巨大胎儿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初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剖宫产率高龄初产组是非高龄初产组的 2倍。结论 高龄初产妇中妊娠期糖尿病 ,巨大胎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剖宫产的危险性增加。因此 ,应该避免高龄妊娠。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龄孕妇比例越来越高。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其生育能力下降,糖、脂代谢异常,内、外科及妇科疾病发病率增加,这些高危因素均可导致高龄孕妇母胎不良结局增加。高龄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畸形、流产、早产、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升高。另外,剖宫产率增加,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产后血栓风险也增加。本文通过分析高龄孕妇诸多高危因素,做好产前评估及孕期管理,是保证母婴安全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体重管理对超重初产妇母婴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建档、定期产检和分娩的6027例孕产妇,以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修订的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指南作为标准,分为孕前低体重(BMI18.5)、正常体重(18.5≤BMI25.0)、超重(25.0≤BMI30.0)、肥胖(BMI≥30.0)。将孕前超重的220例妊娠晚期(28~42周)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检,管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重控制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体重增长情况(妊娠晚期总增重及其速率),分析母婴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和管理组妊娠晚期体重增长速率及脂代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超重初产妇孕晚期经严格的体重管理能改善脂代谢,有效降低妊娠期合并症和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新生儿出生不良结局,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高龄初产妇的妊娠与分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告了1990年1月~1991年12月收住院的81例高龄初产妇的妊娠与分娩方式,并与同期年轻初产妇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高龄组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和分娩期并发症均明显高于年轻组(P<0.05,P<0.001,P<0.05);妊高征和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年轻组(P<0.01,P<0.001)。作者认为应重视对高龄初产妇的监护,及早发现潜在难产因素,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期获得良好的分娩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机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妇共502例.根据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的宫口扩张程度分为3组:Ⅰ组(宫口<2cm,49例),Ⅱ组(2≤宫口<3cm,284例),Ⅲ组(宫口≥3cm,169例).分析3组孕妇的分娩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前超重肥胖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进行规律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580例单活胎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超重肥胖组(MBI≥24kg/m2)、正常体重组(18.5kg/m...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婚姻状况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33例未婚初产妇为观察组,取同期已婚初产妇32.,4例作对照组,根据各组围产期资料分析。结果:观察组年龄、工作收入、家庭关怀、最初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率、阴道分娩总产程、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未婚初产妇虽较已婚初产妇更易成功自然分娩,但其分娩并发症增多。故我们提倡晚婚、晚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节心理护理在初产妇过期妊娠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过期妊娠初产妇,其中2020年1~12月35例初产妇仅实施常规产科护理管理设为对照组,2021年1~12月41例初产妇则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接受细节心理护理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5.38±3.48)、(36.05±3.6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67±4.87)、(43.17±5.32)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0.63±3.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05±2.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及初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过期妊娠初产妇开展细节心理护理有助于调整初产妇心理状态,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对降低新生儿与初产妇不良风险事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39周引产相对常规妊娠41周引产对初产妇剖宫产率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收治的918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均为妊娠39周以上引产分娩、单胎、头位且无明确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根据引产孕周分为妊娠39周组(184例)、妊娠40周组(384例)以及妊娠41周组(350例)。对3组间产妇一般情况、促子宫颈成熟情况、引产方式及不同子宫颈成熟(子宫颈评分≥4分,子宫颈评分<4分)的产程时间进行比较;对3组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母婴不良结局进行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1)3组初产妇年龄、孕次、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产前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随引产孕周增加而增加(P<0.05);3组的引产指征、促子宫颈成熟、引产方式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发生剖宫产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失败比例随孕周增加而升高(P<0.05)。(3)与妊娠41周组比较,妊娠39周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高龄经产妇围生期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特点,为临床上预防高龄经产妇围生期不良结局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6家助产机构2016年11月—2017年2月分娩的经产妇,按照产妇年龄分为超高龄经产妇组(≥40岁)198例、一般高龄经产妇组(35~39岁)1 110例、非高龄经产妇组(35岁)1 645例,对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等进行横断面调查,比较不同组别产妇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①超高龄经产妇组和一般高龄经产妇组选择剖宫产的比例比非高龄经产妇组高,分别为27.3%,22.1%和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超高龄经产妇组的分娩孕周比非高龄经产妇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②校正了孕期增重、分娩方式、胎数和分娩孕周等影响因素之后,超高龄经产妇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多次(≥2次)流产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值分别为3.70,1.98,1.74,3.4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甲状腺疾病(甲减、亚甲减或甲亢)的风险低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0.40,P=0.032);胎盘相关疾病和危重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高龄经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多次(≥2次)流产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值分别为1.92,1.57,1.76,均有统计学意义。③超高龄经产妇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值分别为2.11和4.28,有统计学意义。一般高龄经产妇组新生儿发生NRDS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2.1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高龄经产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对有可能成为超高龄产妇的育龄妇女,孕前应充分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加强孕前健康管理,对已妊娠的超高龄经产妇应严格进行围生期的随访和管理,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高龄经产妇围生期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特点,为临床上预防高龄经产妇围生期不良结局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6家助产机构2016年11月—2017年2月分娩的经产妇,按照产妇年龄分为超高龄经产妇组(≥40岁)198例、一般高龄经产妇组(35~39岁)1 110例、非高龄经产妇组(<35岁)1 645例,对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等进行横断面调查,比较不同组别产妇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①超高龄经产妇组和一般高龄经产妇组选择剖宫产的比例比非高龄经产妇组高,分别为27.3%,22.1%和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7)。超高龄经产妇组的分娩孕周比非高龄经产妇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②校正了孕期增重、分娩方式、胎数和分娩孕周等影响因素之后,超高龄经产妇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多次(≥2次)流产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值分别为3.70,1.98,1.74,3.4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甲状腺疾病(甲减、亚甲减或甲亢)的风险低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0.40,P=0.032);胎盘相关疾病和危重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高龄经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多次(≥2次)流产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值分别为1.92,1.57,1.76,均有统计学意义。③超高龄经产妇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值分别为2.11和4.28,有统计学意义。一般高龄经产妇组新生儿发生NRDS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组(OR=2.1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高龄经产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高于非高龄经产妇,对有可能成为超高龄产妇的育龄妇女,孕前应充分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加强孕前健康管理,对已妊娠的超高龄经产妇应严格进行围生期的随访和管理,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线放松法训练对阴道分娩初产妇妊娠结局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16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继续给予三线放松法训练。比较两组初产妇妊娠结局和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分娩恐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和分娩前,两组分娩恐惧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和分娩前,两组焦虑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3.45%低于对照组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线放松法训练可以有效缓解阴道分娩初产妇分娩恐惧程度和焦虑情绪,缩短其总产程的同时降低中途转剖宫产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高龄孕妇一般是指孕妇的分娩年龄≥35岁。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高人类生育能力呈逐渐下降趋势,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子不断老化,其出生缺陷、妊娠并发症均升高。本文将对其以上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妊娠间隔过短或者过长均会导致妊娠不良结局的增加,也会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和胎儿近期或远期并发症的增加。目前对于最佳妊娠间隔范围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多数研究给出的最佳范围在18~60个月。而妊娠间隔对妊娠结局的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如孕次、孕周、年龄、前次妊娠史、受孕方式、社会经济因素等。目前妊娠间隔对妊娠结局影响作用机制的假说,较多的认为是过短妊娠间隔是由于母体体内物质缺乏所致,而过长妊娠间隔则是机体的衰老等因素共同影响所致,但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均较少,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6.
铅污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铅 ,作为一种可引起中毒的金属元素 ,已被医学界研究了多年 ,对于它的毒性机制也有了一定了解。但是 ,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 ,以及都市的不断扩增 ,生活中铅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 ,如汽车尾气、房屋装修、铅制焊接罐头等。所以 ,铅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低浓度的铅污染已受到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关注。而妊娠期的铅污染 ,不仅可以影响孕妇的健康 ,也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并对其出生后的心理 智力 行为发育造成远期影响。现就铅污染对生殖、孕妇及胎儿的影响作一综述。一、孕妇血铅代谢的特点肠道是非职业性铅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妊娠期妇女预防性应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和丹参),了解抗氧化剂对产科并发症、分娩情况和围生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4月—2006年7月全国24家医院3 485例妊娠妇女前瞻性随机分为抗氧化剂组[应用维生素和(或)丹参者,1 607例]与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者,1 878例),序贯性监测其产科并发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①2组产科并发症比较,抗氧化剂组胎膜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和羊水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1),但2组间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PIH)和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ICP)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抗氧化剂组平均妊娠周为39.17周,平均新生儿体质量为3 388.29 g,对照组平均分娩时间为39.08周,新生儿体质量为3 374.81 g,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间早产、低体质量儿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抗氧化剂组孕产妇病死率为0,围生儿病死率为0.44%,对照组分别为0.11%和0.1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④抗氧化剂组的新生儿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以新生儿黄疸最为显著。结论: 妊娠期应用抗氧化剂对分娩时间、新生儿体质量、早产、低体质量儿、巨大儿、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等无明显影响,而对预防部分产科并发症和新生儿疾病等方面有所帮助,尤其预防胎膜早破、新生儿黄疸等疾病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高龄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和母儿结局,探讨孕产期管理经验。方法:2018年1月~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共3046例,新生儿3129例,其中高龄孕产妇481例(占15.8%)。回顾分析母儿妊娠结局相关指标。结果:高龄组的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比例[51例(10.6%) vs 174例(6.8%)]、早产率[42例(8.7%) vs 113例(4.4%)]和剖宫产比例[263例(54.7%) vs 1106例(43.1%)]均高于非高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体重指数(BMI)和初/经产妇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1例(12.7%) vs 117例(4.6%)]、GDM[69例(14.3%) vs 186例(7.3%)]和产后出血[42例(8.7%) vs 106例(4.1%)]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和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感染、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以及转NICU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龄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产后出血和早产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对高龄助孕患者行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HRT-FET)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01-2015.12期间行HRT-FET移植且年龄≥3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内膜转化日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分为黄体酮针组(A组,n=588),雪诺同组(B组,n=224),所有患者均口服地屈孕酮片(20 mg/d)。比较组间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宫外妊娠率及活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临床及实验室一般资料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临床妊娠率(36.6%)及着床率(20.3%)较B组(27.2%和15.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流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HRT-FET中,2种黄体支持方案妊娠结局相似,患者可根据个人经济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经产妇不同妊娠间隔时间与妊娠结局(妊娠合并症、分娩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高龄经产妇(其预产期年龄≥35岁) 2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距上次妊娠间隔时间进行分组:A组(2~5年)97例、B组(6~9年) 63例、C组(≥10年) 45例。收集孕妇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产程长短、分娩并发症、新生儿转科率及Apgar评分。比较各组妊娠结局的差异,以A组为对照,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妊娠间隔时间长短发生不同妊娠结局的风险。ROC曲线评估妊娠间隔时间预测发生不同妊娠结局的敏感性。结果:(1)A组、B组、C组经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分娩并发症、第一产程时间、新生儿转科率和新生儿窒息程度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A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最低,随妊娠间隔时间的延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逐渐升高。(2)以A组作为参照,B组和C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等结局的风险明显增加(P <0.05);加入年龄去除混杂因素后,与A组相比,B组发生胎膜早破(OR 2.35,95%CI 1.83~5.25,P=0.021)、胎盘早剥(OR 6.77,95%CI 3.46~12.73,P=0.000)的风险明显增加,C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OR 3.86,95%CI 1.33~7.36,P=0.001)、胎膜早破(OR=6.92,95%CI 3.47~11.56,P=0.000),胎盘早剥(OR 12.88,95%CI 4.67~18.28,P=0.000)和新生儿窒息(OR4.82,95%CI 1.37~6.59、P=0.012)的风险显著增加。(3)ROC曲线表明,不同妊娠间隔时间预测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的敏感度分别为AUC=0.708,95%CI0.677~0.803; AUC=0.651,95%CI 0.556~0.683; AUC=0.606,95%CI 0.521~0.647; AUC=0.721,95%CI 0.681~0.788。结论:高龄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随着妊娠间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长妊娠间隔(6~9年、≥10年)是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