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该院手术治疗的3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RCP联合EST组和开腹组,每组1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医疗费用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开腹组相比,ERCP联合ES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黄疸消退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术后抗感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联合EST组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但其住院总费用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胆管炎、胰腺炎及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联合EST组患者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18.7%(28/150),明显高于开腹组6.0%(9/150)(P0.05)。出院时,ERCP联合EST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优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RCP取石术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技术在胆道恶性肿瘤合并胆道梗阻中的应用。方法在ERCP过程中,62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行ERCP时利用导丝辅助下向胆管内引入活检钳对病变处进行活检获取标本。结果经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技术行胆道活检夹取组织块成功率为100.0%,62例钳夹活检中41例获得组织学诊断,活检敏感性为66.1%,活检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同时研究发现胆管上中段活检阳性率(上段76.9%;中段78.6%)明显高于胆管下段(45.5%)(P0.05),胆管原发肿瘤活检阳性率(88.2%)高于非胆管起源肿瘤(胰腺癌阳性率35.3%)引起的胆道梗阻(P0.01)。结论经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技术是安全、简便、易于掌握地获取病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提供了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肝包虫胆道并发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0年10月-2016年10月ERCP参与治疗的肝包虫病27例,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该组有27例应用ERCP参与治疗的肝包虫胆道并发症病例。其中,12例因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7例因肝包虫囊肿压迫胆总管引起重度黄疸,先行ERCP通畅胆道引流,择期行开腹手术;6例因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残腔胆瘘,2例因肝包虫术后胆道狭窄,术后行ERCP放置胆道支架,该组27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术前24 h内与术后48 h白细胞计数(WB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和γ-转肽酶(GGT)6项指标,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包虫病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瘘和胆道狭窄等胆道并发症,在术前或术后采用ERCP处理具有重要的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凭静脉麻醉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双腔喉罩的临床应用。方法共有60名年龄为60~80岁择期行ERCP的患者入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接受在全凭静脉麻醉行该手术而不使用任何气道装置;B组接受在麻醉行该手术使用双腔喉罩通气进行气道管理。对比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内镜医师的满意度。结果 B组顺利插入食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内镜医师及患者的满意度得分高于A组。在ERCP操作中A组血氧饱和度(Sp O2)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ERCP应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如与误吸相关的疾病。因此,根据双腔喉罩结构的特质,其在ERCP麻醉镇静中的应用更安全,更舒适,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梁斌姜永斌郑娇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9):1074-1076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奥林巴斯胆道镜CHF-V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治疗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8例(给予ERCP联合奥林巴斯胆道镜CHF-V治疗)和对照组52例(给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LT)、IgA、IgM、IgG、皮质醇(cortisol,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总管巨大结石、胆总管多发结石和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9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146例经ERCP治疗的困难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n = 43)结石直径 > 15 mm,B组(n = 21)结石数量 > 10枚,C组(n = 82)行上消化道重建。根据ERCP取石是否成功,分为取石成功组(n = 106)和取石失败组(n = 40),比较两组患者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取石成功率、结石残余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石直径和消化道重建方式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困难胆管结石患者ERCP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 3组患者操作时间、平均插管次数、结石直径、残余结石和激光碎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困难胆管结石患者中,ERCP取石成功组与取石失败组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结石数目、消化道重建和是否首次ERC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多发结石和消化道重建是困难胆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失败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ERCP取石在困难胆管结石患者中安全、可行,但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Roux-en-Y重建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22例行Roux-en-Y重建术后ERCP的患者资料,并分析其操作时间、进镜与治疗成功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22例消化道Roux-en-Y重建术后行ERCP,进镜和乳头插管平均时间分别为74.1和22.5 min,总体进镜和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1.8%(18/22)和77.2%(17/22),且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可作为消化道Roux-en-Y重建术后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与ERCP资料,MRCP采用重T2加权及快速自旋回波水成像技术进行,ERCP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MRCP与ERCP对胆道梗阻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4%(45/56)和78.6%(44/56),MRCP与ERCP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8.2%(55/56)。MRCP与ERCP联合诊断准确率好于单用(X2值分别为8.10、9.09,P均〈0.05)。结论MRCP可作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但MRCP不能完全取代ERCP,两者相结合定性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及胆宁片(DN)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治疗后预防胆总管结石复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0例经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3组。对照组不服药,TUDCA组口服TUDCA,DN组口服DN。术后药物治疗并随访24个月定期复查胆道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比较3组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率、胆固醇饱和度指数(CSI)、血脂水平。结果 190例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1)术后24个月内对照组、TUDCA组、DN组结石复发率为17.46%(11/63)、6.34%(4/63)、10.94%(7/64);TUDCA组、DN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UDC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DN组(P0.05);(2)术后第10天,TUDCA组CS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DN组(P0.05);DN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石未复发患者中,TUDCA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低于对照组、DN组(P0.05);而TUDCA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高于对照组、DN组(P0.05),DN组HD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后口服TUDCA及DN均能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率,且TUDCA效果更优于D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胆胰疾病患者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行ERC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是否超过80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探讨高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特点。结果 116例高龄患者中,原发病以胆总管结石为主,但恶性梗阻性黄疸所占比例明显升高,高龄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生率明显升高,胆道支架植入术所占比例明显升高,高龄组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原发病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可能是发生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高龄胆胰疾病患者恶性疾病患病率明显升高,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COPD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导致术后出血的风险增加。但总体上治疗性ERCP术对高龄胆胰疾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谐夹助在十二指肠憩室边缘乳头插管困难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5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患者,为憩室边缘乳头,尝试插管困难(常规插管10 min)。实验组11例使用和谐夹将乳头一侧黏膜夹闭,对照组14例继续尝试传统技术插管,记录两组插管成功例数及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腹痛、胰腺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均插管成功(100.00%),对照组12例成功(85.7%)。实验组手术耗时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地应用和谐夹,有利于十二指肠憩室边缘乳头暴露和成功插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对于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将4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为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组和ERCP组。PTCD组患者接受PTCD治疗,ERCP组患者接受ERCP置入金属支架治疗。结果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术后胆道通畅时间明显长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TCD组(P0.05)。术后1周ERCP组肝功能检测指标明显优于PTCD组(P0.05)。此外,PTCD组和ERC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30.0%与10.0%。ERC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结论 ERCP支架置入与PTCD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疗效相似。但是,ERCP术后胆道通畅时间长,并发症少,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快。因此,对于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的患者,采用ERCP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复杂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EST+LC组(38例)和LCBDE+LC+ERCP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肝功能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LCBDE+LC+ERCP组结石最大直径、胆总管直径均大于EST+LC组,其结石数量明显多于EST+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ST+LC组相比,ERCP+LC+LCBDE组单次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时间短,但其手术费用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及住院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LCBD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9/42),EST+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10/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均轻度升高,术后3 d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LCBDE+LC+ERCP以及EST+LC两种手术方案均是治疗复杂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其中LCBDE+LC+ERCP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较短,对较大的结石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困难胆管插管病例中置入3 cm长5Fr胰管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0月在该科住院需行ERCP治疗的困难胆管插管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预防性放置短5Fr胰管支架,将其随机分为胰管支架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术后首次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术后腹痛情况、高淀粉酶血症、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重症胰腺炎发生率。结果在胰管支架组中首次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腹痛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3 h和术后24 h血淀粉酶值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3 cm长5Fr胰管支架置管成功率高,自发脱落率很高、并发症少,减少再次行内镜取出支架的概率。结论短5Fr胰管支架留置在内镜困难胆管插管中的运用是安全、有效的,既能提高胆管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术后腹痛程度,又能有效地降低PE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行胆道刷检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0月因梗阻性黄疸入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ERCP诊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收集术中造影显示胆道狭窄的患者45例,常规行胆道细胞刷片并进行细胞病理学分析。结果细胞病理学报告细胞核增大、核膜不规则、核仁明显、具有多个核仁的染色质凝集、核浆比增大、细胞异型性明显、常见小团的散落的异型性细胞簇时,胆道刷检细胞学对恶性胆道狭窄诊断的意义更大。32例(71.11%)患者最终诊断为恶性胆道狭窄,其中22例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10例通过疾病进展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道狭窄长度(OR^=8.375,95%CI:1.249~56.173)是恶性胆道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ERCP胆道细胞刷检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充分的取材、良好的制片方法和严格的细胞形态学诊断标准,均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9月ERCP联合EST胆总管取石术289例患者,其合并胆囊结石,择期行LC。按胆总管结石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按是否行LC分为LC组和无LC组。均记录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胆囊切除史、总胆红素水平、黄疸和壶腹周围憩室情况;使用熊去氧胆酸(UDCA)药物情况;胆道狭窄、胆管成角、胆总管直径;结石的性质、数量和大小;机械碎石、鼻胆管引流情况。跟踪随访5年。结果胆总管结石复发时间(27.1±14.6)个月。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相比:胆总管直径分别为(17.7±3.7)和(15.5±4.4)mm;胆总管结石直径≥15 mm例数分别占41.3%和16.8%;壶腹周围憩室例数分别占61.9%和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1)。胆总管直径≥15 mm和存在壶腹周围憩室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OR=1.789~1.941,均P 0.05),择期LC不是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LC组与无LC组5年累计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24.5%和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直径≥15 mm,存在壶腹周围憩室是ERCP+EST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择期行LC并不能降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