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较传统与改良鼻胆管经口鼻腔转换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鼻胆管口鼻腔转换过程中采用导丝套取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卵圆钳或徒手抓取胃管,并对两种方法的操作时间、一次抓取成功率以及患者对刺激的反应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一次抓取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对刺激的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导丝套取胃管的方法可提高胃管的一次性抓取成功率,缩短胃管抓取时间,明显减轻患者的不适,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患者鼻胆管口鼻腔转换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2例ENBD患者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及侧卧位组各51例.记录鼻胆管口鼻腔转换整个过程两组所耗的操作时间和成功率,观察患者对刺激的反应.结果:与仰卧位组患者比较,侧卧位组患者鼻胆管口鼻腔转换平均耗时更少,一次性成功率更高,患者耐受性更好(P<0.01).结论:ENBD患者采取侧卧位接受鼻胆管口鼻腔转换操作一次套取成功率高,省时且患者无明显不适现象,值得广大内镜医生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可视喉镜下进行鼻胆管口鼻交换对一次性成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导丝法口鼻交换,实验组在可视喉镜辅助下进行口鼻交换。结果 实验组口鼻交换一次性成功36例,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性成功30例,成功率83.3%;实验组发生呛咳1例,无导管滑脱和导管盘曲打折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对照组发生呛咳4例,导管滑脱3例,导管盘曲打折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结论 可视喉镜应用在鼻胆管口鼻交换时,可以提高一次性成功率,避免引导时鼻胆管打折和滑脱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过程中采用导丝套取胃管的护理配合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胆道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ENBD).观察组在鼻胆管行口鼻转换时采用导丝套取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血管钳钳夹或手取.比较两组转换成功率、不良反应情况,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结合胆红素(UA)、尿胆红素(BIL)、谷丙转氨酶(ALT)等检验结果,并总结ENBD围术期护理配合方法.结果:观察组套取全部成功,对照组套取失败者改用观察组方法后成功;观察组一次抓取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成口鼻转换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用鼻胆管引流7 d后,100例患者UA、BIL、ALT均明显下降,且均值已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改进口鼻转换方法可提高抓取成功率,减少抓取时间,做好ENBD围术期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也是胆道梗阻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传统与新型鼻胆管固定法在ENBD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ENBD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在鼻胆管固定方面采用新型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对两组患者的鼻胆管固定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通过进行新型管道固定护理,提高了引流效果,脱管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患者对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上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鼻胆管固定法在ENBD术后能减少脱管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更便捷,更舒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鼻胆管引出鼻腔的成功率.方法:将160例行鼻胆管引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和传统组各80例,改进组采用导丝从咽后壁拉出导引管再将鼻胆管引出鼻腔固定,传统组采用术者食中指伸至患者咽后壁夹出导引管方法.结果:改进组的一次成功率高于传统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c15.结论:用导丝从咽部带出导引管将鼻胆管自口经鼻引出固定法,具有简便易操作,患者反应轻、副作用少,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留置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6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LCBDE)一期缝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而对照组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无1例病患中转开放手术。研究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两组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持续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手术后并发症如胆漏、胆道残余结石和胆道狭窄等的发生率等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没有发现胆道狭窄、胆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鼻胆管引流能有效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保障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的安全,缩短住院时程,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传统与改良鼻胆管口鼻腔转换法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口鼻咽部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鼻胆管口鼻腔转换过程中采用导丝套取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卵圆钳或徒手抓取胃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口鼻咽部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腔不适、恶心呕吐、咽喉疼痛、口咽部并发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义(t=5.40,4.936,4.609,3.383;P0.05);口干舌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6,P0.05)。结论导丝套取胃管进行鼻胆管口鼻腔转换可有效提高ERCP患者口鼻咽部的生理舒适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2种鼻胆管口鼻转换法在鼻胆管引流术中的成功率、一次抓取成功率、平均所需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科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中实施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鼻胆管口鼻转换中采用导丝套取胃管的作为研究组;采用传统方法的为对照组.对2组的胃管套取成功率、一次抓取成功率、平均所需时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成功率100%,对照组成功率90%,但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组一次抓取成功率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研究组平均所需时间(1.3±0.3)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1±0.7)min.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3%.结论 用导丝套取胃管的方法可提高胃管的一次抓取成功率,缩短胃管抓取时间,明显减轻患者的不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传统与改良鼻胆管口鼻转换法的应用比较。方法:将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我科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中实施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在鼻胆管口鼻转换中采用导丝套取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胃管套取成功率、一次抓取成功率、平均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胃管套取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抓取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丝套取胃管的方法可提高胃管的一次抓取成功率,缩短胃管抓取时间,明显减轻患者的不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并经腹置鼻胆管引流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55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经腹置鼻胆管引流30例(鼻胆管组)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25例(T管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组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和3天胆汁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管组优势更明显。T管组术后并发症共11例(44.0%),鼻胆管组共10例(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水、电解质紊乱致厌食、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几乎均由T管引流造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扩大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避免了T管引流的一系列弊端,并未增加胆漏、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适应证范围内治疗胆囊结石合并CBD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标准型胃镜下斑马导丝转换技术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胃镜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标准型胃镜将斑马导丝置入十二指肠远端后,保持导丝位置相对固定,退出内镜,应用一次性导尿管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代替经鼻胃镜下置入导丝技术;对照组使用标准型胃镜下钳夹推送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技术。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鼻咽部不适及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误吸及导丝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斑马导丝转换技术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与传统内镜钳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和并发症少等优势,且安全有效,可为广大基层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为消化内镜营养管置入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复杂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EST+LC组(38例)和LCBDE+LC+ERCP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肝功能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LCBDE+LC+ERCP组结石最大直径、胆总管直径均大于EST+LC组,其结石数量明显多于EST+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ST+LC组相比,ERCP+LC+LCBDE组单次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时间短,但其手术费用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及住院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LCBD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9/42),EST+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10/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均轻度升高,术后3 d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LCBDE+LC+ERCP以及EST+LC两种手术方案均是治疗复杂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其中LCBDE+LC+ERCP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较短,对较大的结石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鼻胆引流管经鼻导出的摄取管对鼻胆管口鼻转换的成功率和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下的118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患者随机分为磁铁组和导丝组,磁铁组采用自创的鼻胆引流管经鼻导出的牵引导管和鼻导管,将装有高性磁铁的一端经口腔送至口咽部,顺利导出鼻胆管,导丝组采用导丝从咽后壁牵引拉出胃管或导尿管再将鼻胆管固定。结果磁铁组的用时短,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导丝组,咽部刺激减小、并发症减少。结论采用自制鼻胆管导出的磁性导管一次成功率高,简单易行,耗时较短,患者反应轻,避免口腔黏膜的损伤,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聚氨酯鼻饲管与硅胶鼻饲管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鼻饲中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舒适度情况。方法将8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聚氨酯鼻饲管插管鼻饲,对照组患者给予硅胶鼻饲管插管鼻饲。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5%,对照组为60.5%,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置管所需时间为(12.2±2.3)min,对照组为(15.6±2.5)min,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插管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聚氨酯鼻饲管较硅胶鼻饲管更适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其置管一次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鼻空肠管置入及空肠营养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该院NICU 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共56例。上述患者均于入院后72 h内发现胃残余量增多(100 ml)。鼻空肠组行床旁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并行鼻空肠营养共28例,对照组继续给予普通胃管置入并行肠内营养共28例。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包括呕吐、反流、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营养状态参数(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炎症指标[包括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入住NICU时间、NICU费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病死率。结果经鼻胃镜导丝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成功率100.0%。鼻空肠组营养状态参数优于对照组,入住NICU时间较短、NICU费用较低,炎症指标较低,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HAP发生率、GCS评分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NICU胃残余量增多的患者经胃镜辅助下置入鼻空肠管行空肠营养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芦芳杨莉  李玉妹 《现代护理》2006,12(30):2850-2851
目的为了提高鼻腔狭窄病人经鼻留置胃管的舒适度和成功率。方法对我科术前需经鼻置胃管、胃管通过鼻瓣区困难91例病人的插管方法进行研究.将该组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插管,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呼气法进行插管。对插管时病人的舒适度与置管成功率进行观察。结果使用呼气法插管病人舒适度好。按常规方法进行插管因不易确定鼻瓣区开口,常需反复插管,舒适度差。呼气法能增大鼻瓣区开口角度并有效判断开口位置,提高置管成功率。结论使用呼气法可以有效提高鼻腔狭窄病人经鼻插胃管的舒适度与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个体化手术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17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确诊,根据鼻腔内中隔偏曲的不同类型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经鼻内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176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术后2例并发鼻中隔血肿,经处理后治愈,未出现鼻中隔穿孔及其他并发症。所有病例经随访6个月以上,双侧鼻腔通气良好,头痛、鼻出血等症状缓解,鼻内镜检查鼻中隔基本处于正中位置,未见有器质性偏曲。结论鼻内镜下依据鼻腔内中隔偏曲具体形态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具有操作精确、微创和安全等优点,符合鼻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刺激吞咽留置胃管法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意识障碍需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刺激吞咽留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法。比较两组插管成功所需时间、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插管成功所需时间、插管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意识障碍患者采用刺激吞咽留置胃管法留置胃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