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评价单孔法胸腔镜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应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68例,术中于第3、4肋骨表面以电凝钩烧灼切断交感神经,术后随访,并将单孔法与二孔法两种术式在疗效和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68例均于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5例因术中发现合并肺大疱加做肺大疱切除术(三孔);单孔法41例,二孔法22例.术后随访1~ 26个月,平均12.3个月.全体患者手部多汗均消失,有效率100%.单孔法和二孔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有效率等方面均无差异.结论:单孔法胸腔镜上胸段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可以获得与二孔法同样满意的疗效,同时进一步减轻了手术创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孔法胸腔镜下T_3/T_4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单孔法胸腔镜下行T_3或T_4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27例。分别记录患者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前、术后掌温变化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 27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1例中转开胸。术后随访1~12月,平均6月,无复发病例。手术时间(50. 0±9. 1) min,术中出血量(5. 0±2. 5) m L,术后掌温升高(1. 3±0. 2)℃,住院时间(5. 7±2. 3) d。平均住院费用9 800元。1例患者术后出现气胸,3例患者术后5~6 d出现颜面部、前胸部代偿性多汗,7~14 d后均能缓解。无血胸、心脏骤停、Horner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治疗有效率100. 0%,腋窝和足底多汗症状得到改善。结论单孔法胸腔镜下T_3/T_4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手汗症患者经电视胸腔行镜胸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85例手汗症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胸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前予以充分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予以作好交接工作,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双手、面部多汗症消失,有效率100%,腋窝和足底多汗症状的缓解率达72.97%(27/37)和84.62%(22/26),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能理解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积极配合治疗,均顺利出院.结论 手汗症患者经电视胸腔镜行胸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沟通工作,术后做好交接班、加强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有利于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多汗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手汗症患者行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有效率100%,平均手术时间(双侧)30 min,平均住院2.7 d;术后并发躯干代偿性出汗47例(占57%),严重者1例,对工作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可忍受者13例,轻微者33例;术后再发1例(单侧);术后背痛11例;术后皮下气肿2例,胸腔积液4例,均治愈,术前合并腋臭18例,术后均明显减轻。结论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双侧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护理配合及护理。[方法]对36例手汗症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手术间、器械及物品准备;术中做好手术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恢复情况,并做好器械设备养护。[结果]36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手的温度比术前平均升高2℃,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6个月未发现复发,疗效满意。[结论]对手汗症病人实施电视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医护密切配合及给予有效的护理,器械养护到位,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同时延长了仪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而腋汗症大多与手汗症并存被一并治疗,但对于单纯的腋汗症或以腋汗症为主的多汗症的胸腔镜手术治疗,目前相关的文献报道少见.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全麻单孔法利用10 mm带操作孔胸腔镜对11例原发性腋汗症患者行同期双侧T4+T5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孔法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0-50 min,平均(40.1±4.3)min;术后手掌皮肤温度1.5-3.1℃,平均(2.5±0.6)℃;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个月,平均(8.1±3.2)个月,10例双手多汗症状均消失,手掌由湿冷转为干燥、温暖而红润,无明显手掌干燥、皲裂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法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T3或T3—4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安全、有效,且创伤小。 相似文献
11.
李春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4):83-8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相关临床指标、医生与护师满意评分、并发症与纠纷、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医生与护师满意度评分与干预前组内比较显著上升、干预后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3D胸腔镜系统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应用3D胸腔镜系统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共7例。其中纵隔肿物2例,肺楔形切除2例,肺癌根治手术3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顺利,无重大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均顺利出院。术后及随访3个月期间均无出血、肺不张、胸腔包裹性积液、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等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转移情况。结论 3D胸腔镜系统可以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安全地应用。它可以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野和更好的景深感,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下应用切割缝合器和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S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SP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观察组采用VATS下切割缝合器治疗,对照组则采用VATS下缝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止疼药服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SP均安全、有效,并且预后良好,但VATS下缝合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优于VATS下缝扎术,且术后复发率更低,而VATS下缝扎术手术费用低,在临床上可根据实际病情需要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引流装置在单孔胸腔镜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胸外科以往收治的自发性气胸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时间为2015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根据所选用胸腔引流装置的不同分为传统组(A组,42例)和改良组(B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胸腔引流量、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使用抗生素时间均缩短,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术后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术后,采用改良胸腔引流装置能够让患者快速康复,并且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管胸腔镜技术在非解剖性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7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进行无管胸腔镜非解剖性肺切除手术的28例患者情况。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未进行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以胸段硬膜外阻滞或肋间神经阻滞止痛,以异丙酚、瑞芬太尼等药物镇静、控制呼吸。结果 纳入28例患者,其中肺大泡切除24例,肺部结节楔形切除3例,肺大泡切除合并肺部结节楔形切除1例。术中无中转气管插管麻醉,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除1例80岁患者出现心衰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无管胸腔镜非解剖性肺切除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小婴儿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婴儿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单腔气管插管辅以CO2人工气胸麻醉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43例10个月 ̄3岁、体重7.2 ̄12.0kg的膈疝患儿实行VATS,经快速诱导后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术中辅以CO2人工气胸,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最大吸气压(PIP),分别于气胸前、气胸后10min及30min、放气后10min记录各监测值。结果43例患儿术中麻醉维持平稳,与气胸前相比,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术中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气胸后10minPIP显著升高,气胸后30minPETCO2显著升高,放气后10minPIP、PETCO2与气胸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腔气管插管辅以CO2人工气胸用于小婴儿VATS具有操作简单、麻醉管理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比单孔胸腔镜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单孔组),68例行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三孔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止血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留置胸管时间、胸腔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及感觉异常等指标上的异同。结果单孔组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后带管时间、胸腔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感觉异常率均显著优于三孔组(P <0. 05,P <0. 01),而两组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后心律失常及术后第1天、拔管后、出院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较三孔胸腔镜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PSP)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选择PSP患者62例行VATS治疗。于腋中线间第7或第8肋间作观察孔,长约1.0cm;单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1.5~2.0cm。结果 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VATS治疗,手术平均时间(18.7±7.9)min,术中平均失血(32.3±11.08)mL,术后平均(3.32±0.67)d拔除胸腔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7.74±0.86)d。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胸部X线片显示患侧肺复张良好。1例患者术后13个月时气胸复发,范围20%,未做特殊治疗,气胸自行吸收。结论单操作孔VATS治疗PSP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针形胸腔镜下T2-4和T3-4不同节段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7年12月—2009年6月期间完成的166例手足多汗症患者术后当天疼痛情况、止痛药应用情况及术后1个月疼痛情况。依据切断交感神经节段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双侧T2-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共66例;B组:行双侧T3-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共100例。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和B组手术当天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48.5%(32/66)、17.0%(17/100),A组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及使用止痛药物(曲马多)的剂量明显高于B组。A组和B组术后1个月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6.7%(11/66)、3.0%(3/100),A组明显高于B组(P=0.002),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结论:T3-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术后疼痛发生率较低,疼痛程度较轻,使用止痛药物剂量较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