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经试验过穴位注射,以期排除针刺疗法所面临的困难。例如:需要进行长期培训,每次治疗需要时间,以及不同技术水平的操作人员治疗效果的差异等等。方法:将生理盐水、维生素B_1或B_(12),喷他佐辛等,用1~2ml微型注射器和小号注射针,配上所需的药剂进行注射。穴位主要选择经脉循行通过患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针灸作用的基本原理,笔者从针刺信息的角度,认为穴位是针刺信息传递的"放大器",穴位局部作为针刺刺激的初始应答部位,是针刺起效的源头环节,穴位可使针刺物理信号转化为生物信息,使针刺信号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等不同系统得到响应,从而放大了针刺信息,起到"小刺激、大反应"的作用。在整体认识、系统把握针刺作用途径的基础上,从针刺穴位的初始环节认识穴位的基本功能,为解释复杂的针灸作用原理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干扰电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配合干扰电穴位电刺激治疗,选取中脘、天枢(双侧)、关元,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7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辅以针刺治疗,针刺取足三里、上巨虚,每日1次,留针30 min,每周治疗5次。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CS)评分、Bristol大便性状(BSFS)评分、便秘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SF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CS、PAC-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干扰电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粪便性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针刺穴位的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穴对健康人胃电即时效应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的相对特异性。方法:针刺30名健康人不同穴位,观察针刺前后胃电平均幅值、频率的变化,比较针刺不同穴位对胃电即时效应影响的差异。结果:胃电振幅均值针刺后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阳陵泉、太冲、天枢与针刺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足三里要优于其它9个穴位(P0.05,P0.01),上巨虚和天枢也优于阳陵泉、曲池、外关、内关(P0.05,P0.01);对于胃电振幅变化率,针刺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阳陵泉、太冲、天枢变化率明显,高于曲池、内关、合谷、外关(P0.05,P0.01),足三里要高于其它9个穴位(P0.05,P0.01),上巨虚和天枢也高于阳陵泉(P0.05,P0.01),其它穴位间未见明显差异;针刺前后对胃电频率无影响。结论:针刺不同穴位对胃电具有不同影响,不同穴位对健康人胃电的影响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穴位低频电刺激与穴位针刺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前瞻、双盲、随机的方法分成穴位低频电刺激组、针刺组、对照组各40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以肛门第1次排气为胃肠功能恢复的标准,穴位低频电刺激组与针刺组48 h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穴位低频电刺激组与针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低频电刺激与针刺治疗均能够促进肠梗阻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但是针刺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感觉较疼痛,易产生恐惧,增加感染的风险,穴位低频电刺激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经皮穴位电刺激及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颈椎病颈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经皮组和结合组,治疗后用NPQ颈痛量表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随访1个月时的组间评分差异。结果:针刺组、经皮组与结合组有效率分别为94.74%、89.47%与100%,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PQ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结束时,结合组与经皮组N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组均数低于经皮组;结合组与针刺组N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均数低于针刺组;随访1个月时,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是治疗颈椎病颈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将针刺与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针刺穴位治疗痛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在月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以至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称为痛经[1]。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症状之一,约50%妇女有痛经。痛经可分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针灸主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与镇痛有关的穴位,我们于1976年10月至12月以上高县人民医院门诊部为基点,并深入工厂街道为广大工农兵用电针治疗各种痛症,先后治疗了以疼痛为主要表现者184例,其中观察及记录较完整的有152例。在152例患者中,男性90人,女性62人,以男性较多(59.21%);年龄:老年(60岁以上)9人,少年儿童(16岁以下)3人,成年(18~60岁)140人,以成年为最多(92.11%);职业:工人98人,农民11人,教师及干部33人,居民6人,学生3人,解  相似文献   

11.
针刺提插补泻手法的胃电信息检测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2.
针刺是通过将针刺入穴位,调动机体固有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而发挥效应的,但针刺作为一种物理性刺激,要实现对机体固有系统的调节,必须首先将物理性信号转化为生物性信号。Toll样受体4(TLR 4)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不仅可以识别外源性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还可识别内源性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并且其与机体的神经、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从TLR 4与针刺信号转换、针刺临床现象、相关针刺作用机制3个方面进行探讨,发现穴位局部的TLR 4可能参与针刺信息启动。  相似文献   

13.
综述近年针刺信息启动传导机制中与肥大细胞相关性的研究进展。针刺作用于腧穴后,穴区的物质基础、机械作用力、炎症反应、神经兴奋、P 物质、组织液、钙离子、组胺等均参与了针刺信息传导,并激活肥大细胞促使其脱颗粒,肥大细胞脱颗粒可能是针刺信号启动转导过程中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4.
穴位诊断法是盖国才教授在经络学基础上创立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新诊断方法。他以穴位反应为依据,结合现代医疗仪器来分析、诊断疾病,利用两组穴位能在20分钟内判别出病人有无肿瘤,良性或恶性,这对于肿瘤诊断,特别是对癌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1991年6~8月我院肿瘤科与发明人盖国才、盖华合作,并在其亲自操作下,使用穴位信息肿瘤诊断机,对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160例进行了测试,其中乳腺疾患50例,甲状腺疾患7例,肺部疾患8例,病人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23岁。我们的病人全部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检查测试的病人我们采用盲测法,即检测医生在不知病人患了什么病,是那一科疾病,不询问病情的前提下,依  相似文献   

15.
上肢麻木是以一侧或两侧上肢麻木、酸困为主证,多见于女性,患者常于劳累或受凉后加重。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烤电、穴位注射等方法配合,治疗该病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0例中,女性45例,男性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单侧42例,双侧8例。本组均为X片颈椎骨质未见异常。2 治疗方法 取穴:肩(骨禺)、臂臑、手三里、手五里、四渎、外关、八邪,伴肩胛部酸困者加臑俞、天宗、秉风。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位,患肢屈肘置于身体上侧。穴位常规消毒后针刺,其中肩(骨禺)穴采用合谷刺法,即先直刺至穴位肌层深处2寸,然后退至浅层,依次分别向前、后两旁斜刺2寸,使针刺穴内的痕迹成鸡足状,最后直刺位留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新方法。方法将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0 d后、治疗3个月后HBN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和治疗3个月后HBN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0 d后和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60.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手法及治疗目的等方面进行针刺的规范化研究,认为膝周穴位针刺多宜直刺,针刺深度宜为1~1.5寸,刺激量以放射1~3次为宜。  相似文献   

18.
穴位针刺三叉神经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针刺穴位诱导颈椎复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宏亮 《中国针灸》1996,16(11):58-58
针刺穴位诱导颈椎复位笔者自1993年以来,以中医经络脏腑学说和生物力学角度对多种颈椎复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研究,用针刺穴位诱导颈椎复位,取得了一定的经验。1颈椎错位的检查颈椎错位可以是一种损伤的结果,也可以是一种病理反射的结果。通常前者多是检查棘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