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高肺血流量对肺血管结构及内源性硫化氢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结构和血浆硫化氢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共16只。对分流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检测右心室/体重(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比值;并以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变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硫化氢含量。结果 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S)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电镜下,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厚、肿胀,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组大鼠的血浆H_2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动脉平均压与血浆硫化氢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肺血管结构重建是高肺血流量所致PH重要病理基础,内源性H_2S下调可能在其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心力衰竭大都发生在婴儿期,早期提高对心力衰竭(心衰)的认识,指导其治疗,对婴儿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转归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1993年~1997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71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婴儿临床资料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憨贞慧  张曦  熊振宇  盖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2):1183-1184,1197
目的建立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了解高肺血流量对肺血管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术后11周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PAMP),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动脉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分流11周后大鼠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分别为3.3∶1.0,为大量左向右分流。PAM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分流组大鼠肺中、小型肺动脉中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结论高肺血流量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并促进肺动脉高压大鼠细胞外基质/胶原的堆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能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比值,减少左向右分流,推测这些患儿体、肺循环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受体表达存在差异。该研究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肺循环1型和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AT2)表达的差异。方法:20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取肺、骨骼肌活检。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AT1,AT2受体染色。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管径为15~100μm的肺、骨骼肌、胸膜小血管壁AT1、AT2染色的染色强度(IOD值)。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小血管AT1,AT2受体染色的染色强度为(124±95)×103,(85±62)×103均弱于同管径的骨骼肌(219±156)×103,(155±139)×103和胸膜小血管壁(279±191)×103,(175±128)×103(均P<0.05)。骨骼肌和胸膜血管AT1,AT2受体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循环小血管AT1,AT2受体的表达高于肺循环。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一种强效缩血管肽和促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分裂原。研究发现,BQ123,是选择性ETA受体(ETAR)的拮抗剂,可拮抗ET-1促培养的肺动脉SMC增殖、肥大作用。我们用套管连接法制作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简称肺高压)模型,研究BQ123对肺高压大鼠肺组织ET-1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CPAP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并肺炎心衰、呼衰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PAP对婴幼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低氧型呼衰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6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低氧型呼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CPAP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纠正缺氧、改善呼吸、治疗心衰竭、缩短肺部罗音吸收时间等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合适压力的CPAP对治疗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低氧型呼衰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未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CH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手术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DM)的变化 ,同时观察血浆内皮素 (ET 1)及血清一氧化氮 (NO)的变化 ,以探讨其在CHD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左向右分流型CHD患儿 33例 ,其中 2 5例成功施行了修补术 ;正常对照组 15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DM及ET 1,比色法测定血清NO ,并比较手术后 7d三者的变化 ;分析血浆ADM与ET 1、NO及肺动脉收缩压 (PASP)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1)CH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ADM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且ADM随着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加重而升高 ;手术后ADM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肺动脉高压组ET 1明显升高 ,术后ET 1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肺动脉高压组NO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NO轻度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CHD患儿ADM及ET 1与PASP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82、0 77,P <0 0 1) ,ADM与NO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6 ,P <0 0 5 )。结论ADM、ET 1及NO共同参与了左向右分流型CHD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ET 1合成增多 ,NO合成减少 ,使缩血管物质与舒血管物质间失衡 ,促进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 ;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PAP对婴幼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低氧型呼衰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4 6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低氧型呼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3例 ,对照组 2 3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 ,治疗组加用CPAP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治愈率、纠正缺氧、改善呼吸、治疗心衰竭、缩短肺部音吸收时间等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合适压力的CPAP对治疗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低氧型呼衰疗效肯定 ,方法简单 ,未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高肺血流大鼠肺动脉压力、肺血管结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分流组和吸入组。对分流组和吸入组大鼠开腹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2周后两组大鼠分别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和硝酸甘油3周。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颈动脉插管测定体循环压,检测右心室肥厚,观测肺血管显微及超微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动脉人类尾加压素Ⅱ(hUⅡ)的表达。结果分流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PAMP)和右心室/左心室 室间隔重量比值(RV/LV 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流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P<0.01),中、小型肺肌型动脉相对厚度(RMT)增加,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hUⅡ表达明显增强。吸入组大鼠mSBP未受影响,PAMP明显低于分流组(P<0.01),RV/(LV S)高于对照组(P<0.01),但与分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吸入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改善,小型肺肌型动脉RMT及小型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hUⅡ减少。结论长期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缓解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的重建,其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hUⅡ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参与高肺血流量所致肺血管结构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高压 (PH)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的常见并发症 ,可发生于小儿先心病演变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常常是决定先心病手术时间和方式选择以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对PH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现在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 ,用一氧化氮 (NO)治疗先心病并PH取得了瞩目的进展 ,而应用其前体L 精氨酸 (L Arg)矫治PH也正在动物实验中探索。本文就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扼要综述。一、NO的生物学来源及合成 机体内产生的内源性NO是在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的作用下 ,L Arg的末端胍基氮原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柔比星致心力衰竭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内源性硫化氢(H2S)水平差异,以探讨其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2组。1.多柔比星组(n=12):腹腔注射多柔比星(粉针剂),2.5 mg/(kg.次),1次/周,共用10周;2.对照组(n=9):用相同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多柔比星,给药方法同多柔比星组。观察两组大鼠行为体征变化,于第10周检测大鼠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采用硫敏感电极法测定其血浆及心肌组织H2S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多柔比星组大鼠死亡率为33%,余表现为萎靡不振,活动、进食减少,呼吸加快,体温下降,体质量明显减轻,且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差[△LVP=LVSP-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及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P均<0.01),LVDP、左心室质量/体质量(LVW/BW)指数和全心质量/体质量(HW/BW)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多柔比星组血浆及心肌组织H2S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血浆(32.32±2.57)μmol/Lvs(49.15±3.42)μmol/L;心肌组织(10.96±3.96)μmol/Lvs(20.22±3.03)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结论在大鼠多柔比星所致心力衰竭过程中内源性H2S生成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氢(H2S)的变化及其与PH相关性,探论PH的形成机制,为临床有效治疗PH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对全部研究对象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CHD类型并测定肺动脉收缩压。按彩色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4组。正常儿童25例,CHD 75例,其中无PH 25例,轻度PH 25例,中、重度肺PH 25例。取CHD组术前静脉血4 mL,迅速分离血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NO水平,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H2S水平。结果CHD患儿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血浆NO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随肺动脉收缩压增加而增加,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浆NO水平无相关性。CHD并中重度PH组血浆H2S水平明显低于CHD并轻度CHD组,CHD并轻度PH组血浆H2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浆H2S水平呈负相关。结论CHD致PH形成时NO水平升高,代偿性内源性NO上调可能对缓解PH起一定作用。CHD致PH形成时H2S明显降低,内源性H2S下调可能在PH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硫化氢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血浆硫化氢(H2S)含量与正常小儿有何差异,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和对照组各9例,测定其心率、血压、肺动脉压及血浆H2S含量,分析CHD患儿与对照组血浆H2S含量的差异及其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结果CHD患儿血浆H2S含量为(32.13±2.25)μmol/L,低于对照组的(43.69±2.05)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H2S含量与肺动脉压力呈明显负相关(r=-0.864P<0.05)。结论内源性H2S的下调可能在CHD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硫化氢体系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低氧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胱硫醚 γ 裂解酶 (CSE)基因表达的影响和硫化氢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 人工培养大鼠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实验分为 1.对照组 ;2 .硫氢化钠 (NaHS)组 :10 - 4mol/LNaHS处理 2 4h ;3 .低氧组 :氧浓度 1%以下 2 4h ;4.低氧 NaHS组 :低氧 2 4h ,10 - 4mol/LNaHS。每组各 6孔细胞。用3H TdR掺入估计细胞增殖 ,用定量竞争性RT PCR方法测定CSEmRNA含量 ,评价CSE基因表达。结果 低氧组平滑肌细胞中的CSEmRNA含量较对照组减少 67% (P <0 .0 1)。低氧组细胞的3H TdR掺入较对照组增加 66% (P <0 .0 1) ;NaHS组细胞的3H TdR掺入较对照组减少 3 7%(P <0 .0 1) ;低氧 NaHS组的3H TdR掺入较低氧组减少 2 9% (P <0 .0 1)。结论 低氧使人工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CSE基因表达下调 ,硫化氢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手术前后硫化氢(H2S)及血红蛋白氧合酶-1(HO-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48例左向右分流的CHD患儿,均在复合麻醉中成功实施了根治手术。48例患儿行心脏多普勒术前测压,按照肺动脉收缩压高低(PASP)分为3组:无PH组(PASP<3.990kPa)15例,轻度PH组(PASP3.990~6.517kPa)15例,中重度PH组(PASP≥6.650kPa)18例。于术前、术后1h及术后24h采集各组患儿桡动脉血标本,用吸光度法测定血浆H2S水平,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HO-1活性。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各组患儿术后H2S水平呈上升趋势,术后24h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术前、术后1h及术后24h,中重度PH组、轻度PH组血浆H2S水平均显著低于无PH组(Pa<0.05),中重度PH组血浆H2S水平均显著低于轻度PH组(Pa<0.05);术前、术后1h、术后24h,3组患儿血清HO-1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血清HO-1活性组间...  相似文献   

16.
内源性硫化氢在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在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中的变化。方法对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8例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男13例,女15例;年龄8~17岁,平均11.79岁)及82例健康正常儿童(男41例,女41例;年龄9~17岁,平均13.0岁)进行诊断学研究并应用敏感硫电极法测量血浆H2S水平。结果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28例经直立倾斜试验检查后,10例血流动力学类型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9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3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5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1例为直立性低血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浆H2S水平为(50.67±10.48)μmol/L,晕厥组为(24.74±4.57)μmol/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间H2S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浆H2S水平降低可能是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在高脂血症儿童中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脂紊乱儿童的血浆硫化氢(H2S)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常规体检时发现血脂增高的儿童40例(男31例,女9例)为血脂紊乱组,血脂正常儿童60例(男38例,女22例)为对照组。通过对其身高、体质量的测量得出肥胖指数(BMI);并对其家族史进行调查。应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浆H2S水平。结果血脂紊乱组儿童血浆内源性H2S水平较对照组儿童H2S水平明显降低(P<0.01);男童组与女童组血浆H2S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脂紊乱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身高、体质量、BMI、腰围、上臂围及坐高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儿童血浆H2S水平明显降低,H2S可能参与儿童高脂血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血浆硫化氢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血浆硫化氢(H2S)的变化及其与肺动脉高压(PH)相关性,为临床有效治疗新生儿PH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05年3月-2006年3月本院ICU病房住院PH新生儿16例,选取同期住院非PH新生儿16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简化柏努力方程AP=4V2max计算出压力阶差,估测三尖瓣二侧压力,间接判断其肺动脉压,对二组新生儿于出生3~10 d清晨8:00取静脉血4 mL,迅速分离其血浆,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其血浆H2S水平,应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PH新生儿肺动脉收缩压为4.27~9.73(6.49.±1.79)kPa;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正常.肺动脉高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H: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1.94 ±6.65)μmol/Lvs(6.43 ±2.08)μmol/L,t=2.630 P=0.016;(26.99 ±1.33)μmol/Lvs(24.92 ±1.36)μmol/L,t=4.373 P=0].结论 PH新生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H2S明显升高,内源性H2S上调可能参与肺动脉压力的调节.H2S可能通过扩张肺动脉降低肺动脉压力而对PH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氢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人们发现的第3个气体信号分子。其广泛参与了神经、心血管、消化等系统的生理功能调节。在心血管系统,其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心肌负性肌力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并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如肺动脉高压、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关系密切。现就硫化氢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柔红霉素(DNR)化疗致心肌损害时血清硫化氢(H2S)水平变化.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6月本院儿童血液科住院的AL患儿共159例,中位年龄7岁.均行禽DNR方案化疗,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其化疗前后血清H2S水平变化,分析在不同DNR累积剂量时心肌细胞损害与H2S的关系.结果 随着DNR累积剂量的增加,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Pa<0.05),血清H2S水平亦随之增加.中剂量组患儿血清H2S水平较低剂量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血清H2S水平较中剂量组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害组血清H2S水平较无心肌损害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心肌损害组和无心肌损害组血清H2S水平进行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 (95% CI0.857 ~ 1.000).以假阳性率(1-特异性)2.8%为诊断点,血清H2S诊断心肌损害的诊断点为128.09 μmol·L-1,以此诊断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7.2%.对心肌损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DNR剂量达中剂量以上心肌细胞尚未受损时,其血清H2S水平已显著升高.以128.09 μmol·L-1为临界点,血清H2S水平升高的患儿其进一步化疗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亦显著升高.结论 血清H2S水平可反映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是早期监测心肌细胞受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