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给狗静脉输注含硫酸镁生理盐水,肺体循环的阻力及压力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输注Mg-SO_4 4 mg/(kg.min)30 min后,肺血管阻力由给药前的 93.0±5.7降至 76.5±6.5 kPa·s~(-1)/L,体血管阻力则由 938.0±53.0降至 791.0±79.0 kPa·s~(-1)/L;并伴有动脉血浆TXB_2 浓度下降。硫酸镁还可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PV),输注 MgSO_4 1 mg/(kg.min)30 min后虽然基础 PVR无变化,但缺氧所致△PVR%降至18.2±8.5%,明显低于给药前(40.1±8.4%);但对动脉血浆6-酮(keto)-PGF_(1α)及TXB_2 变化无影响。腺苷降低肺、体血管阻力,但因心输出量增加使肺动脉压升高;腺苷对HPV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肺泡缺氧5 min时肺阻抗血流图波幅降低的百分率(△H%)作为肺血管收缩反应强度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吸烟使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增强,吸烟前后的△H%分别为17.62±2.92%和29.68±4.28%(P<0.01);用乙胺嗪后吸烟增强肺血管反应性的作用明显减弱,这提示白三烯在吸烟引起肺血管对缺氧反应性增强中起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消炎痛及乙胺嗪对家兔肺、脑血管和大鼠脑微动脉缺氧反应的影响。发现吸入10%氧使家兔肺血管阻力(PVR)增加,脑血管阻力(CVR)降低,大鼠脑微动脉扩张。用消炎痛明显增强家兔缺氧性肺、脑血管反应。△PVR%由用药前26.6±16.7%增至44.2±7.7%;△CVR%则由一12.9±4.5%减至-30.7±4.7%;大鼠微动脉直径增大率(△D%)由用药前28.2±2.0%增至41.3±5.8%;用乙胺嗪则使缺氧时△PVR%由 84.6±18.1%降至 23.8±8.5%;△CVR%由-16.7±4.5%变为 6.9±2.8%;△D%由 29.7±5.8%减至 25.6±5.0%。结果表明前列腺素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及脑血管扩张反应中起调节作用,而白三烯则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中起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血管灌流实验模型观察猪离体肺、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的急性缺氧反应。当灌流液氧分压由>53.3kPa降至10.66kPa时,单独血管腔内或外缺氧未引起两类血管的收缩;腔内、外同时缺氧时,冠脉张力增加了3.00±0.70g。氧分压降至5.33±1.33kpa后,腔内、外缺氧肺动脉张力不变,冠脉张力分别升高0.26±0.07g及0.18±0.13g;联合腔内、外缺氧使肺动脉张力升高1.30±0.20g,冠脉张力升高6.10±48g。去除血管内皮抑制了肺动脉缺氧收缩反应,但不影响冠脉缺氧性收缩。生物检测实验未发现缺氧能刺激内皮产生缩血管物质。去除灌流液中Ca~(2+)及加入腺苷抑制了肺动脉缺氧性收缩。结果提示:肺与冠脉的缺氧性收缩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5.
采用阻抗血流图法研究了17名健康成人服用多烯康对缺氧性肺、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分别于服用多烯康前后测定肺、脑血管对缺氧(10%O2+90%N2,5min)的反应性,以缺氧时阻抗图波幅变化的百分率表示。结果表明:服用多烯康1周后,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PV)由(36.3±4.5)%减弱至(24.4±4.2)%,缺氧性脑血管扩张反应(HCD)[(-19.4±6.7)%)]则翻转为收缩反应[(2.5±4.0)%](P<0.05),服用2周后,HPV继降至(23.8±2.8)%(P<0.05),缺氧时脑血管仍呈收缩反应[(11.9±3.0)%](P<0.01);同时,基础脑阻抗血流图波幅由(34.9±3.3)m增为(39.9±2.7)m(P<0.05),而基础肺阻抗血流日波幅不变。提示:多烯康可抑制人体缺氧性肺脑血管反应性,为临床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性脑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在慢性缺氧大鼠肺血管低反应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 NO)在慢性缺氧大鼠肺血管低反应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肺动脉环实验。结果  1用 L-单甲基精氨酸 ( L- NMMA)阻断 NO合成后 ,慢性缺氧鼠肺血管张力增值明显小于正常大鼠 [( 8.7±2 .4) m g vs( 18.2± 3 .1) m g,P<0 .0 5 ];而用 L- arginine促进 NO合成后 ,其张力下降值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 [( 9.6± 2 .4) m g vs( 4.8± 1.3 ) mg;P<0 .0 1];2用 L- NMMA阻断 NO的生成 ,可使正常大鼠离体肺动脉环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 ( HPV)强度几乎减半 ;而对慢性缺氧鼠 HPV无明显变化 ;3 L- arginine可轻度增强正常鼠及慢性缺氧鼠HPV,但两者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  1慢性缺氧可能使肺动脉 NO生成减少 ,从而降低 NO在维持肺血管低张力中的作用 ;2急性缺氧使肺动脉 NO生成减少 ,从而介导 HPV;3慢性缺氧鼠肺动脉 NO生成减少 ,因而降低 NO在介导HPV中的作用。后者可能是慢性缺氧致离体肺动脉环 HPV钝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离体兔基底动脉观察了CO2,PH值对血管缺氧反应的影响。在以5-差劲色胺(10^-8mol/L)预收缩后,缺氧使血管张力升高114.87±40.75mg,T%为48.62±12.11(N=51)。去内皮对缺氧性收缩无影响,随浴槽液中CO2浓度增加,缺氧性收缩幅度减弱,在PCO2为8.00,9.33,10.67kPa时,T%仅分别为38.30±5.36%(n=11),32.25±7.76%(n=13),29.90±9.26%(n=11),较对照组(PCO2=5.33kPa)均有显著差异(P<0.01),pH7.3-7.7时血管缺氧反应无显著变化,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NA(10^-8)可抑制血管的缺氧收缩反应,也抑制了不同CO2浓度对缺氧反应的影响,结果提示CO2可能经促血管分泌NO的功能而抑制了缺氧性收缩。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大鼠在体肺灌流方法,观察了钾对肺动脉压及肺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当灌流液中的KCl浓度增至6mmol·L-1时,肺动脉压无明显变化,增至9~15mmol·L-1范围内,肺动脉压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以6mmol·L-1KCl灌流鼠肺,能完全消除0.05μg白三烯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反应;也能使10ug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百分率由40±6%降低到25±4%(P<0.01);使0.1μg血管紧张素Ⅱ所致的肺动脉压升高百分率由25±4%降至13±3%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牛磺酸对肺、脑血管急慢性缺氧反应的影响。结果狗静脉注射牛磺酸(0.2mg/kg)不影响基础血流动力学,但可降低急性缺氧时的肺血管阻力(P<0.05)、肺血管阻力变化率(P<0.01)及脑血流量(P<0.05)。长期应用牛磺酸[100mg/(kg.d)]可降低慢性缺氧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及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值(P<0.01),但不影响脑血流。牛磺酸还减弱慢性缺氧大鼠肺、脑血管对急性缺氧的反应。结果表明牛磺酸可调节缺氧性肺缩血管反应和脑舒血管反应,减轻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防止右心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乳猪肺血管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4 2只新生乳猪分成正常发育组和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组。其中 2 0只新生乳猪置于低气压仓中 3或 11d形成不同程度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γ 肌动蛋白抗体染色对肺小动脉的形态学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新生乳猪出生后早期随着日龄增加 ,血管壁中层百分率快速下降 ;缺氧抑制了中层厚度百分率的下降 ,甚至增加这种百分率 (P <0 .0 1) ,同时中层与管腔面积比值与中层百分率有相同的变化倾向。结论 :新生乳猪出生后肺血管快速重构以适应子宫外生活环境。缺氧及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改变正常肺血管的重构 ,导致或加重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不同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组,肱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比较3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与股动脉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血肿及迷走反射发生率较股动脉组少(P<0.05)。3组患者插入冠状动脉的成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肱动脉、经桡动脉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一样安全可行,且并发症更少,经济实用,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在102例教学用过的下肢标本上,对腘动脉及小腿动脉进行了观察: 1.成人腘动脉的平均长度为17.36±1.17cm。膝上内动脉和膝上外动脉分别起白有腘动脉中段上1/3和中段中1/3各有40.59%和46.53%。膝下内动脉和膝下外动脉起自下段上1/3各有32.35%和36.37%。膝中动脉起自膝上外动脉38.78%。 2.腘动脉均在腘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胫后动脉在其始部的下方2.4±8.1cm处分出腓动脉,后者有3.92±1.92%特别发育,并代替胫后动脉分布。 3.测量小腿动脉的管径及与主干所呈角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我院15例经肱动脉行同侧椎动脉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成功率,为临床中进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提供一个新的手术入路。方法选取同期存在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共3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经肱动脉入路组及经股动脉入路组,各15例。比较两组椎动脉狭窄改善情况、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进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支架膨胀均良好,术后狭窄处血管改善情况均良好。且术后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经肱动脉入路组术前椎动脉平均狭窄率为86.7%,术后下降至6.7%;经股动脉入路组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3.3%,术后下降至6.7%。两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存在的狭窄均10%。结论经肱动脉行同侧椎动脉支架植入术这一入路方式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可作为新的血管介入方式进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17具(34侧)成人尸体的枕动脉。对枕动脉在枕动脉沟至穿深筋膜点之间的行程、长度、管径、及其与椎动脉第三段的距离,以及椎动脉第三段的管径进行了观察测量,旨在为临床作枕动脉与椎动脉第三段吻合术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0年 5月到 2 0 0 3年 12月住院 180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病人分成股动脉 (5 5例 )和桡动脉 (12 5例 )两组 ,比较其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98 18%和 99 2 0 % (P >0 0 5 ) ,血管并发症分别为 30 91%和 4 8% (P <0 0 1) (不包括疼痛和导尿等非血管并发症 )。结论 :本研究提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不需卧床 ,手术成功率高 ,病人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节省费用 ,减少X线照射时间。安全、可行、便捷、经济。作者推荐使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6.
50例(100侧)成人尸体左、右股动脉长度为297.29±31.06mm和294.43±31.02mm,外径为5.55±1.61mm和5.42±1.42mm,左、右腘动脉长度为167.34±17.67mm和168.54±17.30mm,外径为5.48±1.17mm和5.53±1.38mm。男女间的股动脉长度及外径和腘动脉外径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兔脑动脉环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方  苗云江  杨波 《海南医学》2002,13(11):61-62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我院 2 0 0 0年 5月到 2 0 0 2年 10月住院、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 3 0 0例 ,按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 ,比较其使用导管数、X光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导管使用条数分别为 2 .3条和 1.3条 (P <0 .0 1) ;X光照射时间分别为 5 .3 2± 3 .5 8min和 4.64± 3 .2 5min(P <0 .0 5 >;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2 1.6± 10 .5min和 15 .1± 10 .2min(P <0 .0 1)。成功率分别为 98.1%和 97.9% (P >0 .0 5 ) ;血管并发症分别为 13 .1%和 3 .5 7% (P <0 .0 1) (不包括疼痛和导尿等非血管并发症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 ,病人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节省费用 ,减少X光照射时间。安全、可行、便捷、经济。作者推荐使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9.
丘脑梗死临床症状及其相关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卿卿 《医学综述》2013,19(11):1947-1950
临床上,丘脑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3.1%,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扩容、抗凝、脱水和溶栓药物治疗等,但其疗效及预后较差。目前,关于丘脑梗死的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对不同患者制订绝对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因此,对丘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与丘脑相应供血血管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了解其相关机制,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前后颈动脉超声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62例,均予CAS治疗,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CAS前后狭窄处管径及血流参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2例CAS中,2例手术失败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余60例均获成功,共置入支架60个。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发现,患侧颈动脉狭窄处术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明显降低,血管内径(R)、血管搏动指数(PI)和前向血流明显增大(P<0.05),术后1周时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经颈动脉超声复查发现手术侧再狭窄1例(3.3%)。结论 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可靠手段,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在CAS前后对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