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ST)的MRI、病理特征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选择6例确诊为SST的临床病理和MRI资料,分析SST的MRI特征与病理结果。结果 MRI检查6例均为单发,右侧4例,左侧2例。最大径4.2-7.8cm。肿块呈卵圆形4例,分叶形2例。6例均有包膜,呈囊实性肿块。4例T2WI呈"湖岛征"。动态增强扫描6例均呈快进慢出,向心性强化;动脉期肿块周缘呈乳头状、梳状显著强化(5例);部分T2WI高信号区在延迟期可强化(6例)。病理检查6例均见到假小叶结构、印戒细胞、致密胶原纤维、疏松水肿结缔组织及丰富血管。结论 SST大多有较特征性的MRI及病理组织学表现,结合临床,一般可在术前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ovary,SST)的3.0T 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信号表现,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SST的MRI平扫、DWI和动态增强的影像学表现。采用GE HDxt 3.0T超导MR机,在常规平扫序列的基础上,重点观察LAVA-Flex多期、多平面动态增强和高b值DWI(b=1000 s/mm2)及ADC图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2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均发生于左侧卵巢;T1WI、T2WI和T2WI FS均表现为卵巢椭圆形囊实性混杂信号肿块,自外向内依次显示低信号包膜、中等信号的实性成分和水样信号的囊变区;在低信号包膜及实性成分周围有多根细小的流空的肿瘤血管;高b值的DWI上肿块实性成分呈高信号,2例SST的平均ADC值分别约为1.79×10-3mm2/s及1.74×10-3mm2/s;MR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边缘的实性成分呈乳头状或梳齿状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自边缘向中心扩散,延迟期病变持续强化,强化范围扩大,呈"快进慢出"的强化。结论 3.0 T MRI可以更好反映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病理形态学和水分子扩散等多种影像学征象,仔细识别其特征性MRI征象,可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rSST)1973年Chalvardjian和Scully首次报告并命名以来,国内外有详细记载者共60例,现结合本文5例就其临床及病理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33岁,平均26.8岁。月经紊乱、经期延长、  相似文献   

4.
张福志  焉丽虹 《吉林医学》2013,34(22):4639-4640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21岁。患者于2011~12因月经紊乱3月余入院,既往史:否认服用避孕药,月经史:14/28~30/,妇科查体:子宫前位、右侧区触及一包块,大小6.5 cm×5.5 cm×5 cm,无触痛。  相似文献   

5.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组织学特点及与其他卵巢肿瘤的鉴别。方法通过光镜及电镜对8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组织学形态、大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8例为发病年龄在20-38岁的青年女性,该肿瘤有性激素活性,其组织学结构形态多样化、多房性;光镜下见到大片状未成熟纤维细胞与胶原纤维相过渡;电镜下发现有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结论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1种特殊的少见的卵巢良性性肿瘤,病理诊断应注意与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细胞瘤、Krukenberg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6.
7.
8.
刘俊  李玉红 《四川医学》2002,23(9):929-929
患者 ,2 3岁。以发现盆腔肿物 1个月为主诉于2 0 0 0年 4月 30日入院。查体 :一般状况良好。心肺未见异常。腹软 ,右下腹可触及一肿物 ,活动欠佳。妇科检查 :阴道通畅 ,宫颈、子宫无异常。右下腹可触及一拳头大小肿物 ,实性感。血常规 WBC7.8× 10 9/ L。胸部 X线平片未见异常。B超提示 :盆腔实性肿物。予手术 ,术中见左卵巢肿物体积 13cm× 10 cm× 7cm,与周围无粘连 ,切除肿物。病理检查 :肉眼观察 :肿物圆形 ,有包膜 ,切面呈灰白色 ,囊实性 ,以实性为主 ,囊腔内含粘稠液。镜下观察 :在大量透明变性胶原的背景上 ,可见富于细胞区 ,呈分…  相似文献   

9.
杨晓棠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F0003-F0003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ovary)是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发生于年轻妇女的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其组织学形态较为复杂,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我院误诊2例,其中1例为术后孕足月分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志涛  邹煜  李奎 《浙江医学》2016,38(14):1170-1173,1177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组织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临床资料、CT(22例)和MR(8例)图像及病理资料,分析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和MR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结果30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均为单发,右侧18例,左侧12例。肿瘤长径1.5~12.3cm。肿瘤呈均匀实性12例(12/30),呈囊实混杂性18例(18/30),囊实性肿块在T2WI上表现为“湖岛征”。CT和MR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现3种类型强化方式:(1)早期周边显著强化,后期向心性渐进,类似“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强化方式(16例);(2)早期明显均匀强化,后期持续强化(10例);(3)早期轻度强化,后期持续强化,但强化程度不如(1)和(2)类型(4例)。病理检查30例均可见假小叶结构、印戒细胞、致密胶原纤维、疏松水肿结缔组织及丰富血管。免疫组化Vimentin、SMA及PR均(+);CK、EMA和S-100均(-)。结论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大多有较典型的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表现,CT和MR检查对术前准确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我院病理诊断明确的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患者38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发病年龄在9个月~65岁之间,平均年龄35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失调,盆腔包块,下腹痛或下腹不适,腹水,不孕。其中5例患者合并腹水及CA125升高。超声和CT检查有助于诊断。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硬化性间质瘤临床少见,相关资料有限,术前诊断困难。临床医生应增强对此病的认识,合理诊治。  相似文献   

12.
卵巢囊腺瘤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卵巢囊腺瘤的MRI表现,提高MRI诊断的正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28个卵巢囊腺瘤,对其MRI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28个卵巢囊腺瘤中,浆液性13个,黏液性15个,其中良性25个,交界性或恶性变3个。良性表现为囊壁光整,囊内分隔薄而规则;交界性或恶性表现为囊壁及囊内分隔厚而不规则,可见囊壁结节。结论多房性囊腺瘤具有较典型的MRI表现,诊断不难;单房性囊腺瘤缺乏特异表现,囊壁强化是与其他囊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重要征象,MRI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卵巢肿瘤的实质成分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评价标准包括强化均匀度、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共2型)、第一分钟强化率、强化峰值时间等。所有病例经手术切除后,对MRI-ROI区作病理切片,区分病变的良恶性。试用动态增强扫描特征来预测病理良恶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8例良性肿瘤:45例均匀强化,13例不均匀强化。47例恶性肿瘤:8例均匀强化,39例环形或不均匀强化。Ⅰ型曲线其51例,恶性肿瘤47例,良性肿瘤6例;Ⅱ型曲线共54例,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52例。良、恶性肿瘤第一分钟强化率分别为(74.32±28.88)%和(152.22±22.56)%,到达峰值时间分别为(172.83±70.29)s和(71.48±13.15)s。良恶性肿瘤在曲线类型、第一分钟强化率和强化峰值时间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卵巢肿瘤病理微血管计数良性23例为18.6±6.78及恶性20例为23.91±9.23,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MR有助于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
孙琳 《医学综述》2012,18(23):4041-4044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磁共振成像(MRI)凭其多方位成像、多种扫描技术及良好的组织分辨能力等特点,对判断其良恶性、浸润范围等方面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但卵巢良恶性肿瘤在MRI诊断上常有混淆。近年来,随着软件的发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波谱等扫描技术被应用于卵巢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发现各种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越性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及信号特点。结果11例均单侧发病,左侧7例,右侧4例,其中6例合并少量盆腔枳液。肿瘤大小约为2.2cm×2.0cm×1.7cm-13.5cm×10.5cm×9.5cm,呈边界清晰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肿块。根据MRI的信号特点分为2型:实性肿块型7例,MR平扫表现为T1WI、T2WI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变性型4例,平扫表现为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变性部分无强化。结论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多样化,MR平扫卵巢纤维瘤整体或部分呈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是其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垂体腺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行自旋回波(SE)序列横轴、矢状及冠状面的T_1加权及T_2加权像,对怀疑微腺瘤者再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垂体大腺瘤26例,微腺瘤6例,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85%(27/32)的大腺瘤在T_1 WI上为中、低信号,80%(26/32)在T_2WI呈高信号。微腺瘤信号变化及形态学改变均不明显,但行Gd-DTPA增强扫描后均可确诊。结论:MRI检查定位准确,诊断正确率高,是检查诊断垂体瘤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8.
王霖 《中外医疗》2010,29(11):5-6,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标记42例消化道及腹腔胃肠道间质瘤(GISTS)。结果42例GISTS中Des(+)4例(9.5%),SMA(+)14例(33%),Actin(+)12例(28.6%),CD34(+)36例(85.7%),CD117(+)40例(95.2%),S-100(+)12例(28.6%),Ki-67(+)22例(52.4%),bcl-2(+)28例(66.7%)。结论GISTS的诊断CD117阳性率高于CD34,但在诊断中应两者结合以提高诊断率;肿瘤的大小及核分裂的多少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指标,而所有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并将CT表现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39例GIST中,良性共9例,恶性共30例。发生在胃肠道26例恶性19例,发生在胃肠道外13例恶性11例;肿瘤5cm组14例恶性7例,肿瘤≥5cm组25例恶性23例;有囊变坏死30例恶性29例,无囊变坏死9例恶性1例;11例有转移均为恶性,28例无转移恶性19例。GIST的发病部位、大小、有无囊变坏死及转移对肿瘤的良恶性的鉴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在胃肠道外的GIST恶性程度高,肿瘤≥5cm组恶性程度较高,且肿瘤的大小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有囊变坏死及转移的GIST恶性程度高。结论CT检查对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多种CT征象有助于对GIST良、恶性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