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中医系主任石恩权教授,是我省名老中医之一,笔者西学中实习时有幸跟随石老师。短短几个月获益非线。看到很多疑难杂症患者眼石老师几剂中药后笑逐颜开的情景至今犹在耳目。我在其后十多年中西医结合外科的临床实践中,不忘师训,常常翻阅跟石老师实习时复写下来的病案,并不断请教和探索,因而在肝胆、泌尿及胃肠道外科的诊治方面,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病人欢迎。每当此时,我就想起石老师诊治方法的独到之处,对于中医师和从事中西医结合的医师都有指导意义,以下几点很值得尊崇和借鉴:1.中西合参。由于石老师是正规的中、西医…  相似文献   

2.
我省名老中医石恩权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数十年,对《温病学》有精深的研究,擅长治疗外感热病,笔斯侍诊数载,颇有收获,兹将石老治疗暑温夹湿的经验介绍于此:暑温是夏季常见的一种急件外感热病,其致病主因是外感暑然病邪。暑为火邪,性质属阳,混为土之气,性属阴邪,两者性质虽不相同,但常相兼为患。因夏季气候炎热,地面湿气易于蒸腾,所谓“天署下逼,地湿上蒸”,加之夏乎雨水较多,以致暑热既盛而湿气办事,暑热每易挟混成为身湿病邪,其所致之病即为暑温夹湿(身湿),如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所说:“暑今湿盛,必多兼感,…  相似文献   

3.
藿香正气散与治湿六法青海医学院(810001)李福安藿香正气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藿香三两,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姜厚朴、桔梗各二两,灸甘草二两半组成,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大枣煎汤调下。现多用水煎服...  相似文献   

4.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劝学》  相似文献   

5.
魏××,女,25岁,工人。79年2月15日入院,住本院传染科19床。会诊日期:79年3月15日下午。病史摘要;患者于79年2月15日,因高热4天,诊断为“上感”而收住本院内科经治疗6日未效。乃经内科会诊诊断为“伤寒”,而转入本院传染科。一月来经用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氨基苄青  相似文献   

6.
<正> 笔者曾籍化湿之法,治疗多种病症,均获比较满意效果。一、寒湿痹阻胸阳案朱×,女,55岁。两年多来疑为“冠心病”。近半个月来,自觉病情加重。遂于1984年4月16日来院诊治。刻下胸闷气短,心悸怔忡,脘胁胀痛,嗳气频频,口舌发粘,舌质淡红,苔薄白而腻,脉细缓。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6次),结性逸搏。甘油三脂510mg/dl,胆固醇248mg/dl,B—脂蛋白405mg/dl。脉证合参、辩证为寒湿,痹阻胸阳,治拟通阳化湿,理气和络。方予:桂枝、薤白、瓜萎皮、苏子梗、红花各10克。炙麻黄5克,炒白芍、菌陈、虎杖、赤苓、丹参、焦山楂各15克。5剂。 1周后二诊:药后胸宇宽畅,心率52次/分,余症均见减轻。唯苔、脉依然如前,于原方减麻黄为3克,加炒积实10克,再服7剂。此后连诊数次,其间除因感冒而相应改用他法治  相似文献   

7.
治湿经验谈     
湿为六淫致病因素之一,因湿性重浊黏滞,导致临床多种疾病缠绵难愈,今以中医文献为依据,结合临床经验提出疗时病重湿邪的重要性,祛湿邪健脾胃以取事半功倍之效,祛湿邪通经络等治则.临床以三仁汤化裁应用,在多种病证中都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治湿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有外感"六淫"湿邪,有内伤脾虚生湿,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不过外感湿邪致病以湿重症状为重,兼见脾虚之象,如困倦乏力、纳差、口淡黏腻或发甜,胸闷、脘痞、腹胀或恶心欲呕,苔厚腻,脉濡缓.脾虚生湿者,以脾虚症状为主,兼有湿之见证,如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肢体困重或见腹胀、肠鸣便溏或腹泻、舌淡苔薄腻、脉濡弱等.笔者根据我院吴养初老中医临证经验,按照上、中、下焦及四肢湿邪所在部位不同,总结湿邪辨治四法,疗效满意,兹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9.
从湿辨治黄疸病42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10180)刘桂长笔者近5年中共诊治黄疸病患者42例、按中医辩证分型,全部均为阳黄证。立法从“湿”论治,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男19~47岁24例,女21~39岁18例。主证:尿黄、目身俱黄、...  相似文献   

10.
湿之为病,总以体内水液代谢异常为根本,故与脾胃的生理、病理均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对此历代医家均颇为重视,并常以脾胃为基础论治湿病。金元医家刘完素亦颇有心得,但不同于一般医家常采用温脾燥湿等法,刘完素则遵其寒凉思想,主张中土脾胃尤需湿润,不可妄用温燥,迫土干无以润物,并指出湿盛常自热生,应解阳热怫郁为要,方药宜选凉润之品。然而刘完素治湿绝非不予温热,更多的是警醒寒凉之用,务要使润燥相宜土得其平。  相似文献   

11.
青藤香其味芳香,辛苦微温有小毒,无刺激性之异味,能理气止痛,健脾醒胃,解毒消肿,可入血分,石恩权先生谓此药入心肝胃经,凡气血郁滞之症,视此为良药,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一、用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院病有定时,常泛清水,多为中焦虚寒证.也常被换湿部之热.先生似溃疡运用方二青,青藤香9g元胡9g炙黄芪12g茯苓15g、地询iss;f{香硬ggt连二当归gg肉佳3g。地方适m于一般消化性溃疡.川广寒甚青,加蓬茸数克于方内有)效.湿热甚者,加蒲公英3Og。:性胃炎疼痛较为剧烈,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滑数,为湿热…  相似文献   

12.
石恩权教授,(1928~2003),贵州金沙人,1953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疗系,1959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研究生班,全国首批名老中医,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贵阳中医学院医疗系主任,贵阳中医学院二附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年来从湿邪阻滞入手认证 ,辨治慢性结肠炎60余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资料完整的40例小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龄24~35岁12例 ,36~45岁18例 ,46~55岁7例 ,56岁以上3例 ;病程最短8个月 ,最长13年。1.2诊断依据 :参照1978年杭州全国消化道疾病会议统一诊断标准。必须具备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腹泻、泻下粘液或脓血便 ,发作期大便3次/日以上 ,伴排便不畅或里急后重 ;舌苔多黄腻或白腻。1.3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 :大便常规全…  相似文献   

14.
内湿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其病因每与外湿联系 ,加之人体内部机能的变化 ,互为因果。如《金匮要略心典 痉谒病》篇认为 :“中湿者亦必先有内湿而后感外湿 ,故其人平日土德不及而湿动于中 ,由于气化不速而湿侵于外 ,外内合邪”。具体而言 ,湿邪为患 ,不仅与气候潮湿、涉水冒雨 ,或久居湿地 ,或长期水中作业有关 ,并与恣食生冷、嗜食肥甘厚味 ,以致影响脾胃运化津液 ,聚而成湿。湿为有形之物 ,性重浊而粘腻 ,它能阻滞气机的活动 ,障碍脾胃的运化。由于病体的寒热虚实的不同 ,故又有湿从寒化或湿从热化的两种倾向。素体脾胃虚寒的易寒化 ,临床…  相似文献   

15.
1 枯萎桂枝汤 原文治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读分析《湿热病篇》,发现薛生白治疗湿热病时,娴熟的运用了宣湿、化湿、燥湿、利湿、逐湿之法,对当前中医临床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1989年到2002年,以湿温辨治恙虫病39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三仁汤见于吴鞠通《温病条辨》,是治湿热的主方。夏秋季节,发热病人多属感受湿热之邪,酷似风热感冒.投桑菊、银翘辛凉解表之剂,或用安乃近、安痛定解热退烧之品,皆稍好一时,随即病又复发,反复用药,缠绵不愈,以致邪未祛而正已虚.笔者以三仁汤为主治之,收到良好效果.病案举例例1、芦××,女.头痛,发热,身困.化验白细胞6000,淋巴20%,中性80%.诊断:重感冒。先后肌注安痛定、柴胡注射液,静注葡萄糖,口服 APC、强的松.六日不解,后转中医科诊治其症:头昏沉,乏困无力,身热不扬,午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读分析《湿热病篇》,发现薛生白治疗湿热病时,娴熟的运用了宣湿、化湿、燥湿、利湿、逐湿之法,对当前中医临床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湿温辨治一得姚立玉,葛文津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消化研究室(北京100091)主题词湿温/中医药疗法湿温是感受湿热邪气而发生的外感热病。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于夏秋雨湿季节,初起以发热,头身重痛,恶寒,胸痞脘闷,不渴饮,面色白,舌苔腻,脉濡缓为主证。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