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告8例经手术、病检证实的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除3例2cm左右小肿瘤密度均匀外,其余均为囊性和实性混杂肿块;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而囊性坏死区无强化;肿瘤内均可见钙化,多而散在,以斑点或点片状为主。CT显示肿瘤与大血管关系非常清晰。有肿瘤包绕大血管者,手术治疗受到限制;较大肿瘤可能与畸胎瘤、肾胚瘤混淆,本文讨论了其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如形态,密度及周围结构变化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体积较大肿块,其中不规则肿块6例,规则2例,钙化7例,囊变坏死1例,出血2例,越过中线5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7例,肾脏向后外侧移位6例。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根据CT典型特点,并结合临床症状,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32例经病理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 32例患儿中检出34个原发肿瘤,其中神经母细胞瘤33个,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1个。肿瘤原发于’肾上腺23例,腹部、盆腔交感神经链8例,纵隔1例;31个肿瘤可见钙化,腹膜后肿瘤跨越中线19例,肿瘤包埋血管12例,侵犯肾脏4例,腰大肌或髂腰肌受侵2例,侵入椎管2例,胰腺、膀胱受侵各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骨转移8例,肝转移5例,肺转移1例:31例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96.9%;24例行1~4次随访复查。结论 CT对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如形态、密度及周围结构变化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体积较大肿块,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钙化22例,囊变坏死20例,出血2例,越过中线5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7例,肾脏向后外侧移位6例。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范围以及转移情况,对肿瘤分期、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总结32例经病理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32例患儿中检出34个原发肿瘤,其中神经母细胞瘤33个,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1个。肿瘤原发于肾上腺23例,腹部、盆腔交感神经链8例,纵隔1例;31个肿瘤可见钙化,腹膜后肿瘤跨越中线19例,肿瘤包埋血管12例,侵犯肾脏4例,腰大肌或髂腰肌受侵2例,侵入椎管2例,胰腺、膀胱受侵各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骨转移8例,肝转移5例,肺转移1例;31例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96.9%;24例行1 ̄4次随访复查。结论CT对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17例CT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等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例中位于右后上纵膈2例,右后中上纵膈3例,右后中下纵膈3例,右后下纵膈1例,左后中纵膈3例,左后中下纵膈3例,左后下纵膈1例,双侧后中下纵膈1例。肿块平均大小6.3cnm×4.3cm(2.3cm×2.0cm~12.6cm×4.0cm),CT平扫显示肿块边界清楚8例,边界不清楚9例;肿块密度不均匀13例,密度均匀4例,肿块内见砂粒状或条片状钙化8例;邻近胸膜增厚10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邻近气管及主支气管受压6例,心脏受压4例,肺动脉受压7例,降主动脉受压1例;肿瘤越过中线6例,肿瘤向椎间孔生长5例,包绕主动脉3例,肋骨侵袭破坏3例,肋骨受压变形2例,胸椎受侵破坏2例,沿脊柱旁突入上腹部1例;纵膈淋巴结肿大10例,骨转移1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1例。CT增强扫描14例,不均匀强化11例,均匀强化3例;轻度强化3例,平均CT值36(20—56)HU;中度强化8例,平均CT值53(36~74)HU;明显强化3例,平均CT值70(56—88)HU。肿块内见点状血管影7例,肿块内见多囊状改变6例。结论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具有一定特征,CT表现结合临床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6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及 32例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肿块 ,肾脏呈受压改变 ,钙化发生率高 ;肾母细胞瘤为肾内肿块 ,“边缘征”较具特征。结论 CT是诊断与鉴别诊断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 ,可为术前定性诊断 ,确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何柳  高玉颖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02-103,F0003
目的分析CT对于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31例均为单侧发病,肿瘤较大,20例均为实性(64.5%),囊实混合性11例(35.5%),8例可见钙化,除1例未见明显强化外,其余均可见不均匀强化。残存受压的肾实质在增强CT扫描上呈新月形改变。肿瘤可侵犯肾包膜,腹膜后、膈脚后淋巴结转移常见。结论CT检查能发现肿瘤的部位、浸润范围、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血管受侵等情况,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部分或全部玻璃体密度增高。钙化20例;视神经受累7例;眼球增大7例:异位者2例。结论 CT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报告8例经手术,病检证实的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除3例2cm左右小肿瘤密度均匀外,其余均有整性和滓性混杂肿块;增强扫描均有不同和中化,而囊笥坏死区无强化;肿瘤内均可见钲化,多而散在,以斑点或点片状为主。CT显示肿瘤与大血管关系非常清晰。有肿瘤包绕大血管者,手术治疗受到限制;较大肿瘤可能与畸胎 瘤、肾胚瘤混淆,本文讨论了其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1.
张定  牟奇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44-3846
目的:总结肝脏母细胞(HB)瘤在CT上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B瘤病例进行腹部CT平扫,3例加作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分析HB瘤的CT表现。结果:肿物位于肝右叶3例,肝左叶1例,肝左右叶1例。HB瘤大多表现为肝内单个球形或分叶状融合的实性肿块,1例为多发结节。2例肿物呈外生型,4例边缘清楚,3例包膜完整。肿瘤密度多不均匀,2例可见点状钙化,增强后可不均匀或弧线形、网格状强化。全部病例肿瘤以外肝实质正常。1例见下腔静脉瘤栓,1例见腹膜后淋巴结及大网膜转移。结论:HB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对于诊断帮助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结果 7例肿瘤大小约7.5cm×8.5cm-5.0cm×6.0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CT平扫肿块均以低密度为主,增强扫描:4例表现为轻度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再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的临床及CT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肿瘤主体位于肝右叶8例,肝左叶3例,左右叶同时受累1例。4例肿瘤突出于肝表面生长。12例CT均表现单发巨大类圆形低密度肿块,6例可见完整包膜,4例肿块内可见不规则钙化,6例肝静脉、门静脉或肝脏周围器官受压移位,1例发生肝内多发转移,2例发生肺部多发转移,1例发生肝门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及门脉癌栓形成。结论小儿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有其特征性,CT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及对血管的侵犯情况,对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肾上腺GN均单侧发病,其中5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边缘均清楚;CT平扫5例均匀低密度,1例病灶见小囊变区,1例伴有钙化;增强扫描后6例病灶均呈轻度强化,其中3例出现延迟性强化;肿瘤沿周围器官间隙呈嵌入性生长,邻近大血管被包绕穿行于肿物之中或受压移位,呈现特征性表现。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本病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CT和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29例小儿脑性瘫痪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及CT和MR征象。结果 229例小儿脑性瘫痪中,157例为CT诊断,72例为MR诊断,CT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的阳性率为54.14%,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的阳性率为68.06%,CT和MR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为脑软化灶,21例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17例为脑灰白质萎缩,13例为脑积水,11例为脑炎及脑膜炎,7例为胼胝体发育不良,7例为脑多发钙化斑,6例为脑裂畸形,6例为脑贯通性畸形,4例为脑缺血灶,4例为脑白质变性,4例为无脑汇或巨脑汇畸形,3例为脑灰白质移位,3例为dandy-walker,2例为sturge-wenber。结论 CT和MR能准确诊断小儿脑性瘫痪,对患者预后有很大的评估价值,MR对本病诊断比C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质醇性肾上腺腺瘤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实验室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皮质醇性肾上腺腺瘤,分析其临床、肾上腺CT平扫与增强检查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18例皮质醇性肾上腺腺瘤患者,临床表现向心性肥胖16例,高血压18例,性功能障碍10例,神经、精神障碍13例。CT所见病变位于肾上腺,呈边界清晰类圆形或类椭圆形,平均直径3·4cm,平扫CT值25~45HU,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结论皮质醇性肾上腺腺瘤临床及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少见占位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4月-2013年7月期间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少见病变患者的CT资料。结果:16例病例中,皮质癌3例,髓质脂肪瘤3例(双侧1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真性囊肿1例,淋巴管样囊肿1例,出血性假囊肿1例,髓质陈旧血肿1例。囊肿、血肿及髓样脂肪瘤易于诊断;皮质癌CT表现提示其为恶性;其他少见病变根据其特征性表现,亦不难定性诊断。结论:肾上腺少见占位性病变MSCT表现均有各自特点,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