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形成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患者的颈动脉形成所占比例高于60岁以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中72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非高脂血症患者(80例)中有3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高脂血症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脂血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患者的年龄、合并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田颖  丁阳  夏敏  程宁昌  王磊 《江苏医药》2023,(2):193-197
目的 探讨三酰甘油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840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709例有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狭窄组),131例无狭窄(非狭窄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分析三酰甘油与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狭窄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高于非狭窄组(P<0.05)。三酰甘油与左冠脉前降支近段、中段、右冠脉中段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s=0.084、0.084、0.073,P<0.05)。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是左冠脉前降支和右冠脉粥样硬化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三酰甘油与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非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以三支病变、多支病变为主,分别占47.5%、26.3%,对照组患者以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为主,分别占34.0%、52.0%.两组患者各项病变受累情况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患者中度狭窄17例,重度狭窄63例,重度狭窄率为78.8%;对照组患者中度狭窄32例,重度狭窄18例,重度狭窄率为36.0%.两组患者冠脉血管重度狭窄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数目及程度均较单纯冠心病患者严重,应及早进行防控治疗,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急性斑块破裂致血栓形成是多数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机制,但AMI也可发生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正常者。比较我院收治31例冠脉造影正常及同期254例冠脉造影狭窄的AMI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120例,其中2型糖尿病64例,非糖尿病患者92例,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结果 ①糖尿病组的血管狭窄发生处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均以颈内动脉狭窄最多见;两组患者不同血管部位血管狭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脑梗死组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组患者均以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较常见,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应用血管内超声 (IVUS)对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的比较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粥样斑块的形态特征。方法 :实验分 2组 ,急性心肌梗死组 :5 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男 4 3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6 0± 9岁 ;稳定性心绞痛组 :5 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男 3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6 2± 10岁。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通过血管内超声评价斑块的偏心性、线状夹层、低回声血栓、无回声暗区及斑点状回声物质等形态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斑块偏心性及钙化无显著性差异 ,但低回声血栓 (急性心肌梗死组 15 %vs稳定性心绞痛组 0 % ) ,线状夹层 (37%vs 4 % ) ,无回声暗区 (31%vs 0 % ) ,斑点状回声物质(90 %vs 0 % )急性心肌梗死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低回声血栓 ,线状夹层 ,无回声暗区 ,斑点状回声物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斑块的形态特征 ,可以证实斑块破裂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动脉硬化病变与冠心病和(或)糖尿病发生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因心律失常、胸痛等症状入院的患者353例,根据有无冠心病和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无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和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于冠脉造影前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观察斑块形成和血管内径(D)。结果: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增高,无糖尿病亦无冠心病患者股动脉斑块发生率极低,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情况相似(P>0.05),斑块发生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亦无冠心病的患者(P<0.01),但明显低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P<0.01或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多为多支血管病变。结论:检测下肢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对糖尿病和(或)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支架内再狭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升高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将943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597例和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346例,记录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及检测CRP,158例冠脉内植入支架的患者,随访9个月测血清CPR值,复查冠脉造影并测量支架内管腔丢失情况.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A组平均(34.66±3.25)ng/ml,B组平均(23.23±3.29)ng/ml].CRP越高,病变程度越重,支架内内膜增生越明显.结论 CPR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化相关,并在支架内再狭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9月接诊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接诊的不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皆予以双源CT冠脉造影(DSCTA)处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35.00%,而对照组则为17.86%,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左主干(LM)、左回旋支(LCx)、左前降支(LAD)、右冠脉(RCA)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Ⅰ群、Ⅱ群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二者比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范围更广,程度更严重,而且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冠脉中远段,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经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患者(对照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UA组,7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62例)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其Crouse积分,观察三组患者间IMT和Crouse积分的差异和相关性;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60例)、单支病变组(44例)、双支病变组(56例)和多支病变组(36例),采用Gensini评分评判严重程度,观察各组之间Gensini评分的差异,并将IMT、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从而得到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与AMI组、UA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IMT值及Crouse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具有相关性。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在冠心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