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伟  李代红 《医学综述》2012,(18):2959-2961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主要表达于自然杀伤(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KIR分子的配体是表达于靶细胞上的某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两者可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MHC-Ⅰ/KIR分子相互识别,通过传导活化或抑制信号调节NK细胞的杀伤功能,在免疫应答过程中,MHC-Ⅰ/KIR分子的相互作用可保护机体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KIR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李源  张为远 《北京医学》2014,(11):978-979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某些遗传因素引发的免疫功能失调,造成滋养细胞侵润障碍,导致胎盘浅着床有关[1]。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2DL4)通过识别滋养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向自然杀伤(NK)细胞传递抑制性信号,抑制NK细胞对胎儿成分的杀伤作用,其表达异常可能使胎儿和母体之间的免疫平衡失调,引发病理性妊娠[2]。本研究对KIR2DL4基因在胎盘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探讨KIR基因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抗体封闭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2DL2/2DL3对人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Rosettesep人NK分选试剂盒分选外周血NK细胞,观察抗体封闭KIR2DL1和KIR2 DL2/2DL3受体后,NK细胞对不同白血病细胞(人肿瘤细胞株NB4、Raji和K-562)及同种异体的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杀伤活性;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NK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任何一个抗体封闭KIR后,NK细胞杀伤NB4细胞活性均增强,并与抗体浓度呈现量效关系(P<0.05),2个抗体联用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则改变较小;NK细胞对K-562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但经抗体封闭后,这种活性并没有提高.经抗体封闭KIR后,NK细胞对成熟DC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并与抗体浓度呈现量效关系(2.20%±1.10% vs 37.59%±5.06%),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体封闭后的NK细胞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能明显提高对T细胞的增殖抑制(77.85%±8.31% vs 43.05%±5.95%,P<0.05),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GF-β1的含量增加.结论:以抗体修饰抑制性KIR受体有助于提高NK细胞杀伤肿瘤及同种异体成熟DC的能力,活化的NK细胞通过分泌TGF-β1,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天然杀伤细胞(NK)表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配体不相合可以产生异源反应性NK细胞,单倍体相合及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KIR不相合有利于改善预后,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活化型及抑制型KIR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5.
NK细胞作为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HIV/SIV感染后的免疫机制及如何发挥抗病毒作用成为近几年艾滋病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中发现,伴随HIV/SIV的感染,NK细胞亚群比例发生改变同时伴有功能缺陷,这种变化与HIV/SIV慢性感染阶段病毒复制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并且由于归巢受体表达的改变引起NK细胞在HIV/SIV感染者体内不同组织间的重新分布.NK细胞表面的受体KIR3DL1和KIR3DS也表现出对HIV感染的抵抗作用.这些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NK细胞的抗HIV/SIV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郑为东  邓忠良  卢卫忠 《重庆医学》2006,35(18):1704-1706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的特性。主要通过其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来执行。KIR是表达在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的一类受体。正常情况下。机体组织细胞表面可表达自身正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这时KIR抑制性受体占主导地位.表现为NK细胞失活.自身组织细胞不被破坏。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表达减少、缺失或由于MH0I类分子结构发生异常.影响NK细胞抑制性受体对相应配体的识别.此时NK细胞激活性受体的作用占主导地位.表现为NK细胞活化并显示杀伤活性。从而导致病毒感染细胞和肿增细胞坏死或凋亡。  相似文献   

7.
免疫逃逸(sneaking through)是指躲避机体免疫监视作用的现象。HLA分子表型的下调、缺失或异常表达,目前被认为是肿瘤、母胎等发生免疫逃逸的主要原因。其机制除由HLA-I、Ⅱ类分子表型下调和(或)缺失,而导致的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下降是一方面外,非典型的HLA-Ⅰ类分子的异常表达导致的NK表面的三种抑制性受体[即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C型植物血凝素超家族(Ctype lectin superfamily,CTLS)的KIR,免疫球蛋白样受体(ILT)]结合,从而抑制NK细胞的作用,是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赖艳丽  曹祥山 《医学综述》2009,15(2):196-199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移植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KIR亚型与HLA-I类分子,尤其是HLA-Cw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自然杀伤(NK)细胞及移植预后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主要对这从KIR的亚型与HLA-C的相互识别作用对自然杀伤细胞及移植预后这一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扩增的自然杀伤(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和分离15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观察扩增前后NK细胞形态表现,检测扩增前后NK细胞百分比,计算扩增后NK细胞扩增倍数,检测扩增前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和DNAM-1以及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3DL1的表达百分比。结果:扩增前NK细胞呈圆形,细胞体积比较小,细胞呈散在分布,扩增后NK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呈不规则形态。扩增后NK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数是扩增前的(596±152)倍。在效靶比为5∶1时,扩增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和DNAM-1表达百分比明显高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3DL1表达百分比明显低于扩增前(P<0.05)。结论:扩增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强于扩增前,其机制可能与扩增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表达升高和抑制性受体表达降低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K细胞与表达NKG2D配体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混合培养后4、24、48h时KIR、NKG2D的变化及其对NK细胞杀伤CNE2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PCR-SSP法检测CNE2细胞HLA-A、B、Cw表型、NK细胞KIR表型(选择3例健康者为试验对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新鲜分离的NK细胞)KIR2DL1、KIR2DL3、KIR3DL1、NKG2D的表达情况.IL2组(IL2培养的NK细胞)、CNE2组(CNE2、IL2、NK细胞混合培养)培养后4、24、48 h时KIR2DL1、KIR2DL3、KIR3DL1、NKG2D的表达情况,LDH释放法测定IL2组及CNE2组培养24 h后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CNE2细胞表面HLA-A、B、Cw表型为A2,24;B18,35;Cw4,7.3例健康者均表达KIR2DL1、KIR2DL3、KIR3DL1.CNE2组4、24、48 h时KIR2DL1、KIR2DL3表达较对照组、IL2组明显升高(P<0.01),NKG2D表达较对照组、IL2组明显降低(P<0.01),KIR3DL1表达与对照组、IL2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IL2组4、24、48 h时KIR2DL1、KIR2DL3、KIR3DL1及NKG2D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IL2组、CNE2组培养24 h后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10∶1时分别为(26.%±1.47)%和(2.74±1.6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效靶比20∶1时分别为(35.74±3.59)%和(4.57±2.4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K细胞与NKG2D配体阳性的肿瘤细胞持续性接触,下凋NK细胞表面NKG2D表达,上调NK细胞表面与HLAⅠ类分子相结合的KIR表达,导致NK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活性减低.本研究阐明了编辑后的NK细胞杀伤活性减低的分子基础,同时提示阻断HLAⅠ类分子与KIR的结合或者增强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将有利于提高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探讨人类自然杀伤(NK)细胞的自然杀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PCR-SSP技术,调查和分析67例国人的KIR基因型和组合型频率.结果 在表达出16个KIR基因中,87.5%的KIR基因的频率0.35;由14个KIR功能基因组成的KIR基因组合型25个,其中仅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达到0.373,而其余频率均≤0.09.比较本文、日本人群、韩国人群和高加索人群中已报道的56个KIR基因组合型,4个民族和地区间基因组合型共享率为8.93%;本文、韩国人群和高加索人群间为5.36%;本文和高加索人群间为1.79%;28.58%为本文首先报道的基因组合型.结论 本文证实单个KIR基因多态性有较高的分布频率;在25个KIR基因组合型中,仪有以传导抑制信号为主的组合型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达到0.373(4%),远低于87.5%的单个KIR基因的频率.但是,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在四个民族和地区人群中均列第一,提示KIR基因组合型以抑制性信号通路为主是一种常态,使自身细胞不会遭受自然杀伤.研究为可能探讨改变肾移植术通过KIR基因调节NK自然杀伤作用活性的增强或抑制功能,改变终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利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因素中蜕膜NK细胞KIR的基因分型对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正常妊娠组28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三次以上不明原因的早期流产、并无活胎及中期流产史)为代表的病理妊娠组28例,分析两组的基因位点分布情况。结果发现14种KIR基因在URSA组与对照组蜕膜组织中均以不同频率表达,其中KIR2DL1、KIR2DL4、KIR3DL2、KIR3DL3的基因频率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RSA组蜕膜组织中KIR3DS1、KIR2DS5的基因频率显著升高,KIR2DL2的基因频率显著降低,其他KIR基因位点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蜕膜NK细胞KIR的基因分型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KIR基因具多态性,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表面通过不同的表达组合,与HLA-I类分子结合,传导激活或抑制信号,调节NK细胞的活性,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NK细胞受体KIR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在临床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识别并与靶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结合后转导活化性或抑制性信号,从而调节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当KIR识别的HLA配体缺失时,NK细胞的同种异体反应性被激活,并特异性杀伤靶细胞。NK细胞KIR分子与靶细胞HLA分子特异性识别机制参与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同种异体NK细胞介导的GvL效应和降低的GvHD发生率使其适合移植。现就allo-HSCT中同种异体NK细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IL-2、IL-15对人外周血来源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NK)细胞表面功能相关分子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3DL1)、NKG2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iniMACS免疫磁珠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分选得到纯化的NK细胞,在IL2、IL15作用下培养15d,检测培养前后在不同效靶比下对靶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变化,之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后NK细胞KIR3DL1、NKG2D表达变化;结果经IL2、IL15培养15d后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在不同效靶比下均较培养前增强(P〈0.01);同时NK细胞KIR3DL1表达下降约10%(P〈0.05),NKG2D在培养前后均高表达(99%);结论经IL2和IL15长期体外培养后,KIR3DL1表达轻微下调,是NK细胞杀伤功能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HLA-G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基因克隆建立稳定表达HLA-G抗原的肿瘤细胞株,以及通过基于CD107a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表达HLA-G前后对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HLA-G抗原在细胞表面获得不同程度的表达且能显著抑制N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HLA-G特异性抗体87G阻断或其受体KIR2DL4特异性抗体#33阻断后,均能明显恢复NK细胞对转染HLA-G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结论 肿瘤细胞HLA-G表达量不同,均能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提示HLA-G分子表达在恶性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9):828-832
目的探讨CD34~+CD38~-KG1a白血病干细胞抵抗同种异体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D34~+CD38~-KG1a细胞和4例健康个体外周血中NK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纯度;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在不同效靶比(5∶1,10∶1,20∶1)下对K562和CD34~+CD38~-KG1a细胞的杀伤作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分析NK细胞KIR和CD34~+CD38~-KG1a细胞HLA-Ⅰ基因分型;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和CD34~+CD38~-KG1a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链相关分子A/B、人巨细胞病毒UL16结合蛋白(ULBP) 1~3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的表达。结果分选的CD34~+CD38~--KG1a细胞和NK细胞纯度分别为(94. 25±2. 16)%、(91. 70±2. 05)%。NK细胞在各效靶比下对CD34~+CD38~-KG1a细胞的杀伤率均低于K562细胞(P <0. 05)。4例健康个体NK细胞KIR基因型为KIR2DL1、KIR2DL3、KIR3DL1和KIR3DL2,CD34~+CD38~-KG1a细胞HLA-Ⅰ基因型为A30、30,B51、78,Cw4、16。K562细胞高表达NKG2D配体,CD34~+CD38~-KG1a细胞几乎不表达NKG2D配体,CD34~+CD38~-KG1a细胞中NKG2D配体表达率显著低于K562细胞(P <0. 05); K562细胞中几乎不表达HLA-Ⅰ,CD34~+CD38~-KG1a细胞高表达HLA-Ⅰ,CD34~+CD38~-KG1a细胞中HLA-Ⅰ的表达率显著高于K562细胞(P <0. 05)。结论 CD34~+CD38~-KG1a细胞明显抵抗同种异体NK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高表达HLA-Ⅰ分子和低表达NK2D配体有关。  相似文献   

18.
NK细胞表面表达非抗原特异性的受体。按分子结构分类,NK细胞受体可分为Ig超家族和C型凝集素超家族。按其介导的功能,可分为NK细胞激活性受体(NKAR)与NK细胞抑制性受体(NKIR)。NKAR包括介导ADCC的CD16,介导自然杀伤的NKR-P1、与DAP12相偶联的KAR,以及协同刺激受体等。它们多依赖胞浆内ITAM模体传递激活信号。NKIR主要包括KIR与CD94/NKG2复合体,其特异性配体为MHC-I类分子,与NK细胞识别自体细胞密切相关。NKIR需要与NKAR共聚,借助胞浆内的ITIM模体来抑制激活性受体的活化及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K细胞与K562细胞混合培养前、后其杀伤活性的变化及分子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与K562细胞混合培养前、后细胞表面相应分子的变化,LDH释放法测定效靶比20∶1时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相互编辑前,K562细胞表面MICA/MICB的表达率为(79.90±0.87)%,NK细胞表面NKG2D、KIR2DL1和KIR3DL1的表达率分别为(98.27±0.67)%、(45.70±1.22)%和(35.60± 1.35)%。相互编辑后,K562细胞表面MICA/MICB和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率分别为(35.56±1.01)和(34.67±3.88)%,均明显低于编辑前(P=0.000);NK细胞表面KIR2DL1和KIR3DL1的表达率分别为(47.20±1.08)%和(34.03±1.20)%,与编辑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效靶比20∶1时,NK细胞对编辑后的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为(24.07±0.58)%,编辑后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为(16.95±2.00)%,均明显低于编辑前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54.03±3.46)%](P=0.000)。结论: NK细胞与K562细胞持续性接触后,双方发生了相互免疫编辑作用;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下降,其分子机制是细胞表面相应的配受体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入选2007年3-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住院的20例PTE患者为PTE组,20例同期入院的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非PTE患者为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提取单个核细胞总RN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比较两组NK细胞表面受体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 共筛选出NK细胞识别受体相关基因mRNA片段18条,PTE组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LR)、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自然细胞毒效应受体(NCR)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其中7/9的KLR tuRNA及NCR1 tu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值分别<0.05、0.01).结论 PTE过程中NK细胞的自然杀伤功能受抑制,其介导的固有免疫功能缺陷及免疫调节异常可能是获得性PTE的重要机制之一,为阐明PTE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