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Landsteiner、Decastello和Sturlit相继发现A、B、O和AB血型后,同型输血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在急救各种失血性外伤和补充各种手术失血中,挽救了无数重危病人。七十年代,还发现输血有益于器官移植,术前输血能延长移植物的寿命。然而,输血,特别是多次、大量输血所带来的输血反应、代谢失调、凝血问题、细菌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感染也屡有报道。八十年代初,一些学者提出了术期输血(指手术前、后3个月内接受过各种血液制品)可使受血者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癌症复发和减少生存率的新观  相似文献   

2.
王静  刘溢香  谢惠宇  张洪为  黄远帅  王华   《四川医学》2022,43(11):1120-1123
目的 探讨反复输血患儿红细胞Rh表型检测及同型输注的必要性。方法 对本院儿科194例反复输血患儿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ABO和Rh血型系统表型(DEeCc),并随机分为Rh同型输血组和随机输血组,Rh同型输血组持续进行ABO、RhDCcEe抗原相合性输血,随机输血组仅进行ABO、RhD抗原相合性输血。在随后的每次输血前进行Rh表型复查、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并与第一次检测结果比较。统计分析两组输血后情况(包括不规则抗体产生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b的提升情况)。结果 本研究Rh表型及抗原分布情况与其他地区相似。微柱凝胶卡复查Rh表型同型输血组结果清晰,无混合视野,随机输血组出现混合视野,结果判定困难。随机输血组Rh系统不规则抗体产生率、DAT阳性率分别为10.31%和8.25%,远高于同型输血组的0和1.03%;输血不良反应随机输血组7例,同型输血组1例。两组不规则抗体产生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Hb提升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结论 反复输血患儿在首次输血时即进行Rh表型检测并持续同型输血,可避免因随机输血造成的Rh表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Rh分型在献血者和输血者中的分布情况及同型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24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将输血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即Rh随机配合性输血)3968例和观察组(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即献血者与受血者Rh分型一致或献血者Rh抗原少于受血者)4056例。另收集同期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血站的4222份RhD阳性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均行ABO和RhD血型鉴定、红细胞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筛查和红细胞Rh血型抗原特异性鉴定,统计并分析Rh分型在献血者和输血者中的分布情况、输血者不规则抗体产生概率及Rh分型同型输血的临床意义。结果:A、B、O、AB 4种血型的献血者和输血者共检出8种Rh分型,其中以CCDee、CcDEe为主;观察组输血后不规则抗体产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和输血者Rh分型均以CCDee、CcDEe为主,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可避免不规则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方法,提高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Coombs试验阳性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输血治疗时选择输入ABO血型同型,Rh-D、C、E、c、e因子同型的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对照组输入ABO血型同型,Rh-D的悬浮红细胞。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输血1周后外周血Hb值比较,P<0.001,输血后的外周血H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的输血方案能明显改善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_([o])(D)阴性血型在我国人群中比较少见,在汉族人群中只占0.2%~0.4%,新疆是少数民族居住地区,Rh_o(D)阴性血型人群占4.7%。因此,对于Rh_o(D)阴性血型患者来说,在手术或抢救用血时难以及时找到同型血源。同时,输同型异体血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和伴随多种输血不良反应,所以自身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院从1999年4月~2001年3月采用术前自体储血对5例骨科择期手术Rh_o(D)阴性患者施行了自身输血,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85例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185例骨科手术患者应用自体输血技术 ,术前均采用预存自体血 ,其中 4 9例加用术中出血回收红细胞洗涤后回输 ,5 6例加用术后伤口引流血回输。观察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项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本组 173例靠自体输血顺利完成手术 ,12例加用异体输血。其用血量较以往同类手术明显减少 ,自体输血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输血安全有效 ,节约血源 ,减少异体输血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在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比较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术前、术后(2小时内)、术后24小时、术后1周四个时期血液RBC、HCT、HGB、PLT四项参数。结果:两组不同时间血液RBC、HCT、HGB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小时内)和术后24小时自体输血组PLT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异体输血组,而术前和术后1周无差异。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能减少术中异体血的输血量,减少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损伤,减少术后出血,节约血液资源,减少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在心内直视手术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安梅  李文华  程金山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7):1748-1749
目的:观察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185例骨科手术患者应用自体输血技术,术前均采用预存自体血,其中49例加用术中出血回收红细胞洗涤后回输,56例加用术后伤口引流血回输.观察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项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本组173例靠自体输血顺利完成手术,12例加用异体输血.其用血量较以往同类手术明显减少,自体输血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输血安全有效,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在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观察比较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术前、术后(2小时内)、术后24小时、术后1周四个时期血液RBC、HCT、HGB、PLT四项参数.结果两组不同时间血液RBC、HCT、HGB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小时内)和术后24小时自体输血组PLT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异体输血组,而术前和术后1周无差异.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能减少术中异体血的输入量,减少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损伤 ,减少术后出血,节约血液资源,减少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在心内直视手术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原位肝移植的术中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术中输血的经验 。方法:分析28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输血情况。结果:28例肝移植受者术中输血总量平均为(9 517±7 680) ml,其中1例婴儿肝移植受者输血总量为920 ml,2例原位肝移植受者实施超大剂量输血,分别达28 740 ml,38 580 ml;术前贫血或/和血小板减少的肝移植受者术中输血并未增多。结论:肝移植术前备血总量可控制在5 000~10 000 ml,应有应对超大剂量输血的措施;血常规结果不能作为肝移植受者术前备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规则抗体鉴定、Rh血型分型与输血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医院输血科开展不规则抗体鉴定和Rh血型分型.方法:选择我院3例住院患者,对其常规检测ABO血型、Rh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后交叉配血不合,通过不规则抗体鉴定和Rh血型分型,找到与患者同型或配合型的供者血液.结果:患者与同型或配合型供者血液交叉配血相合,输注后无不良输血反应,Hb升至应有水平,改善了贫血症状,输血效果理想.结论:医院输血科除检测常规项目外,需要开展不规则抗体鉴定和Rh血型分型,选择与患者同型或配合型的供者血液,达到及时输血和安全输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自体输血分术前自体输血、急性血液稀释 (AHD)和血液回收三种方法 ,近年来第一、第三种方法在临床上均得到广泛的应用( 1) ,近年我院将AHD法用于骨科择期手术 1 3例 ,与传统的异体同型输血法相比较 ,其优点甚多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组 1 3例 ,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1 9~ 5 9岁。脊柱手术 3例 ,股骨手术 8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 1例 ,胫骨手术 1例。适应证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无低蛋白血症 ,无心肺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 ,术前Hb >1 1 0g/L ,Hct>33% ,估计术中需要输血者。方法 患者入室后 ,连接心电监护仪 ,同…  相似文献   

13.
从1900年Landsteiner发现ABO血型和1914年Hustin发现枸橼酸抗凝剂以来,大约80年间,输血迅速发展,成为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对临床使用的同型异体血虽然进行了各种检查,但仍然避免不了感染、免疫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安全用血的意识提高,自身输血作为最安全的输血方法正在推广起来.从理论上讲,70%左右的择期手术都可利用自身血液来避免同型异体输血,即使从患者经济方面考虑,自身输血也是非常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赵冉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99-2399
全血或血液成分发给临床输注之前必须对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液作多项血清试验,包括:ABO定型和Rh定型,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等内容,这些试验可以防止许多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有效。1 ABO和Rh定性输血时一般情况下要同型输注,如果含有相对应的抗原、抗体的人互相输血,血清中的抗体与相对应的红细胞就要发生反应,在补体参与下,甚至出现严重的溶血。而同型人之间的红细胞和血清则不出现反应。所以,输血之前,必须测定病人和献血者的血型,选择同型人进行输血。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是根据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  相似文献   

15.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心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对心胸外科病人血液学的影响。方法 自体输血病人术前采集自体血,并于术后回输;对照组病人术后输库存血,观察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血液学参数变化。结果 预存式自体输血病人术前采血前后血液学参数有显著差异,术后输自体血与输异体血后血液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预存式自体输血未使组织灌注及摄氧受到影响,并没有减弱病人对手术耐受力;自体输血还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所致的合并症,减少血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动态测定红细胞压积指导合理输血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北京赛普瑞特血液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TS6100V3.0输血指征动态仪,对大手术患者术前、术中红细胞压积进行动态测定,并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采取限制性输血。结果与同期实施手术量、输血量输血人次相比较,节约用血达21.08%。结论术中动态测定红细胞压积指导合理输血,有效地减少了不必要输血,可减少由不必要输血引起的并发症,有益于血液保护。  相似文献   

17.
术前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雅铭 《四川医学》2001,22(1):93-95
外伤与手术均可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失血,以往常采用输注异体血,但输异体血造成诸多并发症,血源也较困难。因此,目前主张采用术前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以减少失血,达到不输或少输异体血的目的。1 术前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的方法自体输血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经保存后,以供给患者在围术期输血。血液稀释是指失血时或失血前,或自体血采集过程中,或人为将患者血管扩张,输注一定量的晶体液或(和)胶体液以扩充血容量,使血液稀释,以便术中减少患者血液有形成分的丢失。1.1 术前多次采集自体血:此法多用于择期大手术,即在术前每隔3~5天采集一次…  相似文献   

18.
黄文  李莲珍 《微创医学》2001,20(3):357-359
术前即刻稀释性自体输血法(hemodilution autotransfusion,HAT)是自体输血的方法之一,为一种较新的输血技术。使用血液稀释技术是减少手术期间输注异体血的重要途径。该方法不仅可以减少输异体血的数量,在临床某些状态下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显示出血流动力和微循环方面的优越性[1]。因此,临床上根据手术的方式,术前对失血量的估计,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手术病人中应用该方法已日趋广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输血及手术都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患者的常用医疗措施, 也是导致血源性疾病传染的重要途径.了解输血前及术前患者 血液传染病的阳性感染率,区分患者是否为院内感染或输血感 染,还是入院前就己感染.减少医疗纠纷,降低医源性感染机 会,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生物安全的防护意识.现将我院2011 年2520例患者的输血前及术前四项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 收集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宇辉 《海南医学》2010,21(18):102-103
目的了解临高地区产前、术前及输血前患者乙肝表面抗原、丙肝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感染情况,为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预防和避免医院感染,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防止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本院3323例产前、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血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Ab)、艾滋病抗体(HIV-Ab)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407例,阳性率为12.25%;HCV-Ab阳性34例,阳性率1.02%;HIV-Ab阳性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42例,阳性率为1.26%。结论对产前、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学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于血液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分娩、手术及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