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雅丽  张宁霞  陈少娜 《海南医学》2014,(22):3422-3423
目的探讨内镜下早期食管癌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MBM)的术中配合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2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在内镜下行MBM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要点。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MBM手术,其中19例患者病灶达到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为95%,术中均成功止血,无穿孔发生。术后20例患者复查胃镜,19例创面已愈合,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其中1例出现食管手术部位狭窄,给予探条扩张后吞咽困难明显缓解。结论内镜下MBM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58例胃息肉患者,有186枚息肉,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并给予针对性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治愈率95.1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切除胃息肉降低外科手术创伤性,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创伤小,易被接受;围术期给予有效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何金晓 《当代医学》2016,(26):99-100
目的:探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90例胃息肉患者,共120枚息肉,均通过内镜下给予黏膜切除术治疗,并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分析其效果。结果本组90例患者(120枚息肉)中,115枚息肉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之后其病灶完整被切除,治愈率为95.83%(115/120);剩下的5枚息肉予行第2次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3例(3.33%)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出血,通过内镜止血后停止,1例(1.11%)患者在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通过给予保守治疗停止出血。90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胃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效果较好,治愈率高,且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操作简单;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EUS)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MBM)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确诊的35例位于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患者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病检15例,与内镜活检标本符合率为93.3%(14/15),20例未取检者超声胃镜符合率为95.0%(19/20),超声胃镜总符合率为88.6%,有6例患者出现胸痛,其中2例行内镜下止血,患者无穿孔、感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复查创面无渗血、渗液,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疤痕,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患者复发。结论超声胃镜可以判断食管黏膜下肿瘤起源并初步定性,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操作简便、用时短,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梅红 《中外医疗》2011,30(34):162-162
目的 探讨胃息肉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62枚息肉中,151枚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灶完整切除,11枚术后病理示浸润癌再追加外科手术。术中出血7例,均经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2例,经输血及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无穿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下切除胃息肉是目前治疗胃息肉的重要手段,减少了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且操作方法简单、方便、痛苦少、创伤性小,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护理人员应做好围术期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胃息肉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病理上分为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1].非腺瘤性息肉直径多在1 cm以下,常伴有慢性胃炎,癌变机会很小;腺瘤性息肉直径多在0.5~2.0 cm,可发生癌变.胃息肉药物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消化管表浅病变的病理实质和发展趋势认识的逐渐加深,针对这样的病变怎样进行准确诊断和彻底治疗已成为广大内镜和病理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这其中如何完整地切除和获取病变组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主要用于消化道平坦型和隆起型早期肿瘤的治疗,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息肉内镜下的治疗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剖腹手术[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消化道息肉的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无痛苦、恢复快等特点.本院于2008年起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62例消化道息肉手术进行切除,效果良好,现将其手术配合的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与其配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37例内镜甲状腺切除的手术配合方法与同期行传统甲状腺手术37例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37例手术均成功,手术切口长度短,术后并发症少,与常规手术相比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内镜甲状腺是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性.该手术体位能有效防止术后头痛的作用,同时由于内镜放大作用,术中可清楚辨认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以及甲状腺上、下动脉,作到了精确定位,最大可能减少手术损伤,同时无颈部切口,损伤很小,也达到了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赵亚楠 《黑龙江医学》2021,45(6):640-641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8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8例食管粘膜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消化内经下粘膜切除术和围手术期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38例患者并发症情况,仅1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无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12.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结肠息肉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对77例接受EMR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89个息肉)全部切除,并发出血3例,予金属钛夹及止血药成功止血,无1例穿孔及中转手术。结论EMR治疗结肠息肉安全、有效,对行EMR的患者予以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及术后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而言,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胃内降起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不但对常规活检未确诊的病变可进一步行病理确诊,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消化道早期癌检出率,对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有显著疗效.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本院消化科为50例胃内隆起病变患者实施内镜黏膜切除术,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2例ESD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10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成功,经过精心护理,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正确的休息、活动、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对ESD患者的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EMBM)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33例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及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术前行Lugol碘染色观察病变范围,全麻下行EMBM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患者疗效。结果:33例患者的35处病灶均成功切除,完全切除率为100%,术后病检:轻度不典型增生2例,中度不典型增生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6例,早期食管鳞癌7例;病检符合率为81.8%(27/33)。有7例患者出现胸痛,其中2例行内镜下止血,无1例出现穿孔、感染、梗阻等并发症。术后2周创面已无渗出,术后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瘢痕,术后随访618月,患者无复发。结论:EMBM操作简便、用时短,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大肠脂肪瘤切除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脂肪瘤内镜下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资料,对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大肠脂肪瘤切除术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均良好治愈出院。结论内镜下大肠脂肪瘤切除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一方面能够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同时也能够改善护理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沈小春  王军  胡辂  周世亮  刘宇  李平  闫庆军  曹燕  兰春慧 《重庆医学》2011,40(14):1391-1392,1394
目的总结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共70处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用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起源层次,生长特性和性质,再以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行黏膜切除治疗,记录其操作方法、并发症、术后病理类型及随访情况。结果 70处病变经EMR或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完整切除,治愈率98.12%。术中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1.42%。术后病理提示,良性腺瘤12例,黏膜肌层平滑肌瘤15例,乳头状瘤3例,囊肿5例,脂肪瘤4例,间质瘤8例,异位胰腺4例,类癌1例,增生性和炎性息肉16例,早癌2例,与超声内镜的诊断符合率达88.57%。结论超声内镜检查指导下对起源于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超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病变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53例上消化道肿瘤病变超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准备、指导和心理护理,术中的护理配合和术后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效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内镜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检出消化道表浅、微小的肿瘤甚至是癌前病变已不再困难,对这些病变进行内镜下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目前有多种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方法[1],内镜下食管黏膜切除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方法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