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如义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607-609
目的探讨X线平片诊断颈椎退行性改变在指导临床手法治疗颈椎病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42例颈椎病病例,结合临床分型,总结其X线平片所见:其中受累部位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性改变,椎体后缘骨化骨嵴形成,后纵韧带钙化,椎体管比例失调,椎间孔变形、变小等为颈椎退行性改变的主要X线表现。结果颈椎各种位置的X线摄片检查,能够证实颈椎骨性结构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椎管、椎间孔狭窄从而造成神经根、脊髓和椎动脉受压而引发的各型颈椎病。结论X线摄片检查不仅在诊断颈椎退行性改变时有重要价值,而且其影像表现及数据在临床选择颈椎病的治疗方案时,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平片诊断颈椎退行性改变在指导临床手法治疗颈椎病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42例颈椎病病例,结合临床分型,总结其X线平片所见:其中受累部位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性改变,椎体后缘骨化骨嵴形成,后纵韧带钙化,椎体管比例失调,椎间孔变形、变小等为颈椎退行性改变的主要X线表现。结果颈椎各种位置的X线摄片检查,能够证实颈椎骨性结构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椎管、椎间孔狭窄从而造成神经根、脊髓和椎动脉受压而引发的各型颈椎病。结论X线摄片检查不仅在诊断颈椎退行性改变时有重要价值,而且其影像表现及数据在临床选择颈椎病的治疗方案时,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平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X线平片对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0例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0例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X线表现为:钩椎关节增生、退变占47.89%;颈椎生理曲度发生改变者,占56.05%;颈椎骨质增生者占46.32%;椎间隙狭窄、椎间盘退变患者占60.79%;椎间孔变形、变小占69.47%;颈椎失稳、移位占21.32%;韧带钙化者占38.42%。结论X线平片能够观察到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大部分征象,在该病的初步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宇 《开卷有益》2001,(8):9-10
颈椎病是一种因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疾患,是一种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病”一词包含了三个含义:①颈椎病的性质,颈椎病不是肿瘤等,是退行性改变(老化)的疾病;②颈椎病变的部位,颈椎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椎间关节退变;③退变影响其周围重要组织,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颈椎所处的特殊位置,指其周围的组织结构甚多。例如,颈椎的正前方是食道,前方两侧是交感神经链,颈椎的横突孔内是椎动脉,椎管内是脊髓和神经根,后者经椎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30):53-57
1定义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此种以退行性变为基础的疾患必然随着年龄的递增而成倍的增加。2病因学颈椎是脊柱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尤以颈椎间盘,不仅退变过程开始较早,且是诱发或促进颈椎其他部位退行性变的重要因素。2.1颈椎的退行性变2.1.1椎间盘变性:当纤维环变性、断裂,髓核突出,软骨变薄、消失等改变时,最终影响或破坏了颈椎骨性结构的内在平衡及椎骨外在的力学结构。2.1.2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  相似文献   

6.
颈椎退行变性的典型X线表现,包括椎小关节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小关节改变包括上下关节突变尖,关节面骨质硬化和关节间隙变窄。可使钩突关节,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边缘出现骨赘,相对骨赘可联成骨桥。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①神经根型:表现为颈肩痛,上肢放射、手指麻木;②交感神经型: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是指颈椎问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所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发展到下肢瘫痪.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发病部位依次为颈5~6、颈4~5、颈6~7.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     
颈椎病,顾名思义,是因颈椎发生病变而导致的一种疾病。确切地说,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致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如压迫、刺激、失稳等,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颈椎病。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6):F0004-F0004
颈椎病,顾名思义.是因颈椎发生病变而导致的一种疾病。确切地说,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致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如压迫、刺激、失稳等.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颈椎病。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摄片多有颈椎退行性改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称之为“颈部骨痹”或“颈部筋痹”。笔者近年来,用中药内服、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6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中医科病房所见颈椎病,以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为多见,交感神经型极少,脊椎型更为少见。综合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诊断指标为:①临床表现症状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单侧或双侧颈、肩臂酸痛,或颈项强,手指麻而无  相似文献   

11.
前路颈髓核摘除并植骨手术后护理体会朱艳霞赵晶(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颈椎病是颈椎的退行性改变,主要是颈椎间盘变性、突出、椎间隙变窄和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挤压颈髓及神经根或血管而出现的临床症状。需手术者大部分是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法有颈前路途径和后路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颈椎曲度改变的原因和形成原理。方法 :对颈椎侧位颈椎曲线测量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曲度的改变为颈椎曲度减小、生理前凸曲度消失 (变直 )或反向弯曲 (后凸 ) ,发生率很高且呈低龄化。结论 :颈椎软组织的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的颈、肩部肌肉、筋膜、韧带的挫伤、断裂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均可引起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低龄化颈椎曲度改变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维持颈椎正常前凸状态的软组织前后力量平衡失调而造成属功能性改变 ,可恢复 ;中高年龄层的患者主要是颈肩部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以及椎间盘 ,椎体骨质产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如韧带的断裂 ,椎间盘脱出 ,椎体骨质和椎间关节特别是钩椎关节的增生而造成 ,属器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临床各型颈椎病的X线、CT、MRI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探讨各型颈椎病的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对8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X线、CT和MRI检查,并对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等征象;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椎管狭窄等征象;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以及CTA或MRA显示椎动脉扭曲、狭窄、变形等征象;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但没有其他典型征象,影像诊断尤其困难,主要依赖于临床诊断.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临床各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经济而有效地达到诊断临床各型颈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颈推不稳症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了2004年5月~2007年9月我科42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45~68)岁,平均56.5岁,占同期手术治疗颈椎病例的25.7%。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为肩臂部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部麻木、抖方肌、提肩肿肌压痛等,影像学检查表现为颈椎椎间隙狭窄、骨赞形成、生理弯曲消失、椎体间位移大于等于3.5mm或椎体间位移1mm~3mm呈阶梯样改变。全部病例随访(10~35)个月,平均随访20.5个月,术后疗效为优良33例,可例5例,差4例,优良率78.6%。结论:退行性下颈椎不稳定症,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术稳定,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书宇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81-181
诊断依据 因颈椎软骨退行性变及骨、关节增生肥大足以引起临床症状及体征者可诊断为颈椎病。  相似文献   

16.
<正>颈椎退行性变是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颈项强直、肩部不适、头晕、上肢窜麻等。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分型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在临床上颈椎病可分为:①颈型(又称软组织型);②神经根型;③脊髓型;④交感型;⑤椎动脉型;⑥其他型(食管压迫型)。如2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混合型,其中以神经根型发病率为最高,约占全部病例的50%60%,明确其影像表现征象,诊断原则和方法是每一个影像科医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1]。颈椎退行性变好发于中老年人,但近来在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颈椎曲度改变的原因和形成原理.方法:对颈椎侧位颈椎曲线测量进行分析.结果:颈椎曲度的改变为颈椎曲度减小、生理前凸曲度消失(变直)或反向弯曲(后凸),发生率很高且呈低龄化.结论:颈椎软组织的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的颈、肩部肌肉、筋膜、韧带的挫伤、断裂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均可引起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低龄化颈椎曲度改变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维持颈椎正常前凸状态的软组织前后力量平衡失调而造成属功能性改变,可恢复;中高年龄层的患者主要是颈肩部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以及椎间盘,椎体骨质产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如韧带的断裂,椎间盘脱出,椎体骨质和椎间关节特别是钩椎关节的增生而造成,属器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15%左右。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以颈肩臂部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0岁以上长期低头工作或睡眠姿势不良者易患本病。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颈椎病影像认识。方法 收集本院1999年4月-2006年2月资料完整临床确诊的颈椎病80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80例平片中生理曲度改变52例,颈椎旋转错位38例,颈椎骨质及间盘退行性改变67例。颈椎韧带的钙化与骨化41例,其中17例经CT扫描证实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4例。结论 颈椎病是目前骨科第一大病,是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三者的总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原因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30岁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影像学有异常的青少年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对异常征象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软性)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椎间韧带肥厚、颈椎失稳、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等非骨软骨性改变为主要特征.非骨软骨性改变中以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最多(97.78%).结论:颈椎非骨软骨性改变特别是颈椎曲度异常是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征象特征,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可作为青少年颈椎病的一种X线客观诊断标准,对青少年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