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径大于1.0 cm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 对21例直径大于1.0 cm的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患者行普通内镜、超声内镜检查,根据超声特点分类行内镜下治疗,术后送病理.结果 普通内镜结合超声内镜诊断息肉11例,腺瘤性息肉4例,间质瘤1例,异位胰腺1例,脂肪瘤2例,Brunner腺腺瘤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息肉10例,Brunner腺腺瘤5例,脂肪瘤2例,腺瘤性息肉2例,间质瘤1例,异位胰腺1例.结论 超声内镜对于直径大于1.0 cm的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181例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58例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58例患者行手术或内镜下治疗,57例经病理证实,53例病理与术前EUS诊断相符合,准确率92.98%。结论:超声内镜能清楚地显示消化道管壁的5层结构,能够准确判断病变与消化道管壁的关系,指导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微探头超声内镜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指导选择不同微创手术方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182例,行EMR或ESD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82例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息肉、间质瘤、脂肪瘤、平滑肌瘤和神经内分泌瘤是主要病变。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对脂肪瘤的灵敏度最高为100.00%,其次是神经内分泌瘤、间质瘤、息肉;但对平滑肌瘤的灵敏度仅为43.75%,诊断效能较差。微探头超声内镜对来源于固有肌层病变诊断错误率较高,说明微探头超声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低回声病变诊断效率比较差。起源于固有肌层的病变术中出现出血和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黏膜下层和黏膜肌层。结论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可以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可作为内镜手术前的常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内镜微超声探头检查大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微超声探头对大肠黏膜下肿瘤进行肠镜下超声检查,根据其起源层次及性质决定治疗方案.结果 20例结直肠黏膜下肿瘤中,间质瘤9例,脂肪瘤5例,类癌3例,肠间壁脓肿2例,肠气囊肿症1例.4例源于黏膜肌层的良性间质瘤及2例类癌经内镜切除,2例肠间壁脓肿及1例肠气囊肿症行内镜下穿刺治疗;3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2例恶性间质瘤、2例脂肪瘤、1例类癌,经手术切除.病理符合率为88.24%.其余3例脂肪瘤则内镜随访.结论 超声内镜能够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祥爽 《中国卫生产业》2014,(9):161+163-161,163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价值,为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验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进入我院的时间(单日、双日)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镜进行检查,实验中患者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诊断符合率等指标.结果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较为常见,EUS技术在平滑肌瘤、间质瘤或壁外压迫等诊断方面明显由于传统的胃镜;实验中,超声内镜患者在诊断过程中确诊率达到91.25%,明显高于传统胃镜52.5%.结论 超声内镜在临床上能够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病变的原因、病变的范围以及病变的程度,且确诊率也比较高,能够为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常廷民  李贞娟  张利利  李秀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95-2896,2898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切除治疗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比较120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以平滑肌瘤多见,而胃底、胃体部间质瘤多见,胃窦病变性质较为多样化。患者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相比较,食管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但胃窦部隆起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较低。表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有较好的诊断和治疗作用。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仅能为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提供有效的病理诊断,而且还能较好地切除病变组织,对食管胃黏膜下病变有较高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胃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23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确诊的食管胃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超声内镜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表现.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灶的大小、部位、回声特点,5例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并对标本做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病变部位以贲门(8例)和胃底(5例)为主;7例超声内镜检查示回声不均匀,其中5例考虑为恶性倾向或恶性;16例超声内镜检查示回声均匀,其中2例考虑为恶性倾向或恶性;CD34阳性18例(78.3%).结论 超声内镜具有对食管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而且能反映出肿瘤生物学特性.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食管胃间质瘤诊断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附5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治价值。方法用超声内镜对5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8例,平滑肌瘤26例,平滑肌肉瘤1例,脂肪瘤4例,异位胰腺1例,静脉瘤2例,壁外压迫10例,并明确了起源层次。对起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的部分病变进行内镜治疗,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部分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其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起源和初步定性诊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胃镜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72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超声内镜诊断)和对照组(胃镜诊断)各86例,分析超声内镜检查与胃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172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中,食管黏膜下平滑肌瘤43例、腔外脏器压迫35例、胃息肉32例、胃黏膜下平滑肌瘤21例、食管间质瘤18例、平滑肌肉瘤10例、十二指肠黏膜下平滑肌瘤8例、胃囊肿5例。所有病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观察组诊断率为82.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胃镜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94.64%。结论在食管、胃隆起性病变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胃镜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准确掌握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大小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斯轶凡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152-4153
目的通过系统回顾和汇总分析的方法评价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近10年更新时间截止到2012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运用荟萃分析软件RevMan5制成森林图和漏斗图,对10篇研究比较超声内镜和普通内镜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价值的文献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估计。结果 10篇随机对照实验,共1726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荟萃分析的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同质性较好(χ2=36.27,P<0.0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比值比等于0.20,95%CI[0.16,0.24],整体效果检验Z=15.64,P<0.00001,表明超声内镜组与普通内镜组诊断符合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US根据镜下特点和超声声像图可以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基本确诊,显著高于普通内镜的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普通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在大肠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超声内镜及常规内镜下活检的大肠粘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分别作为超声内镜组和常规内镜组,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并计算病理符合率;采集内镜检查后的血清并测定应激激素的含量。结果:超声内镜组的病理符合率显著高于常规内镜组;超声内镜组患者检查后血清中应激激素NE、E、Cor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常规内镜组。结论:超声内镜用于大肠粘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的病理符合率较高且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胃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3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确诊的食管胃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超声内镜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表现。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灶的大小、部位、回声特点,5例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并对标本做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病变部位以贲门(8例)和胃底(5例)为主;7例超声内镜检查示回声不均匀,其中5例考虑为恶性倾向或恶性;16例超声内镜检查示回声均匀,其中2例考虑为恶性倾向或恶性;CD34阳性18例(78.3%)。结论超声内镜具有对食管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而且能反映出肿瘤生物学特性。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食管胃间质瘤诊断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超声内镜用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治疗中,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烟台市毓璜顶医院莱山分院收治的行内镜检查疑似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5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内镜检查,并根据患者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性质、起源层次等选择治疗方案。结果超声内镜诊断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共51例,分别为良性间质瘤21例(41.18%)、平滑肌瘤16例(31.37%)、异位胰腺6例(11.76%)、恶性间质瘤5例(9.80%)、脂肪瘤3例(5.88%),分布于食管、胃、大肠、贲门、十二指肠等部位。根据肿瘤类型给予手术切除、高频电凝切除等治疗方案,其中1例平滑肌瘤未一次性彻底切除病灶,剩余均成功彻底切除,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及治疗中价值较高,可诊断肿瘤起源、性质,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能谱CT碘含量与超声内镜诊断胃黏膜下肿物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选择内镜发现胃黏膜下肿物患者61例,行能谱CT检查及超声内镜检查,所有患者均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手术后取得病理结果,分析能谱CT与超声内镜表现,基于病理结果比较能谱CT和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肿物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能谱CT的碘浓度(IC)值及标准化碘浓度(NIC)值与胃间质瘤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关系。结果:病理结果为胃间质瘤33例,胃平滑肌瘤13例,胃神经纤维瘤2例、胃神经鞘瘤4例、胃脂肪瘤7例、胃血管球瘤2例;能谱CT和超声内镜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13%和73.78%,静脉期胃间质瘤NIC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35)。结论:能谱CT诊断胃外压性病变优于EUS;能谱CT对胃黏膜下肿物的诊断符合率接近于超声内镜,以静脉期NIC值诊断效能最佳,胃间质瘤静脉期IC值及NIC值均大于除胃血管球外的其他胃黏膜下良性肿瘤,胃血管瘤动、静脉期的IC值及NIC值均大于胃间质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间质瘤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结果.其中良性7例,交界性3例,低度恶性3例.结果 随访11例,随访时间4个月至5年,平均16个月;失访2例.其中9例随访期间无复发;1例十二指肠降部间质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Whipple式重建术后胆道逆行感染反复发作;另1例胃、十二指肠多发性间质瘤伴肝转移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4个月,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十二指肠间质瘤并不多见,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依靠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超声、CT、超声内镜(EUS)诊断,对无转移的间质瘤行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检查对胃镜、结肠镜下发现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0例胃镜、结肠镜下提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行EUS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0例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食管病变129例,胃部病变235例,十二指肠病变29例,结肠病变27例。发生于消化道管壁本身的病变占85.00%(357/420),其中黏膜下肿物占73.10%(307/420),并以间质细胞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最为多见,占60.24%(253/420),消化道壁外压迫及未发现病变者占14.52%(61/420),侵犯消化道的壁外病变2例,占0.48%(2/420)。结论EUS检查能清楚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同时发现结肠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发生率最低,这可能与结肠的黏膜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内镜超声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检查和治疗的病例中随机选出12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病人采取内镜超声检查,诊断其病情,再根据肿瘤起源层次和病情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在内镜下能为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硬化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高频电切术以及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等。结果:在120例病例中有36例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良性间质瘤;3例起源于黏膜固有层的直肠类癌;起源于黏膜下层的9例脂肪瘤,11例异位胰腺,3例胃底静脉曲张,4例囊肿;起源于固有肌层的42例良性间质瘤,12例恶性间质瘤。经确诊后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肿瘤或其它病症进行切除。根据分析显示,120例患者中经由内镜超声诊断正确的为118例,确诊率为98.33%。结论:利用内镜超声技术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诊断,确诊率较高,可以更高效的辅助医生对粘膜下肿瘤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对该病症的治疗有很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行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并行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切除治疗获得病理结果的2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最常见,其次为胃间质瘤及异位胰腺.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相比较,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总的诊断符合率达96.1%(272/283).结论 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能帮助正确选择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行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并行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切除治疗获得病理结果的2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最常见,其次为胃间质瘤及异位胰腺.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相比较,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总的诊断符合率达96.1%(272/283).结论 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能帮助正确选择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研究微探头超声内镜辅助内镜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本院经临床检查符合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均采用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超声内镜的辅助下进行对应的手术治疗,对比超声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的诊断效果,分析超声内镜的治疗效果。结果:病理检查出位于黏膜下层13例、黏膜层2例、黏膜肌层20例、固有肌层28例,符合例数为63例;超声内镜检查出位于黏膜下层13例、黏膜层2例、黏膜肌层22例、固有肌层26例,符合例数为61例,超声内镜检查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6.83%。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采用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的手术均取得成功,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半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微探头超声内镜辅助内镜治疗对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