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外伤患者年龄小于14岁,GCS评分3~8分,伤后昏迷或再昏迷在6h以上。由于小儿活动多、范围广,而危险意识及保护机制差,颅脑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小儿有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故重型颅脑损伤亦有其独特性性,小儿颅脑损伤病情常突变,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由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再生能力强.只要及时解除脑受压,神经功能恢复快,预后较成人好。本文总结了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间,我们收治的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病人82例t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17.6%。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病之一,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本院1979年至1988年十年间,共收治小儿重型颅脑损伤4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是当今各国颅脑损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总结我院1990年至2003年间收治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头伤患者年龄小于14岁,GCS〈8分,伤后昏迷或再昏迷在6h以上者。其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为了探讨纳络酮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影响,我们收集了1999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两组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发现早期应用纳络酮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映良  夏佐中  梁平  翟暄 《四川医学》2002,23(7):664-665
目的 探讨小儿中、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小儿中、重型颅脑损伤152例。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103例(极重型39例),其中颅内血肿45例,占43.69%。中型颅脑损伤49例。手术治疗95例,非手术治疗57例。其中125例随访6月至3年,48例有脑软化灶,其中10例与同侧脑室相通,5例确诊为外伤性癫痫。10例死亡,病死率6.58%。结论 小儿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伤情严重、变化快、及早确立诊断、抢救生命以及选择及时恰当的治疗方案对提高生存数量和生存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66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闭合性颅脑损伤59例,重残3例,死亡8例。结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表现是复杂的,但死亡率低,较成年人恢复快,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中、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5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小儿中、重型颅脑损伤152例的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103例(极重型39例),其中颅内血肿45例,占43.69%。中型颅脑损伤49例。手术治疗95例,非手术治疗57例。142例存活,其中125例随访6月-3年,48例有脑软化灶,其中10例与同侧脑室相通,5例确诊为外伤癫痫。10例死亡,死亡率6.58%。结论 小儿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伤情严重、变化快,及早确立诊断、抢救生命以及选择及时恰当治疗方案对提高生存数量和生存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陈育光 《中外医疗》2013,32(17):82-82,84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系统的外科治疗,观察其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嗜睡5例,浅度昏迷30例,深度昏迷12例,癫痫18例,呕吐50例;通过治疗,恢复良好20例,轻残10例,中残10例,重残7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21.7%。结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与成人颅脑损伤有着一定差异,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一般预后较好,在临床上通过早期诊断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改善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院前急救措施,以减少伤残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院前急救措施。结果 56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儿中现场和转运途中死亡3例,入院后死亡3例,院前急救成功率为89.3%。结论强化急救医护人员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的培训和抢救演练,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认识,早期诊断、快速处理,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128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祖斌 《广西医学》1997,19(3):453-455
128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诊治分析武鸣县人民医院韦祖斌小儿颅脑损伤甚属多见。本院自1978年至1995年共收治15岁以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128例,现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2例,女46例。年龄:<3岁27例,3~7岁49例,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59例颅脑损伤患者均经CT确诊,并在伤后24h内行心电图检查,第7、14、21天复查。结果:GCS评分13~15分患者中有32.3%出现心电图异常,GCS评分8~12分患者中有78.5%出现心电图异常,GCS评分<7分患者中百分之百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随着颅脑损伤病情的稳定好转而心电图异常也随着好转者占96.7%。结论:心电图异常对估计心脏损害、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颅脑损伤后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提示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麻疹患者心肌酶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8例住院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成人麻疹心肌酶谱异常与儿童心肌酶谱异常存在差异(P<0.01);麻疹发热期与出疹期心肌酶谱异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期与恢复期、出疹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麻疹患者心肌酶谱异常与心电图异常无明显相关性;麻疹患者极化液治疗组与观察组心肌酶恢复情况无差异。结论①儿童麻疹患者的心肌损害较成年麻疹患者更普遍,故心肌酶的监测对儿童麻疹患者的临床意义更大。②麻疹患者心肌损害的出现多发生在发热期、出疹期,一定程度上与麻疹患者的病情成正相关,可以反映麻疹病情的临床进展。③麻疹患者心肌酶升高到严重程度时才会出现心电图的异常改变。④麻疹患者的心肌损害随着病情的恢复有自愈趋势。  相似文献   

13.
陈志苹  何伟 《中外医疗》2014,(28):18-19
目的探讨因颅脑疾病继发心电图改变的患儿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PICU科2004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169例颅内感染、颅内出血患儿的心电图(ECG)、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T、颅脑影像学、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 81例(47.9%)患儿出现ECG异常。头颅CT或MRI阳性患儿ECG异常率较阴性患儿明显升高(67.8%vs 5.6%,P〈0.01)。ECG异常以心律失常最常见(65.4%)。病变部位与ECG异常的表现类型有关(P〈0.01或P〈0.05)。观察组患儿17例死亡,对照组患儿8例死亡(P〈0.05)。结论继发性心电图异常在儿童颅脑疾病中较常见,颅内出血或感染均可导致。ECG异常表现与头颅影像学表现有关。ECG异常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戊型病毒性肝炎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并与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心电图和心肌酶变化进行比较。方法:对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同时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动态观察。结果:甲、乙、戊型急性病毒性肝炎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10/30、6/30、7/30,心肌酶升高率分别为8/30、3/30、3/30。结论:戊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及与甲、乙型急性病毒性肝炎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5.
秦建武  史晓靖 《当代医学》2009,15(31):60-6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99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发病类型及GCS评分分组,分别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128例,占总数的64.32%;其中有81例(63.28%)同时发生心肌酶学的改变。心脏的异常改变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合并心脏改变的患者死亡率高。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应重视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以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急性毒鼠强中毒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血清心肌酶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测定 4 2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和 4 0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心肌酶 ,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三组 ,所测得的结果分别与健康对照组对照 ,同时做心电图检查。结果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且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 ,但轻型组的各酶和中型组的CK M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随着骨骼肌抽搐被控制 ,升高的心肌酶逐渐下降 ,重型组心电图异常者占 4 1 7% ,重型组中心电图异常组的CK MB高于心电图正常组。结论 急性毒鼠强中毒可使血清心肌酶升高 ,其升高的程度与中毒的轻重呈正相关 ,动态观测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和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对71例HIE伴心肌损害的患儿出生后48h内进心肌酶学测定,并做心电图检查。结果HIE患儿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并有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不同程度增高及不同类型的心电图改变;病情愈重,血清心肌酶活性愈高,心电图异常率愈高。结论HIE患儿入院后应常规行心脏方面检测(心肌酶学、心电图),早期发现心肌损害,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颅脑外伤与脑心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继明  陈锐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0):939-941,945
急性颅脑外伤后易出现心脏并发症,包括心电图异常、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心肌酶谱升高以及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等一系列心脏改变,又称脑心综合征。作者就其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颅脑外伤后脑心综合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解流行性腹泻不同病情程度患儿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及其程度。方法 对 5 8例临床确诊为轮状肠炎者 ,进行了心肌酶学活性测定。结果  ( 1)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急性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 ,患儿心肌酶 (AST、HBDH、CK、CK MB)测定值高于对照组测定值 (P <0 .0 1)。 ( 2 )合并脱水酸中毒症状愈严重心肌酶活性升高愈显著 ,同时心电图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 3 )随着病情好转心肌酶学各项指标也随之改善 ,心电图也恢复正常。结论 对小儿流行性腹泻患者行心肌酶测定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常用化疗药物(柔红霉素和亚砷酸)引起相关心脏毒性及监测方法。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4月在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常规药物化疗,并监测化疗前后12导联心电图(ECG)、心肌酶谱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共8例患者出现明显ECG改变,且化疗后血浆NT-proBNP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酶谱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8例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化疗后血浆NT-proBN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谱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柔红霉素及亚砷酸常规药物治疗可能引起相关的心脏毒性,ECG是常规检测手段,NT-proBNP亦可作为简便实用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