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 2 0年来白血病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 ,长期生存病例越来越多 ,据统计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 5年无病生存率 (EFS)已达 70 %~ 90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的 5年EFS也达 40 %~ 6 0 %。包括移植治疗在内的分型、规律、序贯性化疗措施的开展 ,使急性白血病的治愈成为可能。现已知白血病治愈的关键是如何控制治疗后的复发问题 ,由于多数白血病治疗后的复发是由原来的白血病细胞克隆增殖的结果 ,因此检测微小残留病 (minimalresidu aldisease ,MRD)对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和…  相似文献   

2.
微小残留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经治疗获全缓解后体内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其中医病机是气阴两虚而余毒伏留。以扶正祛邪之品,不仅缓解气阴两虚之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对残留白血病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Treg细胞与MR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2年至2014年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规律诊治的5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MRD、Treg细胞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3~6月检测1次,并动态监测,对治疗前后、不同疾病组别、不同危险度Treg细胞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MRD阴性、MRD阳性组Treg细胞表达差别.结果 AL患者诱导缓解前Treg细胞明显高于治疗缓解后、正常对照组(P<0.01),ANLL与ALL组间治疗前后Treg细胞无明显差别,高危组Treg细胞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与中危组无明显差别,而中危组与低危组无明显差别,MRD阴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MRD阳性组(P<0.01),MRD阳性组Treg细胞明显高于MRD阴性组(P<0.01).结论 初诊白血病患者体内Treg细胞明显增高,且恶性程度越高,Treg细胞水平越高,治疗缓解后Treg细胞水平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MRD阳性患者Treg细胞明显高于MRD阴性患者,提示Treg细胞可能抑制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对白血病患者判断预后、评估疗效、预测疾病复发、改善治疗方案,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诱导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微小残留白血病大鼠型,通过FCS法观察细胞凋亡率和脾细胞周长。[结果]治疗组凋亡率明显高于模型组,而模型组中G2 M期细胞率明显高于中药治疗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有效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  相似文献   

5.
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 ,肿瘤发病率增高 ;而在肿瘤进行性生长时 ,患者的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抑制。微小残留白血病 (minimalresidualleukemia ,MRL)是一种白血病经治疗后体内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的  相似文献   

6.
詹昱  冯茹 《广东医学》2007,28(5):837-840
随着化疗、特异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日益改善,然而复发仍是困扰白血病治愈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7.
程永贵  杨广民  肖中平 《吉林医学》2012,33(8):1571-1574
目的:制备和观察CIK细胞对自体、异体原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的杀伤作用和对G0期CD3+4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以及对正常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取AML化疗后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一系列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表型,G带法分析CIK细胞核型。冻存、复苏后作为靶细胞,MTT法测定CIK细胞对自体、异体原代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AO染色法测定复苏后G0期AMLCD3+4细胞比例。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杀伤前后G0期CD3+4细胞比例变化。半固体培养法检测CIK细胞对正常骨髓CFU-GM、BFU-E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CIK细胞可从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获得,来源于正常淋巴细胞,对自体原代白血病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对G0期白血病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正常造血干细胞无杀伤作用。结论:CIK细胞可作为清除残留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对微小残留白血病小鼠的作用及其凋亡机制。方法: 建立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胃饲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每次0 2ml,每日2次,观察生存期、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脾细胞凋亡比例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中药组生存期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0.0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治疗后第7天,中药组接近正常组水平,模型组显着高于正常组水平,P<0.01.中药组脾细胞凋亡比例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动物G2+M期细胞有阻滞现象。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可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延缓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根据IgH、TCR克隆性基因重排原理,用半重叠PCR和单轮PCR技术分别同一份ALL患儿的骨髓标本进行检测,并对两法的检出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半重叠PCR阳性检出率为80%,单轮PCR阳性检出率52%,前者较后者提高了28%,尤其对ALL-MRD组的检测,半重叠PCR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对疾病预后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正规治疗的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液,利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1~3月检测1次,并动态监测,分为阴性(MRD〈10-4)、阳性(MRD〉10-4),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性、阳性2组3 a的复发率分别为0、80%,2组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形态学完全缓解时,MRD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0.05).结论采用FCM检测AL患者的MRD,MRD〉10-4患者复发率高于MRD〈10-4患者,MRD阳性比传统骨髓形态学复发出现早,连续对完全缓解AL患者进行MRD监测对指导治疗及早期预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微小残留病变(MRD)在急性白血病(AL)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以CD45与侧向散射光(CD45/SSC)设门的三色及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114例AL患者移植前后的MRD水平,回顾性分析MRD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移植前MRD高于10-4尤其是高于10-3者和移植后MRD持续高于10-3者移植后复发率明显增高,移植前MRD高于10-3者其无事件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下(均P〈0.05)。首次检出MRD高于10-3的时间比临床诊断复发提前3个月。结论采用FCM动态监测AL患者HSCT前后的MRD水平,可有效评估患者预后,从而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性治疗,降低移植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以T细胞抗原受体γ链重排基因(TCRγ)为标志,运用分别与V区和J区片段的保守序列一致,并带有T_7RNA聚合酶启动子序列的引物,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诊期的骨髓标本进行PCR(聚合酶链反应).并将其产物转录成为RNA,以该RNA为探针,与ALL缓解期骨髓标本DNA的PCR产物所转录的 RNA杂交,杂交体用RNA酶消化,消化产物行聚丙烯酰酰凝胶电泳(PAGE),尔后硝酸银染色观察检测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可达10~(-5)水平.具有快速、经济、没有同位素污染的优点,便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诱导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微小残留白血病大鼠型,通过FCS法观察细胞凋亡率和脾细胞周长.[结果]治疗组凋亡率明显高于模型组,而模型组中G2+M期细胞率明显高于中药治疗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有效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  相似文献   

14.
以N-ras癌基因突变作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子标志,用PCR技术研究该病的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12例缓解期患者中检测到4例有N-ras癌基因突变,对10列患者作动态观察发现2例突变一直存在,2例在病程中发生突变。因此,N-ras癌基因突变可用于检测MRL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后检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临床意义。方法所有患者初诊时均进行骨髓免疫分型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3个月检测一次MRD,并动态监测,同时进行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MRD<10-4复发率为22.2%,MRD>10-3复发率为77.8%,MRD>10-2复发率为100%。结论经过20例患者的MRD检测显示:MRD<10-4的复发率低,MRD﹥10-3的复发率高,MRD﹥10-2提示近期复发。因此,MRD对早期复发的判断、及早干预治疗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 - 60细胞系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探讨HL - 60细胞系在SCID小鼠体内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分别在SCID小鼠腹腔或静脉注入5×1 0 6个白血病细胞,应用病理组织学、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监测SCID小鼠外周血、肝、脾、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结果 腹腔或静脉注射均可在SCID小鼠体内形成白血病移植瘤。腹腔注射瘤块生长快,生存周期比静脉注射短。结论 SCID小鼠中白血病增殖和浸润程度反映了白血病细胞基本生物学特征,提示HL - 60 SCID小鼠模型为良好的肿瘤体内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化疗、靶向治疗等技术的进展,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日益改善,但复发仍是一大难题。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是指患者达血液学完全缓解后体内仍残留106109/L白血病细胞计数的状态,为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监测MR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异常表达基因有望用于MRD的检测,从而监测复发,提示预后。该文选取WT1(Wilms's tumor-1 gene)、尾型同源盒基因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底物8基因的临床意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