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剑 《当代医学》2009,15(33):27-29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们依法维权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临床中医患纠纷有增多的趋势。新形势下,口腔科诊疗中的问题也很突出。口腔疾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过程,会给患者日常行为带来不便,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四个部分分别阐述了口腔科医患关系的现状、特殊性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以期为口腔科医生采取恰当的诊疗行为提供参考,这有利于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及依从度,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和提高医疗质量,进而更好地为患者的口腔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医患关系认知差异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的差异,探讨缓和医患矛盾的措施。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两家综合医院的医患双方进行调查,所得数据利用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医患双方在医患关系的总体认识、交流和沟通以及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等方面认知均存在差异。结论国家加大医疗投入、医生杜绝不良医疗行为、增强工作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患者对疾病治疗结果合理预期以及医患双方相互理解、有效沟通和正确对待彼此的认知差异,是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背景 医患共享决策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其临床实施过程并不理想,医生是推进医患共享决策实施过程的主体之一,但目前鲜见对共享决策过程中医生行为的研究。 目的 探讨医生参与医患共享决策的过程及主要的行为特征,为医患共享决策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混合方法研究的聚敛式设计,同时收集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定量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5—12月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在职临床医生360例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现况,并对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行为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医生共享决策行为的分布特征;定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和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6—12月选取定量研究中的23例医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索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过程和体验,明确医生在决策各环节的主要行为特征。 结果 定量研究结果:325例(90.3%)医生的问卷被有效回收,参与共享决策行为的平均得分为(80.44±14.88)分。医生在解释治疗方案优缺点〔(4.38±0.74)分〕、提供多种治疗方案〔(4.30±0.84)分〕两项行为上的参与度较高,在告诉患者需要共同做一个重要的决定〔(3.72±1.22)分〕、共同决定选择某一治疗方案〔(3.74±1.03)分〕两项行为上的参与度较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行为特征可分为3组,分别为"知情同意组""患者部分参与组""共享决策组"。定性研究结果:医患共享决策过程中医生的参与行为包括创建决策意识,提供信息,检查患者对信息的理解,澄清患者价值观,共同权衡(治疗方案的评价),决策制定与实施。混合研究结果:在决策进程中,医生更关注信息的提供,忽视了医患沟通层面促进患者参与的行为要素,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各行为特征不同。 结论 医患共享决策的行为是有限实施的,医生对共享决策的行为过程存在误解。可从知识和态度层面入手,帮助医生明晰共享决策的过程,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医生对共享决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对患者决策价值的认同,从而推动医患共享决策在临床的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4.
张玉琴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159-1159
患者对医生治疗方案的执行程度即为患者依从性,也就是说患者对医院的大环境及医生本人的医疗水平的相信程度,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口腔门诊患者不同于住院患者,其医疗诊治行为在门诊完成,需要患者多次来医院就诊,在进行医疗行为过程中,患者有较大的自主权选择医院、选择医生,且口腔疾患短时问内无性命之忧,使得患者对医生的态度往往像买东西一样货比三家,就诊率大大降低。为了提高口腔门诊患者的就诊率,使口腔门诊患者认真执行医生的治疗计划,配合完成诊疗,下面拟从蔓个方面提出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的见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曹秀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731-1731,1641
1 依从性的概念 依从性为患者的行为在服药、饮食、改变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医学指导意见相一致的程度.服药依从性是患者在治疗和预防疾病过程中,患者行为与医生处方相符合的程度,它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依从关系.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中,用遵医性、一致性代替了依从性,克服了传统医患关系中不能体现患者主动性的弊端.医患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但对患者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仍然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6.
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妙琼  冯航 《广东医学》2005,26(9):1239-1240
目的研究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对113例患者的各种心理因素包括治疗动机、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审美要求、治疗方案的选择等进行记录并分析它们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美观因素是患者寻求治疗的主要动机,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越高对医生的依从性越高,治疗的合作性越好,治疗效果越好。结论口腔正畸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治疗心理关系密切,探讨患者的治疗心理,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可取得医患双方共同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描述中医医患交流的过程,明确中医诊疗过程中不可量化的相关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方法使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25位寻求中医治疗的患者进行个体深入访谈;采用主题分析的方法进行定性资料分析。结果分析浮现出的主题有就医选择、医患关系、依从性。就医初衷、就医途径、渴求理想的中医生、渴求接受理想的中医治疗影响患者选择就医;患者受益于良好的医患关系和由此所建立的医患信任是医患关系形成的重要因素;医生建议、疗效、家庭支持和各种困难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患者注重中医药的疗效,疗效决定了医患关系和依从性。患者希望接受医德医术双馨的中医生的诊治,重视医生的态度和医疗服务质量,希望建立医患良好、有效和充分的沟通。患者就医过程中很多环节可能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医患关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医患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医生是维护患者健康的卫士。医患关系应该成为社会中最合谐的人际关系。当前医患关系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不正常现象,医患关系紧张将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以及医生技术和才能的发挥,直接损害医患双方利益。正因为如此,医患关系才为大家所关注,才需要我们着力去解决。  相似文献   

9.
李莉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406-406
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是人际关系的一门学问,许多医疗纠纷就是因为没有良好沟通导致的,口腔医生需要培养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从而让病人主动积极的配合,这有助于提高诊疗效果。1口腔医生接诊前的准备:(1)沟通态度,平稳心态。口腔医生要学会让自己变得平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表达自己的意图时,一定要注意使自己被人充分理解。口腔医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在不知不觉中被病人引导了,偏离了帮助人的行为。情绪具有感染性,而感染性又是相互的,所以口腔医生必须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2)敬业精神,精湛医术。医生的天职是以病人为中心,以良好的业务为基础,在细心认真、自信及善解人意中,为病人医治。一名口腔医生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才有可能主动积极热情地与病人沟通,一名口腔医生只有意识到所从事的职业的成就感,才会在职业中寻找自己的乐趣。一名口腔医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精湛医术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2建立良好的医患心理沟通是成功进行治疗的关键:要让病人感到口腔医生是真心实意地对自己好,感觉到自己被接纳、被信任、被保护,从而敞开心扉。  相似文献   

10.
要使医患关系和谐相处必须首先解决好其中的不和谐问题,要解决好不和谐问题,首先必须清楚造成不和谐的最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都没有看到患者在治病救人过程中发挥着第一主要作用。所以,必须重视患者的这一巨大作用,医生必须千方百计地调动患者的积极主动性,患者必须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真正发挥出自己在疾病治疗、健康恢复过程中的第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沟通在改进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余波 《中国医院》2007,11(4):86-89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本文分析了当前群众因看病难看病贵而产生怨气的现状。论述了医患沟通的重要作用,指出:沟通的基础是医患之间要互相信任,医生要增加工作责任心,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患者也要配合医生治疗,降低医疗结果的期望值。医患之间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医务人员多做一点工作,就能够达到医患关系双方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高志  杨炼  李倩  曾佳  刘国庆  蒲高荿  郑华  邱丽华  庞谅 《重庆医学》2008,37(17):2005-2006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医疗模式的建立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患关系要求口腔医生具备较强的与患者沟通能力,而在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加强其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口腔医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对现代医疗模式和新型医患关系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理解患者心理,掌握沟通技巧,建立法律意识,实现在临床实习期间对口腔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现代口腔医生.  相似文献   

13.
医患关系中的“医”是指包括医生、护土、药检与管理等人员在内的医务人员群体。“患”是指包括患者和有直接或问接联系的亲属、监护人员以及其所在的工作部门、单位等群体。医疗事故纠纷就是在医疗中因医院管理上的疏忽、医生诊疗上的失误或医生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病人身心伤害而引起的纠纷。为了保证科学、公正地处理医疗事故,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医护人员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程度进行分析,探讨其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直接影响医患关系,其中表面表现对医患关系及医生主观经验、患者行为的客观问题、患者行为和医生主观经验相结合有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职业怠倦直接影响医患关系,其中个人成就感更多地是通过情绪劳动的深层表现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医患关系;情绪衰竭对患者客观行为和医生主观经验相结合影响很大。根据结果,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和对策,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医疗告知对象是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有权获得有关疾病状况、治疗措施、医疗风险、费用等信息并决定是否接受某项医疗服务的人。在传统的医患关系模式中,医生有绝对的权威,患者必须服从医生的意志。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疗活动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参与、互动的行为。鉴于医学的专业性及医生对医学知识的优势,各国陆续将医疗告知规定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前来口腔科保健和治疗的患者明显增多,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心理素质的差异性会出现复杂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如果处理不得当,将直接影响到下一步治疗的顺利开展和疗效.过去,病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并且对自身疾病和医院操作规程知之甚少,使少数缺乏医技医德的医生有机可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院的竞争已不可避免.因此医患关系在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探究医患法律关系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患法律关系是指基于约定或法律直接规定而在医患之间发生,医方在对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医患双方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廓清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明晰医患之间的基础法律关系,理顺医患法律关系的类型和特点,是正确适用法律处理医患纠纷,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和基础。目前,还有人对这一问题存在模糊认识,从而影响到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和医患关系的改善。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究如下。  相似文献   

18.
医患关系是指人们在生病就医治疗过程中与医疗机构、医生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系,它通常表现为医疗机构与患者、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属于人们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正确处理医疗过程中的医患关系,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净化和纯洁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患者的权利义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萍 《医学与社会》2005,18(3):48-50
在医疗活动中, 医生与患者作为医患关系中两个不同角色, 享有和承担着各自的权利义务。在传统医学和医患关系中较为强调医生的权利, 在诊治过程中, 采用什么治疗方法, 用什么药物, 需做什么检查, 是否手术住院都属于医生权利范围的事,医生有权根据患者的疾病作出诊断, 医生成为患者的医疗决策者。这种以牺牲或漠视患者的权利义务为代价的医疗服务模式, 在公民权利意识成为时代诉求的今天, 已严重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 成为医疗纠纷增多的一个因素。造成医疗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不少是医患双方观念上的差异引起的; 其实质是医方站…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一名医生需具备的必要条件。而作为一名口腔临床医生,只有掌握了沟通交流的原则,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沟通交流的技巧,才能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最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