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研究机构最新报告称:“我国医改工作基本不成功”。报告指出,“当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都存在很大问题,其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益低下”,“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20年医改,为什么会是“基本不成功”的结果?怎么“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对外界宣布,“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接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正式发布了最新医改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我国医疗卫生的公共投入宏观效率低下,医疗服务系统的公平性下降,现行医疗卫生体制出现过度商业化、市场化倾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慈善医疗:润滑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俊华 《当代医学》2006,12(12):18-21
2005年7月29日,《中国青年报》第3版报道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作课题组正式公布的“医改不成功”结论,引发了社会舆论对二十年医改的空前关注。高强部长《七一报告》重新强调了卫生事业的性质“是政府实行一定  相似文献   

4.
医疗服务的公平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曾把中国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列为 1 91个成员国的倒数第 4位 ,这主要是指我国在医疗服务上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别 [1] 。以卫生资源配置为例 ,全国 80 %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 ,城市卫生资源中的 80 %又集中在二、三级医院 ,而占 80 %人口的农村卫生资源只占 2 0 %[2 ] 。这种状况形成卫生资源分配中的极大不公平和低效率。面对这些问题 ,如何在医疗服务市场化条件下 ,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固守医学的人性 ,实现医学的目的 ,已成为医学和社会科学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医院院长论坛》2006,3(B03):1-10
日前,“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课题组推出2006年《医疗卫生绿皮书》。绿皮书认为,中国十年医改确实造成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但是其原因并非如国研中心去年的研究所言是推行‘市场化”惹的祸,而是政府投入“缺位”、监管“不到位”和功能“越位”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我看当前的医疗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确定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在2005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过去的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其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报告还说,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此外,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存在明显缺陷,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期待变革。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度市场化下的两极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志 《当代医学》2006,12(4):52-53
海外医改扫描中国医疗卫生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部分。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卫生领域所特有的,而是中国二十年改革积累起来的许多问题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集中表现。中国卫生体制改革如果还就卫生改卫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构造适应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兼顾公平与效率、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制。  相似文献   

8.
商业化、市场化的医疗卫生体制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未来的医疗体制改革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强化政府责任,明确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目标定位,合理选择医疗卫生的干预重点和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9.
“现在医疗体制改革缺的是系统管理概念,医院资源成本的定位与核算是医改的基础。”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名誉院长杜如昱教授对记者开门见山地明示了观点,他于1983年-1998年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对于二十年来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近期,联合国卫生合作伙伴小组提出了《中国卫生形势评估报告》,尽管报告没有对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出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交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相同的结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不成功,但两个报告却指出了相同问题。早些时候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出上述结论时在国内弓l起了极大反响。课题组的报告认为,中国医改背离了基本目标,“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最终出现公平性差、宏观效率低下的结果。现在离原先确定的“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还很远,而“政府失职”和“市场失灵”被认为是“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专家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没有重视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国经济在连续多年保持9%高速增长时,对社会保障事业方面的投入则是“低得不能再低”。  相似文献   

11.
关于医改的话题,先是有“基本不成功”的“国务院研究机构最新报告”结论,后又有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的一次相关讲话被媒体披露——刘司长的原话是: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为此,卫生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制定新的医改方案。  相似文献   

12.
陈林 《当代医学》2005,11(12):94-96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一份研究报告宣称,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这个观察至少符合很多人的直觉,因此响应者众,在媒体和网络上多有“义愤填膺”的声援。但是上述课题报告开出的药方却有些头痛医脚,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3.
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现状,必须对公共卫生体系出现薄弱偏废、卫生筹资和卫生服务享有公平性的恶化、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矛盾日益突出、市场化导向致医德沦丧等问题进行反思;医学院校要针对我国医疗卫生实际需要,更新观念,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发布医改研究报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报告认为,医改的市场化取向是完全错误的。三年过去了,但它所引发的争论没有结束。中国医改究竟是以市场化为取向,还是以政府作为主导?医疗费用的筹集和支付,是依赖于财政体制,还是依靠医疗保险?中国未来医疗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黎民 《当代医学》2006,12(2):52-53
2006年6月,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卫生部《当代医学》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县市医院发展论坛——2006院长论坛”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县市医院是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是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枢纽。一直以来,在我国医疗卫生系统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县市级医院在防非典、防禽流感等关键战役以及经年累月的基层医疗服务中.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我国人民的健康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卓越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县市医院发展的步履相当沉重。一方面.县市医院底子薄、技术力量弱;另一方面,县市医院职业化管理信息咨讯相对滞后,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县市医院发展的步伐。 本次论坛宗旨是:探讨和解决中国县市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规范中国基层医疗体系中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与服务创新意识,为县医院功能回归或重新定位找到一个科学可行的方案.为中国县市卫生管理机构、医院院长构建医院经营管理经验与思想分享的平台,推动中国县市医院管理职业化与科学化进程。 为配合这次盛会.本刊开设“县市级医院发展论坛”.广邀深谙县市级医院经营管理之道的专业人士各抒己见,以飨同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邹晓徽 《当代医学》2005,11(8):82-83
在6月19日“全国民营医院管理年会”上,卫生部首次否认医改工作“市场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在近日举行的医院与医药企业峰会上指出,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崔世海 《当代医学》2004,10(10):32-34
10月11日,太原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总院收到一个喜讯,院长商广喜被评为“中国医改之星”。这对商广喜,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在山西省医疗卫生领域,商广喜是一个知名人物,在短短4年时间内令一家面临生存威胁的老医院改天换地、脱胎换骨的是他;在太原医疗领域率先实施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是他;整合企业医院资源成立山西第一家医疗集团的还是他。  相似文献   

18.
回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20余年,我们需要反思:这场改革之初,我们是否清楚,医疗卫生体制究竟应该改变什么、不应该改变什么?在经济体制改革沿着市场化之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因素是否引起了决策者的关注?政府是否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这场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前行正未有穷期,面对“不成功”的医改,今后该怎么办才能给出一个让人民满意的答案。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徐友渔研究员和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赵杰博士。  相似文献   

19.
崔梦醒 《当代医学》2004,10(10):63-63
“见死不救”最不应该出现的地方是医院,但从近年的新闻报道中,医疗机构却频频以“见死不救”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使我们对医院走市场化道路产生了过多的担忧。有人甚至把“见死不救的”祸首归于“过度市场化”。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我国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才刚刚开始。根本谈不上“过度”。  相似文献   

20.
当中国医改将“国退民进”刚刚吹响“冲锋”的号角,“郎顾之争”却引发了一场“医改的市场化方向之争”;当卫生部高官关于“市场化非医改方向”的表态刚刚落音,国务院研究机构一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报告,一时间更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人们开始对医疗改革进行大反恩。进行了20年的中国医改,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