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NIHSS和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丁苯酞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试验的质量现状。
方法 全面检索MEDLINE、Cochrane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采集有关丁苯酞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而后按照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标准进行分析、评估。检索时间为每个数据库建库至2009 年12 月。
结果 共纳入62 篇文献,合计5 762 例患者。其中随机对照试验56 个,仅有8 个详细描述了具体的随机方法,4 个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55 个研究的诊断标准明确,40 个研究有纳入标准,28 个研究有排除标准;36 个研究评价了治疗末期的总疗效,51 个研究报告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 个研究报告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2 个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10 个研究未见不良反应发生,20 个研究无不良反应报告;6 个研究报告了脱落及退出病例,但未进行意向性分析。
结论 现有丁苯酞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试验中,除少部分为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外,多数研究的设计质量均不高。建议今后的临床试验应采用国际通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标准(CONSORT)”报告临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AIS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和普罗布考片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对比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浆内皮细胞功能水平,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浆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TNF-α、hsCRP、IL-6、血浆ET-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普罗布考可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内皮细胞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血清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丁苯酞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1)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参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对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9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疗程3月。治疗后1月和3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管侧枝循环开放率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2组的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1月、3月治疗组的MMSE、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改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患者血管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7.
周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9)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6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率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率中临床疗效较好,不仅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还可降低患者全身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59/60),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患者治疗后出现恶心,停药后不良症状改善,并未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损失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好,安全性较高,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非溶栓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神经内科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自由基清除剂、改善微循环药物、脑保护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0mg3,次/d,20d为1个疗程。2组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后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4d后患者NIHSS及BI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明显,可较快速改善神经功能,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联合组和常规组各69例.常规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于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炎... 相似文献
11.
12.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评价丁苯酞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及向药厂索取资料,全面收集丁苯酞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1个试验(2123例患者),包括2个安慰剂对照试验和19个非安慰剂对照试验。10个采用C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试验(958例)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丁苯酞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MD=2.30,95% CI(1.57,3.03)];6个采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试验(590例)的Meta分析结果亦显示,丁苯酞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MD=2.06,95%CI(0.65,3.46)]。共13个试验报道了药品不良事件,主要是肝功能异常(ALT异常1.4%~17.5%、AST异常1.9%~8.82%)和胃肠道不适(1.7%~8%),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试验结束时均无死亡。21个试验均未采用病死率或依赖率作为结局指标,未进行生存质量评价。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丁苯酞软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且不良反应少,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丁苯酞降低缺血性卒中远期死亡和残疾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gal-3)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5例为患者组,同期健康体检中心无脑卒中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al-3,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 对照组血清gal-3水平为5.18±1.56 μg/L,患者组为14.57±3.3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7,P<0.01);不同梗死体积gal-3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86,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体积与血清gal-3水平正相关(r3=0.927,P<0.01);不同神经缺损程度gal-3水平随神经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53,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缺损程度与血清gal-3水平正相关(r3=0.872,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gal-3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WORSEN评分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方便采样方法,回顾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7年12月4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中2014年1月—2016年12月份300例患者构成验证组1,2017年1—12月102例患者构成验证组2。入院24 h内对患者进行国立卫生院卒中研究量表评分,并采用WORSEN评分,对患者入院首次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统计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根据受试者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判断其预测病情恶化的效能。结果 WORSEN评分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呈正相关(r=0.424,P<0.001),评分越高,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概率越大;2组患者中评分在0~7分,当WORSEN评分=3时,约登指数最大,是预测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最佳界值;验证组1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710~0.845),灵敏度68.0%,特异度76.8%,准确度75.3%,阳性预测值37.0%,阴性预测值92.3%,与验证组2拟合度较好(χ2=7.000,P=0.321)。结论 WORSEN评分能较好预测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概率,可以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不同梗死部位分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发病后6h内完成核磁弥散成像(DWI)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DWI异常表现分为6型,核磁检查前及发病24h后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月后随访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不同梗死部位分型组间,基线NIHSS评分、梗死体积、病变侧颈内或大脑中动脉的闭塞情况及临床结局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不同梗死部位分型同临床症状、血管状况及临床结局都存在密切关系,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当天开始服用阿司匹林,7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A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AS组),并进行3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A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AS组),并进行324个月随访,观察随访期间缺血性卒中的再发以及死亡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AR 68例(32.1%),AS144例(67.9%);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组发生缺血性卒中14例(20.6%),全因死亡22例(32.4%);AS组缺血性卒中19例(13.2%),全因死亡24例(16.7%);AR组死亡率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P=0.027)、NIHSS得分(P=0.003)及年龄(P=0.029)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AR发生率高,AR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死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伴房颤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无房颤患者40例为对照组。2组均在发病4.5 h内使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后继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治疗后24 h、2周、1月的NIHSS评分和治疗1、3月后的m RS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继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2周、1月时NIHSS评分和治疗1月后的m 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t-PA能有效治疗发病4.5 h内的伴有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GIH)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54例,对发生GIH患者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54例患者中,发生消化道出血44例(6.73%)。并发GIH患者的平均年龄、大面积梗死比例、既往卒中史比例、抗凝药物使用比例高于无GIH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IH在脑梗死中是常见且影响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其预防及治疗需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的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住院患者89名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方案。评价两组患者出院12周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前2 d,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12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总分分别为(9.51±1.597)和(7.45士1.6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17,P0.0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方案能有效提高出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保证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4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34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好转342例,好转率为98.8%,病死4例,病死率为1.2%。结论对时间窗(发病时间4.5h)内的患者,缩短入院至溶栓的时间、尽早溶栓治疗,是AIS治疗的关键。在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