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在改善帕金森病(PD)核心症状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PD患者2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在基线和随访结束时(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运动症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术前、术后日左旋多巴等效计量。结果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服药状态下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UPDRSⅢ)评分及各亚相评分均明显低于未服药状态(P0.05);术后12个月时,未服药及服药状态下的UPDRSⅢ评分及各亚相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服药后各个评分项目的改善率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VFT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CDT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日左旋多巴等效计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未见颅内出血、电极位置不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能显著改善PD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有效减少药物用量,手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关于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PD的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总样本量为226例,其中"药物关"状态下对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进行评分者226例,对UPDRSⅡ进行评分者159例。"药物开"状态下对UPDRSⅢ进行评分者156例,对UPDRSⅡ进行评分者102例。4种情况下STN-DBS前后合并指标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分别为25.85(16.82~34.88)、17.28(12.37~22.18)、4.29(2.56~6.02)、3.03(0.57~5.48)。meta分析合并结果显示,"药物开"和"药物关"状态下,STN-DBS手术后UPDRSⅢ评分和UPDRSⅡ评分均比手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N-DBS用于治疗PD,能有效改善运动不能、肌肉僵直、步态不稳、姿势平衡性和肌张力障碍、异动症等。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24-4225
研究原发性帕金森病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与药物治疗的效果。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根据双盲法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取其中40例帕金森病患者仅应用药物治疗设作对照组,另外40例帕金森病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设作观察组,根据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与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UALIF)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后,两组UPDRS评分、PDQUALIF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UPDRS评分、PDQUALIF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有效率更为理想(P<0.05)。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与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使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8例脑卒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康复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FMA、MBI评分、FQIS、SWAL-QOL、MDADL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OIS、SWAL-QOL、MD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患者康复治疗使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帕金森病(PD)患者脑深部电刺激(DBS)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行DBS治疗的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Webster症状评分量表与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前后Webster症状评分、术后疗效以及不同时段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应用于DBS术的PD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对手术及预后的紧张、恐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王磊  黄廷  张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11):1913-1916+1920
目的 观察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两组均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rTMS辅助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伪刺激,两组均治疗两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PDRS Ⅲ)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抑郁情况;采用冻结步态问卷(FOGQ)和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评估步态障碍;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测定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一周、两周的UPDRS Ⅲ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UPDRS 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2、3.930,P均<0.05)。两组治疗一周、两周的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压力和温度刺激促进训练治疗老年痴呆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老年痴呆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联合压力温度刺激促进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0.01),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3及4周时,2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第3及4周时的SSA评分均低于同期的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时SSA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压力温度刺激促进训练较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更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PD),研究靶点的选择、影像学定位、电生理刺激,评估手术疗效。方法:通过GT或MR导向,辅以电生理刺激矫正靶点,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Vim)或苍白球腹后部(PVP)进行射频术;或对底丘脑核(STN)进行脑深部刺激(DBS)。根据术前、术后Webster和UPDRS评分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60例的手术治疗中,包括2例进行了对侧:二次PVP手术,5例进行了DBS。结果:显示有效率100%,术后1个月Webster评分下降了30%,UPDRS评分下降了37%;术后3个月Webster评分下降了31%,UPDRS评分下降了39%。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永久性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结论:从治疗效果来看,PD的手术治疗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通过MR导向,术中运用电生理刺激和微电极定位使靶点更加准确;对于PD的主要症状的控制,选择Vim或PVP是最佳的靶点;DBS对PD症状的控制较毁损疗效持久,且并发症少;PD患者第二次手术靶点应首选PVP。  相似文献   

9.
张迪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6):1086-1088
目的:探讨通窍化栓汤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标准的94例AIS风痰瘀阻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小脑顶核电刺激,观察组给予小脑顶核电刺激+通窍化栓汤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62%(44/47)高于对照组78.72%(37/47)(P0.05);治疗前2组AD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化栓汤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风痰瘀阻型AIS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楠楠  袁强  彭蓉 《华西医学》2011,(1):129-132
帕金森病(Parl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可以改善中晚期或药物难治性PD患者的运动症状、生活质量,并且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采用美多巴单用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的效果,并分析用药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本研究共选择112例PD患者纳入研究领域,患者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单用美多巴治疗,治疗组用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UPDRS(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评分、TESS(副作用量表)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PD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8周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PD采用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较单用美多巴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剡军  王永正  赖彩琼 《中国康复》2022,37(10):592-597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PD)伴白天过度嗜睡型(EDS)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与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D伴EDS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2组均采用动态调整的基础药物配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观察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照组采用假刺激,2组共干预12周。观察2组干预前后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变化(感兴趣区域为黑质、红核、壳核、中脑被盖、脑桥被盖);比较干预前、干预3、6及12周以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左旋多巴(LD)总药物剂量及Epworth嗜睡量表(ESS)、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结果:观察组在干预6及12周以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的LD总剂量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分组和时间对剂量存在交互效应(F交互=18.459,P=0.015);在ESS方面,观察组在干预6及12周以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的ESS均低于对照组;分组和时间对ESS存在交互效应(F交互=8.466,P=0.028);在PDQ-39方面,观察组在干预3、6及12周以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组和时间对PDQ-39存在交互效应(F交互=11.474,P=0.021)。在UPDRS方面,观察组在干预6及12周以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的UPDRS Ⅰ、UPDRS Ⅱ和UPDRS 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0.021、0.039);DTI方面,干预后观察组在中脑被盖、脑桥被盖的FA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观察组LD总剂量、ESS评分、PDQ-39评分以及UPDRS(Ⅰ和Ⅱ)评分下降与中脑被盖FA值上升呈负相关(P<0.05);而LD总剂量与UPDRSⅠ评分下降及脑桥被盖FA值上升呈负相关(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司来吉兰干预PD伴EDS,其近远期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和相关非运动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考虑与DTI成像在脑桥被盖和中脑被盖的FA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双侧丘脑底核慢性电刺激术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对7例进行双侧STN DBS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电刺激条件下,分别进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和UPDRS评分,通过SPM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同时FDG PET显像提示双侧豆状核、脑干、顶枕部、运动前区(BA6)及扣带回的脑代谢增加,而前额叶底部及海马的脑代谢减少(P<0.05).结论双侧STN DBS可使P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FDG PET可作为PD进行STN治疗适应证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抗震止痉颗粒联合美多巴优化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继续原有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抗震止痉颗粒,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改良的Hoehn-Yahr(H-Y)分级情况,评价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均有不同疗效,治疗组的UPDRS评分、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H-Y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与疗程较短有关.结论:中药抗震止痉颗粒作为美多巴的辅助用药,疗效明显而且不良反应少,能更好地控制帕金森病的各种运动性症状,降低UPDRS评分,优化帕金森病的治疗,达到延缓PD病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多巴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采用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6个月为1个观察周期。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3、6个月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3、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其UPDRSⅠ~Ⅳ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UPDRSⅠ~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期内,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症状,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采取脑电仿生电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刺激后弥散张量成像(DTI)、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变化,为临床治疗PVS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0例PVS患者分为3组:脑仿生电刺激组(仿生电组)、醒脑开窍针法组(针刺组)和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组(联合组)3组,各30例。仿生电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主电极置于天柱穴和完骨穴,每次治疗为连续刺激99min,间歇30min,再刺激99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0d;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0d;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连续治疗30d。选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疗效评分量表记录评估开始治疗前1d及结束治疗后1d的意识障碍变化,并观察记录DTI额枕束各向异性分数(FA)和ASL丘脑、额叶感兴趣区脑血流(CBF)值。结果:3组CRS-R量表评分、FA值、CBF值分比较,治疗前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与仿生电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仿生电组与联合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较针刺组、仿生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可显著提高临床促醒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脑影像结构和血流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疼痛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47例帕金森病疼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5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西药用量滴定不变,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及服用常规止痛药物,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定振汤、针刺、中频脉冲电刺激疗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3.88±1.92)优于治疗前(6.76±2.13)及对照组(5.59±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UPDRS总分(34.68±6.13)与治疗前(44.48±5.58)及对照组治疗后(40.09±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所有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定振汤、针灸、中频脉冲电刺激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疼痛可取得一定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各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帕金森病基本药物治疗和多巴丝肼片脑康复治疗,观察患者应用药物的临床疗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障碍情况;检测患者血脂、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UPDRS评分、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MMSE和MoCA评分及血脂和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认知障碍组UPDRS评分、hs-CRP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MMSE和MoCA评分及血脂和血尿酸水平低于认知正常组(P 0. 05)。UPDRS评分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与TC、TG、LDL-C和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P 0. 05)。MMSE和MoCA评分与TC、TG、LDL-C和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与hs-CRP及HDL-C水平呈负相关(P 0. 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脂、血尿酸和hs-CRP水平与认知功能明显相关,对于临床判定患者是否具有认知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对左旋多巴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9/2004-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丘脑底核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的帕金森病患者6例。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双侧丘脑底核,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个月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术后3个月分别在开、关状态进行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评估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症状的改善。并对术前术后左旋多巴制剂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改善。②药物开状态时(指药物开始起作用时,患者活动自如)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7.9±3.2),(23.5±5.3)分;(37.8±3.4),(45.2±5.4)分;(30.5±3.1),(42.1±5.4)分,(P<0.05~0.01)]。药物关状态时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8.6±2.8),(35.3±4.8)分;(42.6±4.9),(78.4±7.7)分;(35.2±4.7),(70.7±6.8)分,(P<0.05~0.01)]。③左旋多巴制剂的用量: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后3个月时明显低于刺激前[(346.3±182.8)mg/d,(880.6±254.9)mg/d,(P<0.01)]。结论: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可明显控制肢体震颤,肌张力障碍、步态、姿势等运动障碍,减少患者左旋多巴的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抽签法选择某院2017年5月至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干预,包括营养管理、口腔运动训练、口腔感觉训练、球囊扩张干预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针灸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1~3级患者比例为73.3%,对照组1~3级患者比例为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对改善吞咽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