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颖  赵家有 《北京中医药》2019,38(10):1024-1025
阳气亏虚、阴邪阻滞是胸痹的基本病机。以该病机为指导辨治胸痹是常规经典治疗思路。温病学家以擅治温病闻名,考虑胸痹阳气亏虚、阴邪阻滞的病机,温病学家似于胸痹并无特色。然而《临证指南医案》亦收录了叶天士治疗胸痹的医案,值得探讨研究。本文基于《临证指南医案·胸痹》14则胸痹医案,以治法为切入点和整理主线,解析叶氏治疗胸痹医案,将叶天士治疗胸痹的治法总结为法仲景,辛滑温通;宣肺卫,苦辛开郁;运中焦,调和升降及通血络,蠲痹止痛等四法。同时,叶天士注意到了胸痹病机演变中有热证,痹久具有向肺痈肺痿转化之机,此时用药多辛苦润,该病机演变尚需深入研究及阐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阳通脉法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文以从《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中发掘中医对心脏血脉的功能为背景,结合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与现代西医学病理生理的认识,剖析温阳通脉法的内涵,总结概括治疗胸痹心痛病的温阳通脉治疗方法;结果温阳通脉法涵盖以下几种治则,即:振奋心阳;寓通于补;益气活血;通络化痰,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结论中医"温阳通脉"符合中医治病求本的理念,是中西医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的概括。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胸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载于《金匮要略》中的瓜蒌薤白汤为治疗中医胸痹的代表方,应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胸痹疗效显著。阐述胸痹的基本病机,总结瓜蒌薤白汤治疗该病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通补开泄法治疗胸痹秽浊痰阻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浅析胸痹秽浊痰阻证的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方法:从病因病机上分析胸痹秽浊痰阻证的特点,并举典型案例说明通补开泄法的应用,体现了法随证立、方从法出的特点。结果:胸痹秽浊痰阻证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据此病机,以通补开泄法为理论依据的天香丹颗粒治疗胸痹秽浊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明显。表明了通补开泄法与天香丹颗粒是治疗新疆胸痹秽浊痰阻证的新的有效法则和药物。结论:通补开泄法的创立,天香丹的研制,丰富和发展了胸痹的诊治理论,对新疆冠心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五脏虚损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之病证范畴,其病机多与脏气亏虚、痰瘀痹阻有关。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所云"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就指出了本病之病因病机乃"阳微阴弦"。《医宗金鉴》认为"阳微,寸口脉微也,阳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虽病因复杂,但在临床应用时,抓住重点,随证治之,便可提高疗效。胸痹心痛一病,总不离"阳微阴弦",应把握好这个病机,按虚实主次缓急而兼顾同治。仲景治疗胸痹的方法有益气温阳法、活血化瘀法、豁痰开痹法、温阳散寒法、化痰逐饮法等5法,疗效卓越,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现在,对胸痹心痛的认识已经进入新的时期,融合了现代医学的知识体系,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点,正在逐步向"临床科研一体化"靠拢。  相似文献   

7.
介绍郑爱华教授运用疏肝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郑教授认为,胸痹之病,涉及多个脏腑,与肝最为相关,心肝失调为病机关键。治疗注重从心肝入手,抓住胸痹"气""虚""痰""瘀"的病机特点,治疗上运用疏肝化瘀法,并结合现代医学疗法,临床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冠心病中医病机,探讨合理临床组方。方法:回顾性分析已有流行病学调查文献和历代有关消渴及胸痹典籍,总结糖尿病性冠心病中医相关病机。结果:消渴与胸痹两病间存在共同病机特点,均以气阴两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其中血瘀痰湿既为气阴两虚产物,又是消渴化为胸痹关键环节。结论:糖尿病性冠心病组方应以益气养阴、活血散瘀、通痹祛痰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通过剖析《金匮要略》胸痹病的典型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后认为,胸痹病病位既责之肺,又关乎心,并列举西晋至隋唐时期的相关名著来说明之。最后上溯到《内经》的相关理论,指出现行《中医内科学》教材将胸痹病置于心系病证之中是片面的,在客观上误导了学生,在临床上失去了按胸痹病来辨治中医肺系疾病乃至西医学大量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不利于中医经典理论的挖掘、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胸痹的教学中存在不少难点、疑点,《中医内科学》将胸痹列入心系病证,但实际亦可见于肺系病证、脾胃病证等。《金匮要略》指出"阳微阴弦"病机,对气虚阳衰,痰浊、瘀血、寒凝、气滞痹阻胸阳所致胸痹不难理解,但切不可忽略阴虚、血虚致痹的发病机制。《金匮要略》中创宣痹通阳法、化痰逐饮、温阳益气、缓急止痛等治法,设栝蒌薤白白酒汤等9张方,虽未直接论及活血化瘀治疗,但方中所用桂枝、薤白、白酒等药物都有通血脉的作用。通过对这些疑难点进行思考和探讨,可加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探讨《金匮要略》中胸痹的病因病机及具体治法。方法: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参考现代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探析。结果:胸痹的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属本虚标实之证。仲景对胸痹的治疗共有六法,即化痰祛浊法、散寒除湿法、温化水饮法、峻逐阴邪法、温补中阳法、理气解郁法。结论:《金匮要略》对胸痹的辨证分类详尽,理法清晰,用药得当,对后世医家论治胸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胸痹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总结一套易于理解掌握的"胸痹"诊治方案是当务之急。由于胸痹病机复杂,很难根治。本着"正本清源法"的临床思维,吸取经典经方,重视中医辨别病机的核心,采取"顺藤摸瓜"的方式,理清病因病机,明确证候,分清主次,体现"法随证变、方从法出"的临床思维,所用处方采取多组经方"组合"法,使其"乱"中有序,体现"活学活用、灵活可变"的治法和用药特点,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3.
胸痹之名称,首见于《内经》。《灵枢本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具体详细阐述胸痹病及其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则治法和方药。并命名为胸痹心痛,而痰浊、瘀血、  相似文献   

14.
正胸痹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藏》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将饮邪痹阻胸中作为胸痹的主要病机。更年期女性年过半衰,肝肾亏虚,胸阳不振,易发胸痹。尤可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等,有自己独特中医思想和治疗经验。笔者跟随尤可教授临床学习期间,见其应用验方治疗更年期女性胸痹疗效甚显,特择效案3则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叶攀  敖杰男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798-1799
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原则为“补”“通”兼用,特别是“通”法,在冠心病治疗中意义重大。近年来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通常采用活血化淤,然而,这只是“通”法之一种。根据心的生理特点及胸痹的病理特点,“通”法的意义非常广泛。1心性清灵,急当芳香通心窍宋代以前治疗心痛的大量方剂,主要以温散活血行气取效,可以说温散活血行气是唐宋心痛治疗的主流,至金元时期才有所突破,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心痛》记载“苏合香丸”治疗卒暴心痛,为我们开启了治疗心痛的另一思路,苏合香丸取多种…  相似文献   

16.
周国锐 《光明中医》2016,(18):2634-2635
根据《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对胸痹心痛病临床症状的描述,结合临床实践过程中对胸痹心痛的理解应用,并应用中医古文献来阐述现代医学对"胸痹心痛短气病"的临床运用体会,将胸痹心痛短气病的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相结合,达到更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目的,从而为胸痹心痛短气病的定性、定量、客观化作出一定的贡献,为临床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权  张学新  刘艳军 《河北中医》2016,(12):1768-1771
古代中医认为胸痹的病机是上焦阳虚,阴寒之邪乘虚而居阳位,导致胸中闭塞,气机不畅,阳气不通,故多以温通胸阳的方法治疗胸痹。名老中医范振域认为,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主要的功能,胸痹发病的重要病理是气机失调,故"通"法治疗胸痹是以调畅气机为首要的治疗方法。调畅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将人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宣通肺气,通降胃气,疏肝理脾,温通心肾,通降脏气,调畅全身气机,使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津液运化正常,则胸痹诸症皆除。  相似文献   

18.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云"夫痛则不通,通字须究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矣",将通法论为治疗胃脘痛的重要方法。历代医家对通法各有论述,北齐医家徐之才提出十剂之一的通剂,有"通可去滞"的功能;张从正云"所谓通剂者,流通之谓也,通因通用。虽通与泻相类,大率通为轻而泻为重也。"其原义狭隘,后世医家不断赋予通法更深更广的含义,李宗源《医纲提要》指出:"通之义有三,一曰宣通……二曰攻通……三曰旁通。"通法的含义不仅指下法,更有通畅经络、宣通气机、活血化瘀、通阳宣痹等含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甚至可概括于其中,通法寓意广泛深刻。胃脘痛记载始见于《内经》"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其病因病机复杂,症状多端,故在中医辨证及治疗上增添了难度,而"六腑以通为用",故胃腑以通为顺,故在临床上治疗胃脘痛需着重一个"通"字,即通法可作为治胃脘痛之大法。其用药的特点主要有:质地轻灵、动静结合、润燥相宜。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络病理论"对胸痹心痛的认识及《类经》对足太阴罗络之血脉阐义,可知胸痹心痛的病位在于"络",因此提出从"脾之大络"方面治疗胸痹心痛的"以络治络"新思想,即:通过针刺脾之大络,激活络脉血循系统,从而来治疗络病之胸痹心痛。从脾之大络方面来治疗胸痹心痛,既符合叶天士"通补入络"思想,符合中医学"治病求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医杂志》2012,53(24):2160
李寿山(1922-),山东平度人,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原任大连市中医院院长、大连市中医研究所所长.1989年受聘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研究生导师;第一、二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有《李寿山医集》、《中医临证指南》等专著.精通《黄帝内经》、《难经》,服膺于张仲景学说.擅长于内科疑难杂病.如对心脑血管病证,善用活血化瘀为主治疗,认为胸痹心痛证,应重视"阳虚为本,痰瘀为标,燮理脏腑,补通兼施"的辨治方法.治疗肺系病,自拟四纲十二证的辨治原则,治疗咳喘哮,尤以豁痰化瘀截哮法治疗顽固性哮喘急性发作,应手取效.对肾系病,认为慢性肾炎有非湿即瘀的病理特点,创用清化益肾法的治疗,而以清宣解毒法治疗急性发作,清开降浊法治疗肾衰等.消化系病,创拟萎缩性胃炎从"痞"论治,消化性溃疡从"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从"痢"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