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梗死CT、MR与临床不符的原因。方法:分析85例脑梗死的头颅CT、MR并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结果:不相符部位以基底节、脑叶、侧脑室旁脑白质多见,腔隙性脑梗死多见。不相符情况:CT(-)、MR( ),临床(-);CT( )、MR( ),临床(-);CT(-)、MR( ),临床( )。CT、MR表现与临床同侧;CT、MR两侧,临床一侧;CT、MR一侧,临床两侧。结论:基底节、脑叶、侧脑室旁脑白质内腔隙性脑梗死CT、MR与临床不符者较多见。MR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20-4221
探讨MRI与CT检查在评估多发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选取我院多发性脑梗死患者74例,均采取MRI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检出脑梗死病灶大小、数量、检查时间,统计其对不同梗死时间的脑梗死检出率、总检出率。MRI检查脑梗死的总检出率94.59%(70/74)高于CT 56.76%(4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梗死时间为24~72h、<24h的脑梗死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检查时间短于CT,发现病灶数量多于CT,发现梗死平均病灶小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鉴别中应用MRI检查,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检出率,价值高于CT。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76-2277
比较CT与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均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多发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检出率,梗死病灶位置,病灶检出时间,检查时间和病灶大小。MRI对梗死时间24h和24~72h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出率(P0.05)。两组对梗死时间72h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多发性脑梗死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和MRI对多发性脑梗死基底节、脑干、额叶、颞叶、顶叶和小脑位置的病死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时间显著长于MRI检查(P0.05),检查时间显著短于MRI检查(P0.05),检出病灶显著大于MRI检查(P0.05)。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临床上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13-3615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MRI与CT影像检查,观察MRI与CT影像检查诊断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MRI病灶检出率高于CT,且发生脑梗死<24h和24~72h时,MRI对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病灶数多于CT,MRI检出病灶小于CT,MRI检查时间稍长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更加准确,病变检出率更高,尤其在在早期、较小病灶的诊断中具有优势,可有效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疑似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均开展CT与MRI检查,分析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联合开展CT与MRI检查诊断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灵敏度91.52%(151/165)、准确率92.50%(185/200)、阴性预测值70.83%(34/48)高于两者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pa检验显示,CT诊断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差(Kappa值=0.386,P <0.001);MRI诊断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33,P <0.001);CT联合MRI检查诊断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0.773,P <0.001)。结论:CT与MRI检查均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开展CT与MRI检查可以提升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进展为脑梗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其中3个月内进展为脑梗死16例,未进展为脑梗死73例)入院时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ABCD2评分预测,统计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ABCD2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脑梗死结果.结果本组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预测脑梗死9例,经ABCD2评分预测脑梗死7例,经二者联合预测脑梗死15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ABCD2评分二者联合预测脑梗死准确度(96.63%)、特异度(97.26%)、灵敏度(93.75%)显著高于单一预测(P<0.01).结论采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ABCD2评分可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进展为脑梗死预测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有利于指导临床采取预见性措施,降低脑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康复中CT检查的应用。方法抽取 10 0例脑梗死后首次复查的CT胶片资料 ,对 5 3例复发者进行复发时间、复发内容、复发时间与原发疾病关系的分析。结果脑梗死复发率与复发时间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但首发梗死后一年内脑梗死复发所占的比例最高 (P <0 .0 1)。高血压病引起脑梗死复发的时间短于糖尿病等 (P <0 .0 5 )。再梗死以腔隙性脑梗死最多见 (92 %) ,无症状梗死占 11%。结论高血压、高龄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 ,应根据临床表现 ,在一年内进行CT复查。CT复查对无症状脑梗死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在脑梗死患者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拟诊脑梗死患者63例,均行CT及MRI检查,统计比较CT、MRI及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误诊率、漏诊率,并观察联合诊断与CT诊断对不同发病时间(24 h、24~72 h、72 h)脑梗死检出率。结果:CT+MRI诊断准确率为90.48%(57/63)、灵敏度为98.04%(50/51),均高于CT、MRI各单一诊断;漏诊率为1.96%(1/51)低于CT、MRI各单一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对发病时间不足24 h脑梗死患者检出率为35.29%(18/51),高于CT单一诊断15.69%(8/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应用于脑梗死,诊断准确率高、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可提高早期脑梗死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三维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将三维CT脑灌注加权成像(PWM)和脑灌注血容量成像(PBV)整合优化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脑CT血管成像(CTA)扫描方案中的价值.方法 对23例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将增强CTA原始数据或增强CTA与平扫CTA减影的原始数据通过图像工作站处理,得到脑三维CT PWM和三维CT全脑PBV的伪彩图像,评价CTP与PWM、PBV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上的敏感性和整合运用的意义. 结果 23例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9例单纯CTP图像显示阴性患者中有7例在PWM、PBV图像上有阳性改变;单纯CTP观测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约60.87%,CTP与PWM、PBV整合观测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约91.30%. 结论 将三维CT脑PWM和脑PBV整合优化到急性脑梗死CT检查方案中,不仅能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而且能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面积脑梗死的超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46例大面积脑梗死和 46例非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超早期临床表现和OCSP(OxfordshireCommunityStrokeProject)分型以及CT特点。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超早期意识障碍 18例、眼球同向凝视 18例。头部CT有异常改变 3 0例 ,OCSP分型大面积脑梗死组以TACI型为主占 80 %。结论 :将脑梗死的头部CT改变、眼球同向凝视、OCSP分型为TACI(totalanteriorciculationinfarction)型等三个方面相结合可超早期诊断大面积脑梗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在发病24h内分别进行CT平扫和CT脑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异常率;另选取脑健康志愿者72例为对照组进行CT脑灌注成像检查,比较脑梗死患者病灶中心与病灶周围CT脑灌注成像参数、患者病灶中心与健康对照组同一部位CT脑灌注成像参数。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CT脑灌注成像异常率(83.33%)显著高于平面扫描(P0.01);患者病灶中心与病灶周边及与健康对照组同一部位螺旋CT脑灌注成像相比,局部达峰时间(r TTP)均显著延长,局部脑血流量(r CBF)、局部脑血容量(r CBV)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诊出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全部患者发病6h内行颅脑CT扫描、CT脑灌注成像(CTP)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灌注图像,并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并与对侧未梗死脑组织比。结果 CT扫描发现9例存在早期脑梗死灶,余20例未见异常,CTP发现脑灌注异常区域;梗死区CBF、CBV较对侧明显减低(P<0.05);缺血半暗带CBF明显小于对侧(P<0.05),CBV与对侧无显著差异(P>0.05)。CTA检查显示29例患者中,12例一侧大脑动脉狭窄,17例患者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结论 CT脑灌注成像可以较好的显示脑梗死患者脑缺血病灶血流灌注情况,CTA可有效显示脑血管病变部位及程度,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可为超早期脑梗死诊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65例经病理结果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统计CT、MRI影像学表现,并对比两者联合诊断准确度。结果:两者联合诊断准确度(98. 46%)高于CT(80. 00%)、MRI(83. 07%)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CT联合MRI可提高脑梗死患者诊断准确度,为病情监测及后续治疗方案确定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并抑郁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51)为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患者,对照组(n=51)为脑梗死后无抑郁症者,均予以CT检查,并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CT检查结果差异,同时分析脑梗死后抑郁患者CT表现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既往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②研究组患者病灶位于前循环区域、左半球、额叶与颞叶者占比较高,大面积病灶者、多发性病灶者占比也高于对照组(P值均0. 05);③研究组额叶病灶左侧、右侧CT值均低于对照组,颞叶病灶左侧的CT值低于对照组(P值均0. 05);④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额叶、颞叶CT值与抑郁症评分无相关性(P值均 0. 05)。结论老年脑梗死并抑郁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明显,额叶与皮质损伤可能是老年脑梗死合并抑郁发作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探讨CT扫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均在脑梗死12h内就诊,给予头颅CT扫描,24h后给与CT平扫与增强扫描,7天后再次CT平扫复查。结果:(1)52例患者入院时的CT平扫中发现21例有陈旧性脑梗死病灶,10例额叶及顶叶局部存在脑回肿胀、灰白界限模糊等病变。(2)24~48h CT扫描中发现发现6例存在出血性转化,CT增强扫描中发现8例造影剂外渗。(3)7天后复查CT过程中发现15例出血性转化;(4)52例患者入院7天内CT扫描共诊断出21例出血性转化,发生率高达40.38%。结论: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及时应用CT扫描可发现早期出血性转化,这对优化治疗方案、提高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MRI与CT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MRI与CT资料,并参照随访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例患者术后共确定91个病灶,MRI共检出86个,检出率为94.51%;CT共检出68个,检出率为74.73%(P<0.05)。MRI在缺血性、腔隙性脑梗死确诊率及24h内确诊率高于CT(P<0.05),而在出血性脑梗死及24h后确诊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各种类型的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MRI确诊率高于CT,但也无法排除漏诊,必要时可将两者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脑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以85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颅脑MRI及CT检查结果,比较检出率及检出病灶特征。结果:颅脑MRI与CT总检出率分别为96.5%与65.9%(P<0.05),且颅脑MRI在发病<24h与24~72h间检出率显著高于颅脑CT(P<0.05)。颅脑MRI在颞叶、额叶及顶叶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颅脑CT(P<0.05)。颅脑MRI检出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且病灶平均直径较小,发病至检查时间相对较短(P<0.05)。结论:颅脑MRI对多发性脑梗死具备较高的检出率,其在发病早期病灶、微小病灶的检出效能显著高于CT,可作为多发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27-5628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早期脑梗死患者52例,患者入院后6h内即进行CT扫描检查,以获取早期脑梗死的患者CT影像。52例脑梗死患者中20例患者为主动脉血管脑梗死,约占38.46%,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病例为15例,占28.85%。5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37例表现出CT影像异常,阳性率达71.15%。主要异常状态包括主动脉密度增大,豆状核边界不清,岛皮质边界模糊,脑沟狭窄,脑回不对称,脑室挤压变形等,其中13例患者(25.00%)表现出豆状核边界不清异常状态,9例(17.31%)患者表现出主动脉密度增大异常。早期脑梗死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密度增大、豆状核边界不清和岛皮质边界模糊。由于早期脑梗死的CT异常区域难以获取,需要临床医师认真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运用和效果。方法: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5月期间共计收治多发性脑梗死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检出率。结果:MRI下总检出率是97.50%(39例),较之CT的80.00%(32例)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MRI下病灶检出数量是(2.5±0.4)个,病灶大小(10.7±1.6)mm^2,检查时间消耗是(18.5±2.2)min,其数据较之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与CT影像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均具有一定价值,其中MRI检查的检出率更高,病灶检出数量更多,准确性高,但时间消耗长,CT检查时间消耗短,建议推广MRI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实施CT脑灌注、血管造影、CT平扫检查,就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T脑灌注联合血管造影方案用于急性脑梗死早期检查中,检测阳性率是100. 00%,高CT平扫的72. 94%(P 0. 01);(2)观察血管造影重建图像可知,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一侧颈内动脉狭窄情况,5例左侧颈内动脉显示闭塞,1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7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经CT脑灌注成像观察发现,全部患者均有灌注异常区域,病变区域脑血流量、血容量均低于健侧,对比剂通过时间长于健侧(均P 0. 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检查,可清晰显示其病变区域血管情况,且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