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与杰出代表。湖北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中医药文化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分量。在我国崭新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在湖北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湖北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顶层设计,打造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国际名牌,推进中医药文化海外机构建设,对推动我省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时珍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对外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受到世界广泛的认可。在我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为使文化交流更好地服务我国政治经济外交的大局,我国中医药界应加强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的学术研究,创新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拓展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内涵,提升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国际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抓住国家宏观政策给中医药行业带来的巨大机遇,围绕绵阳的中医药文化特色,推动绵阳中医药文化研究工作。针对绵阳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进行顶层设计,不但能为我市的中医药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提供策略支持,助推绵阳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中国科技城与幸福美丽绵阳的建设,还有利于整合绵阳中医药文化资源,推动绵阳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学术发展,促进绵阳地区中医药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对于促进绵阳乃至四川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文化传承自远古时期,历久弥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助推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泰州市积极响应,围绕自身文化特色,开发地区性药材,建立中医特色的文化基地,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医药人才。这些举措不但能推动泰州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对增强泰州乃至江苏省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医药的对外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总结"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对外交流的现状,分析国外政策法规、国外对中医药技术的接纳、中西医形成背景、研发创新、国际服务贸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注重政策沟通,建立政府间交流合作机制;加强资源互通,共享中医药技术成果;促进民心相通,加快中医药文化传播;倡导科技联通,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贸易畅通,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工作办公室强调了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势在必行。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推陈出新,提倡多模式传播传承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文化的活力和魅力,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从而提高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结合中医药对外交流的方式,通过SWOT分析得出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交流有关政策环境、技术环境方面的机会,学科前沿、人才储备方面的优势,面临文化背景差异、对中医药的接纳程度不同的威胁以及文化工作核心竞争力不强、单方出动缺乏互动的劣势,提出中医药文化传播交流的策略。结合中医药对外传播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结合"一带一路"相关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医药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和国际经济合作战略,更是中国面向全球化的一个文化战略架构。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文化先行,而中医药文化是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传播要实施整体化传播、本土化传播、差异化传播的策略,注重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内涵,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品牌,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9.
南亚地区作为中医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了解中医药以及传统医药在南亚地区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南亚地区的特点,对于在南亚地区传播和发展中医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与中医药文化传播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一种巧实力,也是塑造国家形象的理想载体。它是在沿线国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人民之间感情与心理沟通的有效方式。提出中医诊所是中医药文化在沿线国家进行传播的合适切入点,它与中医药铺、中医药培训等共同构成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系统。最后指出鉴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战略意义,必须有顶层设计、机制协调与跨界合作。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跨文化传播理论框架和英语网络媒体大数据,通过文本深度分析考察“一带一路”沿线英语国家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真实现状。研究发现:1)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热土,临床疗效、中西医比较等议题是传播的焦点;2)英媒对针灸、拔罐、青蒿素持肯定态度,而质疑中医药的科学性及其疗效,批评中药生产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因此,要提升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效果,就应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入手,构建新型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为中医药更好地走出国门提供了宝贵机会。河南作为中医药文化大省、资源大省、医疗大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应该积极整合省内中医药资源,以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开发中医药产业,打响仲景品牌,规范中医药文化旅游路线,提升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影响力,让中医药更好地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之下,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迎来了光明的前景。新闻报刊、孔子学院、经典医学典籍外文翻译及互联网等多样化的传播途径推动着中医药文化的海外发展,增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与民族文化自信。但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存在着深度不够、广度不足、内容不全等问题。如何突破文化差异障碍,实现中医药文化的海外顺利传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只有全民共同助力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期间所强调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工作办公室强调了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势在必行。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推陈出新,提倡多模式传播传承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文化的活力和魅力,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从而提高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推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部署下,海外中医药中心作为新形势下的国际中医药文化推广和传播的重要平台,应抓住机遇,做中医药"走出去"的主力军和国家队。通过调研海外中医药中心推进中医药全球版图的拓展实践,作者提出借力"中医+"思维理念,通过中医特色医疗开道、开展境外中医药特色教育、加速海外中医本土化、寻求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整合资源合力出海等方式来推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阿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入新时期、迎来新机遇,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都需要中医药对外传播交流人才。高等中医药院校应立足自身特色,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构建大学英语-中医英译-专业双语/英语课程的培养模式,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构建英语专业课程-中医英译-中医药英语课程的培养模式。中医英译作为过渡课程,讲解中医英译理论和中医英译策略并进行中医英译实践,为后续中医药双语/英语课程打下基础,其课程开发和开设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蚁淳  叶大庆 《新中医》2022,54(15):200-204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象征,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民族文化品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现状,提出艺体式、学术式、产品式、服务式等传播策略。通过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加强与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充分调动社会与政府资源等保障措施来更好地促进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及发展,助力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确立了我国在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是建立和加强与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本文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中医药贸易的发展现状、俄罗斯中医药市场发展的历史与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中医药服务特色多元化、设置中医药国际标准、加强两国中医药文化交流、加大中医药在俄罗斯的宣传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浙江作为“全面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无疑应该发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作用。浙江所具有的浙江精神、中医药文化底蕴、多形式的交流平台以及中医药文化传播组织和机制保障为其建设“重要窗口”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深入挖掘“浙派中医”的文化实质和精神内涵、整合利用好省内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传播平台、以浙江数字赋能优势实现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全面创新、大力培养“中医药+”的复合型人才等四个方面是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从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及自然人流动4种服务贸易模式出发,总结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带给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机遇,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建议:重点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优先发展中医药图书与远程教育;加快海外中医药机构布局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境外投资;扩大中医药人才的出口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