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急诊脓毒症患者28d病死预测中,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的预测价值。方法运用回顾分析研究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急诊科接诊的脓毒症患者164例,分为脓毒症组(n=82)、重脓毒症组(n=55)、感染休克组(n=27),选择6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治疗前检测各组的PCT、D-二聚体水平。根据进入研究28d后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各组PCT、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独立预测因子,并以生存曲线评价预测价值。结果 164例脓毒症患者PCT、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性休克组PCT、D-二聚体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PCT、D-二聚体高于脓毒症组(P0.05)。对患者28d预后情况了解显示,164例脓毒症患者共61例死亡,死亡组患者PCT、D-二聚体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与PCT、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PCT、D-二聚体不同情况对脓毒症预后的影响,生存组与死亡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7 5,P2=0.001 7)。结论在脓毒症28d预后预测中,PCT、D-二聚体均属于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变化趋势。方法选取中晚期鼻咽癌患者70例,根据患者住院结局分为存活组(49例)和死亡组(21例),对照组选取健康人群50例,观察患者FIB和D-二聚体变化趋势。结果 (1)死亡组和生存组D-二聚体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组患者D-二聚体和FIB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死亡组在住院前4dFIB明显高于存活组,在入院后第6d和第7d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在入院后FIB开始上升,至入院3d达到最高峰后开始下降至第7d;死亡组在入院后FIB同样上升,并至第3d达到最高值后开始骤降,下降至第7d,并于第6d开始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3)死亡组在住院前3d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在入院后第5d、6d和7d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在入院后FIB开始上升,至入院3d达到最高峰后开始下降,一直下降至第7d;死亡组在入院后FIB同样上升,并至第3d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在第6d下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体内往往存在高凝状态,对D-二聚体与FIB检测有利于对患者疾病状态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研究急诊危重病患者D-二聚体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4-04入住抢救室的1 218例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以28d为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D-二聚体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按入科D-二聚体水平分为5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存活组入科D-二聚体水平为1.67(0.74,3.04)mg/L,APACHEⅡ评分为13(10,16)分;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为4.72(2.33,7.44)mg/L,APACHEⅡ评分为21(18,2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48,P0.01),随着D-二聚体水平增高,病死率亦随之增高(χ2=308.166,P0.01)。结论:危重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一致,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D-二聚体在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测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在患者确诊后24 h内检测D-二聚体含量及降钙素原浓度,探讨D-二聚体联合降钙素原检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患者临床死亡或存活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对两组患者D-二聚体、降钙素原指标进行比较,记录入院24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患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降钙素原与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降钙素原与D-二聚体水平越高,死亡风险越高。结论降钙素原与D-二聚体可有效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程度,并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联合D-二聚体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老年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后28 d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20)和存活组(n=85)。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SAA、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老年AE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AA联合D-二聚体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SAA、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A(OR=1.320)、D-二聚体(OR=1.214)、CRP(O...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对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80例骨折患者按不同骨折部位分为手足组30例、上肢组30例、下肢组40例、骨盆组40例、脊椎组40例,分别于入院后、术前、术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50名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80例骨折患者中有17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未并发DVT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未并发DV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2个组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进行性升高,未并发DVT组呈进行性下降。不同部位骨折各组术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点,下肢组、骨盆组、脊椎组血浆D-二聚体水明显高于手足组、上肢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预防骨折患者发生DVT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56例重症CAP患者作为A组,选择56例非重症CAP患者作为B组,另选择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治疗结束后按住院结局对A、B两组重新分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PCT、CRP及D-二聚体水平,并探究其与肺炎严重指数(PSI)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患者PCT、CRP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C组,A组患者PCT、CRP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B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CT、CRP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及D-二聚体与PSI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50、0.712、0.463,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D-二聚体与PSI具有正相关关系,临床检测PCT、CRP、D-二聚体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水平在急性肺栓塞(APE)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26例APE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FDP水平。根据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及低危组;根据其6个月临床转归将其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不同组间D-二聚体和FDP水平,评价D-二聚体和FDP水平对评估APE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随着APE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D-二聚体和FD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D-二聚体和FD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及FDP水平呈正相关(r=0.437,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0.98mg/L和FDP10.02mg/L对APE患者预后生存状况的判断准确率较高。结论 D-二聚体及FDP水平差异与APE的危险分层以及远期预后相关,二者联合可提高对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准确性,在新形势下的临床个性化医疗中可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D-二聚体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50例(慢性荨麻疹组),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ESR、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清CRP水平与ESR、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CRP、ESR、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荨麻疹患者CRP的水平与ESR水平(r=0.51,P0.05)、D-二聚体水平(r=0.55,P0.05)均呈正相关。慢性荨麻疹患者ESR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CRP、ESR、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CRP的水平与ESR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呈正相关,可能参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降钙素(PCT)、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预后判断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及调整、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非重症肺炎组50例,重症肺炎组50例,同期入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住院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入院后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干预前后空腹抽血进行降钙素、D-二聚体、CRP水平检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PCT、D-二聚体、CRP、PSI水平差异,进行PCT、D-二聚体、CRP与PSI相关分析。结果 1非重症肺炎组、重症肺炎组、健康组之间的PCT、D-二聚体、CRP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F=7.003、8.865、10.321,均P0.01,非重症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的PCT、D-二聚体、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t=3.839、9.745、11.656和7.552、13.707、16.721,P0.05或P0.01,重症肺炎组的PCT、D-二聚体、CRP、PSI重症指数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组,t=5.434、7.585、14.725、5.526,均P0.01。2死亡组PCT、D-二聚体、CRP、PSI重症指数具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8.834、9.372、12.011、3.783,P0.05或P0.01。3PCT、CRP、D-二聚体水平与PSI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645、0.713、0.462,P0.05或P0.01)。结论降钙素、D-二聚体、C反应蛋白检测对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高水平的PCT、D-二聚体、CRP提示患者病情严重及预后不佳,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74例SCLC患者(SCLC组),7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60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析D-二聚体及FIB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SCLC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SCLC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性SCLC(ED-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局限性SCLC(LD-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与SCLC患者吸烟、肿瘤累及部位、最大肿块直径、远处转移有关(P0.05);FIB水平与SCLC患者肿块数目、病理分型、远处转移有关(P0.05)。SCLC治疗有效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较放疗和化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情稳定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D-二聚体和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放疗和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IB可作为SCLC辅助诊断、病情监测、放疗和化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水平与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104例作为重症肺炎组,根据患者入院28 d预后情况,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73例)和死亡组(31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100例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普通肺炎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NT-proBNP、D-二聚体、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重症肺炎组的NT-proBNP、D-二聚体、PCT、IL-6、hs-CRP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NT-proBNP、D-二聚体、PCT、IL-6、hs-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与PCT、IL-6、hs-CRP、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NT-proBNP、D-二聚体均是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NT-proBNP、D-二聚体在重症肺炎患者中呈高表达,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均为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和肺栓塞(P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和AECOPD中的表达差异,并评估其在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104例COPD患者,分为AECOPD组(51例)和COPD稳定组(53例),再选取同期收治的PE患者46例(分为治疗前PE组和治疗后PE组)及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以上各组人员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高于COPD稳定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E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高于治疗后PE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组和治疗后PE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能够有效监测COPD患者的病情进展,在AECOPD和PE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术后变化及术前D-二聚体水平对NSCLC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85例NSCLC患者术前、术后,3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及5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术后随访1年,记录NSCLC患者不良事件。结果 NSCLC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高于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术前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NSCLC患者不良事件组术前D-二聚体水平为(3.35±3.11)mg/L,显著高于良性事件组的(0.73±3.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为血栓高风险患者,监测术前、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降低血栓风险,改善预后。术前D-二聚体水平可用于预测NSCLC患者术后短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上述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2例AECOPD患者入院时、入院治疗1周后、出院前的PCT、Hs-CRP、D-二聚体、FIB水平,并收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的上述指标作为对照。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入院时PCT、Hs-CRP、D-二聚体、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治疗1周后,PCT、Hs-CRP、D-Dimer、FIB的水平显著下降;至出院前,上述指标均降至最低水平(P0.05)。结论动态监测AECOPD患者的PCT、Hs-CRP、D-二聚体、FIB的变化,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治疗效果的监测、疾病的预后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乳酸、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48例住院脓毒症患者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病程早期乳酸、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乳酸和降钙素原清除率,同时通过ROC曲线观察不同指标对预后的参考价值,并观察联合三种指标组(联合组)与非联合组间患者病死人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三种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指标预测死亡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在0.71~0.82。存活组患者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24 h和72 h降钙素原清除率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P<0.05)。联合组与非联合组间患者死亡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0,P=0.043)。结论联合乳酸、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检测对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结局灵敏性高于非联合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其短期生存状况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51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出院后120d内的生存状态将其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38例),调查两组患者的住院基本信息及生存时间,并对两组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PLR、NLR及D-二聚体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并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这些指标对AECOPD患者短期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NLR、PLR及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PLR和年龄与患者出院后120d内死亡显著相关(P0.05);通过ROC曲线对PLR的预后价值进一步分析,PLR最佳截断值为232.5,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2%、70.3%,表明PLR≥232.5的患者预后更差。结论 PLR可作为独立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当PLR≥232.5与AECOPD患者120d内病死率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2次/d,皮下注射,疗程1周,观测2组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明显降低AECOPD患者D-二聚体水平,改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后评估。方法选取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患者61例,于确诊当日及确诊后第4、8天检查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39例,死亡组22例。比较两组VAP患者于确诊后第0、4、8天的PCT和CRP水平及分析在不同时间段PCT截断值与死亡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VAP患者确诊当天的血清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于确诊第4天和第8天的血清PCT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活组患者于确诊第0、4、8天的血清PCT水平呈下降趋势;两组VAP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于确诊第0、4、8天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第4天PCT水平1μg/L是最强的死亡预兆。结论血清PCT水平是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要预测标志物,未发现CRP水平与该疾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确诊第4天PCT水平是预测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病死率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CT、CRP和D-二聚体检测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某院ICU病区住院期间发生HAP的82例患者为HAP组,另选同一时期在某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4例为对照组,82例HAP患者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SI)分为高危组(16例),中危组(35例)和低危组(31例),HAP患者根据住院治疗30 d结局分为生存组(71例)和死亡组(11例),分别检测各组PCT、CR P和D-二聚体。结果HAP组PCT、CR 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PCT、CR P和D-二聚体水平、PSI评分显著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P<0.05);生存组PCT、CR 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生存患者PCT、CRP、D-二聚体水平与PSI评分均呈正相关(r=0.716,0.529和0.641);三项指标联检诊断HAP的灵敏度和效能高于任一单项检测。结论HAP患者PCT、CR P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PCT、CRP和D-二聚体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相关,三项联检有助于观察病情严重程度及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