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所激发或引起的慢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研究者采用电针干预的方法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因此该文对近年来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机制和电针干预作用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非侵入式技术广泛应用于康复治疗领域,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着显著疗效。本文从机制、刺激部位、治疗参数、安全性4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机制是多环节、多靶点和多途径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治疗参数尚未有明确的统一标准,仍需要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国外针灸治病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程肖蕊  程凯 《中国针灸》2008,28(6):463-467
对国外近年来针灸效应机制和针灸治疗疼痛、恶心和呕吐、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的机制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对比国内同类研究现状,为国内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慢性疼痛为一种常见的疼痛类型,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病理与主观感受症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已经成为当今困扰人类健康的严重的问题之一。虽然疼痛的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但是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人们对疼痛病理认识的深入,中医药止痛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以及中医药镇痛治疗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粒型温针灸结合物理因子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例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温针灸治疗组7例、艾粒温针灸治疗组10例,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定两组疼痛情况,进行疗效对比.结果:17例病人全部完成整个疗程,脱失0例.完成全部治疗后,两组组各项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艾粒温针灸组治疗前后比较,PRI选词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情绪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艾粒型温针灸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病理性疼痛优于普通温针灸,实施方便.  相似文献   

6.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疼痛综合征之一,大量文献研究显示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神经胶质细胞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神经胶质细胞通过释放各种神经活性物质,发挥信号转导通路功能,在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作用,电针刺激可通过抑制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参与镇痛效应。本文就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国内外最新文献研究,对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及其参与电针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针刺镇痛的研究进展,总结针刺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机制。分别从外周和中枢水平阐述了针刺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机制,包括外周敏化与免疫炎性反应、离子通道的改变、中枢敏化、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脊髓胶质细胞的活化等方面。认为借助多组学技术开展体外试验,检测针刺前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体内相关代谢物质及各级信号通路分子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明确针刺的镇痛机制,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许俊杰  陈眉 《中医药学刊》2010,(10):2110-2113
疼痛(pain)是当今困扰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所以疼痛的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临床慢性疼痛为一种常见的疼痛类型,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病理与主观感受症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随着人们对疼痛病理认识的深入,中医药止痛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也为中药止痛药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本文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以及中医药镇痛治疗的研究做一综述。预计中药止痛药在疼痛治疗方面将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疼痛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逐年增多,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关于中医药复方及中药单体干预NP的实验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阐述中医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理研究进展,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收集近5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pringer数据库、SCI等数据库中疼痛机制、治疗等相关文献。文献分析表明:疼痛的中枢及外周机制中发现了许多新的与疼痛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因子,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疗方法。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在疼痛治疗中也有了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造成的盆腔疼痛病因及机制至今仍不明确。本研究以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为切入点,对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相关机制研究进行探索。主要从针灸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镇痛功能、改善内分泌功能、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血液流变性4个方面对本病镇痛机制以及相关治疗进行阐述。为临床医生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及规范临床指导,提高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正>腕管综合征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桡侧手指麻木疼痛,夜间痛醒,屈腕无力,到后期可以出现鱼际肌萎缩[1]。因为前臂肌群(如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等)出现病理性紧张,形成患肌,从而使正中神经受到压迫,出现手指麻木疼痛等症状。临床上大多用针灸推拿、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浮针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记录李灿辉在美国中医学院博士班授课期间与巩昌镇就精准针灸进行的系列对话。李灿辉认为《黄帝内经》中针灸包含了精准的思想和技术,应探索符合针灸自身临床实践规律的精准化模式,结合现代医学提高治疗精准度和重复性。奚永江的经典针灸、黄玉声的神经解剖针灸、董福慧的中医微创技术,明显提高了针灸精准化和疗效。筋膜是针灸对多种疾病的治疗部位,是针灸治疗迈向精准化的一个突破口。全身各部位皮神经出口(穿出点)及其体表分布规律为临床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依据。皮神经出口与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病理机制密切相关,与经典穴位在位置上有70%~80%的吻合,是精准针灸临床诊断和治疗优先考虑的靶标。红外热成像为疼痛临床评估提供了新的科学的可视工具,将显示的体表局部温度变化融入中医思维,有利于临床诊断和辨证。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201-203
对温病发病机制及针灸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温病的机制主要体现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调控免疫平衡,改变血液流变学,调节神经相关等方面。认为针灸治疗温病通过对人体神经、血液、免疫等系统调节,并不局限于某一系统,呈现出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方式。同时,对免疫系统的调控是针灸治疗温病作用机制的关键。目前针灸治疗温病日益受到重视,且在临床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为临床治疗提供明确的治疗方案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60例疼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卡马西平与普瑞巴林治疗,经过4周治疗后,根据VAS疼痛评分和HAMD抑制量表、HAMA焦虑量表评定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两组有差异(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较好,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立足中医理论,结合临床资料,通过对临床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深入评析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取穴规律和疗效机制,从瘀阻冲任这一全新视角总结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方案。依托于针灸和中医妇科的学科交叉,提高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为临床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抗应激性损伤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回顾近10年来国内有关针灸抗应激性损伤机理研究的成果,总结分析针灸在应激状态下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结论针灸对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是针灸防治应激性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为针灸治疗应激相关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慢性应激导致机体神经生化系统的改变与抑郁症的发生关系密切,主要涉及神经递质或调质、神经内分泌激素、神经可塑性等的改变。针灸的抗抑郁机制与其对机体抑郁状态下紊乱的神经生化系统的良性调节作用有关。本文总结了近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相关实验研究进展,从(1)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2)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3)神经肽Y,(4)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活动,及(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五个方面对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生化机制进行了总结,并对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进行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9.
记录李灿辉在美国中医学院博士班授课期间与巩昌镇就精准针灸进行的系列对话。该部分回答了精准针灸与传统针灸的关系,精准针灸对外周性疼痛、脏腑疾病的病理机制认识及精准诊断和治疗技术。李灿辉认为精准针灸是从传统针灸继承、提炼、开发而来,广泛用于各种肢体疼痛和脏腑疾病的现代针灸。精准针灸在临床上将疾病按不同病理机制分成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运动性损伤、脊柱相关性疾病等;在诊断上以触诊为主,加上软组织张力仪和红外热像仪等辅助,达到定位、定性、定量、定时、定势;在治疗上,采用多种源于传统九针的现代改良针具,以及减张术、减压术、松解术、刺激术、触及术、分离术、剥离术、矫形术等基于现代生物力学原理和《黄帝内经》五体刺法的规范化精准技术;在每个治疗点的操作要求把握结构-功能-病理之间的关系,达到各个层次上的精准。  相似文献   

20.
针灸加臂丛神经封闭治疗HIV携带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李敏  刘金喜 《中国针灸》2002,22(4):21-29
方法:采用针灸加臂丛神经封闭及单纯针灸和单纯封闭治疗HIV携带者患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留神经痛60例。通过分组对照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分析。结果:认为针灸中臂丛神经封闭的方法对机体免疫力低下所伴发的严重带状疱疹后遗留的神经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