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是否可以通过CT动态增强鉴别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单发性肾肿块患者,其中病理学证实为肾嗜酸细胞瘤25例,嫌色细胞癌5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三期动态增强CT检查.评估的CT影像特征包括位置、肿瘤大小和形状、坏死、囊性改变、钙化、出血、中央星芒状瘢痕、节段性增强反转、肾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并以同期98例肾细胞癌患者(其中肾透明细胞癌68例,肾乳头状细胞癌17例,肾嫌色细胞癌13例)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作为对照,比较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MSCT多期扫描影像学特点,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强化呈"快进慢出"型,肾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型(P0.05);嗜酸细胞腺瘤在各期的强化程度均大于肾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P0.05);肾乳头状细胞癌强化程度又明显低于嫌色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囊变坏死几率最高,嗜酸细胞腺瘤星芒状瘢痕的发生率高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嫌色细胞癌钙化的发生率高于肾嗜酸细胞腺瘤、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有一定特异性,结合瘢痕、钙化、坏死囊变等特点有助于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20例)及肾嗜酸细胞腺瘤(15例)的CT表现,分析两者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CT值及强化方式等。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病灶的直径差异不明显(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CT平扫均多数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期多表现为明显强化,但肾透明细胞癌的强化特点为快进快出型,而肾嗜酸细胞腺瘤为快进慢出型,且肾透明细胞癌可有淋巴结转移,而肾嗜酸细胞瘤可有中央瘢痕。结论综合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参照,评价肾脏实性肿物的动脉自旋(ASL)MRI灌注特征与价值。材料与方法这项前瞻性研究符合HIPAA原则,获得单位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病人均于检查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42例怀疑肾肿物的病人在进行常规1.5T临床MRI检查前,进行了ASL检查。1名放射医师在不知最终病理结果的情况下,通过对兴趣区的分析,计算肿瘤灌注的平均值和峰值水平。通过方差分析检验灌注值与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采用线性模型评价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体积与灌注值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4例病人[男28例,女6例;(60.4±11.7)岁]获得组织病理学结果。乳头型肾细胞癌的平均灌注值[(27.0±15.1)mL/(min.100g)]低于透明细胞型[(171.6±61.2)mL/(min.100g),P=0.001]、嫌色细胞型[(152.9±80.7)mL/(min.100g),P=0.04]、未分类型肾细胞癌[(208.0±41.1)mL/(min.100g),P=0.001]和肾嗜酸细胞瘤[(373.9±99.2)mL/(min.100g),P<0.001]。肾嗜酸细胞瘤的灌注平均值和峰值水平[分别为(373.9±99.2)mL/(min.100g)和(512.3±146.0)mL/(min.100g)]高于乳头型[(27.0±15.1)mL/(min.100g)和(78.2±39.7)mL/(min.100g),两者P<0.001],嫌色细胞型[分别为(152.9±80.7)mL/(min.100g),P<0.001和(260.9±61.9)mL/(min.100g),P=0.02]和未分类型肾细胞癌[分别为(208.0±41.1)mL/(min.100g),P=0.01和(273.3±83.4)mL/(min.100g),P=0.03]。肾嗜酸细胞瘤的平均肿瘤灌注值高于透明细胞癌(P<0.001)。结论动脉自旋标记MR成像可在灌注水平上区分和诊断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肿物。肾嗜酸细胞瘤的灌注水平高于肾细胞癌,乳头型肾细胞癌的灌注水平低于其他亚型的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肾脏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癌、12例嗜酸细胞瘤、9例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并对三种肿瘤的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的CT值和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进行比较,探讨三种肿瘤的影像差异。结果 1)嫌色细胞癌43.7%(7/16)皮髓质期均匀强化,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细胞瘤33.3%(4/12)出现"星芒状瘢痕",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嫌色细胞癌的CT值及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71.6±18.2及0.43±0.16、75.3±15.4及0.43±0.18、65.5±16.3及0.53±0.15,嗜酸细胞瘤为93.1±17.3及0.58±0.17、85.1±24.8及0.54±0.21、63.8±7.4及0.51±0.09,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分别为87.3±31.5及0.58±0.20、84.5±29.3及0.55±0.25、83.4±26.5及0.69±0.22,皮髓质期嫌色细胞癌与另外两组肿瘤病灶CT值和强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泄期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另外两组CT值和强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对于三种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特别是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和排泄期肿瘤CT值和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有助于三种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鉴别肾嫌色细胞癌(CRCC)与肾嗜酸细胞腺瘤(R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CT三期增强图像的56例肾占位患者,包括35例CRCC与21例RO患者(35个CRCC病灶和23个RO病灶).为建立稳定的LASSO模型,通过获得每个病灶每期2个或3个不同层面的轴面图像(CR...  相似文献   

7.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均为少见的肾脏肿瘤,分别占肾细胞肿瘤的3%~7%和6%~11%[1].虽然两者生物学行为不同,由于其起源相同、形态学表现有重叠,导致影像学表现亦有所交叉.本文报告肾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癌各1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对两种少见肿瘤的影像学认识.  相似文献   

8.
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嗜酸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5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将CT表现与大体病理标本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例病灶均为单发,4例位于右肾,1例位于左肾。4例CT平扫呈等密度为主,1例呈稍高密度为主;2例见钙化,其中1例见钙化性囊肿;1例见出血。上述征象与大体标本所见大体一致。增强检查3例病变于皮质期呈"轮辐状"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其强化程度逐渐减低;1例于皮质期明显均匀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强化程度低于同侧肾皮质,并见完整假包膜;1例强化不均,三期强化程度均低于同侧肾皮质。3例见"星芒状"瘢痕,其范围及形状与大体标本切面趋于一致。结论肾嗜酸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同各型肾癌鉴别。  相似文献   

9.
肾脏嗜酸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对此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2例肾嗜酸细胞瘤经病理诊断,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例为单发肿瘤,直径为4.8cm及5.0cm。  相似文献   

10.
肾嗜酸细胞瘤(renal oncocytoma,RO)是一种起源于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约占肾脏肿瘤的3%~7%,国内报道约为2.6%[1].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为偶然发现,临床上常误诊为肾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  相似文献   

11.
肾脏嗜酸细胞瘤(oncocytoma)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临床上多无症状,国内报道不多,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肾脏肿瘤的3.6%[1].笔者重点报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本病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男 ,65岁 ,体检时B超发现左肾实性占位性病变而入院。平素无血尿、腰痛病史。查体无阳性体征。尿常规、血生化检查均正常。CT检查 :左肾下极 9.6cm× 9.0cm× 8.5cm大小稍高密度软组织包块影 ,CT值 54HU ,边缘清晰 ,内见星状更低密度影 ,突向肾盂内 (图 1 ) ,增强扫描 ,病灶不均匀强化 (图 2 )。CT诊断 :左肾下极占位。手术所见 :肿物位于肾下极 ,表面光滑 ,包膜完整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肾周淋巴结未见肿大 ,切面为棕色。病理 :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 ,呈腺泡状、巢状分布 ,胞浆内含大量嗜酸颗粒。病理诊断 :肾嗜酸细胞瘤。图 1…  相似文献   

13.
肾嗜酸细胞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MR表现。结果5例为单发肿瘤,1例并发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5~3.8cm,境界清晰,均位于肾皮质区,向肾外突出。MR平扫,3例T1WI呈等信号,3例呈等低信号,其中1例中央可见裂隙状瘢痕更低信号;T2WI上3例呈等低信号,肿瘤内有混杂稍高信号,1例呈等稍低信号,中央瘢痕呈裂隙状高信号,2例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3例呈明显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强化,但肿瘤实质部分强化均匀,中央瘢痕大部分延迟强化,少部分无强化;2例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均呈“轮辐”状强化。结论MR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肾嗜酸性细胞瘤,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酸细胞瘤的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例患者均为单发,7例位于右肾,6例位于左肾,10例向肾实质、肾盂方向生长,3例向肾外生长。CT平扫肿瘤主要呈等密度,2例可见钙化,增强主要表现为病灶明显强化,各期低于肾皮质但高于周围肌组织,强化特征呈“速升缓降”型;5例皮质期可见“轮辐状”强化,4例病灶内见低密度星状瘢痕影,3例可见囊状低密度影,1例病灶周围见出血。结论肾脏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特异性不高,最后诊断常需依靠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5.
肾嗜酸细胞瘤(renal oncocytoma,RO)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肾实质性良性肿瘤,本病多数无症状,少数可有腰痛、血尿或腹部包块等症状,术前确诊较困难.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999-01-2007-12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RO完整资料,对其CT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有关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征、CT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实体性肾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实体性肾肿瘤的CT表现,其中肾透明细胞癌24例,肉瘤样癌1例,肾盂癌2例,嗜酸细胞瘤2例,血管瘤1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结果:2例肾盂癌和1例肾血管瘤主体位于肾髓质,其余肾肿瘤主体均位于肾皮质。增强扫描24例透明细胞癌中21例在动脉期呈不均质显著强化,类似DSA中见到的“肿瘤染色”,而在静脉期和排泄期则呈低密度。3例Ⅰ级透明细胞癌和2例嗜酸细胞瘤类似肾脏的强化形式,即动脉期周边部与肾皮质同等强化,而中央部强化较晚,强化程度也较低。2例肾盂癌1例在动脉期呈不均质明显强化,另1例则始终无明显强化。1例血管瘤在3期均强化不明显。1例肉瘤样癌呈延迟强化,以周边部及类似房隔处强化明显。结论:不同类型的实体性肾肿瘤在CT上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但分化程度好的透明细胞癌与良性肾肿瘤鉴别较困难,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或MRI表现,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动态MRI增强扫描,包括平扫、肾皮质期、肾实质期及排泄期。结果 8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肿瘤最大横截面的直径为2.0~10.0cm;5例CT扫描肿瘤中3例可见钙化;动态增强中肿瘤强化峰值4例出现于肾皮质期、4例出现于肾实质期,纤维瘢痕呈进行性强化;2例MRI扫描肿瘤可见包膜;排泄期肿瘤密度或信号趋于均匀,与肾实质分界清晰。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与肾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直径≤4 cm的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mf)和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影像资料,提高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并分析经病理证实的AMLmf患者10例及RO患者17例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AMLmf与RO在形态、平扫密度、强化均匀程度、劈裂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RO相比,A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男7例,女5例,年龄40~65岁.均单侧单发,边界清晰.9例位于右肾.5例呈均匀等或略低密度,明显强化,7例中央可见瘢痕区.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行肾切除术.肉眼观察肿瘤边界清楚,质地均匀.光镜下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管状或实性片状,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电镜下胞浆内见大量线粒体.结论 肾嗜酸细胞腺瘤作为一种少见的肾脏良件腺瘤,其影像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肾少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肾脏少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嗜酸细胞腺瘤9例、后肾腺瘤1例、不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4例(上皮样型2例,平滑肌瘤型2例)、纤维瘤3例、中胚叶肾瘤2例、神经鞘瘤1例。15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进行了CT和MRI检查。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中胚叶肾瘤和1例神经鞘瘤外,均表现为境界清楚、均质性的实性肿块影。中央瘢痕及可以高于肾皮质的强化方式是嗜酸细胞腺瘤的特征。不典型AML、纤维瘤、后肾腺瘤及实性中胚叶肾瘤,在抑脂序列T2WI上呈较明显的低信号,且纤维瘤和后肾腺瘤都具有延迟强化的特征。良性神经鞘瘤具有境界清楚和易于发生坏死、囊变的特征。囊性中胚叶肾瘤缺少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论:肾少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肾癌进行鉴别,准确的术前诊断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