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Val66Met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性不孕的相关性,探讨BDNF基因变异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且因Ⅲ~Ⅳ期EMs行IVF-ET的患者112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因单纯输卵管因素行IVF-ET患者109例为对照组,探讨2组间BDNF基因的Val66Met多态性分型比例,进一步分析2组中不同基因型患者的IVF-ET妊娠结局。结果:①2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和基础雌二醇(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观察组Met/Met基因型所占比例和Met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33.0% vs. 23.9%,P=0.043;58.9% vs. 47.7%,P=0.018);2组中携带Met/Met基因型的患者较携带其他2种基因型患者使用的Gn剂量更高(P<0.05),但成熟卵数(4.5±3.2 vs. 5.2±2.3)、受精率(59.0% vs. 67.0%)却更低(均P<0.05)。③2组患者中Met/Met基因型者相比于另外2种基因型者卵泡液中的BDNF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月经期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浆中BDN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EMs性不孕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可能导致患者对IVF-ET治疗的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智力的关系,为开展儿童智力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测量115名6~16岁学龄儿童智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BD-NF Val66Met多态性,方差分析各基因型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之间的关联。结果女童VIQ和FIQ与BDNF Val66Met基因型有显著性关联,Met纯合子者得分显著高于Val纯合子;男童BDNF Val66Met与智商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女童VIQ和FIQ。  相似文献   

3.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异位到宫腔之外的部位发生种植和侵润性生长,最常见于腹膜和卵巢。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在伴有盆腔症状或低生育力的育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60%,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窗口期是指黄体生成素(LH)高峰后第5~10天,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达到最适水平。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处理在临床上非常重要,最新的国内外指南建议充分评估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病情严重程度及其他不孕因素,指南肯定手术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疗效,但强调需重视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不推荐单独或在术后使用药物预防复发。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或者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及时选择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女年龄对输卵管因素不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6年12月158例因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在该院行IVF-ET助孕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妇女年龄分两组,组1(年龄<35岁)119例,组2(年龄≥35岁)39例。统计分析两组促排卵天数、促排卵药物(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早孕流产率。结果:两组Gn用量、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获卵数、种植率比组2高,早孕流产率比组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年龄对IVF-ET结局有影响,年龄超过35岁获卵数下降,卵子质量下降,早孕流产率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助孕时机的选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1月在本院就诊并行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治疗的患者287例。根据患者术后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C、D组。A组术后直接试孕;B组术后试孕达12个月未孕后接受辅助生殖治疗;C组术后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直接试孕;D组术后药物治疗3个月后行辅助生殖治疗。比较各组妊娠率。结果:4组患者术后2年的妊娠率,与A组比较,B组和D组的2年总妊娠率、Ⅲ期、Ⅳ期患者妊娠率均明显增高(P0.05);B组、C组、D组各组间各项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A组Ⅲ期、Ⅳ期患者术后2年妊娠率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此类患者治疗时需考虑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在经济条件及生理状况允许下,术后1年内采取辅助生殖治疗能够确保术后较高的妊娠率,增加Ⅲ期、Ⅳ期患者的受孕机会。  相似文献   

7.
吴成平  王芳 《现代保健》2014,(31):107-10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不孕患者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4周期EMs不孕因素IVF-ET病历资料,同期102周期输卵管因素IVF-ET病例作对照。结果:两组年龄、不孕年限、BMI、Gn天数、Gn总量、内膜厚度、获卵数、2PN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平均移植胚胎数、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卵巢功能低下占比等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Ms组平均获卵数(9.77±6.20)个,可移植胚胎数(4.65±2.89)个,临床妊娠率50%(10/20),卵巢功能低下占比22.73%(10/44)。结论:EMs伴不孕患者采用IVF-ET助孕可获得与输卵管因素IVF-ET助孕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IUI助孕可行性。方法经腹腔镜检查确诊为Ⅰ、Ⅱ期的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IUI助孕,或使用药物治疗后再行IUI助孕,比较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中超排卵周期内膜平均增长速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对194个IVF-ET周期在超排卵过程中几次内膜测量值、间隔天数进行记录,计算内膜平均增长速率,将计算后的病例分成慢速增长组、匀速增长组、快速增长组,比较各组妊娠结局、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内膜厚度和雌二醇值差异.结果 3组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差异(P>0.05),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内膜厚度均数:匀速增长组与快速增长组无显著性差异(t=0.59,P>0.05),但均大于慢速增长组,有显著性差异(t=3.09、2.48,均P<0.05);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值均数:慢速增长组与匀速增长组差异无显著性(t=0.20,P>0.05),但均大于快速增长组,有显著性差异(t=4.48、4.19,均P<0.05).另外,B超显示内膜线分离病例无一例妊娠.结论 内膜增长平均速率对妊娠结局没有影响.快速增长组内膜有一定厚度,但雌二醇值、妊娠率最低,因此这种内膜的容受性值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疾病,异位的子宫内膜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盆腔内环境,导致盆腔黏连、降低配子和胚胎质量,最终导致不孕症发生。目前,临床针对EMS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ART)。EMS最初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等临床症状。腹腔镜手术治疗,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EMS患者妊娠率。近年发展迅速的ART,则为重度EMS患者及术后复发者提供了新治疗手段。笔者拟就EMS患者的可能不孕机制及其助孕策略,目前对EMS的治疗手段,以及结合临床实践,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ART等3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进一步优化EMS的临床诊疗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NMT3L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1月在本院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137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体检137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DNMT3L基因多态性。采用直接基因计数法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使用Pearson拟合优度卡方统计量评估Hardy-Weinberg(HWE)平衡程度。使用Fisher's检验评估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无HWE平衡差异,rs8129776和rs7354779基因多态性无差异(均P0.05),而rs113593938和rs2276248基因多态性有差异(P0.05)。在rs113593938多态性的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型中,病例组相较于对照组的OR(95%CI)分别为0.37(0.18~0.79)和2.69(1.23~5.88),在rs2276248多态性的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型中,病例组相较于对照组的OR(95%CI)分别为2.44(1.18~5.06)和0.34(0.15~0.81)。结论:DNMT3L rs8129776和rs735477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无关,而rs113593938位点的隐性基因模型和rs2276248显性基因模型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AT2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分别对河北唐山94例汉族内异症患者(包括单纯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51例、单纯子宫腺肌病患者3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腺肌病患者11例)和102名对照的基因组DNA进行NAT2基因分型。结果乙酰化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有显著差异,病例组慢乙酰化程度(43.62%)高于对照组(20,59%),将巧囊组分期后比较显示,乙酰化程度在I、Ⅱ期的分布没有差异,但是Ⅲ、Ⅳ期病例组(26.32%)就明显高于对照组(20.59%)。乙酰化程度在腺肌病组分布(62.50%)明显高于对照组,腺肌病组的慢乙酰化程度是对照组的20.44倍,表明内异症与NAT2基因的变异程度有一定的相关。结论NAT2基因慢乙酰化基因型与唐山汉族妇女内异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不孕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单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4例作为A组,单纯免疫不孕症患者30例作为B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免疫不孕症27例作为C组,测定3组患者血清性激素[睾酮、催乳素、雌二醇、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同时测定抗精子抗体(As Ab)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阳性率以及血清As Ab、EMAb阳性率与不孕不育的相关性。结果 C组患者睾酮、雌二醇、催乳素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3组患者FSH、LH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As Ab的阳性率高于A组和B组(χ~2=5.333,P=0.02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As Ab、EMAb阳性率与不孕不育呈正相关(r=0.428,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不孕存有一定相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引发免疫不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长方案和改良超长方案两种GnRH-α降调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合并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12月因EMs合并不孕在桂林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首次治疗的IVF患者96例,按卵巢降调节方案分为:长方案(A组)59例,改良超长方案(B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1一般资料情况:年龄、不孕年限、原发不孕周期数、继发不孕周期数、体重指数(BMI)、基础窦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b FSH)、b E2、CA125;2控制性超排监测指标:Gn天数、Gn总量、h CG日E2、h CG日P、移植日EM;3ET结局监测指标:获卵数、受精率、种植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移植胚胎数、妊娠率、多胎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取消移植周期率。结果 A、B两组在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原发不孕周期数、继发不孕周期数、BMI、基础窦泡数、b FSH、b E2、CA125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控制性超排监测指标,Gn天数、Gn总量、h CG日E2、h CG日P、移植日EM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ET结局监测指标,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多胎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种植率有升高趋势(32.97%vs.27.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在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妊娠率比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行IVF-ET控制性超排的方案中,改良超长方案在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妊娠率方面优于长方案,可以提高IVF-ET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郭娜  李豫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120-212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VF/ICSI)卵巢刺激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的动态变化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该中心行IVF-ET治疗的1 757例长方案降调周期患者的资料,比较妊娠组和非妊娠组IVF/ICSI刺激周期3个不同节点(降调后Gn启动日,用Gn第6天,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其变化对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妊娠组用Gn第6天子宫内膜厚度,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降调后Gn启动日子宫内膜厚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降调日子宫内膜厚度相比,妊娠组用Gn第6天内膜增加值(即Gn刺激早期内膜厚度变化值)明显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相关因素为Gn刺激早期内膜厚度变化(OR=1.136,95%CI=1.078~1.197),胚胎评分(OR=1.093,95%CI=1.052~1.135),HCG日P值(OR=0.747,95%CI=0.623~0.895)及年龄(OR=0.965,95%CI=0.940~0.990),P均<0.05。Gn刺激早期内膜厚度变化与妊娠结局成显著正相关(P<0.05),且对妊娠结局影响最大。结论:在IVF-ET长方案降调节周期中,Gn刺激早期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可以更好地预测IVF-ET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近几年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疾病不但会引发附件区包块、盆腔疼痛,而且还可能导致患者不孕.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现代医学以及祖国医学均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本文将对该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基因内含子1和编码子1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发病及临床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和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别对78例内异症患者和81例对照组妇女基因组DNA进行雌激素受体α基因内含子1和编码子1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检测并分型.结果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内含子1单核苷酸多态性(胸腺嘧啶-胞嘧啶)在内异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x2=10.121,P=0.006<0.01),变异型p等位基因可能是内异症保护因素.雌激素受体α编码子10单核苷酸多态性(胸腺嘧啶-胞嘧啶)在内异症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0.614,P=0.736>0.05).雌激素受体α基因内含子1和编码子1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内异症分期无显著相关.结论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内含子1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UC2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确诊EMS病例300例为病例组,年龄相匹配的功血行诊刮者306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MUC2基因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377198521A/G,rs11245936A/G,rs10794288C/T,rs10902088C/T)。观察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MUC2基因rs377198521A/G在EMS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7%、40.7%和52.6%,对照组分别为9.8%、42.5%和47.7%,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1245936A/G基因在EMS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3%、26.7%和67.0%,对照组分别为6.5%、34.6%和58.9%,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0794288C/T基因在EMS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45.3%和33.7%,对照组分别为24.8%、50.0%和25.2%,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0794288等位基因C频率在EMS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7%vs 49.8%,P<0.05)。rs10902088C/T基因型CC,CT,TT频率在EMS组分别为34.0%、51.3%和14.7%,对照组分别为28.8%、49.0%和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OR=0.56,95%CI:0.35~0.90),rs10902088 T等位基因频率在EMS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3%vs 46.7%,P<0.05)。EMS临床分期3,4期与rs10794288 T等位基因和rs10902088 C等位基因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1.469、1.84,均P<0.05)。rs10794288C/T 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在EMS中度疼痛组(51.9%,69.6%)高于轻度(23%,49.1%)、重度(38%,57.4%)及对照组(30.8%,50.2%)(P<0.05),而在轻度组、重度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0902088C/T CT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在EMS重度疼痛组(55.6%,60.2%)均高于轻度(35.4%,49.6%)、中度(50.6%,51.9%)及对照组(38.8%,49.8%)(P<0.05),而在轻度组、中度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北唐山汉族人群MUC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EMS发病及疼痛程度相关。rs10794288的T等位基因和rs10902088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重度EMS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周媛  王丽  任美英  张为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803-1806
目的:研究α2-HS糖蛋白(AHSG)基因第七个外显子中SacI位点和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调控区-572位点的多态性与育龄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99名健康成年女性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两组的AHSG基因第七个外显子中SacI和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572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各自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IL-6基因调控区-572位点的CC、CG和GG基因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分别为55·10%、42·86%、2·04%,在健康成年女性中分别为70·71%、28·28%、1·01%。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AHSG基因第七个外显子SacI位点的GG、GC和CC基因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分别为32·65%、57·14%、10·20%,在健康成年女性中分别为74·75%、23·23%、2·02%。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①IL-6基因调控区及AHSG基因第七个外显子中SacI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②IL-6中C/C及AHSG中G/G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保护基因;③两基因变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在施行IVF-ET前进行90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前治疗,与未进行前治疗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