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睿  陆嘉惠 《新中医》2014,46(2):15-1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中医学血证、髓毒劳范畴,为"毒"、"劳"相兼的邪实正虚、虚实夹杂证。其病机可归纳为脾肾亏虚、瘀毒内蕴,且发病过程中脾肾亏虚贯穿始终。临床辨治以虚实辨证为首辨;脏腑辨证为基础;瘀毒辨证为指导。总以健脾补肾、化生气血为根本治法,再根据辨证,以治脾为主或治肾为主入手。  相似文献   

2.
侯佳睿  姚美玉 《吉林中医药》2021,41(9):1153-1157
姚美玉教授辨证治疗输卵管炎认为本病"正气不足为之本""邪毒外侵为之始""湿热缠绵为之形""瘀阻管道为之终".治疗分为3个阶段:初期邪毒外袭,予以清热解毒为治;进展期湿热内蕴,缠绵难愈,予以清热利湿之品,并少佐化瘀药,既病防变;终末期瘀阻管道,予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补益正气之法贯穿于整个病程.  相似文献   

3.
金妙文教授认为狼疮性肾炎属中医学"阴阳毒""红蝴蝶疮""温毒发斑""赤丹""肾劳""水肿"等范畴,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毒热内蕴、肾络瘀损,病变初期或病情活动期多以邪实为主,病情后期或缓解期以正虚为主,病理因素多与风、湿、热、毒、瘀有关.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多采用益气养阴、清利湿热、化瘀解毒法,同时兼顾脾胃.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符为民教授论治周围性面瘫的临证经验。符老认为,面瘫之病始于正气亏虚、风毒外袭,久则脉络痹阻、瘀毒内蕴;治疗上抓住"毒邪"这一特征,法以疏风解毒、清热解毒、祛瘀解毒,铲剔毒邪,脉络通畅,使邪去则病自安。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属中医"月经稀少""闭经""癥瘕""肥胖""不孕症"等范畴。病机主要为脾肾两虚为本,肝气郁结、湿痰瘀毒为标;辨证分型为两型、三型、四型、八型,正气亏虚为肾(气、阴、阳)虚、脾虚、肝阴虚,邪气实为痰湿、瘀血、气滞、肝经郁热、阳毒。但仍有诸多不足,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等不统一,疗效难以求速,应提高辨证水平、研发新药,寻求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发展到4期的基本病机为虚、瘀、毒3个方面,虚证突出表现为肾阳亏虚,瘀侧重于癥瘕瘀结,毒则多为湿毒内蕴、浊毒上逆。虚为病机根本,瘀、毒既是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总体治疗原则为“补肾、活血、排毒”,补肾活血以治本、逐瘀排毒以治标,临证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属于中医温热病范畴。其病因多为温热毒邪内蕴于体内,毒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脓毒症的病理基础,关键病理机转可概括为毒、瘀、虚。其发病以正虚为本,以毒、瘀为标。其传变规律及辨证治疗多遵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在病变过程中,机体正气亏虚是内因,感受温毒邪气是外因,温毒内蕴、毒瘀互结则是其主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脓毒症高死亡率的关键。治当以解毒化瘀扶正为法,积极救治,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毒劳"命名急性白血病能体现其邪毒内蕴的发病机制,"毒"体现本病病势急,病情重,多有发热;"劳"体现气血亏耗,里虚为本,反复发病;热则伤津耗液,气虚则运血无力,继发"瘀"象;该病名可统领其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表里同病的证候特点,并能提示其不良的预后和转归。同时总结白血病中医病机具有"毒""瘀""虚"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黄世林认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因正气不足、邪毒内蕴而发病,其疾病本质为邪实本虚。提出以"驱邪复正"为治则治疗APL,以雄黄为君、青黛为臣、丹参与太子参为佐使组方复方黄黛片;同时将APL分毒热炽盛型、瘀血癥结型、气阴两虚型,诱导缓解期与缓解期,施以辨证分型、分期论治。  相似文献   

10.
纤维化可发生于多种器官,引起器官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持续进展可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功能减退乃至器官衰竭,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形成机制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与中医"湿热""疫毒""痰瘀"直接相关,且多因正虚邪盛、邪正交争、蕴结于脏腑经络不畅,癥瘕形成密切相关。清代医家叶天士曾提出"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揭示了疾病由浅入深、由气及血的演变规律,微型癥瘕是络病理论与癥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病机为正气亏虚、毒阻血脉、气虚血滞、久病入络而渐成微型癥瘕。笔者就微型癥瘕与器官纤维化的关系作以阐述,以探讨癥瘕、器官纤维化的病机诊治。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见于"头痛""眩晕""心悸""胸痹""中风"等多种疾病中,基本病机与虚-瘀-痰-毒等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病机,辨证论治,分别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降脂、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辨证用药,对防治疾病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塞病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慢性全身性炎症疾病,病变可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周彩云教授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病,提出了分期辨治的治疗原则,认为"湿热毒邪内蕴、热毒伤络"为本病病机关键,急性活动期关键病机为"湿热毒邪内蕴、热毒伤络",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凉血护络为大法,可兼以清热利湿;间歇期病机特点为"脾气亏虚、湿热毒余邪内蕴、络脉受损",治疗应益气健脾,兼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护络。  相似文献   

13.
谢皛  安海英  黄丽娟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280-2282
黄丽娟教授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中医属于"胸痹""心悸""怔忡""虚劳"等证的范畴。病性为本虚标实证,病机以正气亏虚为本,邪毒、瘀血、痰湿为标,强调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治疗上将其分成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进行辨证施治,急性期清热解毒为主,兼以益气滋阴、活血养心;恢复期益气滋阴、活血养心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后遗症期以益气滋阴、活血化痰为治则。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32-35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因造血干细胞不受控制地异常克隆所致。临床表现多见脾大、乏力、腹胀、发热等症状,少数患者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通常根据骨髓活检而确诊。刘宝文教授认为其属"积聚""虚劳干血""髓枯"等范畴,"虚""瘀"和"毒"是三大病理因素,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是本病的特点。强调分期论治,治疗扶正祛邪兼顾,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补肾健脾"为基本原则。早期以血瘀实证为主,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用大黄虫丸及桃红四物汤加减,同时强调攻中寓补,酌情加入辅助正气之品;中期正气虚损,虚实夹杂证多见,治宜补肾生髓、健脾养血,方药采用八珍汤、当归补血汤等加减,重用黄芪益气。脾大者加用杜记独角膏于脾区局部外敷,软坚散结,缩小脾脏,内外同治效果显著;中后期发热辨证多属阴虚或气阴两虚证,此时邪毒留伏阴分,治疗多采用青蒿鳖甲汤加减以滋阴清热,透邪外出。后期少数患者邪毒进展,正气已衰,毒瘀互结,需合用大剂量清热解毒之品,延缓恶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蒋益兰教授认为"禀赋不足,邪毒内蕴"为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发病病机,肺气阴亏虚为本,风、湿、热、毒为标。结合皮疹发病特性,辨证分型为风盛热毒证、湿毒蕴肤证、热毒入营证、气阴两虚证等。肺在体合皮,蒋教授主张从肺论治皮疹,自拟益肺消疹方益气养阴,清热解毒透疹,随证加减,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6.
周国英教授分期论治2型糖尿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彬华 《光明中医》2011,26(12):2417-2418
周国英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将2型糖尿病分为消渴前期,消渴早期,消渴中期,消渴晚期;消渴前期常见证型为湿热内蕴和阴津亏虚,消渴早期常见证型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和脾虚湿热内蕴;消渴中期常见气阴两虚,夹痰夹瘀;消渴晚期阴阳气血俱虚,痰瘀互结、湿毒内蕴。临床应谨察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合临床分期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络虚邪瘀"核心病机观,总结出慢性复杂性疾病与"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百病多由痰作祟"的高度一致性,并对其治则、治法、方药以及临床用药规律加以论述,探析其现代内涵机制,以期建立"络虚邪瘀"病机观特色辨证治疗体系,从而为慢性复杂性疾病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LADA病机存在区别于2型糖尿病的不同,气阴两虚,气虚为主是LADA发病的重要基础;外感六淫,侵害机体是LADA发病的主要原因;气阴两虚,邪毒外袭,内外合邪,毒瘀互结是LADA加重的主导因素.并由此提出从虚、毒、瘀辨治LADA,自拟糖胰康方,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属中医"骨痹"范畴,多因脏腑经络失调,阴阳气血亏损,气机阻滞,痰瘀互结,热毒内蕴所致。其病位在骨,病本在肾,为本虚标实之证;以五脏亏虚为本,气滞、痰阻、血瘀、毒结为标;早期以邪实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临证时宜辨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热毒炽盛、痰毒瘀阻、脾肾阳虚5型,分别以骨痹系列方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毒邪一指病因,二指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三指病证,四指病性,五指药物或药物的毒性或峻烈之性,病因之毒常被称为"毒邪",即"邪之甚者则为毒";包括外受毒邪、内生毒邪。痛风病因病机为外感毒邪、内生毒邪、外邪引动内伏之毒等。痛风病变之初多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阳盛或后天调摄失养,脏腑功能失调,湿热浊毒内生。继则每因复感外邪侵扰而诱发内生伏毒,毒邪流注血脉、骨节、经络乃可发病。病久入络而致瘀毒,终因湿热瘀毒互致为患而脾肾亏虚。初为邪盛的实热证,继则出现气血亏虚和痰湿瘀血阻滞的本虚标实证。辨证遵循祛湿、泄热、解毒之法。认为未病先防,除节制饮食之外,对于内蕴湿毒之体,当及早干预,予以排毒通利之品,使邪去正安,脏腑和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