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芳  许瑛  沈炯  蔡国龙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48-1650
目的 总结对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48例脓毒症患者入选,均于6 h内完成液体复苏;监测患者复苏前后的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尿量的变化,评价护理工作在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高效的输液护理、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的护理、管道护理和心理护理有助于促进液体复苏达标.结论 优质的护理配合规范化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可以提高危重病脓毒血症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液体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用不同复苏液体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后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血乳酸清除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感染性休克成人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羟乙基淀粉复苏组(HES组)、4%高渗盐水复苏组(4%NaCl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组(霍姆液组),每组15例.分别经中心静脉通路输入相应复苏液体进行包括液体复苏在内的抗休克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乳酸清除率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4%NaCl组、霍姆液组研究液体量及复苏液体总量均显著少于NS组和HES组(P均<0.01).复苏1 h,霍姆液组平均动脉压较其他3组明显提升(P均<0.01);24 h血乳酸清除率也较其他3组为高(P均<0.01)I而4组间严重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APACHE I)评分及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可观察到霍姆液组28 d病死率有下降趋势.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中,尽快提升血压有改善血乳酸清除率的作用,使用霍姆液可在迅速提升血压的同时,保持较少的复苏液体总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吸虫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相关生化指标的特征,并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EOS%)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GGT)对可疑肝吸虫卵感染者的早期诊断是否具有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粪便镜检出肝吸虫卵的患者共1 679例为观察组,回顾性统计其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WBC)、嗜酸性粒细胞(EOS)、EO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GGT等指标。另同期随机选取6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肝吸虫病检出率中男性远高于女性,其高发年龄段集中在40~69岁,尤以50~59岁和60~69岁组居多;观察组的WBC、EOS、EOS%、ALT、AST和GGT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1 679例肝吸虫病中,734例出现EOS%增高,99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其中GGT升高者为619例),EOS%和(或)GGT升高者为1 075例,而EOS%和GGT同时升高者只占271例。结论 40~69岁男性是肝吸虫病的易感人群,对于临床上不明原因的EOS%升高和(或)肝功能异常者应高度警惕肝吸虫卵感染,可多次送检粪便,从而提高肝吸虫卵的镜检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健康人血液标本50份,人工溶血后取常见生化指标,并与溶血前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尿素氮(BUN)、血糖(Gs)、钾(K)、钠(Na)、氯(Cl)、钙(Ca)、磷(P)、镁(Mg)、铁(Fe)、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溶血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1),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结论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某些结果有影响,临床上应按照统计学结果、实验允许误差、医学决定水平结合起来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容量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复苏即刻重要器官体系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27只健康实验家兔随机均分3组,颈总动脉放血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20min后将放出的全血加等倍生理盐水(1:1复苏组)或放出的全血加2倍生理盐水(1:2复苏组)行液体复苏,并设对照组。液体复苏后,观察重要器官体系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不同容量液体复苏后,两组动物血压基本恢复正常;1:1复苏组复苏即刻的肝系数小于对照组与1:2复苏组(P〈0.01),三组间的心、肾、肺系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与1:2复苏组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三组间的血浆粘度与相对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行液体复苏后.能较好地恢复血容量,但全血粘度及肝系数下降;休克早期的低粘血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华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295-1296
感染性休克是因全身性感染引起以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为特征的一种休克,它的基本问题为严重的血容量不足,早期液体复苏(一旦临床诊断为严重感染,应尽快进行积极液体复苏,6h内达到复苏目标)[1]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关键。而早期应用复苏目标值指导液体复苏,可以及时补充血容量不足,避免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我院2002年7月~2007年2月对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复苏目标值指导早期液体复苏,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47.9岁;重症肺部感染18例,腹腔感染13例,大面…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37-2638
探究早期不同液体复苏治疗对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血气指标和凝血功能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HTS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复苏前后血气指标。观察组患者的PaO_2、pH、BE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_2、BL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前两组患者的APTT、TT、PT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h后,观察组患者的APTT、TT、PT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HTS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的救治效果及对患者血气指标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的148例HTS患者,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常规组和限制性组各74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液体复苏予以抢救治疗,限制性组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抢救效果及血气指标和凝血功能的差异。结果实施复苏治疗后30 min、60 min、120 min各时间点限制性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剩余碱(BE)、pH测定值显著的高于常规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乳酸(BL)测定值显著的低于常规组(P0.05)。实施复苏治疗后120 min限制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测定值显著的低于常规组(P0.05)。限制性组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8.1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7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4.05%)发生率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限制性组的抢救成功率89.19%显著的高于常规组的75.68%(P0.05)。结论 HTS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进行抢救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吸虫病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及早期诊断指标。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吸虫病门诊和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组,另同期随机选取20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人群的血清GGT、AST、ALT水平。结果研究组人员的血清GGT、AST、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肝吸虫病患者的血清GGT、AST、ALT水平较健康人员偏高,血清GGT、AST、ALT水平可作为肝吸虫病早期生化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创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我国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达70余万人,其中50%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THS)。机体免疫功能与创伤的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有效的液体复苏在恢复机体循环血量、维持血压、保障组织和器官的循环关注、延缓休克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及不同类型复苏液在TH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THS后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非限制性液体复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不同复苏液在TH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监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性休克是指在重症脓毒症基础上给予足量液体复苏仍无法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状态,它是重症脓毒症的一种特殊类型,特征为血容量、心脏前负荷和心输出量减少及组织血供和氧供不足。而早期充分的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是抢救脓毒性休克的关键,可及早稳定循坏功能,重建氧输送平衡,使心脏前后负荷及收缩力达到最优化。休克复苏时的尿量、心率和血压等指标常不足以反映组织器官的实际灌注和细胞代谢状况,往往通过评定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消除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糖(Glu)、血尿素氮(BUN)、白细胞(WBC)的指标,为临床判断病情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6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176例,同时收集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糖,血尿素氮,白细胞的指标。[结果]SAP组血糖、血尿素氮、白细胞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P〈0.05,有意义。MAP组血糖、血尿素氮、白细胞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P〉0.05,无意义。[结论]血糖、血尿素氮、白细胞可作为SAP早期观察指标,为临床判断病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细菌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失血性休克应用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 ,探讨其对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期望找到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更好的液体复苏方案。方法 将 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制成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 ,分别应用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 (高渗盐明胶、平衡液、生理盐水 ) ,复苏后 4h取肠系膜淋巴结、肝组织及外周血进行细菌培养 ,改良鲎试验定量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 ,光镜观察回肠黏膜组织形态。结果 高渗盐明胶组、平衡液组与生理盐水组在肠系膜淋巴结和肝组织细菌移位发生率及血浆内毒素含量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3组外周血细菌培养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高渗盐明胶组的回肠黏膜组织形态更接近于正常。结论 高渗盐明胶溶液用于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能更好地减少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14.
加温后液体复苏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情严重且复杂的多发伤患者常需紧急手术止血和容量复苏,但仍有一定的死亡率发生.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有很多,而低体温已被认为是严重创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尤其在冬季,创伤手术患者更容易发生低体温,而及时有效的保温措施在紧急抢救此类患者中常容易被忽视.笔者对一些严重创伤失血手术患者在进行容量复苏时给予加温处理,以防止其体温的下降,并对其预后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采用常规液体复苏(常规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两种不同复苏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清乳酸、血气剩余碱值(BE)、输入液体量和失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两种不同复苏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清乳酸、BE等变化幅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在进行手术前输液量为(27484±649)ml,限制组在进行手术前输液量为(1863±67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5);常规组病死率为18.9%,限制组病死率为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结论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 ,制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 ,随机分成对照组、NF组 (无液体复苏组 )、NS4 0组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 )和NS80组 (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 ) ,检测和比较失血 /复苏 /急救后各组存活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液体输注可显著降低大鼠的早期死亡率 ;各组大鼠中存活者的小肠黏膜细胞均有大量凋亡发生 ,其中与NF组和NS4 0组相比较 ,NS80组存活大鼠的小肠黏膜细胞凋亡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在上述液体复苏方式中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显著降低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早期死亡率和小肠黏膜细胞凋亡 ,这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换血术对新生儿相关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1日—2018年11月30日实施单次换血术的106例新生儿,通过病历系统回查相关资料,记录新生儿性别、出生方式、胎龄、入院年龄、体重、病因、换血术红细胞血浆比、补钙情况、动脉置管部位,换血术前、换血至总量一半时、换血术结束的血常规、肝功、电解质、血糖值等。结果换血前后血清钠、总二氧化碳、乳酸、血红蛋白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白细胞、血小板、血清钙、血清钾、白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及血糖显著升高(P<0.05);换血后血小板减少及高血糖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换血术能快速有效地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换血术并不增加低钙血症发生率,不建议常规补钙;应密切观察各项检验指标的变化及临床表现,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258-3259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我站检验科收检的80例健康患者进行研究,采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并用离心机分离血清,采集后的1、6、12、24h应用上海科华卓越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糖、肌酐、谷丙转氨酶等生化项目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健康患者空腹静脉采血1h的测定血糖(GLU)、肌酐(Cre)、谷丙转氨酶(ALT)指标结果分别为(5.02±1.14)μom/L、(64.8±5.97)μom/L、(27.02±2.01)U/L,以健康空腹静脉采血1h的测定结果为标准,患者采血后的6h测定血糖(GLU)、肌酐(Cre)、谷丙转氨酶(ALT)指标结果分别为(4.81±1.20)μom/L、(65.62±5.91)μom/L、(30.32±2.07)U/L;12h测定血糖(GLU)、肌酐、谷丙转氨酶(ALT)指标结果分别为(4.11±1.31)μom/L、(65.51±5.82)μom/L、(32.82±2.71)U/L;24h测定血糖(GLU)、肌酐、谷丙转氨酶(ALT)指标结果分别为(3.62±1.11)μom/L、(66.21±6.22)μom/L、(38.62±1.85)U/L,血液标本放置6h,血糖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液标本放置12h,血糖和谷丙转氨酶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肌酐放置24h后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大部分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及时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减少误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不同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复苏液体种类对大鼠急性失血性休克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40只纯种Wistar大鼠参照Sandro B.Rizoli所建模型改良复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根据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进行液体复苏时所选液体种类不同,随机分为无液体复苏组(A组)、低分子右旋糖苷-40组(B组)、7.5%高渗盐水组(C组)和高渗盐水+低分子右旋糖苷-40(D组),每组10只,于休克后24 h将动物处死,采集左侧肾皮质相应部位标本用于电镜检查.结果 休克无液体复苏组(A组)动物肾脏微循环破坏严重,单独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组(B组)或单独应用高渗盐水组(C组)均有不同程度损伤,而联合应用高渗盐水+低右复苏组(D组)肾脏微循环基本完好.结论 不同复苏液体种类对休克机体微循环影响不同,联合应用高渗盐水+低右对保护肾脏微循环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肌钙蛋白I(cTn I)、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的大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8-02期间收治的51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29)和死亡组(n=22)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即刻的血清cTnI、PCT、CRP水平差异及与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Tn I浓度、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血cTn I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r=0.338,P0.05)。cTn I浓度与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T、CRP与各评分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评价脓毒症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87)明显大于PCT及CRP,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cTnI截断值0.24ng/ml时其敏感度68.2%。结论:早期血清cTnI浓度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有指导意义,可用于疾病早期评估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