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祛寒逐风合剂对阳虚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液及血清中透明质酸(H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A、B、C3组。A组采用祛寒逐风合剂治疗,B组采用透明质酸钠治疗;C组以祛寒逐风合剂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5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液和血清中HA的含量。结果:关节液HA水平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HA含量A、C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祛寒逐风合剂联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阳虚型KOA能升高患者膝关节滑液中HA含量,降低血清中HA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祛寒逐风颗粒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大鼠炎症反应和NF-κB介导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祛寒逐风颗粒组(3,6,9 g/kg)和阳性药组,测量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和膝关节直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量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6的含量变化,采用RT-PCR法测量大鼠组织中IL-1β、TNF-α和IL-6的mRNA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阿尔新蓝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软骨组织中p-p65、p65、p-IκBα、NLRP3、Caspase-1 p20、IL-1βp17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祛寒逐风颗粒组和阳性药组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增大,膝关节直径变小,血清中IL-1β、TNF-α和IL-6含量减少,组织中IL-1β、TNF-α和IL-6 mRNA水平下调,软骨损伤和纤维化缓解,软骨组织中p-p65、p65、p-IκBα、NLRP3、Caspase-1 p20、IL-1βp17蛋白表达下调。结论:祛寒逐风颗粒可能通过抑制NF-κB介导的NLRP3炎性小体活化显着改善KOA大鼠的炎症反应并缓解疼痛,对骨关节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唐河县中医院门诊收治的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针刺组,各24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结果:温针灸组有效率为95.8%,针刺组有效率为79.2%,温针灸组优于针刺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疼痛积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温针灸组优于针刺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和单纯针刺疗法均可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但温针灸对KOA的主要临床症状、膝关节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8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78例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53例膝),采用天灸治疗;对照组38例(50例膝),采用奥泰灵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C-反应蛋白(C-RP)、透明质酸(HA)、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结果:收集78例(103例膝),完成治疗75例(99例膝),其中,治疗组脱落病例2例(2例膝),对照组脱落病例1例(2例膝)。2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有效率为85.4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并有效降低关节滑液中C-RP、IL-1、IL-6、TNF-α及MMP-3的含量(P0.05)。其中,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降低IL-1、IL-6、TNF-α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灸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中老年人易患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病,以膝关节软骨进行性损害(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临床以膝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等为主要表现。本研究采用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KOA 40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作比较,温针灸有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祛寒逐风合剂治疗尪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祛寒逐风合剂治疗痹的临床疗效 ,以风湿液为对照 ,在临床症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表明祛寒逐风组优良率为 98.3% ,对照组优良率为 86 .3% ,两组比较 P<0 .0 1,表明祛寒逐风合剂疗效明显优于对照药物。观察认为 ,祛寒逐风合剂具有温经祛寒、逐风除湿、活血止痛、补养肝肾的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痹 ,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采用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天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超声波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病人随机分为温针组32例;超声波组33例;温针结合超声波组34例。3组均以内、外膝眼为主穴,配以阳陵泉,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关节滑液MMP-3含量。结果:3组治疗方法均能使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降低(P〈O.05)、关节滑液MMP-3含量降低(P〈O.05);但组间比较,温针结合超声渡组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温针结合超声波组可改善临床症状,并调节关节滑液细胞因子,是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祛寒逐风合剂治疗wang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延昌  席书贤 《中医正骨》2000,12(11):15-16
为观察祛寒逐风合剂治疗wang痹的临床疗效,以风湿液为对照,在临床症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表明祛寒逐风组优良率为98.3%,对照组优良率为86.3%,两组比较P〈0.01,表明祛寒逐风合剂疗效明显优于对照药物。观察认为,祛寒逐风合剂具有温经祛寒、逐风除温、活血止痛、补养肝肾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wang痹,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祛寒逐风合剂治疗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祛寒逐风合剂治疗痹的临床疗效,以风湿液为对照,在临床症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表明祛寒逐风组优良率为98.3%,对照组优良率为86.3%,两组比较P<0.01,表明祛寒逐风合剂疗效明显优于对照药物.观察认为,祛寒逐风合剂具有温经祛寒、逐风除湿、活血止痛、补养肝肾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痹,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温阳祛风湿止痛法结合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象均来源于我院的门诊患者,参照有关阳虚寒凝型KOA的诊断标准,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阳虚寒凝型KOA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进行中医辨证,予以温阳祛风湿止痛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再选择30例阳虚寒凝型KOA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VAS评分、Lvsholm评分、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Lvsholm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23/30)(P0.05)。结论温阳祛风湿止痛法结合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KOA的临床效果较西医治疗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推拿配合中药涂擦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治疗组接受推拿配合中药涂擦治疗,每次20 min,1次/d,20d1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酚酸钠(诺华扶他林)75 rng,1次/d,20d 1疗程.结果 经过1疗程治疗后,两组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推拿配合中药涂擦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是有效且能被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天灸疗法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36例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夏季头伏、二伏、三伏时用中药进行穴位敷贴,初伏开始,直至末伏lOd后结束。结果:痊愈4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失访2例。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天灸疗法是防治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有效方法,“冬病夏治”防治作用十分有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境温度护理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效果的影响,以期得出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最适环境温度。方法以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60例,随机分为空白组、25℃组、30℃组各20例,在其住院期间相同大小和设置病房、常规治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维持上述温度,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比较3种环境护理下疼痛的缓解情况。结果不同环境温度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有影响(P0.05),且25℃组2周内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30℃组。结论适宜的环境温度护理,能够缓解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易接受,具有临床护理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正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和关节周围形成骨质增生为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上患者常自述膝关节疼痛,有弹响、活动障碍,以及关节变形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与年龄、性别、职业、代谢、损伤、生活方式等关系密切,我国人群中KOA患病率为9. 56%,症状多出现在40岁以上者,60岁以上者达78. 5%,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随着人类寿命延长,人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仿艾光谱治疗仪热敏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2组均进行热敏化腧穴探查,并根据热敏穴优选原则确定2个最佳热敏化腧穴,对照组给予手持悬灸治疗,观察组给予治疗仪悬灸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治疗10次后,观察2组患者热敏灸感激发情况、灸感强度积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膝关节积液深度、股关节面软骨厚度、髌下脂肪垫炎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对照组失访1例。最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与对照组热敏灸感激发阳性率均为100.00%(26/26)。2组热敏灸感激发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灸感强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膝关节积液深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膝关节积液深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股关节面软骨厚度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治疗后,对照组髌下脂肪垫炎症阴性率为92.31%(24/26),观察组阴性率为88.46%(23/26),2组髌下脂肪垫炎症阴性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髌下脂肪垫炎症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观察组的显效率为38.46%(10/26),对照组为80.77%(21/26)。观察组的显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有效率为50.00%(13/26),对照组为 15.38%(4/26),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8.46%(23/26),对照组为 96.15%(25/26),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烫伤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2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仪热敏灸同样可激发艾灸感传效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但与手工热敏灸相比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17.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穴位贴敷组,B组为扶他林乳胶剂组,分别采用相应治疗.2组均以7天为1疗程,共观察、治疗3个疗程.以VAS评分、WOMAC评分,治疗前后变化作为临床疗效判定指标,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个疗程治疗后,2组VAS评分、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穴位贴敷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松解针法联合火针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8月门诊收治的KOA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3),对照组给予火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松解针法,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Lequesne评分、AIMS评分和VA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血清ESR和RF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Lequesne评分、AIMS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Lequesne评分、AIMS评分和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畏寒肢冷、晨僵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关节疼痛、畏寒肢冷、晨僵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ESR和R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ESR和R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采用松解针法联合火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选用患侧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鹤顶、阿是穴,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每天1次,5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天灸治疗,隔10d1次,共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两组均在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8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86.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WOMAC量表各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和天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均有疗效,但温针灸近期疗效更明显,且更安全,两者远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0.
张延昌 《中医药导报》2002,8(8):494-495
以 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早在 190 0年的汉代医简中的“伤寒逐风方”为主方配制的“祛寒逐风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2 5例 ,总有效率为 96 % ,并能明显改善腰骶及双臂疼痛、肢体关节肿胀、晨僵、关节功能障碍及低热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