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长骨骨干骨肉瘤X线、CT和MRI表现,探讨有关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28例长骨骨干骨肉瘤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病变位于股骨干18例、腓骨干4例、肱骨干4例、胫骨干2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28例中,X线和CT显示广泛骨质破坏16例,骨膜反应22例。X线显示软组织肿块18例,肿瘤骨和瘤样钙化12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22例,增强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24例,肿瘤骨和瘤样钙化16例。MRI显示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10例,软组织肿块26例,其周围可见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在SE 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软组织肿块在T1W1为等信号,T2WI及STIR呈等高信号。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在T2Wl及STIR呈高信号。MRI增强检查显示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块均见强化。结论:X线、CT和MRI从不同方面反映长骨骨干骨肉瘤的影像病理特点,其发病率低,骨破坏范围大,无病理性骨折。成骨型骨干骨肉瘤较易诊断,溶骨型应与Ewing瘤、恶性巨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足跟骨软骨母细胞瘤(CB)的影响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足跟骨CB患者20例,均进行MRI、CT、X线诊断。对其表现进行观察。结果 20例足跟CB都有肿块,表现为膨胀感不明显、偏心性生长、伴有硬边化、边界清晰;7例X线呈现絮状钙化,6例呈现砂砾状钙化;1例呈现网格状分离;2例CT呈现不完整硬化边,毛刺;MRI显示11例T1W1较脂肪信号低,较高肌肉信号,明显硬化边,不均匀T2W1信号,高信号坏死囊变和钙化。骺软骨板增厚和化膜囊积液共2例。结论足跟骨CB经影像学表现一定特征,按照MRI、CT、X线表现,诊断和鉴别此病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26例均行X 线平片检查,其中18例行CT 检查,MRI检查8例.结果:全部病例X线均显示骨质破坏,显示钙化或骨化21例,显示软组织肿块14例;CT显示钙化或骨化19例,显示软组织肿块12例;11例MRI均可显示病变范围及软组织肿块.结论:X 线平片及CT 能清晰显示钙化、骨化,磁共振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完善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片、CT及MRI表现,主要包括病变部位、形态、范围、骨质破坏、软组织改变等情况.结果:10例中,长骨骨端4例,骨干及骨端同时受累3例,下颌骨1例,脊柱2例.X线和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破坏区见致密残留骨或钙化,骨膜反应1例,病理性骨折2例,7例可见超过骨破坏范围的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混杂稍长T1长T2,其内有不规则液化坏死区,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结论: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长骨,影像表现多样,溶骨性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为较特征性表现,骨膜反应及病理性骨折少见,以上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梗死在X线平片及CT扫描中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与影像学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其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对患肢分别进行X线平片和CT断层扫描,分析不同部位和发病时间的X线及CT表现,掌握其影像学之异同点,便于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CT可见较小虫噬样改变,伴有斑点壮硬化。结果早期(急性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表现,CT则可表现为干骺端的骨质疏松;亚急性期X线平片,骨髓腔不均匀钙化;慢性期X线平片和CT可见不规则状、蜿蜒状或地图状硬化斑块。结论骨梗死的各期均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CT较X线平片敏感;X线平片对中晚期骨梗死诊断有帮助(MRI对较早期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CT及MRI表现.男7例,女9例.年龄13~ 67岁,中位数37.5岁.病变位于手指9例、足趾5例、膝关节2例.病程4个月至20年.13例因软组织肿胀或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前来就诊,3例因发现软组织肿块伴疼痛或活动障碍前来就诊.除1例有外伤史外,其余均无明显诱因.16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5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其中12例进行增强扫描.结果:①X线表现.16例患者中6例X线片未见异常;7例仅见软组织肿块;3例显示软组织肿块伴相邻骨质压迫性吸收,边缘硬化,无骨膜反应.②CT表现.5例行CT检查的患者均可见1.0cm×1.0 cm至2.0 cm ×2.5 cm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密度均匀且稍高于软组织,CT值约65 HU,其内均未见钙化,边界清晰.其中2例肿块位于手指,3例位于足趾,且均在掌侧.3例肿块相邻骨质未见明显破坏;2例肿块相邻骨质压迫性吸收,呈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硬化.③MRI表现.14例行MRI检查的患者均可见0.6cm×0.8 cm至3.5 cm×2.7 cm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大部分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包膜.7例肿块位于手指,5例位于足趾,2例位于膝关节.T1 WI呈不均匀低信号9例,其边缘或内部可见条状低信号;均匀略低信号5例.T2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11例;不均匀高信号3例,其内部可见条状及斑片状混杂信号.行增强扫描的12例患者中,9例肿块呈轻中度强化,3例肿块呈明显强化.结论:X线片仅能部分显示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病变,表现为无特异性的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或不伴邻近骨质改变;CT能很好地显示软组织病灶及骨质受累情况,但缺乏特征性.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在MRI T1WI和T2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在短反转时间恢复序列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其间有低信号间隔,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晰,具有特征性,是目前诊断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anuerysmal bone cyst,ABC)的影像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ABC患者的X线、CT和MRI影像资料。男21例,女15例;年龄10~55岁,中位数23.5岁;均表现为局部疼痛不适,6例表现为剧烈疼痛,28例表现为局部肿胀或有包块,15例表现为邻近关节不同程度功能障碍;10例有明确外伤史;5例行X线检查,5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12例行X线和CT检查,7例行X线和MRI检查,5例行X线、CT和MRI检查。病程12 d至4年,中位数2年7个月。分析病变的X线、CT和MRI表现,探讨该病的影像诊断方法。结果:ABC位于长骨28例、扁短骨7例、不规则骨1例,按病变部位分为中心型15例、偏心型15例和骨旁型6例。X线检查显示骨质呈囊状膨胀性透亮区,其中界限清楚16例、界限不清13例;病灶内见粗细不均的条状间隔影17例,斑点状钙化3例;骨壳外缘呈波浪状,其中骨壳完整18例、局部骨壳断缺3例、轻度骨膜反应8例;合并病理性骨折6例,累及关节面4例,有软组织肿块2例。CT检查显示骨质呈囊状膨胀性破坏,破坏区呈不均匀低密度,其中呈蜂房样低密度15例;病灶内见液-液面11例,粗细不均的条状间隔影15例,斑点状钙化2例;骨壳外缘呈波浪状,其中骨壳完整12例、骨壳断缺10例、轻度骨膜反应10例;合并病理性骨折8例,累及关节面5例,有软组织肿块10例。5例行CT增强后见囊壁、分隔及软组织密度带呈中度甚至显著强化,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MRI检查能见病灶的内部结构,囊状病灶中央均充满液体,在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在T1WI上呈略高于肌肉的中等信号,其中11例在T1WI及T2WI序列上均表现为低信号边缘包绕囊性缺损;病灶内可见液-液平面6例;合并病理性骨折3例,累及关节面3例,局部软组织信号影7例。3例行MRI增强后见囊壁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ABC首选的、最基本的影像检查方法,但对病灶内部结构的显示度有限;而CT和MRI检查对病灶内部结构及软组织的显示有突出优势,对ABC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颅骨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6例颅骨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6例均为单发;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同时可见骨质增生,骨膜反应出现;CT可提前发现早期骨破坏,软组织肿块;MRI多表现为脓肿。结论:颅骨化脓性骨髓炎有其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MRI特别是对病变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软骨肉瘤的X射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软骨肉瘤影像学确诊准确率,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方法 对50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患者进行X射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对比软骨肉瘤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下骨质破坏、钙化或骨化、软组织肿块的显示程度。结果 50例患者X射线均显示骨质破坏,并附带部分骨质破坏边界模糊和钙化、骨化等情况,其中33例仅用X射线平片即可准确诊断。CT检查更为清晰地显示了形状不规则的高、低密度区及病变区域或软组织肿块内钙化骨化情况;MRI检查中,18例病灶MRI 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或均匀高信号,大部分MRI检查骨髓受侵范围较平片和CT所显示的范围明显增大。结论 对于具有典型特征的软骨肉瘤,仅用X射线平片即可作出定性诊断;CT可以更好地显示钙化、骨化及软组织改变程度;MRI对于病变部位软组织成分具有优异的分辨率和对比度。临床运用中建议合理选用检查方法,可以避免重复检查,有效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经X线、CT和MRI检查,无明显脓肿、骨头坏死、钙化等明显影像学特征;X线检查示患者病灶区域有明显的骨赘增生现象,椎间隙变窄,椎旁软组织出现脓肿;在CT、MRI上可见椎体中央被破坏;影像学检查显示局部病灶部位破坏严重,但患者实际症状较轻。结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由于缺乏脊柱结核的临床特征而常被诊断为其他疾病,X线、CT和MRI检查对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减少误诊、漏诊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与普通X线相比,CT在显示骨巨细胞瘤的骨质破坏、骨壳是否完整及软组织肿块,MRI在显示病变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均占优势。结论:X线平片仍是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CT和MRI可提供更多的影像学征象,提高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骨肉瘤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老年骨肉瘤的诊断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检查诊断证实的老年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MRI检查,26例患者行CT检查,17例患者行SPECT-CT检查,评估软组织肿块范围、骨质破坏范围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局部单发,股骨远端17例,胫骨近端6例,其他部位9例。X线检查表现为松质骨斑片状的骨质破坏,皮质边缘主要是小而密集的虫蚀样破坏。软组织肿块多表现为圆形或者半圆形,边界模糊不清,肿块内部存在瘤骨。Godman三角是骨肉瘤最常见的X线征象之一。CT检查显示病变区域都存在不规则的骨质破坏表现,内部为高密度的瘤骨影。MRI检查显示所有患者都存在不规则的骨质破坏表现,T1WI为不均匀的低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的信号,骨膜反应和瘤骨都表现为低信号。结论:老年骨肉瘤是临床少见的疾病,综合应用X线、CT、MRI和SPECT-CT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其中X线检查是老年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能够敏感识别早期骨质病变,MRI在显示肿块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X线CT片对此类型患者有关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手、腕、肘、膝、髋、肩关节进行X线及C T检查.结果 9例X线有骨质疏松,骨吸收5例,骨质硬化4例,囊性骨质破坏4例,关节肿胀1例,软组织内钙化6例;CT检查骨质疏松10例,骨吸收5例,囊性骨质破坏5例,骨质硬化4例,关节肿胀2例,软组织内钙化6例.结论 X线平片是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骨改变的首选诊断手段,CT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骨关节病的诊断与鉴别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局限性骨脓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诊断该痛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01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50例慢性局限性骨脓肿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患者行X线摄片检查,39例患者行CT检查,1例患者行SPECT-CT检查,11例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①病变部位.本组50例患者病灶位于四肢长管状骨者45例,位于足部及椎体等不规则骨者5例.②X线表现.18例患者行X线检查,病灶均表现为骨端松质骨区局限性溶骨性破坏,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透亮影,边界清楚,环绕以宽窄不一的致密硬化带,5例出现骨膜反应.③CT表现.39例患者行CT检查,痛灶在CT图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局限性溶骨性破坏,呈圆形、类圆形、哑铃状、分叶状及不规则形,环绕以致密硬化带.其中31例患者病灶内密度均匀;8例病灶内有碎屑样“死骨”;6例骨皮质溶解破坏;6例出现骨膜反应.所有患者病灶周围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④SPECT-CT表现.1例患者采用SPECT-CT图像融合系统进行病变部位扫描,痛变部位在CT图像上表现为不规则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病灶内密度均匀,周围骨质硬化,可见轻度骨膜反应;SPECT-CT融合图像显示病变区呈“晕轮”样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以病灶周围骨硬化区浓聚为著,中央破坏区浓聚较轻.⑤MRI表现.9例患者行MRI检查,病灶内呈等长或略长T1、长T2信号,硬化带呈长T1、短T2信号;2例患者病灶呈“晕征”改变;4例患者病灶部位可见骨膜反应,表现为皮质周围不规则形长T1、短T2低信号影.所有患者病变周围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改变.结论:慢性局限性骨脓肿典型病例通过常规X线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对于不典型病例需结合CT、SPECT-CT及MR1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颌骨及鼻窦软骨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鼻窦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颌骨病变3例,下颌骨和筛窦病变各2例,颧弓病变1例。CT表现:(1)肿瘤密度不均匀,6例其内可见瘤软骨钙化,呈斑片状,其中3例可见有小环形或弧形钙化;2例病灶内未见钙化灶。(2)肿瘤边缘不规则,浸润性生长,破坏邻近骨质。钙化明显的区域病变发展慢。(3)5例病人行强化CT扫描示病变不均匀轻度强化,钙化灶无强化。结论:瘤体内有小环状、弧形钙化,邻近骨质侵蚀性破坏,有助于诊断软骨肉瘤;CT可明确病变的范围,清楚显示内部组织结构,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12~65岁,中位数45岁。病程1~20个月,中位数7个月。局部疼痛者12例,触及软组织肿块者3例。15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源性14例,T细胞源性1例。结果:①病变部位。病灶位于骨盆者6例、脊柱5例、胸骨2例、股骨2例。②CT表现。15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8例同时行增强扫描。其中溶骨型骨质破坏8例,表现为片状形态不规则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中断,边界不清,呈虫蚀样或穿凿样改变,未见骨质硬化改变;浸润型骨质破坏4例,病变区骨皮质较完整,无骨质缺损,骨髓腔内有轻微溶骨性改变;混合型骨质破坏2例,表现为斑片状骨质破坏区与增生、硬化相互混杂,呈不均匀密度改变,其中1例病灶内见小片状死骨;囊状膨胀型骨质破坏1例,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变薄、连续。2例出现骨膜反应,呈层状或葱皮样改变。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较大软组织肿块影,超过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可见中等强化。③MRI表现。12例患者行MRI平扫,其中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2例患者均见骨质破坏,呈斑片状、片状异常信号。与正常肌肉信号相比,T1WI呈等信号6例,呈低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2例;T2WI呈高信号10例,其中信号不均匀8例,呈等信号2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骨髓腔均为高信号。12例患者的MRI均清晰显示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2例患者的软组织肿块局限在骨质破坏区旁,10例超过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7例患者软组织肿块均为不均匀强化,其中明显强化3例,中等强化4例。结论: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研究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探讨各型脊柱结核的临床病理特点.对156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脊柱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X线(或CR)、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及符合率.结果显示①X线(或CR)、CT及MRI对脊柱结核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5%、96.2%及99.5%.②X线(或CR)、CT及MRI对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4.5%、89.9%及96.87%.③对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腰大肌脓肿、附件破坏及骨性椎管受累的显示,CT优于X线(和CR)片;对早期病变的显示及脊髓受累情况,MRI优于X线(或CR)及CT,有显著差异性(P<0.01).④对死骨及钙化的显示CT优于X线(或CR)及MRI.认为X线(或CR)检查为诊断脊柱结核的基本方法,但对早期病变的显示有限度;CT显示早期微小的骨质破坏、死骨、脓肿、钙化及脓肿对椎管脊髓压迫明显优于X线;MRI可清晰显示硬膜外脓肿及脊柱后突畸形对脊髓的压迫和脊髓变性情况,尤其是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死骨及钙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血管瘤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柱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并将各种影像学检查进行了对照。结果X线片可见椎体呈典型的栅栏样改变,CT可见网眼状影像中夹杂着低密度脂肪,在MRIT1加权像上呈等或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像上呈均匀高信号,并见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逐渐变亮这一典型血管瘤信号特征,MRI可发现脊髓受压变性程度。结论:脊椎血管瘤的X线、CT、MRI均有特征性表现,MRI在鉴别诊断方面优于X线、CT,MRI显示范围广,软组织分辨率高,显示椎管狭窄及脊髓的受压、变性程度,特别是对血管瘤的侵袭性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CRMO)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学院收治的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CRM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疼痛伴或不伴发热。X线表现为典型骨肥厚征象,正常骨小梁消失;CT表现为右侧锁骨病灶区域多发灶状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明显增厚,周边伴有硬化边。MRI表现为骨质侵蚀/破坏、骨髓水肿以及胸肋锁骨肥厚和软组织增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WI抑脂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影像学检查对CRMO诊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CT、MRI检查,为指导其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X线平片、CT、MRI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骨肉瘤的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结果:18例X线平片均能清楚显示骨肉瘤的基本表现,CT对显示骨肉瘤的骨质破坏及瘤骨优于平片,MRI对骨肉瘤的早期骨质破坏及周围软组织病变范围及瘤周水肿优于平片及CT。结论:平片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及基本方法,CT或MRI对提高骨肉瘤的诊断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