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百日咳毒素(PTx)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组和PTx治疗组,每组12只。EAE组和PTx治疗组用MOG 35-55诱导EAE模型。PTx组于建模后第7天给予腹腔注射1000 ng的PTx。随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组织学染色评价炎症反应和脱髓鞘改变,并观察VEGF和血管新生现象,并用Western blot检测脊髓VEGF和Collagen IV的整体水平。在体外,用PTx刺激原代培养的神经元,评价PTx对在体外对神经元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PTx能减轻EAE模型的炎症反应和脱髓鞘改变,在大脑PTx将炎症评分从(3.4±0.55)分降至(1.2+0.45)分,P0.01;脱髓鞘评分从(3.6+0.55)分降至(1.4+0.55)分,P0.01。在脊髓PTx将炎症评分从(3.6+0.55)分降至(1.0+0.71)分,P0.01;脱髓鞘评分从(4.2+0.84)分降至(1.4+0.55)分,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AE组VEGF下降49.0%(P0.01),Collagen IV下降36.0%(P0.01);PTx治疗后,与EAE组比较,VEGF上升59.5%(P0.01),Collagen IV上升45.0%(P0.01)。体外实验显示,PTx治疗24 h后VEGF在神经元上的表达增加,与正常对照相比,100 ng/ml组上调34.6%(P0.01),400 ng/ml组上调76.9%(P0.01)。结论 PTx可上调神经元内源VEGF的表达和血管新生现象,继而在EAE模型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孤啡肽在脑损伤后的表达明显升高,本研究通过特异性阻断孤啡肽受体(opioid-receptor-like receptor,ORL-1),观察对受损神经元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用孤啡肽受体特异性阻断剂([Nphe1]-NC(1-13)-NH2,Nphe)阻断孤啡肽受体,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钙离子水平测定,研究Nphe对机械性损伤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MTT法测定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12 h细胞存活率显示:单纯损伤组细胞存活率为46%±4%,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不同剂量Nphe(30、300、1 200 nM)干预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6%±5%、67%±7%、72%±8%,与单纯损伤组存活率46%±4%相比差异显著(P<0.05)。LDH活性检测提示损伤后12 h和48 h,Nphe干预组LDH活性与损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12 h,Nphe能够降低损伤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P<0.05)。结论 ORL-1的特异性拮抗剂Nphe能够减少机械性损伤后继发性神经元损害,对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去铁敏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毒性模型.细胞分为去铁敏组、对照组.采用形态学观察、Hoechst 33342染色、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评价细胞损伤情况.生化法检测羟自由基、丙二醛变化.用显微荧光测量技术监测神经元内钙信号的动态变化.结果 去铁敏组较对照组神经元形态保持良好.去铁敏组及对照组细胞核固缩率分别为14%±6%和58%±6%(t=8.98,P<0.01),LDH分别为(36.42±8.99)U/L和(68.06±11.26)U/L(t=3.25,P<0.05),羟自由基分别为(34.21±4.23)U/L和(47.06±8.79)U/L(t=3.11,P<0.05),丙二醛分别为(12.26±2.78)nmol/mg和(28.86±5.19)nmol/mg(t=4.88,P<0.01).结论 去铁敏能减轻谷氨酸导致的神经元损伤,其可能的机制与去铁敏减少谷氨酸导致的神经元内钙浓度的升高及自由基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拮抗谷氨酸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集经体外原代培养第7天的Sprague Dawley胎鼠皮质神经元,通过形态学观察、噻唑蓝法、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磷酸化PPARγ(pPPARγ,即PPARγ的失活形式)表达水平,以探讨HSYA抗谷氨酸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结果经谷氨酸处理后神经元发生肿胀、部分崩解、死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谷氨酸不同剂量组(1.00、5.00和10.00mmol/L组)的神经元存活率(66.60%、33.40%和21.60%)和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对照组灰度值:1.06±0.18,谷氨酸5.00和10.00mmol/L组灰度值分别为:0.32±0.09、0.28±0.07(均P=0.000),p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灰度值分别为:0.37±0.05、1.83±0.17和1.75±0.21(均P=0.000)。HSYA与谷氨酸共同处理后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善、细胞相对存活率提高,谷氨酸5.00mmol/L,HSYA0.01、0.10和1.00mmol/L组分别为33.40%、35.30%、51.00%和72.50%(P=0.742、0.033、0.002),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对照组,谷氨酸5.00mmol/L,HSYA0.01、0.10和1.00mmol/L组灰度值分别为:1.20±0.16、0.25±0.06、0.39±0.10、0.41±0.12、0.37±0.08,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均P>0.05),pPPAR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对照组,谷氨酸5.00mmol/L,HSYA0.01、0.10和1.00mmol/L组灰度值分别为:0.51±0.14、1.91±0.25、1.70±0.26、1.25±0.23、0.85±0.19,(P=0.022、0.004、0.000)。结论 HSYA对由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PPARγ蛋白磷酸化即抑制PPARγ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在神经系统兴奋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特异性阻滞剂LY367385预处理神经元细胞1 h,加入N-甲基-D-门冬氨酸(NMDA)造成兴奋性损伤;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实验检测细胞活性; LDH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鸟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NMDA受体2B亚基(NR2B)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相互作用。结果 MTT、LDH和TUNEL实验显示,LY367385能减轻NMDA造成的神经元损伤(P 0. 05);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实验显示,NMDA受体与PSD95存在相互关系,LY367385可以减轻兴奋性损伤造成的NMDAR-PSD95表达增高(P 0. 05)。结论 LY367385能够明显减轻NMDA造成的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阻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可以减少NMDA受体与PSD95连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谷氨酸导致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cells)兴奋性毒损伤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SH-SY5Y细胞存活率;测定乳酸脱氢酶释放量观察细胞损伤程度;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特点;钙流法检测胞浆钙离子浓度变化 ;以胞内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胞外丙二醛含量检测谷氨酸引发SH-SY5Y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结果谷氨酸导致SH-SY5Y细胞受损,包括存活率下降、乳酸脱氢酶释放量增多及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谷氨酸处理 20 min 后,胞浆钙离子浓度无显著改变,而处理 24 h 后,胞浆钙离子大量增加,且 MK801 (NMDA受体拮抗剂)及LY341495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均不能抑制钙离子内流的增多;谷氨酸可导致SH-SY5Y氧化损伤,包括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胞外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水平升高等,而丹参酮IIA (一种抗氧化剂)可减轻这些氧化损伤。结论谷氨酸导致SH-SY5Y细胞兴奋性毒损伤可能是通过氧化损伤产生的,而不依赖于 NMDA 受体介导的钙稳态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抑制Homer-1b/c基因表达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RNA干涉技术,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抑制Homer-1b/c表达效果。免疫组化检测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a(mGluR1a)表达变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细胞内钙含量变化。通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研究抑制Homer-1b/c表达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转染神经元后36 h,Homer-1b/c表达明显被抑制,mGluR1a仅出现在胞浆部分。转染组较对照组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单位明显下降(23.4±2.8 vs 51.8±7.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神经元损伤前培养液LDH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24 h,对照组和空载体组LDH活性分别为(158±23.0)U/L和(145±25.1)U/L,而转染组为(93±20.1)U/L,与对照组及空载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mer-1b/c对于mGluR1a从胞体向树突部位转运以及受体在突触后膜锚定都具有重要作用。Homer-1b/c参与了细胞内钙释放,降低Homer-1b/c表达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Munc18被普遍认为存在于神经元细胞内,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虽然已有研究表明在Rasmussen’s脑炎病人中有Munc18自身抗体的产生,但对于Munc18的自身免疫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Munc18是否可由神经元释放及是否部分分布于神经元细胞表面,并对Munc18抗体是否能诱导神经元损伤进行研究。方法分离胎龄17天Sprague-Dawley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用Neurobasal培养基培养。培养液中的蛋白经三氯乙酸沉淀后进行免疫印迹检测,细胞表面蛋白则用EZ-Link-sulfo-NHS-LC-Biotin进行生物素标记,细胞裂解后用结合有亲和素的琼脂糖珠获取生物素标记的蛋白,随后进行免疫印迹检测。在4°C进行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细胞表面Munc18的分布。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指标检测神经元损伤。结果用免疫印迹法可在神经元培养的条件培养液中检测到Munc18蛋白。用谷氨酸(50μmol/L)处理神经元1 h后,培养液中Munc18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培养液中未检测到β-actin和syntaxin1,LDH释放也未明显增加。此外,谷氨酸处理能增强神经元表面的Munc18分布。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到在谷氨酸处理后,神经元表面分布有Munc18,主要位于神经突起与另一神经元接触的部位以及不同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交汇部位。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表面Munc18分布增加可被NMDA受体拮抗剂MK801抑制,而AMPA受体拮抗剂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DH检测显示,在培养液含有血清成份的情况下,与对照的c-Fos抗体相比,Munc18抗体可明显诱导神经元损伤。结论一部分Munc18可由神经元释出或在神经细胞表面分布。谷氨酸可通过兴奋NMDA受体促进Munc18的释放和在神经细胞表面的分布。并且,Munc18抗体诱导的神经元损伤依赖于血清中的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PTEN)在谷氨酸(Glu)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新生Wistar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建立Glu细胞毒性损伤模型,采用RT—PCR,PI染色检测神经元损伤后PTEN表达的变化,以及PTEN抑制剂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Glu诱导神经元损伤后,PTEN的表达增加,通过抑制PTEN活性可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Glu诱导的神经元Ca^2+内流。结论:磷酸酶PTEN参与了神经元的损伤过程,利用bpv抑制PTEN的活性可对Glu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中抑制Glu引起的神经元Ca^2+内流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 背景:短时低频电刺激已被证明可显著促进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的再生,目前对电刺激是如何促进其突起生长还有待证实。 目的:体外培养背根神经元,观察短时低频电刺激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探讨电刺激发挥作用可能的细胞信号分子。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培养背根神经元及离体电刺激处理,于2007-05/2008-10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完成。 材料:新生48h Sprague-Dawley大鼠20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动科所)。 方法:体外培养背根神经元,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 = 6)及电刺激组(n = 8)。电刺激组施予离体电刺激(20Hz, 100μs, 3V),持续作用1h。为探讨电刺激发挥作用经由的细胞信号分子,在施予电刺激前预先加入钙离子通道阻滞剂Nifedipine孵育4小时,再给予电刺激,再次检测各组神经元突起的生长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β-tubulin染神经元,测量各组神经元突起的长度。RT-PCR、 western blot和ELISA分别检测神经元BDNF的表达和分泌。 结果:短时低频电刺激促进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增强其表达和分泌BDNF (P < 0.05)。Nifedipine的使用削弱了电刺激对神经元突起生长及BDNF合成的促进作用 (P < 0.05)。 结论:短时低频电刺激促进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及BDNF的合成,初步认为电刺激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至少通过促发钙内流所致BDNF表达和分泌增多所致。 关键词:电刺激;背根神经元;突起生长;BDNF;Ca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桂皮醛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CD-1小鼠通过腹腔注射的方法给予桂皮醛干预,应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小鼠右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成年健康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及桂皮醛(CA)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即CA25组、CA50组和CA75组(在MCAO小鼠模型基础上腹腔给予25 mg/kg、50 mg/kg及75 mg/kg桂皮醛)。术后24 h通过测定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来评价桂皮醛的脑保护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Toll样受体6(TLR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RAF6)和核因子-κB(NF-κB)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相比,CA50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中位数2.0 vs.3.5),病变侧脑组织含水量降低[(83.72±0.73)%vs.(85.09±0.95)%],脑梗死体积缩小(0.45±0.06 vs.0.54±0.02),均P0.05。同样与MCAO组相比,CA50组TLR6、TRAF6及NF-κB基因表达明显下调(TLR6:3.26±0.03 vs.6.32±0.07;TRAF6:1.88±0.21 vs.3.33±0.48;NF-κB:1.47±0.33 vs 4.21±0.57,均P0.05)。TLR6、TRAF6及胞核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下降(TLR6:0.12±0.01 vs.0.19±0.03;TRAF6:0.45±0.09 vs.0.67±0.07;胞核NF-κB:0.32±0.06 vs.0.46±0.06,均P0.05)。结论桂皮醛可能通过抑制TLR6/TRAF6/NF-κB通路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H89对神经元细胞经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后高尔基体形态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常规培养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89干预组。模型组与H89干预组按再灌注时间点分6h、12h和24h三个亚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est33258荧光染色法评估细胞凋亡;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高尔基体形态;Western blot技术检测GM130与GAAP蛋白表达。结果 H89干预组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有所上升,其中12h时间点(OD值0.1467±0.0090)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89干预组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89干预组在6h和12h时间点高尔基体碎裂程度较同期模型组稍有减轻。H89干预组GM130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无显著升高(P0.05)。GAAP表达水平仅在24h时间点(灰度比值0.4066±0.0288)显著升高(P0.05)。结论 H89干预不能减轻神经元细胞经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后的高尔基体碎裂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干预是否影响老年额叶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方法前瞻性分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3例老年额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指导患者完成Mo CA、MMSE认知评估量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成对样本t检验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认知功能变化。结果入组患者的Mo CA、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在术后1周及术后3月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术前,高级别胶质瘤组的Mo CA、MMSE评分(15. 33±5. 723)、(20. 444±5. 0028)低于低级别胶质瘤组(21. 58±6. 178)、(25. 167±4. 8245)(P 0. 05)。复发胶质瘤组(13. 14±4. 259)、(19. 000±4. 0415)低于首发胶质瘤组(21. 69±5. 945)、(25. 192±4. 7835)(P 0. 05)。在术后1周,延迟回忆能力较术前下降(P 0. 05)。术后3月,延迟回忆能力较术前及术后1周明显改善,计算力较术后1周改善(P 0. 05)。结论手术治疗后患者总体认知功能未出现恶化。复发和高级别胶质瘤导致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在术后3月,延迟回忆能力及计算力较术前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STN-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16例拟行双侧STN-DBS的PD患者为实验组,在术前1周、术后1月和术后3月行认知功能、抑郁和焦虑状态评估。同期在门诊收集16例优化药物治疗的PD患者为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行同样的神经心理量表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Mo CA评分与术前(20.69±4.33)相比,在术后1月(19.81±4.34)及术后3月(19.44±5.35)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症状与术前(23.56±14.60)相比,在术后1月(11.94±6.16)及术后3月(7.38±5.18)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症状与术前(22.13±6.11)相比,在术后1月(15.13±5.62)及术后3月(8.00±6.76)有明显改善(P0.05)。抑郁焦虑的改善在任何时期均与UPDRS-Ⅲ无相关性(P0.05)。结论双侧STN-DBS治疗在术后3月时并不影响PD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但各个认知域的改变需要更为详细的神经心理量表评估;双侧STN-DBS治疗在短期内可以显著改善PD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且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改善与STN-DBS治疗后运动症状的改善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12月龄的APPswe/PS1d E9双转基因小鼠为对象,研究自噬及Rab9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同窝同龄同性别野生型小鼠脑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荧光检测12月龄APPswe/PS1d E9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Aβ1-16、LC3B和Rab9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对脑组织中LC3B-Ⅰ、LC3B-Ⅱ和Rab9蛋白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2月龄APPswe/PS1d E9双转基因小鼠的皮质及海马区域有大量典型"有致密核心"的老年斑分布。12月龄的APPswe/PS1 d E9双转基因小鼠脑内LC3 B和LC3 B-Ⅱ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C3 B:0.819±0.034 vs.0.390±0.047,P=0.0005;LC3 B-Ⅱ:0.162±0.004 vs.0.067±0.001,P0.0001)。12月龄的APPswe/PS1 d E9双转基因小鼠脑内Rab9呈粗颗粒状,聚集为"半月形",分布于核周区,与在对照组小鼠脑内分布的形态不同;但两组在Rab9表达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81±0.071 vs.0.508±0.064,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过程中存在自噬诱导的增加和Rab9的功能和/或分布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CAVM)并发癫痫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CAVM并发癫痫发作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QOLIE-31)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QOLIE-31各项指标(除了药物影响)评分均明显提高,高于治疗前(P0.05);Spetzler-Martin分级与Engel分级的I~II级例数多于治疗前(P0.05),同时Spetzler-Martin分级I~II级生活质量评分(76.04±18.33)分明显高于III~V级的(65.65±16.76)分(P0.05);Engel分级I~II级的生活质量评分(75.25±17.78)分明显高于III~V级的(66.23±13.22)分(P0.05);血管内栓塞比例80%的生活质量总评分(78.37±18.87)分明显高于栓塞比例80%的(64.16±16.92)分(P0.05);术后患者的头疼症状中重度例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头疼症状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能明显改善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痫患者的头疼症状、癫痫发作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血管内栓塞比例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协同体(EGFC)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急性期的作用,为其临床转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低剂量EGFC组(2μg)、中剂量EGFC组(20μg)、高剂量EGFC组(200μg)。制备MCAO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3 h后腹腔给药,24 h后处死,采用TTC染色测定梗死体积;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计算湿干比; ELISA检测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MCAO组相比,不同剂量EGFC组梗死体积均减小,当给予EGFC 200μg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MCAO组相比,不同剂量EGFC组脑组织含水量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ELISA检测炎性因子,与Sham组相比,MCAO组和低剂量EGFC组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MCAO组相比,中、高剂量EGFC组3种炎症因子的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低剂量EGFC组相比,中、高剂量EGFC组3种炎症因子的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结论 EGFC对MCAO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保护作用也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对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HIE患儿115例,根据其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87例)和死亡组(28例)。采用神经症状临床分度分为轻-中度组80例和重度组35例,比较各组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HMGB1及GFAP水平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及GFAP水平对预测HIE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在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HMGB1水平[(9. 35±3. 24)μg/L,(13. 60±4. 18)μg/L,(18. 64±6. 95)μg/L]及GFAP水平[(152. 80±44. 72) ng/L,(186. 24±53. 40) ng/L,(227. 50±64. 38) ng/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相应时间点的HMGB1水平[(5. 80±2. 16)μg/L,(6. 12±2. 28)μg/L,(4. 70±1. 82)μg/L]及GFAP水平[(103. 60±31. 52) ng/L,(120. 38±34. 75) ng/L,(115. 60±32. 4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死亡组血清HMGB1及GFAP水平随时间推移呈升高趋势(P 0. 05)。重度组在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HMGB1水平[(9. 14±3. 15)μg/L,(12. 75±3. 84)μg/L,(16. 90±6. 42)μg/L]及GFAP水平[(145. 20±40. 83) ng/L,(172. 80±48. 63)ng/L,(213. 80±62. 42) ng/L]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相应时间点的HMGB1水平[(6. 38±2. 37)μg/L,(6. 63±2. 40)μg/L,(5. 82±2. 14)μg/L]及GFAP水平[(112. 73±33. 60) ng/L,(131. 46±36. 72) ng/L,(124. 73±34. 5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重度组血清HMGB1及GFAP水平随时间推移呈升高趋势(P 0. 05)。ROC曲线显示,第3天血清HMGB1水平联合GFAP水平预测HIE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 926,95%CI:0. 862~0. 974),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3. 0%和87. 3%。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HMGB1水平与GFAP水平呈正相关(r=0. 806,P 0. 01)。结论血清HMGB1及GFAP水平升高与HIE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第3天两项联合检测预测HIE患儿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乳酸动态监测对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和不良组28例;回顾性分析入院即刻、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血乳酸值,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即刻、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及第3天血乳酸值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1.97±1.42、1.24±0.86、1.36±0.90、1.14±0.50 vs.3.20±1.54、1.98±1.11、2.28±1.58、1.73±1.23,P0.05);Hunt-Hess分级Ⅳ~Ⅴ级组入院即刻、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血乳酸值均显著高于Ⅰ~Ⅲ级组(P0.05);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第3天血乳酸值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84,95%CI:1.065~9.507,p=0.038)。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内血乳酸的动态监测对于评估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术后第三天血乳酸水平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脊液微囊泡在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从人脑脊液中分离微囊泡,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原代MSCs。将MSCs传代后在神经分化诱导培养基和脑脊液微囊泡作用下神经分化诱导。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突起数目和长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神经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单纯神经诱导液组单位面积内细胞突起长度为(2.2±0.4)mm,突起数量为(94±12)个;神经诱导液加脑脊液微囊泡诱导的细胞中细胞突起更长(5.7±1.2)mm,数目也更多(178.2±3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囊泡组细胞中NSE、Nestin和MAP-2表达水平高于单纯神经诱导液组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微囊泡可有效促进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有望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