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线性法测量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脑萎缩,分析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SIVD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所有入组对象均完成一般情况评定、Mo 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头颅MRI检查,线性法进行脑萎缩测量。结果 SIVD组代表脑室系统横径的测量值及脑沟测量值,除桥池宽度外,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 0. 05)。SIVD组的脑萎缩测量相对值除脑干指数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SIVD组双侧侧脑室两额角间最宽距离、双侧侧脑室额角两侧尾状核头间最小距离、第三脑室宽度、双侧侧脑室腰部外侧壁最小距离与Mo 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 0. 05)。SIVD组脑萎缩测量相对值中的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哈氏值、第三脑室宽度与视空间能力、计算力、延迟记忆和定向力均呈负相关(P 0. 05)。结论 SIVD患者存在明显的皮质和皮质下萎缩,并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哈氏值、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第三脑室宽度可作为SIVD患者脑萎缩的预测指标,提示执行功能/视空间及计算力、记忆力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SIVD-CI)患者脑萎缩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方法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2022年6月间招募的76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根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设为SIVD-CI组(41例)以及对照组(35例)。进行3.0T头颅MRI扫描,采用视觉等级评分对额叶、颞叶、顶叶的萎缩情况以及脑白质疏松情况进行评价,并分析SIVD-CI组患者的脑萎缩情况与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IVD-CI组*叶的萎缩程度评分以及脑萎缩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IVDCI组*叶的萎缩程度评分以及脑萎缩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IVD-CI组患者MMSE评分与脑萎缩总分、脑白质疏松总分呈负相关(P<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SIVCI)患者注意亚型障碍的特征。方法:对30例非痴呆型SIVCI(SIVCIND)患者(SIVCIND组)、15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SIVD组)和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计算机上持续操作任务(CPT)、Stroop试验及双任务测试法测试持续注意、选择注意和分散注意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CPT反应时延长,漏报率增加(P<0.05);SIVCIND组漏报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IVD患者冲突及中性条件下,反应时与错误率及干扰量均增加;SIVCIND患者Stroop试验冲突条件反应时延长(P<0.01)、双任务法耗时差无明显增加(P>0.05);SIVD患者耗时差增加(P<0.01)。结论:SIVCIND早期主要以持续:注意及选择注意功能损害为主,晚期则持续注意、选择注意和分散注意功能普遍受累。  相似文献   

4.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损害(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SIVCI)患者各阶段认知损害特点,研究其神经心理学损害特征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对45例SIVCI患者(其中30例非痴呆型皮质下缺血性认知损害患者、15例皮质下缺血性痴呆患者)和15名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运用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检测总体认知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非痴呆型皮质下缺血性认知损害组患者仅执行(2.70±1.34 vs 4.53±0.75)、注意(3.47±1.22 vs 5.07±0.78)和延迟回忆(3.00±1.11 vs 4.53±0.64)等认知功能水平降低 (P<0.05),抽象(1.33±0.72 vs 1.73±0.46)、定向(4.33±1.27 vs 5.20±0.77)、命名能力(2.10±0.80 vs 2.33±0.72)、语言重复及流畅性(2.07±0.69 vs 2.47±0.74)等认知功能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皮质下缺血性痴呆组执行(1.87±1.06 vs 4.53±0.75)、注意(2.33±1.05 vs 5.07±0.78)、延迟回忆(1.80±1.27 vs 4.53±0.64)、抽象(0.93±0.88 vs 1.73±0.46)和定向(2.00±1.20 vs 5.20±0.77)等认知功能水平均降低(P<0.05),命名能力(1.87±1.74 vs 2.33±0.72)、语言重复及流畅性(1.93±0.70 vs 2.47±0.74)等认知功能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SICVI患者执行、注意、延迟回忆等皮质下认知功能较早受累且受损害程度较重,可能与缺血性小血管病变损害脑深部白质中认知纤维环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的额叶的白质病变(WML)累及的认知功能域。方法将50例SIVD患者,根据额叶WML评分的严重程度,分为严重WML组(视觉评分3分)27例和轻度WML组(视觉评分≤3分)23例。另以7例无SIVD的人群作为对照。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全套的认知心理学测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轻度WML组和对照组相比,严重WML组的非额叶白质评分、额叶腔隙灶数目明显增多(均P=0.000);与轻度WML组相比,严重WML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47);且执行功能相关的认知评分明显降低(P=0.006),在调整了额叶的腔隙灶数量后,该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38)。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对注意执行Z分显著影响的因素为额叶WML评分(P=0.000)。结论在SIVD患者中,额叶的WML主要累及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的临床特征、认知和MRI白质改变进行分析,初步探讨SIVD患者认知损害与MRI白质改变的关系。方法:经过访谈和详细查体,记录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并行头MRI扫描。依据Erkinjuntti提出MRI诊断标准确定SIVD患者29例。结果:认知正常者、血管性CIND患者和VaD患者的MMSE得分分别为(27.5±1.84)、(23.7±2.06)和(18±1.58)。随着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白质改变的评分增加,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其白质改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皮质下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识别作用。方法42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sease,SIVD)患者经过认知测试,被分为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组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组。分析其认知测试指标与DTI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VCIND组、VaD组全脑白质平均弥散度(mean diffusivity,MD)分别为(0.89±0.05)×10-9m2.s-1和(0.93±0.05)×10-9m2.s-1,与NCI组(0.84±0.03)×10-9m2.s-1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VCIND组、VaD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别为(0.35±0.02)和(0.34±0.02),与NCI组(0.37±0.02)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全脑白质MD与注意执行功能和记忆功能测验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8和-0.500,均P<0.01;FA值与注意执行功能和记忆功能测验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39和0.411,均P<0.01。排除VaD患者后,MD与注意执行功能的相关系数为-0.401,P<0.05。结论 VCIND和VaD组的MD和FA值与NCI组有统计学差异,SIVD患者的注意执行与记忆功能与白质完整性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额叶白质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科住院诊断为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1例,根据额叶白质病变程度,将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轻度(67例)和重度(54例)脑白质病变组。同时选择同年龄段60例健康、无认知障碍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且母语均为中文。对三组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量表测定,评估其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及执行功能,并对额叶白质病变的程度与认知功能进行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与轻度脑白质病变组和对照组相比,重度脑白质病变组的MMSE评分、AVLT评分、ROCF评分及Stroop评分明显降低,P值均0.05。患者MMSE评分与脑白质病变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33,P=0.013),即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认知障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额叶的脑白质主要累及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及执行功能,且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认知障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神经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的认知和情感特征。方法 对符合SIVD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访谈和神经心理、神经精神检查。结果 50例患者平均年龄(70±8)岁,男性占78%,轻度SIVD 20例(40%),中重度30例(60%)。33例诊断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其中24例(72.7%)为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在VCI患者中,11例(33.3%)为单一认知域损害,22例(66.7%)为多认知域受损,执行和记忆功能是损害最突出的认知域。本组患者没有语言和空间能力的单独受累。VCI患者39.3%伴抑郁,而非VCI者仅11.8%伴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3)。妄想、幻觉、过度兴奋和夜间不寻常活动仅见于VaD患者。中重度SIVD中患VCI比例显著高于轻度者(P =0.002),伴抑郁的比例亦有增高的趋势(P =0.059)。结论 认知障碍在SIVD中常见,但多为V-CIND,以执行功能和记忆损害最为突出,易伴抑郁,提示额叶皮质皮质下环路损伤可能是两者共同损害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引起的认知障碍是血管性痴呆最为常见的亚型。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BPV)可反映血压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程度,可能是SIVD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预测SIVD的进展及认知损害。本文就BPV在SIVD患者认知功能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予以综述,以期寻找一种能够预测SIVD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改变的监测指标,及早发现、诊断和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SIVD患者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运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基于白质地图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联络纤维的超微结构改变,并分析DTI参数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方法 连续入选40例SIVD患者,分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组18例,无认知障碍组22例,另设立20例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MRI检查并对其白质改变进行评分,对联络纤维进行基于白质地图分析(atlase based analysis,ABA)DTI成像,比较组间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hy,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差异,并对SIVD患者DTI参数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无认知障碍组较正常组在右侧矢状层(下纵束/下额枕束)、右侧扣带(海马部)及左侧上额枕束的FA值减低;认知障碍组较正常组存在广泛的联络纤维FA值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无认知障碍组与正常组比较,仅左侧扣带海马部及左侧上纵束MD值无显著差异,余联络纤维的MD值均显著增高;认知障碍组较正常组存在广泛的联络纤维MD值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在双侧矢状层(下纵束/下额枕束)、双侧扣带扣带回部、海马部、双侧上纵束、双侧上额枕束及双侧钩束的FA值减低,MD值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SIVD患者双侧矢状层(下纵束/下额枕束)、扣带扣带回部、上纵束、上额枕束及钩束和左侧扣带海马部的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MD值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 结论 SIVD患者联络纤维的FA值减低,MD值增高,且DTI参数与其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IVD患者82例为SIVD组,筛选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4例为对照组,依据头颅MRI表现评估入选者白质病变(WML)程度(Fazekas评分)和腔隙性脑梗死(LI)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采用MoCA量表评估总体的认知功能,比较SIVD组与对照组之间一般资料、血清sCD40L水平、脑损伤程度、认知功能评分,并分析sCD40L水平与脑损伤程度、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SIVD组血清sCD40L水平、Fazekas评分、LI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Mo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sCD40L水平与Fazekas评分、LI数量呈正相关(r=0.346、0.344,P0.01),sCD40L水平与MoCA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716,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OR=2.427,95%CI 1.037~5.682)、sCD40L水平(OR=1.248,95%CI 1.147~1.359)均是SI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sCD40L水平升高可能是SI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sCD40L水平与SIVD严重程度、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损害的关系,进而探究皮质下血管性认知损害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70例,按认知损害程度分为血管性痴呆(SVaD)组35例、皮质下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SVMCI)组35例,另选择34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测定Lp-PLA2水平,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连线测验A(TMT-A)、连线测验B(TMT-B)、波士顿命名(BNT)、画钟测验A(CDT-A)、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等神经心理评估,比较各组间Lp-PLA2水平变化,并将MMSE评分与Lp-PLA2和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SVaD组和SVMCI组的血清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p-PLA2水平与MMSE、MoCA、BNT、CDT-A等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32、-0.302、-0.286、-0.297,均P<0.01),Lp-PLA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门诊连续登记的526例发病3个月后的卒中患者入选该研究。对入选患者进行多种神经心理学和功能量表评定以及神经影像学评估,并记录人口学资料、卒中临床特点和血管危险因素。结果 526例患者中,SIVD患者110例(20.9%),其中男性占61.8%,平均年龄66.8±10.5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80.0%),其次是血脂异常和吸烟史,分别为52.7%和40.9%,有57.3%的患者有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32.7%的患者有抑郁障碍。用Lawton FAQ量表评定显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SIVD患者53人(48.0%),用Barthel 指数(BI)测定显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者14人(12.8%)。49例(44.5%)有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其中26例(23.6%)符合血管性痴呆标准。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中,SIVD约占1/5,SIVD患者认知损害、抑郁、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受累较常见,并伴有多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第二常见的痴呆类型,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占10%~15%,其患病率每5.3年即增加1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impairment,VCI)最严重的形式。2011年7月21日,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Association,AHA/ASA)发表联合声明,系统阐述了VCI,并进一步强调血管性因素是VCI和痴呆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6.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系列神经心理学测试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的认知损害特征。方法入选SIVD患者53例,年龄及性别相当的健康老年人25例为正常对照组。SIVD患者按照认知损害的诊断标准分为血管性痴呆(VaD)组27例和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VCIND)组26例。进行MMSE及血管性痴呆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视空间结构及执行功能5个认知域在内的神经心理学测试,确定VCIND患者受损的认知域。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aD组患者各项量表测试均严重受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VCIND组患者MMSE、数字倒背评分下降,连线测验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VaD组与VCIND组相比,上述各项均受损严重,其中单词回忆、连线测验、画钟测验、数字广度测验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SIVD患者同时存在多个认知域损害,以执行功能、注意力损害较为突出,记忆、语言受累相对较轻;②VCIND患者表现为执行功能、注意力受损,程度均低于VaD组,晚期VaD患者全面认知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05—2013‐05收治的50例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分析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与年龄、Hb1AC水平、SBP水平、治疗前MoCA评分、高Hcy血症相关联(P均<0.05);通过逐步引入方式经Logistic回归方程开展多项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认知功能预后的因素有Hb1AC水平、SBP水平、治疗前MoCA评分3个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Hb1AC水平、SBP水平以及MoCA评分测定为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脑白质联络纤维变化的特点,以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SIV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 CA)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用全脑磁共振DTI技术,测量上纵束、下额枕束(额部、额颞部和颞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和扣带束多个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双侧下额枕束、双侧扣带束、左侧上额枕束和胼胝体膝部FA值明显下降,ADC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侧上额枕束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VD患者多个感兴趣区的DTI改变证明联络纤维损伤明显;全脑DTI研究是SIVD患者敏感可靠的技术方法,有助于理解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联络纤维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神经心理测试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P300在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伴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2例SIVD患者,其中血管性无痴呆型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45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47例,同时选取45例未发生脑梗死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住院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测试认知评估量表MMSE、MoCA评分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入院治疗前,VCIND组、VaD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较正常组偏低(P0.05),VCIND组较VaD组偏低(P0.05),P300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潜伏期(318.689±16.123)ms相比,VCIND组患者潜伏期(360.667±16.082)ms,VaD组患者潜伏期(420.333±21.149)ms,各组间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V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以执行功能障碍为主,ERP-P300测试能客观反映VCIND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300潜伏期与MMSE及MoCA有相关性,有利于VCIND早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与记忆力下降老年患者认知功能、
脑萎缩及脑灌注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同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记忆减退专病门诊主诉记忆力
下降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及影像学信息,进行认知评估、CSVD总负荷评分、全脑及各脑叶脑萎缩评分,
计算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SVD总负荷评分与认知功能、脑萎
缩及CBF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200例,平均年龄69.16±9.44岁,男性99例(49.5%)。CSVD总负荷与MoCA评分呈负相
关(r =-0.202,P =0.004);与全脑(r =-0.234,P =0.001)、额叶(r =-0.252,P <0.001)、顶叶(r =-
0.253,P <0.001)、枕叶(r =-0.224,P =0.001)CBF呈负相关;CSVD负荷与全脑(r =0.313,P <0.001)、
额叶(r =0.393,P<0.001)及顶叶(r =0.237,P =0.001)的脑萎缩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 CSVD总负荷越高,认知功能越差、脑灌注越低、脑萎缩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