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肢康复辅助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后肘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月后肩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治疗1月后FMA-UE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月后FIM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Ⅰ型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3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还给予镜像治疗,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BR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MAS)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康复治疗,试验组VAS评分、FIM、FMA腕部、FMA手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BRS手部、BRS上肢、M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治疗联合常规康复措施能有效改善CRPSⅠ型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意念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作用。[方法]将9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锻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意念康复。比较两组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结果]康复治疗4周后研究组病人BI评分及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意念配合传统的康复锻炼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姚宇  曾明安  陈玲  刘文健 《中国康复》2019,34(3):131-133
目的:研究视听媒体指导脑卒中患者主动功能锻炼对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采用口头讲解功能锻炼方法指导患者锻炼。观察组在进行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基础上,通过视听媒体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结束后2组分别行Fugl-Meyer运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及FIM功能独立性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平衡功能评分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视听媒体来指导脑卒中患者主动功能锻炼,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A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独立功能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FIM、FMA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A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A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优化方案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I)、残障或缺陷功能评分(NIHSS)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的影响。方法:将85例中风后确诊为尿失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及BI,NIHSS,FIM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24 h排尿次数、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FI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应用综合康复优化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神经运动及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许林海  韩丽雅 《中国康复》2015,30(3):185-188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上肢功能强化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上肢功能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Brunnstrom分级上肢评定、简化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肩外展及腕背伸主动活动范围(AROM)测定、主动肩外展和腕背伸时三角肌和桡侧腕长伸肌等长收缩的肌电积分值(IEMG)测定。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Brunnstrom分级、FMA评分、FIM评分,肩外展AROM、腕背伸AROM、IEMG值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功能强化训练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后24h内开始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静脉溶栓患者113例为观察组,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在入院后24h内予为期2周的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3个月随访时评定患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患侧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改良Ashworth分级、Barthel指数(BI),及3个月随访时进行改良Rankin(MRS)的预后评估。结果:治疗后2周及3个月后随访时,2组的FMA及BI评分较前均持续增高(P0.05),且2周及3个月时观察组的FMA及BI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周及3个月随访时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的改良Ashworth分级比对照组低(P0.05),MRS分值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运动功能改善、肌张力缓解及提高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康复教育模式对脑卒中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的康复教育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分为模式一组(35例)、模式二组(40例),给予相同的康复治疗,同时各组按照各自的康复教育模式进行康复教育.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并在治疗后统计常见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FIM评分皆增加(P<0.05);治疗后模式二组FIM值比模式一组增加更多(P<0.05).治疗后模式二组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偏瘫侧手足肿胀、肌肉萎缩等发生率比模式一组减低(P<0.05).结论 改进康复教育模式可以提高脑卒中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发生及其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住入本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进行评测,确定18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为观察组,将27例无忽略的右侧大脑半球病变致脑卒中偏瘫患者列为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观察组的MMSE评分在治疗后虽有提高(P<0.05),但其FMA、FIM评分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FMA、FIM、MMS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单侧空间忽略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常规康复治疗无助于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9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作业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同时予靳三针结合作业治疗,疗程4 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定(FMA)和Barthel 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各组治疗后FMA、B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FMA、BI 评分差值试验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靳三针治疗和个体化作业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 40例与对照组31例 ,2组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 ,康复组早期还加用肢体的运动、物理及电针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0天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法 (FIM)评定疗效。结果 :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脑卒中患者进行物理、电针等康复治疗可大大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康复教育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0)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康复教育,对照组(n=20)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和BI评分明显改善(P<0.01),MAS评分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MAS、FMA和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康复教育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复性任务性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重度瘫痪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影响.方法:将36例重度瘫痪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高强度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复性任务性训练,内容包括坐位训练、坐-站训练和站立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FMA)进行下肢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进行步行功能的评定,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后2个月,2组FMA和FIM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且治疗组FMA和FIM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FMA和FIM的评分改变量(△FMA和△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FAC分级更高,比对照组获得了更好的步行功能(P=0.004).结论:重复性任务性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更有效地改善重度瘫痪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痉挛期患者良肢位的保持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痉挛期患者良肢位能否实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 2组各 30例 ,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并配合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良肢位的保持护理。治疗前后均采用Ashworth量表对痉挛进行分级、FIM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痉挛分级、FI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脑卒中痉挛期患者良肢位的保持有利于ADL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联合针灸对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上肢单瘫恢复期伴有上肢屈肌肌张力增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组、ESWT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另予针灸治疗,ESWT组另予ESWT,联合组另予针灸联合ESWT治疗,连续治疗4周。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评定法上肢部分(U-FMA)和Barthel指数(BI)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上肢屈肌痉挛情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各组MAS、U-FMA、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各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U-FMA、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ESWT组、针灸组,U-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ESWT组、针灸组(P0.05)。结论:ESWT联合针灸对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综合功能的疗效。方法:对入住本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测,确定65例右大脑半球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20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22例在常规康复基础上予个体化作业治疗为观察组,23例常规康复治疗同时予针刺结合作业治疗为实验组。3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功能独立性评定(FI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①观察组和实验组治疗后FIM、FMA、MMSE评分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②3组治疗前后FIM、FMA、MMSE评分差值的平均效应不全相同,经过两两比较,实验组FIM、FMA、MMSE评分差值均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项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针刺治疗和个体化作业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2例,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ejoyce上肢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Rejoyce手功能测试(RAHFT)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UE、RAHFT及FIM评分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2组FMA-UE、RAHFT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ejoyce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及手的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亚男  郑鹏  闫雪  陈勇 《中国康复》2021,36(6):353-355
目的:研究针刺八邪穴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临床应用。方法:8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镜像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针刺八邪穴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及改良Ashworth(MA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U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MAS分级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八邪穴结合镜像疗法治疗明显改善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加速了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恢复期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颤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44 例,随机分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2),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技术加常规推拿,观察组采用现代康复技术加中医推拿颤法。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 评定量表(MAS)、简化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Barthel 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FMA及BI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推拿颤法能促进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