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促性腺激素诱发排卵治疗中所导致的医源性并发症,无超促排卵史的OHSS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其发病机制仍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一例先天性子宫畸形,自然受孕并在孕中期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孕妇进行病例报道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病诱因、特点,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和预防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发生的74例OHSS病例资料。[结果]OHSS发病诱因多为双侧卵巢被激发过度,以促超排卵患者占多数。发病常发生在取卵的2.71±3.07 d,或移植后7.74±4.73 d;常规促排卵发生在肌注HCG(或达必佳)后11.17±6.98 d。妊娠使病程延长,在促超排卵治疗中胚胎冷冻治疗是预防OHSS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有效措施,静脉输注白蛋白为治疗OHSS的有效措施,腹穿放腹水治疗对重度OHSS能迅速改善病情。[结论]在促排卵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预防OHSS的发生,对中、重度患者应注意监护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6年7月36例OH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中34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人血白蛋白和地塞米松治疗,同时停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改用黄体酮支持治疗,6例给予引流胸、腹腔积液,1例出现难免流产,2例行人工流产术,流产后均缓解。结论OHSS与所用促排卵药物的种类、剂量、治疗方案、疗程长短及患者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性有关。对于中、重度OHSS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有效血容量,病情危重者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一例小脑共济失调病例,分析疫苗接种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现场调查病例、接种单位和疫苗公司,收集病例发病治疗情况、接种单位接种情况及疫苗运转过程等信息资料。结果该病例小脑共济失调诊断无异,接种史记录清楚,与发病有时间上的关联性,且患儿发病前无任何感染史,排除病毒感染病因。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有接种资质,操作无误。疫苗有合格证书,运转正常。结论经专家组调查诊断,该病例所患疾病不能排除预防接种因素,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6年7月36例OH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中34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人血白蛋白和地塞米松治疗,同时停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改用黄体酮支持治疗,6例给予引流胸、腹腔积液,1例出现难免流产,2例行人工流产术,流产后均缓解.结论 OHSS与所用促排卵药物的种类、剂量、治疗方案、疗程长短及患者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性有关.对于中、重度OHSS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有效血容量,病情危重者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6.
<正>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应用促排卵药物所导致的并发症,不仅影响胚胎发育和妊娠率,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OHSS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早发型OHSS发生于取卵后9d内,晚发型于取卵10d后发生。在行IVF治疗患者中,中重度OHSS发生率为2%~3%,轻度OHSS发生率可达20%~30%~([1])。关于OHS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积极探寻  相似文献   

7.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辅助生殖技术中常见的具有潜在危险的医源性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以预防为主,所以早期发现是关键。由于OHSS为自限性疾病,及时诊断治疗及随访,对患者至关重要,但目前尚无预测OHSS的金标准。本文报道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后并发OHSS的患者,在取卵后血清中CA125异常增高。本文旨在探讨血清CA125与OHSS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合文献报道的类似病例,分析CA125作为OHSS风险预测、对症治疗和随访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2071例SARS排除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排除病例的基本特征和排除的原因。方法 对2003年3~6月间北京市被排除的2071例临床诊断和疑似SARS病例进行分析;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ARS排除病例中男性约三分之二,女性约三分之一;职业以民工最多,其次为学生和离退休人员。排除日期的分布主要有三个高峰,6月7~13日是病例排除的高峰。患者从发病到排除的时间间隔呈现两个形状不同的峰,一个峰为发病后6~10天,另一个峰在发病后48~52天。有密切接触史的患者发病后50天方被排除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密切接触史的被排除病例。1211例病例有明确的更正诊断,所患疾病主要为肺炎、病毒性感冒、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疾病。结论 应该加强SARS的鉴别诊断,减少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服用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后发生异位妊娠的监测报告特点,为我国紧急避孕药的知情选择和安全性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对监测中心近期收集到的服用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后发生异位妊娠的1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并对报告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10例异位妊娠患者中,90. 0%有剖宫产史或流产/引产史,90. 0%用药时处于围排卵期。10例异位妊娠患者均为输卵管妊娠,就诊前均出现停经、阴道出血、下腹痛症状。10例报告质量均较高,但仍存在用药情况未描述清楚等问题。结论在规范使用紧急避孕药的同时,应警惕其异位妊娠的风险。医疗机构一旦接诊相关病例,应及时妥善处理并上报监测中心。  相似文献   

10.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辅助生殖技术中常见的具有潜在危险的医源性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以预防为主,所以早期发现是关键。由于OHSS为自限性疾病,及时诊断治疗及随访,对患者至关重要,但目前尚无预测OHSS的金标准。本文报道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后并发OHSS的患者,在取卵后血清中CA125异常增高。本文旨在探讨血清CA125与OHSS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合文献报道的类似病例,分析CA125作为OHSS风险预测、对症治疗和随访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本地区宫外孕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涟水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宫外孕患者的相关资料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在同一医院就诊的300例正常妊娠患者资料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地区宫外孕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不孕史(OR=7.564,P=0.001),盆腔炎史(OR=7.503,P=0.000),宫内节育器(OR=6.859,P=0.006),宫外孕史(OR=5.802,P=0.004),性传播疾病(OR=5.704,P=0.000),主动吸烟(≥10支/日)(OR=5.053,P=1.803)以及服用紧急避孕药(OR=3.612,P=0.009).但被动吸烟及主动吸烟(<10支/日)(均P>0.05)并没有增加宫外孕的发病率.结论 盆腔炎史、宫外孕史、不孕史、宫内放置节育器、服用紧急避孕药、性传播疾病史以及主动吸烟(≥10支/日)是宫外孕发病的危险因素,吸烟作为宫外孕的发病因素可能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电子烟可导致急性肺损伤, 其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后根据电子烟吸食史及弥漫性肺泡损伤的影像特征来确诊, 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本病例在患者及家属拒绝有创检查的情况下, 依据吸食电子烟病史及肺泡弥漫性损伤的影像特征, 排除其他病因后确诊, 及时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后,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本研究对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5例OHS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OHSS发生时间,将其分为早发组和晚发组,早发组患者为31例(31/55,56.4%),晚发组为24例(24/55,43.6%)。并比较两组间患者的特征和实验室资料。结果早发组注射HCG当日雌二醇水平高于晚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晚发组临床妊娠率(91.6%)、多胎妊娠率(16.7%)和重度OHSS率(41.6%)均高于早发组(P〈0.05)。结论早发OHSS,主要与在促排卵治疗过程中外源性HCG刺激有关;晚发OHSS,则更多与妊娠(尤其是多胎妊娠)产生的内源性HCG相关,更易发生重度OHSS。使用促排卵药物时,应注意预防OHSS,降低中、重度OHS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韦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36-337
目的:总结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OHSS临床资料。结果:OHSS发病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37岁,平均年龄为29.6岁。发病最早时间为使用HCG后2天,最长为30天,平均为9.37天。45例OHSS中重度12例、中度20例、轻度13例,45例中共妊娠29例(64.44%),其中单胎17例、双胎6例、三胎3例、宫外孕1例、流产2例,流产率为4.44%(2/45)。所有病例经严密观察,输白蛋白,扩容及放胸腹水等治疗后治愈。结论:防治OHSS的关键是在于预防,一旦发生OHSS经严密观察和及时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38例OHSS临床资料。结果:OHSS大多发生在应用促排卵药物后10~23天,年轻、身材瘦小、高免疫敏感性、PCOS为高危因素,经严密监护、输白蛋白或血浆、扩容及放腹水等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在促排卵药物的应用中,警惕发生OHSS的高危因素,能有效减少OHSS的发生,对中、重度OHSS患者应住院严密监护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雯  谢百兴  岳静  姚冬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327-2328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诊治要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OH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OHSS均发生在促排卵治疗后,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恶心、腹水、胸水、尿少、低蛋白血症等,50例患者经严密临护、输白蛋白、扩容、预防感染及放腹水等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采取治疗性人工流产。结论:OHSS是促排卵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医源性并发症,病史采集是避免造成OHSS患者误诊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一种外源性或内源性促性腺激素所致的综合征。主要与使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有关,偶见于使用氯米芬促排卵者,自然周期妊娠者较罕见。近年来,随着无排卵型不孕症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控制性超促排卵是必要步骤。OHSS渐渐成为辅助生殖技术(ART)最常见最具潜在危险的并发症。其不但影响胚胎着床发育,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生命。综述近几年来OHSS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妇女紧急避孕药使用现状,分析推广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方法:在北京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随机选择人工流产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对象深入访谈。结果:共调查403名,紧急避孕药知晓率达94.8%,62.5%的对象曾经用过紧急避孕药,但错误使用率达23.4%。紧急避孕药的使用与调查对象的教育程度、避孕和流产史以及性观念有关。结论:人工流产人群对紧急避孕药认识不足与错误认识现象并存,对紧急避孕药存在滥用情况,需通过有效手段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的各种因素。方法:以本院发生的56例轻、中、重度OHSS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进行超促排卵而未发生OHSS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不孕原因、不孕年限、血清性激素水平、B超监测卵泡数目、超促排卵方案及促性腺激素(Gn)用量等。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卵巢多囊样改变、采用HMG-HCG超促排卵方案、注射HCG当日E2水平和B超监测卵泡数为发生OHSS的高危因素。结论:促排卵过程中应遵循低剂量、个体化的原则,根据不同个体灵活选择促排卵方案,预防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彩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451-3453
目的:探讨应用盐酸二甲双胍配合促排卵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引起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不孕症门诊就诊的患者,分成PCOS组102例,调月经周期同时服盐酸二甲双胍2~3个月后,促排卵治疗;非PCOS组490例,对月经不调和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调月经周期同时治疗内分泌疾病2~3个月后,促排卵治疗。观察治疗后的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多胎妊娠和早期流产发生情况。结果:PCOS组的妊娠率、OHS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COS组,P<0.01;多胎发生情况也高于非PCOS组,P<0.01;早期流产的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二甲双胍配合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不孕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提高妊娠率,OHSS发生率在15%~16%,且程度较轻,结局良好。但是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时OHSS的发生和多胎妊娠很难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