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探讨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 用二倍琼脂稀释法检测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60株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随机筛选出11株对环丙沙星不同程度耐药菌,PCR扩增gyrA,gyrB,parC,parE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产物测序后分析.结果 6种药物的相对抗粪肠球菌活性(MIC50,MIC90)从强到弱为:妥舒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妥舒沙星抗菌活性最强,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抗菌活性最差;序列比较发现,有9株耐药株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在gyrA基因(6株)和parC基因(9株),其中编码gyrA的Ser83→Ile,Arg和编码parC的Ser80→Ile,Arg的密码子表现出高频突变,gyrB和parE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未发现gyrA突变单独存在,同时具gyrA和parC突变的MIC值是仅具parC突变菌株MIC值的4倍以上.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新品种妥舒沙星、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的抗粪肠球菌活性较老一代药物更强;粪肠球菌对老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gyrA基因83,87位突变及parC基因80,84位突变都可引起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但以parC基因80住突变为主;低耐药株往往是parC基因单位点突变,高耐药株同时合并有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耐氟喹诺酮大肠埃希菌gyrA/gyrB/parC/parE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筛选耐左氧氟沙星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gyrA/gyrB/parC/parE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双向测序,分析上述基因突变情况。结果PCR扩增耐菌株gyrA/gyrB/parC/parE基因,获得目的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氟喹诺酮耐药基因突变集中在gyrA基因83、87位ser→Leu、Asp→Asn突变;parC基因55位Ser→Leu突变,部分菌株尚存在62位Gln→Glu第二突变点;未发现gyrB、parE突变。结论靶位点gyrA和parC的改变,是本地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球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试验测定30株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球菌对环丙沙星的MIC。PCR法检测30株淋病奈瑟球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和parC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淋病奈瑟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到100%,所有耐氟喹诺酮菌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20株高水平耐氟喹诺酮菌(MIC≥mg/L)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和parC单(或双)位点突变。结论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gyrA和parC基因同时突变会导致耐药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耐氟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PA)的药敏情况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用Vitek32对110株PA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琼脂稀释法测定60株耐环丙沙星(CIP)的PA对CI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耐CIP的PA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耐药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最高(68.3%)。在60株耐CIP的PA中有42株(70.0%)耐药菌株发生gyrA基因的83位点突变,密码子发生ACC→ATC改变,编码83位氨基酸的碱基发生突变Thr→Ile(ACC→ATC),有38株(63.3%)耐药菌株发生parC基因87位点突变Ser→Leu(TCG→TTG),同时发生两种突变的共36株(60.0%)。结论耐氟喹诺酮类PA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并呈多重耐药,药物作用靶位gyrA和parC的基因突变为其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菌的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C亚单位(parC)基因突变与淋病奈瑟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淋病奈瑟菌30株,用E试验法检测其对6种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Nitrocefin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PCR扩增22株淋病奈瑟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和parC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大观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四环素、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3.3%、3.3%、33.3%、66.7%和100%。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17株(56.7%)。22株高水平耐氟喹诺酮菌(MIC≥4mg/L)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和parC单(或双)位点突变。结论: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分别有较高的耐药率。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志贺氏菌属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并研究其基因突变.方法 对收集西安地区2004年1月~2009年11月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粪便分离的98株志贺氏菌属,经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鏊定,Kirby-Bauer法测定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2种喹诺酮类药物药敏试验,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志贺氏菌属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26.5%(26/98);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3.9%(43/98),对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的有12株,占12.2%.对gyrA基因.对药株有93%(40/43)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100%(55/55)被Hinf I酶切;对parC基因,耐药株69.8%(30/43)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有69.2%(9/13)被Hinf Ⅰ酶切.测序结果 :耐药株中的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敏感株中则不存在突变.结论 西安地区志贺氏菌属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及菌株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喹诺酮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5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其对常规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gyrA和parC基因,并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测序方法验证;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PCR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2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仅对米诺环素和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分别为48.0%和32.0%,对多黏菌素B全部敏感[最低抑菌浓度(MIC)≤2μg/mL];所有菌株检出gyrA和parC基因,25株菌株均存在gyrA基因第83位密码子TCA→TTA突变(Ser→Leu),23株菌株存在parC基因第80位密码子TCG→TTG突变(Ser→Leu),2株菌株存在parC基因第84位GAA→GGA突变(Glu→Gly);REP-PCR显示,所测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耐喹诺酮类鲍氏不动杆菌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存在gyrA和parC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DNA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关系。方法选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且主动外排表型机制阴性的临床分离菌株19株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株10株,对其gyrA和parC的喹诺酮决定区域的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BLAST比对分析其氨基酸序列。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株耐药菌的gyrA和parC基因各有7株菌核苷酸发生了碱基替换改变但均为同义突变,有2株菌在gyrA基因中124位氨基酸发生了突变由谷氨酸变为天冬氨酸(GAA→GAC),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组中也同样有1株发生同样的突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主动外排泵、外膜的通透性降低有关,但与解旋酶和拓谱异构酶Ⅳ的靶位点改变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染色体介导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宋内志贺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36株宋内志贺菌进行耐药表型检测;PCR法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相关基因gyrA、gyrB、parC、parE,并对产物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36株志贺菌对萘啶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5.0%、30.5%、36.1%、16.7%;测序结果显示gyrA、gyrB、parC、parE的突变率为90.9%、45.5%、66.7%和24.2%。结论宋内志贺菌的gyrA基因突变是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gyrA和parC的基因突变有协同作用,是引起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水平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DNA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关系。方法选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且主动外排表型机制阴性的临床分离菌株19株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株10株,对其gyrA和parC的喹诺酮决定区域的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BLAST比对分析其氨基酸序列。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株耐药菌的gyrA和parC基因各有7株菌核苷酸发生了碱基替换改变但均为同义突变,有2株菌在gyrA基因中124位氨基酸发生了突变由谷氨酸变为天冬氨酸(GAA→GAC),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组中也同样有1株发生同样的突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主动外排泵、外膜的通透性降低有关,但与解旋酶和拓谱异构酶Ⅳ的靶位点改变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C亚单位(parC)基因突变与志贺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志贺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parC基因并挑选11株菌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分析突变位点与药敏结果的关系。结果11株扩增片段测序结果显示,9株耐萘啶酸菌均在gyrA 83位发生有意义突变TCG(Ser)→TTG(Leu),宋内志贺菌未发生parC基因突变,5株耐萘啶酸、诺氟沙星和/或环丙沙星中介敏感福氏志贺菌在parC 80位发生有意义突变AGC(Ser)→ATC(Ile)。结论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福氏志贺菌比宋内志贺菌更耐此类药物,靶酶基因突变是其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之一,gyrA Ser83→Leu突变是导致志贺菌临床株对萘啶酸耐药的关键突变。parC基因突变在gyrA基因突变的基础上才会发生,parC突变可能引起诺氟沙星和/或环丙沙星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与其染色体上gyrA和parC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对90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基因外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PCR扩增鲍曼不动杆菌的gyrA和parC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HPLC检测及DNA测序。结果 9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耐药率分别为63.3%和60.0%;同源性分析可分成9种基因型,90株扩增出了343bp的gyrA基因和327bp的parC基因产物。9种基因型中,3种表型耐药的基因型PCR产物经DHPLC检测均出现异常双峰或者多峰。测序证实gyrA基因存在83位Ser→Leu突变,parC基因在80位同样出现Ser→Leu突变,同时parC基因还存在多个位点的同义突变;敏感株运用DHPLC检测只出现单峰,测序未发现突变。结论运用DHPLC检测可以快速发现细菌耐药基因的突变,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的高频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宋内志贺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探讨染色体介导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C亚单位(parC)基因突变或(和)质粒介导qnrA基因存在与宋内志贺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相关性.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对58株宋内志贺菌进行耐药性检测;PCR法检测宋内志贺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parC基因,并根据药敏结果 挑选5株菌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PCR法扩增qnrA基因片段.分析宋内志贺菌gyrA、parC基因突变或(和)qnrA基因存在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宋内志贺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高达94.8%.58株宋内志贺菌中,8株检出qnrA基因,5株测序gyrA、parC基因的菌株中,4株萘啶酸耐药菌株均在gyrA 83位发生有义突变TCG(Ser)→TTG(Leu),但未发生parC基因突变,gyrA基因突变菌株对萘啶酸全耐药.qnrA基因阳性菌株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抑菌圈中位数比较都缩小;对NAL、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qnrA基因阴性菌株(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yrA Ser83分→Leu突变是导致宋内志贺菌临床分离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关键突变,宋内志贺菌若携带质粒介导qnrA基因则会导致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下降,若两者同存也可引起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增强,除萘啶酸耐药外对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也可呈中介.  相似文献   

14.
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及氟喹诺酮耐药基因突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地区淋病奈瑟菌(NG)流行株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NG的耐药性特点,为淋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纸片扩散法检测108株NG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产色头孢硝噻吩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G gyrA和parC基因的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序列并作测序分析。结果 108株NG中检出84株对青霉素耐药(77.8%),由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NG(PPNG)为60株(55.6%);四环素耐药率为61.1%,其中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NG(TRNG)为28株,占25.9%;环丙沙星耐药率为83.3%;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的耐药菌株。耐氟喹诺酮的22株NG均发生gyrA基因的91、95氨基酸位点突变,原91位氨基酸全部由丝氨酸转变为苯丙氨酸,parC基因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分别为86、87和91。结论 青霉素、四环素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已不宜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常规药物;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基因检测分析证明了NG gyrA和parC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30株的遗传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高水平耐药的机制。方法 :用Etest法筛选出 30株环丙沙星高水平耐药 (MIC>32 μg/ml)的临床大肠埃希菌株 ;用梯度平皿法测定诺氟沙星、四环素、氯霉素和氨苄西林的MIC ;己烷和环己烷用来研究菌株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gyrA、parC、gyrB 3种基因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域 (QRDR)并测序。利用Westernblot和Northernblot检测通用调节子 (marA、soxS)和主动外排蛋白AcrA的表达。结果 :30株菌中 ,2 9株多重耐药 ,19株耐受环己烷。所有菌株的 gyrA有双突变 ,即第 83位的丝氨酸变为亮氨酸 ,87位的天冬氨酸替换为天冬酰胺或酪氨酸 ;6株还有第 3个突变 ,即 93位的丙氨酸变为苏氨酸或丝氨酸。在 parC基因上 ,2 4株菌有单突变 ,或是 80位的丝氨酸变为异亮氨酸 (n =2 1) ,或是 84位的谷氨酸变为赖氨酸 (n =3) ;其他 6株菌除了 80位的突变外 ,合并有另一突变 (3株 84位谷氨酸变为甘氨酸 ,3株 10 8位的丙氨酸变为缬氨酸 )。gyrB基因未发现氨基酸的改变。在所有的菌株中未发现marA和soxS表达增加。 19株高产AcrA ,这些菌同时耐受环己烷 ;当诺氟沙星MIC >32 μg/ml时 ,更多的菌高产AcrA(分别为 17/2 4和 2 /6 )。结论 :靶位点 gyrA和 parC的改变 ,是这组细菌对本院氟喹诺  相似文献   

16.
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及氟喹诺酮耐药基因突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淋病奈瑟菌(NG)流行株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NG的耐药性特点,为淋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纸片扩散法检测108株NG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产色头孢硝噻吩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GgyrA和parC基因的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序列并作测序分析。结果108株NG中检出84株对青霉素耐药(77.8%),由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NG(PPNG)为60株(55.6%);四环素耐药率为61.1%,其中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NG(TRNG)为28株,占25.9%;环丙沙星耐药率为83.3%;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的耐药菌株。耐氟喹诺酮的22株NG均发生gyrA基因的91、95氨基酸位点突变,原91位氨基酸全部由丝氨酸转变为苯丙氨酸,parC基因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分别为86、87和91。结论青霉素、四环素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已不宜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常规药物;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基因检测分析证明了NGgyrA和parC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 C亚单位(parC)基因突变与志贺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志贺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parC基因并挑选11株菌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分析突变位点与药敏结果的关系。结果11株扩增片段测序结果显示,9株耐萘啶酸菌均在gyrA83位发生有意义突变TCG(Ser)→TTG(Leu),宋内志贺菌未发生parC基因突变,5株耐萘啶酸、诺氟沙星和/或环丙沙星中介敏感福氏志贺菌在parC80位发生有意义突变AGC(Ser)→ATc(Ile)。结论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福氏志贺菌比宋内志贺菌更耐此类药物,靶酶基因突变是其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之一,gyrA Ser83→Leu突变是导致志贺菌临床株对萘啶酸耐药的关键突变。parC基因突变在gyrA基因突变的基础上才会发生,parC突变可能引起诺氟沙星和/或环丙沙星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环丙沙星不敏感化脓性链球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同源性.方法 对2012年3月北京地区分离自猩红热患者的48株化脓性链球菌采用稀释法检测环丙沙星及临床常用7种抗生素的MIC.对环丙沙星MIC ≥4 mg/L的13株化脓性链球菌检测氟喹诺酮染色体介导的耐药基因gyrA,gyrB,parC,parE的突变,同时以环丙沙星MIC≤0.25 mg/L的4株化脓性链球菌做比对.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自北京不同地区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化脓性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四环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7% (44/48)、91.7% (44/48)和89.6% (43/48).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MIC50分别为2 mg/L、1 mg/L和≤0.25 mg/L;MIC90分别为4 mg/L、2 mg/L和0.5 mg/L.48株化脓性链球菌中有12株对环丙沙星MIC为4 mg/L,1株MIC为8 mg/L,菌株来自北京朝阳区.对这13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2株在parC基因上出现79位丝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或酪氨酸(Ser79Phe/Tyr),10株在parC基因的121位出现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Ala121Val).发现1株在parC基因上Ser79Phe突变合并parE基因上371位丝氨酸突变为亮氨酸(Ser371Leu)的化脓性链球菌,但该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未显著增高(MIC=4 mg/L).17株试验菌株的PFGE结果显示为7个克隆,其中克隆A均为环丙沙星MIC≥4 mg/L的菌株,主要分布在朝阳区、大兴区、丰台区、顺义区和石景山区,占MIC≥4 mg/L菌株的69.2%.克隆C菌株也为环丙沙星MIC ≥4 mg/L菌株,均分布在怀柔区.克隆B、D、E、F和G分别分散在不同地区.结论 parC基因突变是北京地区分离的化脓性链球菌对环丙沙星MIC略有升高的主要原因,PFGE分析显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在北京部分地区有小范围流行.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分 离气单胞菌属细茵(Aeromonas spp.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从北京友谊医院2017年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的气单胞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提取菌株核酸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气单胞茵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resistancedeter mining region, QRDR)及喹诺酮耐药质粒相关( 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PMQR)基因。结果共收集 111株气单胞菌,其中7株(6.3%)对萘啶酸(NAL)和环丙沙星(CIP )均耐药,54株(48.6%)对NAL耐药但对CIP敏感,50株(45.0%)对NAL和CIP均敏感。QRDR测序结果显示,NAL耐药菌株gyrA基因第83位发生丝氨酸(Ser)突变,突变为异亮氨酸(le)、缬氨酸(Val)或酪氨酸(Tyr)。对NAL-CIP耐药的菌株中,除了 gyrA基因突变外,parC基因第87位Ser突变为Ile。 CIP 敏感的104株菌株中,仅有7株parC基因第87位Ser突变。PMQR基因检测结果显示,QnrS基因检出率为7.2%(8株) ,aac(6'')-lb-cr 基因检出率为6.3%(7株),且QnrS和aac(6'' )-1b-cr基因检出 主要集中在CIP耐药菌株中,CIP耐药菌株PMQR基因检出率为85.7%。结论气单胞菌喹诺酮低水平耐药主要与 gyrA基因第第83位突变或QnurS基因有关。gyrA基因第83位突变和parC基因第87位突变Ser87lle联合PMQR基因存在时,可能与气单胞茵对喹诺酮的高水平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及氟喹诺酮类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parC、gyrA两种氟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70株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多重耐药,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1.4%、50.0%,其余11种的耐药率在10.0%~100.0%.在7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9(55.7%)株分离菌检出parC基因,18(25.7%)株分离菌检出gyrA基因.结论 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严重,携带parC和gyrA基因是本组试验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