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参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予以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元药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通元药灸治疗。1次/d,30 min/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 33%,治疗组为90. 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通元药灸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动点腧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本体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点腧穴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分及上肢日常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STEF评分、MBI评分均明显上升(P0.01),且治疗组上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0%,对照组为72.7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和常规康复训练均有利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本体感觉障碍的恢复,可有效升高患者的FMA评分、STEF评分、MBI评分,运动点腧穴经皮穴位电刺激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靳三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靳三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MAS分级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ADL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靳三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精细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肌张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徐磊  华启海  阎兴洲  江勇  王敏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745-1747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为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中风偏瘫患者53例,所有病例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急诊内科的住院患者。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计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治疗后采用运动功能(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简称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选择统计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的FMA评分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MA评分和ADL评分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灸、康复训练均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针灸结合康复训练较单纯的康复训练更有效,能更好地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1例中风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结束后进行患肢肢体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至12周。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 Barthel指数(MBI)及生存质量评分(SS-QOL)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 MBI及SS-QOL评分的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 MBI及SS-QOL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12周时,2组患者的FMA、 MBI及SS-QOL评分也均较基线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重要手段,作用效果持续,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灸百会穴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偏瘫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体针加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艾灸百会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评估运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NS评分均明显降低,MBI评分及FMA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升(P0.05);治疗组运动能力(FMA评分)显著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分)显著改善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百会穴联合体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患者运动能力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予以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自我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自我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自我康复训练,2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FIM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予以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自我康复训练,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以及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在颅脑损伤运动障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206例颅脑损伤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3)和对照组(n=103)。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疗效、Glasgow结局量表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5%,显著高于对照组83.50%(P0.05)。治疗组Glasgow结局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颅脑损伤运动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以腹针加运动疗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气旁、滑肉门、外陵。针刺完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24次。对照组以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运动疗法的手法及疗程同观察组。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四肢FMA评分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MA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2.
王儆  程红 《中医学报》2019,34(4):877-880
目的:观察芒针合谷透后溪穴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手部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中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芒针合谷透后溪穴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手肌力部分(neurological impairment degree of hand muscle strength,NDS)评分、Fugl-Meyer手功能部分(Fugl-Meyer hand function,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DS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D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进食、洗澡和修饰等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合谷透后溪穴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手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悬吊循经弹拨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悬吊循经弹拨法,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次/d,5 d为1疗程,连续治疗8个疗程。8个疗程后,应用肩手综合征(SHS)评估量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治疗效果和统计分析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86.96%,对照组有效率78.26%,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HS、FMA、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循经弹拨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风偏瘫的治疗方法.方法 61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仅进行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2组均1次/d,40 min/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休息5d,继续下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患肢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①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肢肢体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比较,治疗组的FMA及MBI经2个疗程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电针联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王富莊"偏瘫十针"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及肢体血流的变化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方式,治疗组在功能锻炼基础上施行"偏瘫十针"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分别采用Ful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巴氏指数评分量表(MBI)、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肢体血流指标[正向峰流速(PFV)、反向峰流速(PRV)、平均流速(MV)]。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及BB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血流指标PFV、PRV及M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王富莊"偏瘫十针"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可以明显加快患者肢体的血流速度,提高患者肢体的运动能力,更好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将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98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穴位疗法,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手肿胀评定、上肢功能评定表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和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肩膀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和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和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7%,与对照组的7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通窍活血汤联合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筛选出的69例患者纳入临床观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药组、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比较其日常生活能力,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评分(MAS)比较其患肢肌张力状况,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比较其运动功能情况,且比较各组之间临床疗效,记录各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高于中药组的73.9%及对照组的5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MBI、MAS、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和观察组MBI、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于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和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于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夹脊穴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情况,提高患者肢体行动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采用计算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屈指浅肌、伸指肌表面肌电水平,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屈指浅肌、伸指肌表面肌电水平及FMA量表评分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表面肌电水平及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热敏灸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手软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后手软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配合头针治疗,治疗组配合头针结合热敏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 d,间隔1 d,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30/33),对照组为81.25%(2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热敏灸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手软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杨天玉  谢腾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5):98-100+10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偏瘫复原汤,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BI、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