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与年龄密切相关的全身性骨代谢失常疾病,对老年人群的健康产生较大威胁,其诱发因素为骨形成和骨吸收代谢平衡轴被打破而导致骨稳态环境发生改变.外泌体是细胞外一种微小的膜性囊泡,作为细胞间的交流工具在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流过程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效应产生外泌体并广泛参与骨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2.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具有正相关,高胆固醇血症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可导致骨密度下降,促进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是维持骨动态平衡主要的骨代谢细胞,而胆固醇对骨代谢细胞的功能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综述胆固醇和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形成及活性的影响,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是多种细胞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主动分泌到细胞外的纳米级囊泡,富含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与传递.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外泌体能通过信号蛋白、miRNAs等调控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介导骨生成和骨吸收过程,在多种骨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相互作用对骨重塑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骼是一个动态活性组织,它通过持续的重塑来维持其矿化平衡及自身的结构完整。在骨重塑的过程中,协调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活性,能保持骨重塑过程的动态耦联平衡,其中成骨细胞(骨形成功能)和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在骨重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相互调节在骨重塑过程实现骨形成和骨吸收平衡的基础。两组细胞实现细胞间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方式:直接接触,分泌旁分泌因子及细胞与骨基质作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3种相互作用方式对骨重塑过程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易增加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在于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之间的动态失衡,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探索新型治疗策略意义重大。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可通过旁分泌途径产生的外泌体参与骨代谢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修复并调控骨相关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功能,促进血管再生与调节免疫炎性反应,有望成为未来治疗骨质疏松的新方向。本文对MSC源性外泌体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探究其实现治疗效应的潜在机制,分析其优势与可行性,旨在为MSC源性外泌体在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综述干细胞源的外泌体和自噬在心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提示外泌体是一种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膜性囊泡,含有大量的miRNA,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并调节其功能。自噬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降解机制,细胞内的自噬可以通过溶酶体途径清除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维持细胞稳态。干细胞源的外泌体可以调控细胞自噬,对心肌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细胞可通过细胞外囊泡,也称为外泌体(extracellular vesicles)将自身物质或代谢产物释放到细胞外。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细菌也可以产生包裹许多大分子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DNA和RNA等)的外泌体,并且细菌外泌体与细菌生存发育及细菌介导的种内和种间相互作用等多种生物学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研究人员还发现,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均可产生包含DNA的外泌体,细菌外泌体DNA可发挥介导水平基因的转移、协助生物膜形成及刺激免疫调节机制等生物学功能。本文针对细菌外泌体DNA的产生方式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使读者更为深入地了解细菌外泌体DNA,推动对细菌外泌体DNA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破骨细胞成熟和活化以及骨吸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破骨细胞(OC)分化成熟和骨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成骨细胞(OB)在OC产生和功能调控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由单核前体分化发育成OC是在OB分泌细胞因子如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IL)-11、IL-6等提供微环境和胞膜上破骨细胞分化分子直接指导下完成的。OC骨吸收同样有OB参与,表现在骨形成中分泌基质活性分子,如骨钙素、骨桥蛋白等对OC移行粘附,皱折缘形成、泌酸和酶等功能的调控方面。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可为骨质疏松症等骨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多种运动方式被证明可以改善骨代谢、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运动通过刺激肌肉组织、脂肪组织和骨组织分泌多种因子,对骨代谢进行调控,还可能通过传递机械负荷、激活棕色脂肪组织以及促进骨细胞自噬改善骨代谢。本文综述运动过程中肌肉、脂肪和骨组织三者在骨代谢方面的作用,探讨运动促进骨代谢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外泌体是指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直径在40~130 nm范围内的纳米膜性细胞外小泡~([1])。外泌体广泛存在于唾液、羊水、血液、尿液、母乳、脑脊液中~([2])。研究表明,这种细胞外小泡是细胞分泌的代谢废物。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了它是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媒介,参与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活动~([3])。外泌体参与炎症过程,在许多病理状态如癌症、炎症性肠病、2型糖尿病、肥胖症、类风湿关节炎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4])。外泌体亦可通过内吞或与受体细胞膜融合,由膜结合蛋白相互作用,释放mRNA和蛋白质~([5])。同时,其携带的来自亲代细胞的mRNAs、miRNAs和蛋白质,是旁分泌信号和细胞间通讯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1.
破骨细胞凋亡与骨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 ,是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稳定 ,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死亡。随着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发现细胞凋亡与多细胞有机体的个体发育、调控、正常生理活动的维持、某些疾病的发生及其细胞恶变均有密切关系〔1〕。近年研究表明 ,破骨细胞凋亡在骨代谢调控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骨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破骨细胞凋亡表现  骨的新陈代谢表现为旧骨不断被吸收 ,新骨随之持续形成 ,即骨重建。承担骨重建的基本多细胞单位 (basicmulticellularunit,…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是一种几乎所有细胞都能分泌的胞外小泡,在细胞和器官之间运输脂质、蛋白质和核酸。作为一种天然细胞间通信器,外泌体广泛分布在生物体液中。外泌体中的微小RNA(mi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具有成为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外泌体中miRNA在肺癌诊断、预后评估及药物疗效预测中的作...  相似文献   

13.
正外泌体(exosomes)是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直径为30~100 nm的微小囊泡,是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调控过程后由细胞主动分泌的一种物质。外泌体的产生和分泌受多种蛋白质精确调节[1]。在正常或应激条件下,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都可以分泌外泌体,如网织红细胞、树突状细胞、脂肪细胞、内皮及上皮细胞等。与来源同一组织器官类型的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能分泌更多的外泌体。  相似文献   

14.
正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绝大多数细胞均能够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微囊泡。外泌体分泌细胞中核内体生成多泡小体,多泡小体与细胞膜融合将外泌体释放到细胞外。因此,外泌体可选择性携带、转运母细胞的胞内成分,如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因而具有强大的生物学功能~[1]。被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的外泌体可直接被邻近细胞摄取或随体液到达远处部位再被其他细胞摄取,进而改变受体细胞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在细胞间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尝试使用添加无外泌体血清(E x o s o m e-d e p l e t e d F B S)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并提取外泌体,比较无外泌体血清和传统的无血清两种不同的培养条件对结肠癌H C T116细胞外泌体分泌的影响,旨在优化外泌体提取条件,使之有利于后续功能研究.方法:采用提取前24 h无血清和添加无外泌体血清培养基培养结肠癌细胞,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培养条件下细胞的生长和形态,用超速离心法分步提取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中的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外泌体的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外泌体标志蛋白,以及纳米颗粒追踪计数分析外泌体大小和含量.结果:与无血清培养条件相比,添加无外泌体血清培养的HCT116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无明显死亡现象.两种培养条件分泌的外泌体形态相近,均呈圆形或椭圆形,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的小囊泡,直径为40-100 nm.无外泌体血清培养条件分泌的外泌体大约是无血清培养的6倍,二种培养条件下提取的外泌体直径均为90 nm左右,与电镜结果一致.两种培养条件提取的外泌体中均检测到HSP70和CD63外泌体标志蛋白.结论:添加无外泌体血清培养HCT116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与无血清培养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添加无外泌体血清培养的细胞状态比无血清培养的细胞状态好,外泌体的分泌可能更接近生理条件下的生长环境,分泌的外泌体数量更多,因此无外泌体血清培养条件较无血清培养更适合结肠癌来源外泌体的提取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低氧环境下分泌的外泌体对同源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差速超速离心法提取低氧环境下人肝癌细胞(HHCC)分泌的外泌体,通过投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的形态学特征,Western印迹检测外泌体特异性蛋白表达.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  相似文献   

17.
骨代谢与TGF-β1、BMP-2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杨丽  张荣华  朱晓峰  蔡宇  黄丰 《山东医药》2004,44(15):57-58
正常骨代谢周期中,破骨细胞(OC)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OB)的骨形成相互偶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不断进行骨重建。当OC的骨吸收相对增强或OB的骨形成相对减弱,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质丢失时,将导致骨质疏松。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因子在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细胞因子调控骨代谢过程中OB和OC的分化、增殖与功能活性,并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细胞黏附方式在骨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和骨形成蛋白- 2 (BMP- 2 )即是其中重要的骨形成因子。TGF-β是一个大…  相似文献   

18.
李方方  李东阳  赵红 《山东医药》2014,(29):106-108
肥胖是由于脂肪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且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基础研究表明,肥胖和骨质疏松症有一定联系,两者存在多种重要分子和细胞信号通路。如脂肪组织可以通过脂肪细胞因子和旁分泌两种途径作用于骨组织。以往研究显示,肥胖与骨密度( BMD)呈正相关,可预防骨质疏松症,降低骨折风险。但近年研究发现,脂肪组织过度增加并不能预防骨折的发生。 Hsu等研究显示,体质量固定的情况下,体脂含量与BMD呈负相关;体脂含量高的个体发生BMD下降、骨质疏松和骨折的概率上升。两者关系错综复杂,本文结合文献就肥胖对骨质疏松症分子水平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肝脏有许多参与骨代谢的调节因子,这些因子对维生素贮存和分泌起重要作用。肝脏通过产生和分泌胆汁,影响维生素K、维生素D 和钙的吸收,同时在数种调钙素的代谢中也起作用,因此,慢性肝病、肝功不全患者可并发骨疾患。肝性骨营养不良是指在晚期慢性肝病或胆汁郁积性疾病并发的代谢性骨病,主要包括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0.
胃黏膜按泌酸功能可分为泌酸腺区和不分泌盐酸(HCI)的幽门腺区。泌酸腺区黏膜主要分布于胃体和胃底,腺体内含有具有分泌HCI功能的壁细胞。壁细胞分泌HCl是胞内H+-K+-ATP酶作用的结果,与壁细胞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