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4年8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64例,纳入冠心病组;另外选择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21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各种形式胆红素和尿酸、血脂水平,同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男性冠心病患者UA、TBIL、DBIL、IBIL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冠心病患者(P0.05)。多支病变患者血UA、TBIL、DBIL、IBIL水平明显低于双支病变患者及单支病变患者(P0.05),双支病变患者血UA、TBIL、DBIL、IBIL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结论血UA的升高和胆红素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生及病情加重密切相关,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TBIL、DBIL、IBIL)水平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01至2017-06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急诊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65例。根据总胆红素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第1四分位组(TBIL≤10μmol/L),第2四分位组(10μmol/LTBiL≤12μmol/L),第3四分位组(12μmol/LTBil≤16μmol/L),第4四分位组(TBil16μmol/L),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生化、凝血分析化验,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冠脉造影检查并进行评分。结果 4组间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Gensini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四分位组年龄大约第3四分位组和第4四分位组(P0.05);第4四分位组LDL-C高于第1、2、3四分位组(P0.01),第2、3、4四分位组Gensini评分均低于第1四分位组(P0.01),第3四分位组Gensini评分低于第4四分位组(P0.01)。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均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1),TBIL、DBIL与TC、LDL-C呈负相关(P0.01),与HDL-C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血清直接胆红素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心梗病人Gensini评分有关,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越高,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血清胆红素可能为冠心病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血清尿酸 胆红素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胆红素(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CHD发生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12例CHD患者为冠心病组,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空腹抽血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UA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血浆Fib浓度,应用公式计算出间接胆红素(IBIL)浓度,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UA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IBIL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BIL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清UA、BIL及Fib与CHD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浓度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 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5例CHD患者及5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结果CHD组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TBIL、IBIL均显著减少(P<0.01),LDL-C显著升高(P<0.01),TG有明显升高(P<0.05),DBIL、T℃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CHD组恢复期血清TBIL、IBIL较发作期明显升高(P<0.05);CHD组恢复期血清TBIL、IBIL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胆红素、尿酸(UA)和血脂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冠心病组(n=186)和健康对照组(n=102)空腹血清标本,分别测定CRP、总胆红索(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uA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 冠心病组CRP,UA、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TBIL、IBIL、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TC、DBIL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RP、胆红素、UA和血脂检测对冠心病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其检测在冠心病事件中的意义,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探索新思路。方法 10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67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GGT,LDL-C及胆红素水平,比较2组检测结果的差异,对血清GGT,LDL-C及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血清GGT和LDL-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LDL-C、低IBIL及低TBIL为筛选出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结论血清GGT和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负相关。高LDL-C水平、低IBIL及低TBIL水平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血清尿酸、胆红素和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与胆红素(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CHD)发生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并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12例冠心病(CHD)患者为冠心病组,正常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空腹抽血检测两组的血清UA与TBIL、DBIL及血浆Fib浓度,应用公式计算出IBIL浓度,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UA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Fib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BIL、IBIL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DBIL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清尿酸(UA)与胆红素(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同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与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3-2014年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冠脉造影接受支架植入治疗,并于术后6月到12月之间再次入院行冠脉造影复查的24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支架内有无再狭窄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血清总胆红素(TBIL)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组(9.93±3.871μmol/L)水平低于无再狭窄组(12.08±4.67) μmol/L,(P=0.000),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组(3.17±1.60) μmoL/L水平低于无再狭窄组(3.89±1.83)μmol/L,(P =0.002),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组(6.76±2.82)μmol/L水平低于无再狭窄组(8.17±3.39)μmol/L,(P =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L、DBIL、IBIL与再狭窄呈负相关,(P<0.05),血清胆红素越低,再狭窄发生率越高.结论 冠心病再狭窄患者血清TBIL、DBIL、IBIL偏低,再狭窄与血清TBIL、DBIL、IBIL相关性高.术前TBIL、DBIL、IBIL可作为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95例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胆红素水平,同时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形态分为无斑块组、动脉硬化组以及斑块形成组,观察三组间血清胆红素是否有差异。结果动脉硬化组的TBIL、DBIL和IBIL水平分别为(10.26±3.79)mmol/L、(2.76±1.97)mmol/L和(7.90±3.39)mmol/L,斑块形成组的TBIL、DBIL和IBIL水平分别为(10.87±2.55)mmol/L、(2.35±1.13)mmol/L和(8.53±1.99)mmol/L,无斑块组的TBIL、DBIL和IBIL水平分别为(13.69±4.62)mmol/L、(2.67±1.01)mmol/L和(11.03±4.05)mmol/L,动脉硬化组、斑块形成组的T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无斑块组(P<0.05),而动脉硬化组与斑块形成组间TIBL、IBIL及DBIL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颈动脉IMT值与TBIL(r=-0.272,P=0.008)和IBIL(r=-0.277,P=0.007)水平存在负相关。结论低水平胆红素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但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胆红素的降低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C、LDL-C、Hcy、UA水平变化与冠心病患者SYNTAX评分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20例,根据SYNTAX评分分为高危组72例(SYNTAX评分≥33分)、中危组80例(SYNTAX评分为23~32分)、低危组68例(SYNTAX评分≤22分)。比较各组血清TC、LDL-C、UA、Hcy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血清TC、LDL-C、UA、Hcy水平与SYNTAX评分的关系。结果:三组间血清UA、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清UA、Hcy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中危组(P0.05);中危组血清UA、Hcy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血清UA、Hcy水平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UA、Hcy水平升高可增加冠心病风险,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患者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从而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对CHD患者PCI术后冠脉再狭窄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79例PCI术后1年行冠脉造影术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冠脉造影显示是否出现再狭窄将其分为观察组(n=34,PCI术后1年冠脉出现再狭窄)和对照组(n=145,PCI术后1年冠脉未出现再狭窄).记录患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D-D)、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支架数量.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冠脉造影患者冠脉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FPG、TC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TBIL、DBIL、I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支架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高血糖、高总胆固醇,低血清TBIL、DBIL、IBIL水平,支架直径小为CHD患者PCI术后1年冠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血清TBIL、DBIL、IBIL水平为CHD患者PCI术后1年冠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CI术后检测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对预测CHD患者冠脉再狭窄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探肾病综合征(NS)的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与其血胆红素的关系.方法 患儿禁食6h,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 (APOA).结果 NS组血清中TBIL、DBIL、IBI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肾炎组;NS组血清中TG、CHO、LDL、APOB、LDL-C、APO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肾炎组(P<0.01);胆红素与TG、CHO采用相关性分析:TBIL与CHO、TG呈负相关(r=-0.55、P<0.01;r=-0.41,P<0.01);DBIL与CHO、TG呈负相关(r=-0.61,P<0.01;r=-0.45,P<0.01);IBIL与CHO、TG呈负相关(r=-0.52,P<0.01;r=-0.36,P<0.01).结论 胆红素水平与NS患者血脂的高低呈负相关,NS的血胆红素水平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及间接胆红素(DBIL、IBIL)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517例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根据UACR分成三组,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27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167例,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76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法比较三组间血清TBIL、DBIL、IBIL的差异,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B组、C组分别与A组相比,TBIL、DBIL、IBIL水平明显下降;C组与B组相比,TBIL、DBIL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在UACR30 mg/g人群中,UACR的相关分析表明:UACR与病程、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血肌酐(CR)、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UACR与TBIL、DBIL、IBIL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可能是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甲胎蛋白(AFP)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儿科收治的258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32例病理性患儿纳入病理组,126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纳入生理组,选择同期的50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病理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比较各组新生儿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CRP、AFP水平。结果病理组治疗前和生理组的TBIL、DBIL、IBIL、AF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治疗前的TBIL、DBIL、IBIL、AFP水平均明显高于生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治疗前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治疗后TBIL、DBIL、IBIL、CRP、AF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病理组患儿中,血清CRP水平与血清TBIL、IBIL水平,血清AFP水平与血清TBIL、DBIL、IBIL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黄疸新生儿的血清CRP、AFP水平均会异常上升,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变化更为明显,对于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及其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孝玄  黄怡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28-1630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将112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水平,并对胆红素与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TC、TG和LDL-C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与血脂相关,可能参与血脂代谢。低胆红素血症易患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 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与 4 5例对照者的血清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间接胆红素 (IBIL)浓度以及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 C)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TBIL、IBIL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DBIL浓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TBIL、DBIL分别与TG、VLDL C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老年人血清胆红素浓度的降低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血清胆红素与血脂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红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卒中严重性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AIS住院患者616例(AIS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非脑卒中住院患者66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AIS患者进行CISS分型,比较各亚型间胆红素水平。将AIS患者分为胆红素升高组和胆红素正常组,比较两组入院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好转率。结果 AIS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为A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6,95%CI 1.012~1.041,P0.001)。CISS各亚型间TBIL、DBIL、IBIL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胆红素升高组入院NIHSS评分大于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NIHSS评分、神经功能好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IS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与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是AIS发病的危险因素;胆红素水平在CISS亚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对AIS患者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血清中相对较低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高尿酸(UA)血症与CHD密切相关,已有学者提出低胆红素(BIL)、高UA血症可能是CHD的新的危险因素。本文对76例CHD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非CHD)的TBIL、DBIL、IBIL和UA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与血清胆红素、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77例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测定其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43例结果进行比较.老年脑梗死组再分为二个亚组:脑血栓形成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二个亚组间再进行以上参数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TBIL、IBI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L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DBIL、TC、TG差异无显著性.两亚组比较结果脑血栓形成组血清TBIL、IBIL水平显著低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P<0.01).两组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非瓣膜性房颤等危险因素上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DBIL、TC、TG、Lp(a)的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 胆红素降低,Lp(a)水平升高与血栓性脑梗死有一定相关性,是预测脑梗死危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血清胆红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测定4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颈动脉斑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oxLDL的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部血管检测,并与4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TBIL、IBIL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oxLDL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BIL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血清TBIL、IBIL与oxLDL成负相关(r分别=-0.950 0、-0.957 0;P<0.001).结论:低水平胆红素及高水平oxLDL对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斑块内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