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期动态增强MRI(DCE-MRI)用于同步放化疗宫颈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经过病理学确诊拟行同步放化疗的73例宫颈癌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通过DCE-MRI进行检查,结合放化疗效果分成完全缓解(CR组)、部分缓解(PR组)两组,比较两组DCE-MRI检查期间的强化时间均值(MTE)、达峰时间(TTP)、下降斜率最大值(MSD)、上升斜率最大值(MSI)和负性积分(NEI)等指标变化率以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型,并分析各项指标和放化疗后肿瘤缩小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放化疗后,CR组的MTE变化率低于PR组(P <0.05),TTP、MSD、MSI、NEI变化率及肿瘤缩小率均高出PR组(P <0.05)。相关性分析发现,TTP、NEI变化率与肿瘤缩小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放化疗后,CR组的TIC分型中Ⅰ型比例高于PR组,Ⅲ型比例低于PR组(P <0.05)。结论 DCE-MRI在同步放化疗宫颈癌疗效评估中具备一定价值,其中TTP和NEI的价值最高,两项指标变化率越大,放化疗效果越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DC值评价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收集31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行常规MRI及DWI扫描。以治疗结束作为疗效评价时间点,应用WHO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修订版(version1.1)》进行疗效评价,将患者分为反应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与无反应组(病变稳定和病变进展)。2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率(△ADC)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出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反应组21例(67.7%),无反应组10例(32.3%)。治疗前2组肿瘤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11次时的反应组ADC值、△ADC(△ADC_(11))均明显高于无反应组(均P0.05)。△ADC_(11)治疗反应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38,当△ADC_(11)值为11.593%时,判定治疗是否有效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76.9%。非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_(11)是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敏感程度的独立预后因素,其相对风险度为1.108(P0.05)。结论:DWI对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早期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ADC_(11)可作为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放化疗敏感性的最佳指标和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一致运动序列(IVIM)在预测和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效果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62例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同步顺铂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MRI常规序列和双指数模型的IVIM序列扫描.测量治疗前后肿瘤最大径并根据疗效进行分组,测量并比较治疗前不同疗效组间IVIM参数值差异和各组治疗前后参数值差异.结果 (1)肿瘤稳定(SD)组治疗后ADC、D值高于治疗前(P=0.016,0.001);(2)肿瘤部分缓解(PR)组治疗后ADC、D值高于治疗前(P=0.01,0.01),D*值低于治疗前(P=0.044);(3)肿瘤完全消失(CR)组治疗后ADC、D和f值均高于治疗前(P=0.000,0.000,0.03),D*值低于治疗前(P =0.011);(4)治疗前SD组ADC依次低于PR组和CR组(P =0.000,0.000),但PR组和C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4);SD组D值依次低于PR组和CR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0,0.003);SD组D*值高于其他两组,但仅SD组和C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SD组D*值高于PR组和CR组(P=0.000,0.004),PR组和C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12).结论 宫颈癌治疗前IVIM序列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治疗前后IVIM参数值改变对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喉及下咽鳞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经本院喉镜活检病理证实并行同步放化疗的喉(10例)及下咽(26例)鳞癌患者共36例,于治疗前行DCE-MRI检查,并在放疗剂量累积达50Gy时行治疗中MRI复查.根据治疗结束后肿瘤缓解情况,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CR)及部分缓解组(PR).测量DCE-MRI定量参数值,包括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分别比较三者在CR组与PR组间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定量参数预测喉及下咽鳞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效能.结果:36例患者在同步放化疗后达CR20例,PR16例.喉癌和下咽癌两组间治疗前DCE-MRI各定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治疗前Ktrans、Kep和Ve值分别为(0.307±0.055)min-、(0.527±0.114)min-1和0.587±0.045,PR组的相应值分别为(0.234±0.049) min-1/min、(0.390±0.090) min-1和0.602±0.037.两组比较,Ktrans和Ke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以Ktrans=0.283min-1为阈值,预测同步放化疗后达CR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39、70.0%和81.2%;以Kep=0.446min-1为阈值,预测同步放化疗后达CR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09、75.0%和75.0%.结论:DCE-MRI定量参数有助于预测喉及下咽鳞癌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46名接受全程放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外照射25次后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盆腔常规MRI及DWI扫描,每次扫描均测量肿瘤的直径及ADC值。根据治疗结束6个月后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划分为完全有效组(CR)、部分有效组(PR)及无效组(SD)。计算并两两比较各次 MRI扫描测得的肿瘤ADC值及直径的动态变化值。结果:CR 组在治疗2周及外照射25次的 ADC值提高均高于 RP 组及 SD 组(P<0.05),治疗结束后 CR 组的 ADC 值与 PR 组及 SD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放化疗2周后及外照射25次后各肿瘤组(CR、PR、SD组)的ADC 值、肿瘤最大直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作为预测及监测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动态监测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42例病理证实为中晚期(Ⅱb 期以上)宫颈癌拟行放化疗的患者,于放化疗前、结束时及结束后1个月行盆腔 MR 扫描。3例患者于放化疗结束后立即行手术切除,其余39例患者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28例完全缓解(CR ),10例部分缓解(PR),1例病灶稳定(SD)。28例 CR 中,11例于放化疗结束时病灶即完全消失(即刻反应组),17例于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病灶才完全消失(延迟反应组)。比较不同疗效组肿瘤最大径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CR 即刻反应组基线肿瘤最大径(3.6 cm±0.9 cm)显著小于 PR 组(5.3 cm±2.5 cm,P =0.046)和治疗结束时尚有病灶残留的患者(5.1 cm±1.9 cm,P =0.021)。治疗后1个月 CR 组病灶 ADC 值(1.43×10-3 mm2/ s±0.04)显著高于 PR 组(1.29×10-3 mm2/s±0.11,P <0.001)。不同疗效组患者肿瘤最大径及ADC 值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且放化疗结束时肿瘤 ADC 值与最大径二者变化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421,P =0.005)。结论肿瘤最大径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不同疗效组肿瘤最大径和 ADC 值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肿瘤 ADC 值可以作为疗效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n CRT)早期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在n CRT开始前、治疗早期(治疗开始后2~3周)和治疗结束后接受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测量并计算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及肿瘤大小。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n CRT缓解程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使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于食管癌n CRT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并用logistic回归建立肿瘤完全缓解的预测模型。结果:共32例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0例。在治疗早期及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组ADC值均显著高于部分缓解组,肿瘤大小均小于部分缓解组。ROC曲线分析显示,Size_(during)和ADC_(during)能够较为可靠地区分完全缓解患者和部分缓解患者,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08及0.831。通过Size_(during)+ADC_(during)联合模型预测肿瘤完全缓解,AUC为0.89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95.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后处理参数在早期评价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有潜在价值,其中肿瘤大小联合ADC值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食管癌n CRT早期治疗效果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相关定量参数对喉癌和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预测和监测的作用。方法收集喉癌和下咽癌初诊患者32例,活检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测量治疗前、治疗中(放疗剂量50Gy)、治疗末(治疗结束时)肿瘤的相关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 K~(trans))、速率常数(exchange rate constant, K_(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_e)。于治疗末判断肿瘤缓解情况。结果治疗末完全缓解组(complete response, CR)13例,部分缓解组(partial response, PR)19例。CR组与PR组分析比较显示:治疗前CR组参数值K~(trans)、K_(ep)、V_e分别为(0.234±0.115)/min、(1.208±0.366)/min、(0.231±0.084),PR组分别为(0.186±0.038)/min、(0.930±0.283)/min、(0.241±0.063),CR组治疗前K~(trans)、K_(ep)平均值较PR组高,V_e较PR组低,K_(ep)统计学差异显著(t值为2.419,P值为0.022);CR组与PR组治疗中定量参数及其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治疗前K_(ep)≥0.893/min预测疗效,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3%、52.6%、68.75%,曲线下面积为0.745。结论治疗前DCE-MRI相关定量参数对于预测喉癌及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有一定作用,以K_(ep)预测价值最大,治疗中DCE-MRI相关定量参数及其变化值对于监测肿瘤治疗后水分子扩散运动变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一定价值,但尚不足以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扩散成像评价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为晚期宫颈癌并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2周、及治疗结束后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肿瘤最大径和ADC值,按治疗后肿瘤直径的变化进行分组,分析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ADC值差异。结果:治疗后2周ADC值升高,完全缓解(CR)组ADC值变化高于部分缓解(P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扩散成像可以作为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早期评价的指标,并可根据ADC值升高情况预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48名接受全程放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盆腔常规MRI及DWI扫描,每次扫描均测量肿瘤的ADC值,所有ADC值均由b=0,600s/mm^2和b=0,1000s/mm^2两组ADC图得出.根据治疗结束后的结果将患者划分为完全有效组(CR)、部分有效组(PR)及无效组(SD),并根据ROC曲线比较两组ADC图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 治疗2周及4周后CR组的ADC值提高百分比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治疗结束后,CR组的ADC值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其中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高b值组(b=0,1000s/mm^2)区分CR组与PR/SD组的能力高于低b值组(b=0,600s/mm^2) (P<0.05);低b值组所测数据的标准差均大于高b值组.结论 高b值DWI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整体价值高于低b值DWI,且数值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线18F-FDG PET/CT肿瘤代谢参数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同步放化疗(CCRT)中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10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CCRT的LACC患者180例(年龄:22~76岁)。患者治疗前均接受基线18F-FDG PET/CT检查, 利用42%SUVmax作为固定阈值自动勾画病灶边界, 提取肿瘤代谢参数, 包括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SUVmax和SUVmean。采用ROC曲线分析获得预测无进展生存(PFS)的最佳界值,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 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PFS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19.1个月, 54例(30.0%, 54/180)患者肿瘤进展。ROC曲线分析示, MTV预测PFS的最佳界值为31.145 ml, AUC为0.641;临床因素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转移AUC最高(0.589), 其次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AUC为0.581)。MTV<31.145 ml(n=88)和MTV...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期动态增强MRI(MDCE-MRI)在宫颈癌放化疗短期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且准备行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21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5天、1个月、2个月对其进行MR常规扫描和MDCE-MRI扫描.根据治疗结束后肿块体积变化,将病例主要分成完全缓解组(CR组)和部分缓解组(PR组).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平均强化时间(MTE)、达峰时间(TTP)、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负性积分(NEI)与肿块最终体积变化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在经过系统放化疗2个月后,CR组有4例,PR组有17例.治疗前MSI与肿瘤缩小率呈显著负相关,NEI与肿瘤缩小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7、0.819;治疗后15 d TTP及NEI变化率与肿瘤最终缩小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65、0.775.说明治疗前MSI、NEI与治疗后15 d TTP变化率、NEI变化率可有预测放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率的作用.系统放化疗1个月后,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以NEI变化率最大,当其≥96.46%这一临界值时,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75%.各参数的TIC分析结果为Ⅰ型逐渐增多,Ⅲ型逐渐减少至消失.结论 MDCE-MRI中各参数对宫颈癌放化疗短期疗效的评价有一定价值,其中以MSI、TTP及NEI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正摘要目的探究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MRI预测宫颈癌病人同步放化疗(CCRT)治疗反应的价值。方法 30例经活检确诊为宫颈癌的病人在进行CCRT前后分别接受BOL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相关半定量参数对喉癌和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预测和监测作用.方法 收集44例喉癌和下咽癌初诊患者,活检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末行常规MRI及DCE-MRI扫描,获得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相关半定量参数.于治疗末判断肿瘤缓解情况,并利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末完全缓解(CR)组22例,部分缓解(PR)组22例.治疗中达峰时间(TTP)、最大信号增强比率(SERmax)、正性增强积分(PEI)、注射对比剂后70 s、84 s的信号增强比率(SER70、SER84)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治疗前SERmax、SER42、SER56、SER70、SER84较P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治疗前SER56≥129.4%预测肿瘤CR情况,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86.4%.不同TIC类型完全缓解率比较结果显示TICⅠ型较Ⅲ型完全缓解率高,分别为87.5%、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 TIC类型及DCE-MRI相关半定量参数可预测喉癌及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半定量参数中以SER56预测价值最大,疗前TICⅠ型较Ⅲ型预后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对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月于我院行同步放化疗、并于治疗前、治疗末(常规治疗结束时)行DCE—MRI扫描的88例宫颈鳞癌患者。测量治疗前肿瘤及肌层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及半定量参数,并计算肿瘤与肌层的比值,包括相对正性增强积分(rPEI)、相对最大上升斜率(rMsI)、相对最大下降斜率(rMSD)、增强后15S、30s、45s及60s的相对信号增强比率(rSER)、相对最大信号增强比率(rSERmax)及肿瘤达峰时间(TTP)。于治疗末依据肿瘤残存情况分为完全缓解(CR)组(56例)及部分缓解(PR)组(32例),对组间DcE-MRI半定量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参数预测治疗末肿瘤残存的诊断闽值及效能。结果:CR组治疗前rPEI、rMSI、rSER、rSER。及rSER。均高于PR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45、〈0.001及〈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治疗前rPEI≤0.84预测肿瘤同步放化疗后残存,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69.6%、58.5%、83.O%及71.6%,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P〈0.001)。结论:治疗前DCE-MRI半定量参数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宫颈鳞癌治疗结束时的疗效,有助于临床实施肿瘤个体化精确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格雷夫斯病(GD)患者131I治疗后早期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变化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单次131I治疗的273例GD患者[男59例、女214例, 年龄(37.4±11.4)岁]的资料, 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血清学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效(NR)或复发], 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比较各疗效组131I治疗后1个月的甲功变化幅度[ΔFT3=(治疗前FT3-治疗后FT3)/治疗前FT3×100%;ΔFT4=(治疗前FT4-治疗后FT4)/治疗前FT4×100%]及疗效组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 分析早期甲功变化对131I疗效的预测价值;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131I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单次131I治疗后, 273例患者的CR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7.03%(183/273)和92.67%(253/273)。1个月时甲功正常组(95例)CR率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组[178例;81.05...  相似文献   

17.
<正>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用于评估局灶性进展期直肠癌病人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反应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纳入41例病人。所有病人在新辅助放化疗前后均行3 T MRI动态增强检查。测量影像指标(Dapp、Kapp和AD值)。计算变化值(ΔX)和变化率(rΔX)。病理上肿瘤消退分级评分(Mandard)为参考标准(反应良好:pTRG 1~2;反应不良:pTRG 3~5)。使用ROC分析比较诊断性能。结果在新辅助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功能成像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资料。依据化疗前后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疗效评价,将病例资料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pCR)和病理非完全缓解组(NpCR);对比分析两组免疫组化差异及化疗前后MRI检查指标数值变化的差异,以病理反应性标准分组为金标准,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NAC疗效的预测效能;最后应用相关分析结果建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模型logistP。结果38例中pCR13例,NpCR25例。两组免疫组化参数(ER/PR、HER-2、ki-67)及分子分型、ΔAD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两组ΔD%、ΔV%、ΔS%、ΔSmax%、ΔT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D%、ΔV%、ΔS%、ΔSmax%、ΔTIC的AUC分别为0.748、0.822、0.708、0.828、0.70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69/0.68、0.846/0.72、0.538/0.84、0.769/0.80、0.692/0.64,其logistP与病理组织学疗效的AUC为0.846(95%CI0.708~0.984)。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动态增强MRI参数变化能预测NAC疗效。  相似文献   

19.
【摘要】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首选治疗方案是以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CCRT),尽管放化疗疗效值得肯定,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及时进行疗效及预后评估,调整治疗策略,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影像组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分析从医学影像数据中提取的定量信息与临床数据之间的关联,以支持最佳的临床决策。本文就MRI及影像组学在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与组织病理学肿瘤分级及纤维化程度进行定性及定量相关分析。方法这项伦理委员会(IRB)批准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了51例行MRI包括DWI的ICC病人(男21例,女30例;平均年龄61岁)。对肿瘤特征进行定性评估。获取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平均值、最小值和标准化值(nADC_(liver))。根据病理进行肿瘤分级[分化好(G1)、中等(G2)或低分化(G3)]和肿瘤纤维化含量分类[少(1)、中等(2)或丰富(3)]。影像征象及ADC值与病理表现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值用于预测肿瘤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共分析51例ICC病灶[平均大小(6.5±1.1)cm]。33/51(64%)例呈弥漫性高信号,15/51(29%)例DWI呈靶征。浸润性征象(P=0.02)和肿瘤大小(P=0.04)与G3相关。G3组ADC_(mean)和nADC_(mean)值[(1.32±0.47)×10~(-3)mm~2/s和(0.97±0.95)×10~(-3)mm~2/s]低于G_1+G_2组[(1.57±0.39)×10~(-3)mm~2/s和(1.24±0.49)×10~(-3)mm~2/s;P=0.03和P=0.04]。ADC_(mean)和nADC_(mean)值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P0.025)。ADC值与肿瘤纤维化含量无明显相关性。nADC_(mean)值鉴别G3组和G_1+G_2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55.5%,曲线下面积为0.71。结论ADC值对预测ICC的病理分级具有一定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