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640层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438例疑似血管疾病患者,经640层CT脑血管成像和脑血管造影(DSA),并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其效果。结果:332例异常症状明显,12例和DSA对照相一致,62例和手术结果相一致。结论:640层CT血管成像在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准确性、快速性,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可靠性。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7岁~77岁,平均年龄63.5岁。对颅内动脉应用3D-TOFMRA和DSA检测对照分析。结果:50例550根血管MRA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数为519根(94.4%),MRA对正常、狭窄、闭塞脑血管的敏感性分别为95.6%93.3%和91.4%。结论:MRA对评价正常脑血管脑血管精确性较高,而对颅内狭窄和闭塞血管的评价不及DSA,可用于筛选可疑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脑血管容积成像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临床怀疑脑血管性疾病患者的16层CT脑血管成像(CTA)资料,并与数字减影(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对照.结果:52例中,脑动脉瘤33例,16层CT容积成像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生长方向、瘤颈特征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瘤体与相邻血管和颅骨的三维结构关系,优于DSA.脑血管畸形8例,16层CT容积成像并显示畸形血管团的形态、范围大小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形态及数量.烟雾病2例,16层CT容积成像显示闭塞血管近段及颅底异常增生侧枝血管.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晋郁  于昭 《中外医疗》2013,32(2):174-175
目的探讨SCTA、MRA和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SCTA、MRA、DSA检查,并由该院3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专家组成评估小组,采用双盲法对患者血管成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DSA、SCTA和MRA的灵敏度逐渐降低(99%,92%,86%),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的检查准确度(98%)明显低于SCTA(100%)和DSA(100%),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应综合考量后选择适当的方法 ,SCTA可作为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首选诊断方法,MRA可对因动脉狭窄引起缺血类脑病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手术的指导,而DSA由于有创伤、费用高、有风险等特点,最好不要作为诊断的主要方法 ,但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陈志军  梁立华 《海南医学》2012,23(4):124-126
在影像学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几种常用的检查技术: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本文综述了它们在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DSA、TCD和MRA或MRV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通过比较分析TCD、MRA/MRV与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上的一致性与差别,探讨它们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DSA检查28例,阳性25例,TCD检查21例,阳性17例,与DSA符合率达71.43%;MRA/MRV检查26例,阳性24例,与DSA符合率为80.77%.结论:DSA、TCD和MRA/MRV这3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依据不同情况联合应用,可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及诊断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64层三维CT血管成像对颅内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颅内血管畸形是神经外科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长期以来,都是依靠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作为主要诊断手段.近年来,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技术日趋成熟,逐渐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64层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及临床评估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VRT,MIP等技术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其中9例随后DSA脑血管造影。结果 30例检查中发现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11例,烟雾病2例,动脉狭窄9例。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能清晰显示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1~5级分支,清楚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约4~15mm)、瘤颈及与载瘤动脉位置关系;能明确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瘤巢血管团形态大小;清楚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影以及Willis环与脑动脉不规则狭窄。比较其中经DSA检查的9例(4例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DSA与SCTA图像,发现SCTA诊断脑血管病变符合率达100%。结论 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快速、无创、有效的脑血管病变诊断手段,可成为临床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MRA诊断情况与DSA结果的对比研究及脑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100例在住院期间同时进行过MRA和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记录患者的MRA及DSA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患者MRA检查共发现81例患者173条血管病变,DSA检查共发现86例患者118条血管病变,而MRA未发现病变但DSA诊断出狭窄病变13例(13%)。各血管MRA结果与DSA结果进行χ2检验,其中ACA、MCA、PCA三条血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血管无显著性差异。所有血管DSA结果统计发现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39例,重度狭窄40例,闭塞25例,发育不良4例。结论:绝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狭窄病变,MRA检查对于颅外血管及后循环血管狭窄的判断基本与DSA一致,但在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血管成像与DSA结果有显著性差异,DSA仍然是判断脑血管狭窄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
成年人群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2%~5%,其中每年发生破裂而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是1%~2%[1]。脑血管造影通常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但是,脑血管造影中有0.33%~0.5%有导致永久性神经并发症的危险[2]。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是一种非创伤、不用对比剂血管成像技术,已经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本文报告23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MRA诊断,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诊断并发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的价值与限度。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1998年12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急性脑梗死病变范围、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1~2019.1间确诊急性脑梗死且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A、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的9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MRA检测脑血管狭窄的诊断结果,以DSA为"金标准",确定MR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并比较MRA与DWI对于腔隙脑梗死与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结果。结果 90例患者中,DSA检出68例(75.56%)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MRA检出64例(71.11%)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MRA诊断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1.18%、90.91%、91.11%、96.88%、76.92%、77.33%;MRA检查发现腔隙脑梗死47例,大面积脑梗死43例;DWI检查发现腔隙脑梗死44例,大面积脑梗死4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0.65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A可有效评估脑血管狭窄情况,明确脑梗死范围,可为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MRA、CTA与DSA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诊断价值。方法:通过MRA、CTA及DSA三种不同血管成像法对脑血管疾病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TA、MRA和DSA血管成像都可以旋转,清楚显示正常血管形态和病变且能从不同方位观察。以最佳角度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结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血管成像方法对脑血管疾病都能明确定位、定性。正确诊断率高,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别,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DSA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对脑血管疾病诊断仍是金标准,而MRA、SCTA属于徽创和无创性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SCTA和MRA检出小动脉瘤手和动静脉畸形病例可直接X-刀、r-刀装置配套,优于DSA;而DSA对较大的动脉瘤破裂及动静脉畸形病例可进行直接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脑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86例疑似脑血管狭窄而行MRA、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者.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MRA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脑血管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A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脑血管狭窄的敏感度为82.9%,特异度为75.0%,准确度为82.6%.而且Kappa检验显示,MR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值为0.64(P<0.01).结论 DSA检查具有创伤性,风险较大且费用高,不适宜作为脑血管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MRA联合颈动脉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其对脑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度高,可作为脑血管狭窄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颖  张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080-1081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SAH病人的CTA与DS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8例SAH病人的脑血管DSA显示,正常10例,血管病变18例;其中动脉瘤12例,AVM 3例,脑血管狭窄3例,CTA漏诊1例小的后交通动脉瘤和1例血管狭窄,其余26例病人的CTA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CTA对SAH病人的脑血管病变检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4例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核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与MRI检查,同时将16例无颈内动脉闭塞者作为对照组,而8例颈内动脉闭塞者为闭塞组。24例均为脑血管病患者,疑有脑动脉狭窄而行全脑血管DSA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法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评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可疑罹患下肢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依次行MRA、DSA造影检查;以DSA为金标准,综合评价MRA图像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准确性。结果团注追踪法增强MRA检查,所有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均显示满意。MRA检出狭窄程度≥50%的血管(B类)病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5%、98%,检出血管闭塞(C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99%。MRA对整个下肢动脉、腘动脉以上动脉和腘动脉下血管的评价均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3、0.96、0.91。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肢体血管病性疾病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CT血管成像在诊治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住院脑血管病患者进行CTA检查.结果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93例,自发性颅内出血3例,颅内动脉瘤2例,脑血管畸形1例,moyamoya病1例,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再行DSA血管造影检查与CTA血管检查吻合.结论 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渐变快速可靠的方法,具有非侵袭性,可对疾病程度进行初步评估,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我科64排螺旋CT在脑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44例,由诊断医师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进行图像综合评价.结果 64例患者中,60例图像显示成功,脑动脉狭窄38例(伴脑梗死12例),脑动脉瘤14例(脑动脉 狭窄伴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8例.与DSA相比,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100%.结论 CTA与DSA的敏感性与特 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普查、筛查上可以选用CTA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多普勒超声对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对130例有眩晕、恶心、颈部不适等症状患者分别进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多普勒超声,其中,12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130例中125例检查满意(96.2%),12例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MRA检查与DSA检查结果相符11例(91.7%),多普勒检查与DSA检查相符7例(58.3%)。结论: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病变诊断是准确、可靠的,比较常规的超声检查有其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27例进行CTA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数字减影重建(NEURO-DSA)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24例CTA异常病人均进行DSA对照检查,其中20例行DSA介入治疗,3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7例中CTA诊断为脑动脉瘤24例,3例未见动脉瘤改变,对24例进行DSA对照结果: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同时存在2例,后交通与大脑后动脉瘤同时存在1例,1例DSA结果未见异常改变,诊断准确率为97%,动脉瘤数量为26个。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快速、准确,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与DSA基本一致,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结果,可以做为脑动脉瘤诊断首选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