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固肠止泻丸对2,4-二硝基氯苯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给药,观察其对UC的治疗作用。结果固肠止泻丸明显改善结肠炎的症状;肠内溃疡个数明显减少;溃疡面积显著减小;对造模引起的组织学病变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结论固肠止泻丸对应用2,4-二硝基氯苯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石榴皮水提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石榴皮水提物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石榴皮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 mg/kg)。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复合乙酸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连续给药4周后麻醉处死动物,观察大鼠结肠大体形态的变化并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并测定大鼠结肠重量、肠重指数、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石榴皮水提物中、高剂量组及SASP组大鼠腹泻症状明显缓解。IL-1β、TNF-α、MDA含量和MPO活力显著降低(P〈0.05);病理学检查或尸检可见结肠组织溃疡面积明显缩小,水肿缓解,组织坏死减轻,未见肠壁增厚。石榴皮水提物高、中剂量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SASP组(P〈0.05)。结论:石榴皮水提物能显著缓解DNCB复合乙酸法所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 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6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 mRNA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而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而SASP组及乌梅丸各剂量组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因子和调升NF-κB与PPAR-γ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TNF-α、IL-6、IL-8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血浆TNF-α、IL-6及IL-8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及正常对照组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分别比较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缓解期、正常对照组的TNF-α、IL-6及IL-8的水平的差异;比较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比较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轻、中度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的差异。结果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NF-α、IL-6及IL-8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测定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5.
《中南药学》2017,(12):1665-1669
目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混合液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判断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模型Ⅲ组共4组,每组各20只,模型Ⅰ、Ⅱ、Ⅲ组大鼠分别给予TNBS(100 mg·kg~(-1))-无水乙醇0.25 mL、TNBS(100 mg·kg~(-1))-50%乙醇0.25 mL、TNBS(100 mg·kg~(-1))-25%乙醇0.25 mL混合液灌肠,空白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造模后每日观察大鼠精神状态及死亡情况,计算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并于2、7、14、21、28 d分批处死相同数量的大鼠,采集结肠组织,计算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同时进行HE染色,计算组织学损伤指数(TDI)。结果除空白组外,各模型组造模后均有明显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P<0.05);各模型组的死亡率、DAI、CMDI、TDI评分均在造模后7 d高于其他时间点,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Ⅲ组无死亡,与模型Ⅰ组、模型Ⅱ组相比,DAI、CMDI、T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型Ⅰ、Ⅱ、Ⅲ组均能成功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以模型Ⅲ组死亡率较低、模型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乙酸诱导建立40只Wistar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随机分成四组:TvpL-HGF治疗组(A组),TypL-GFP治疗组(B组),耐治疗组(C组)模型对照组(D组),另设一组正常对照组(E组),每组10只。造模后第3d开始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及IL-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NF-α、IL-8水平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血清TNF-α、IL-8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P〈0.05)。结论:测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对其疾病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7,(4):443-446
目的探讨灌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肠散低、中、高剂量组及柳氮磺吡啶组,每组10只。使用2,4,6-三硝基苯磺酸造模后,保留灌肠给药7 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IL-8、IL~(-1)0及TNF-α含量,取结肠,称取结肠湿重,并进行DAI、CMDI和HS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除IL~(-1)0显著降低(P<0.01)外,模型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IL~(-1)0显著升高(P<0.01)外,灌肠散低、中、高剂量组及柳氮磺吡啶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灌肠散对TNBS-乙醇复制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有治疗效果;可能通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表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平衡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对溃疡性结肠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清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细胞黏附因子(ICAM-1)的影响。方法:用家兔结肠加弗氏佐剂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检测模型大鼠血清IL-1、ICAM—1含量。结果:结肠清颗粒能显著增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IL-1及ICAM-1的含量;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的病理改变,对模型大鼠结肠有显著的修复作用。结论:结肠清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可能与其升高血清IL-1及ICAM-1的含量,从而改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贝飞达联合美沙拉嗪对乙酸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白介素细胞-10(IL-10)水平的影响,寻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新途径。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四组(n=8):正常对照组(G1)、模型对照组(G2)、美沙拉嗪治疗组(G3)、贝飞达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组(G4),经过不同的处理和治疗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IL-10表达:G2组(9.11±1.79pg/mL)低于G1组(40.89±5.0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4组(32.61±2.79pg/mL)与G3组(24.22±5.13pg/mL)均高于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4组IL-10表达增高较G3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贝飞达能提高此过程中IL-10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通过调控IL-10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造模组(n=62),造模组大鼠采用高糖高脂、辛辣饮食联合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法复制湿热型UC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组(300 mg/kg)、肠炎宁(300 mg/kg)和Ento-A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以提取物计),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对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及病理组织学(HS)进行评分,测定大鼠脾指数、肝指数和结肠指数,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IL-1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L-2、前列腺素E2(PGE2)、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HS评分、结肠指数以及血清中IL-8、IL-17、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MPO、PGE2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SOD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L-2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nto-A高剂量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及血清中IL-17、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SOD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Ento-A中剂量组大鼠CMDI评分、HS评分以及血清中IL-8、IL-17、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PGE2、MPO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肠组织中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Ento-A低剂量组大鼠HS评分以及血清中IL-17、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MPO、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平衡、减少炎症损伤,发挥其对湿热型UC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康复新液对乙酸诱导大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细胞因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乙酸灌肠建立急性UC大鼠模型,除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分别灌肠给予结肠宁、康复新液2.50,1.25,0.625 g·kg-1,测定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 mucosa damage index,CMDI)及病理组织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以及结肠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iNOS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结肠宁及康复新液高剂量能显著降低UC大鼠IL-6、CRP、iNOS、COX-2、MPO表达,升高EGF的表达水平(P<0.01),改善组织病变情况。结论 康复新液对乙酸诱导的UC有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体内炎症因子的表达量,上调EGF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冯丽娥  赵东  柳顺锁 《河北医药》2010,32(4):400-402
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ransection of the cervical sympathetic trunk ,TCST) 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A组: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暴露右侧颈交感神经干,不离断;B组:用4%乙酸灌肠,暴露右侧颈交感神经千,不离断;C组:用4%乙酸灌肠,暴露并离断右侧颈交感神经干。观察大鼠体重及一般状况,分别于术后3、7、14d每组取8只取材,用血清和组织匀浆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并制作病变最明显处结肠病理切片。结果与A组比较,B、C组血清及肠组织中NO浓度和iNOS活性以及血清白介素-6(IL-6)浓度均升高(P〈0.05),但c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1);与A组比较,B、C组血清及肠组织中SOD活性降低(P〈0.05),但C组降低的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TCST能降低UC大鼠NO、IL-6含量及iNOS活性,提高其SOD活性,从而减轻对结肠黏膜的损害,促进UC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探讨大鼠结肠促炎症性细胞因子IL-1β和细胞黏附分子CD44在UC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并分析和探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在UC中的作用及对这两个因子的影响.方法:用乙酸溶液制备UC大鼠模型,将清洁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美沙拉嗪治疗组、美肠安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组.7d后各组大鼠结肠标本行HE染色,观察镜下结肠病理变化,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CD44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可见脓性分泌物、糜烂及溃疡,两组治疗组显著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的病理变化,并且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CD44的表达,其中美肠安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组的降低较美沙拉嗪治疗组更明显.结论:美肠安和美沙拉嗪联合使用可以明显降低IL-1β和CD44的表达,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葎草总黄酮(HTF)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发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TNBS灌肠制备UC大鼠模型。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柳氮磺胺嘧啶(SASP,300mg.kg-1)和HTF高、中、低剂量(450、300、150mg.kg-1)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3周。给药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临床表现和结肠损伤的情况,测定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称定胸腺、脾脏的重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HTF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肠黏膜的损伤程度显著减轻,病变结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减少,MPO活性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增强,胸腺萎缩与脾脏肿大现象明显改善,尤以HTF高剂量组效果显著。结论:HTF对TNBS诱发的UC模型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和抗自由基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Th17类细胞因子IL-17和Th1类细胞因子IFN-γ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表达,以此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结肠组织及血单核细胞中IL-17和IFN-γ的表达。结果:UC组结肠组织中IL-17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UC组结肠组织IFN-γ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增加(P〉0.05);UC组血单核细胞IL-17、IFN-γ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局部IL-17升高在UC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对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血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均分为sCD14(5mg·kg-1)治疗组、治疗对照组(生理盐水)和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前2组建立30%的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后每隔12h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连续3d。第4天断头处死收集血样检测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变化。结果:sCD14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对照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CD14治疗组血清IL-4和IL-10水平与治疗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sCD14可能通过抑制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分泌而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7的含量,进一步了解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UC组45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清,应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0和IL-17。结果 UC组血清中IL-10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血清中IL-17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在UC中可能是保护因子,而IL-17可能参与U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