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3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45.5岁.皆有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其中先天性齿状突不连11例,陈旧齿状突骨折6例,新鲜齿状突骨折(ⅡC型)3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寰椎骨折2例.术前JOA评分(8.6±3.0)分.结果 26例手术时间2.5~3.5h,平均2.9 h;出血量400~650ml,平均460ml.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随访17.5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4.7±2.1)分.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变形及松动,3~6个月21例植骨患者均获植骨融合.5例未行植骨患者1年后拆除内固定,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良好.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3例外伤所致寰枢椎脱位成年患者,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17~64岁,平均36.8岁;其中横韧带断裂5例,Anderson Ⅰ型齿状突骨折1例,Anderson Ⅱ型骨折11例,Anderson Ⅲ 型骨折6例,均合并脊髓功能障碍.首先行颅骨牵引术力争寰枢椎复位,然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固定并自体髂骨植骨术.植骨面去皮质后,两块自体髂骨半板骨松质面铺于植骨床植骨.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或脊髓损伤,术后随访8~25个月,神经功能获得改善;影像资料显示寰枢椎解剖关系恢复良好,螺钉位置好,术后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椎体间达到稳定融合.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是一种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上颈椎伤病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复位内固定,置入88枚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6年,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伤病,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的整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疗效和适应证。方法2003年3月~2007年6月,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一例为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经口咽人路寰枢、寰齿关节松解后复位,后路内固定融合)。男2例,女2例;年龄9.45岁。均为寰枢椎脱位,其中伴有先天性齿状突不连2例,陈旧齿状突骨折并颈2、3棘突骨折1例,齿状突发育不全并颅底凹陷1例。结果4例手术时间2.1~4.5h,平均3.1h;出血量150~800ml,平均490ml。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1例因1月后出现一侧连接杆松动滑出,再次手术固定连接杆,但未影响寰枢关节稳定及植骨愈合,余位置满意。患者全部获2~53个月定期随访,JOA17分法评分分别上升2、3、3、5分。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变形,3~6个月后患者均获植骨融合。脊髓功能明显的改善。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具有可行性,若术中操作得当,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在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患者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0例患者共置椎弓根螺钉80枚,螺钉位置均正常,骨折脱位复位满意。手术时间1~2.5h,出血180~480ml,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脊髓、神经、椎动脉损伤。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CT示骨折均已愈合,内固定物位置正常寰枢关节解剖关系正常,手术取出内固定物,1年后复查颈椎活动度满意,脊髓功能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7分。结论: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具有坚强三维牢固、有利骨折愈合且无需融合寰枢关节,保留关节活动度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2005年2月至2009年6月,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24例,其中齿状突陈旧性骨折7例,先天性游离齿突4例,新鲜齿突骨折9例(Anderson Ⅱ C型),寰椎横韧带损伤4例.术前CT及三维重建评估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等参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中点,探及椎弓根上内侧缘,钉道内侧倾约25°,头侧倾约25°.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外侧1mm纵垂线与其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内侧倾约5°,头侧倾约5°.螺钉直径3.5mm/4.0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28mm.术后摄X线、CT及三维重建评估椎弓根螺钉的情况.结果:24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95枚,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困难,改用椎板钩.术后CT扫描发现1枚螺钉穿入寰椎椎管,1枚螺钉穿入枢椎横突孔,患者均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新鲜齿突骨折均骨性愈合,植骨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有效方法,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寰枢椎椎弓根的影像学特点及植入椎弓根螺钉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韦建勋  梁斌  丘德赞  韦敏克 《广西医学》2012,34(9):1226-1228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23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其中齿突骨折Ⅱ型19例,Ⅲ型4例.结果 2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X线透视23例患者寰枢关节基本复位,术后3 d戴颈托保护下床活动.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12个月23例复查X 线片显示寰枢椎后方融合良好,内固定位置好,无内置物松动、断裂,患者颈部活动满意.结论 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固定牢固、融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3例,其中3例均为男性,年龄2856岁,车祸伤2例,砸伤1例,齿状突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2例。按Dickman等根据横韧带及骨性结构的损伤程度及范围分型:ⅠA型2例,ⅡB型1例。观察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力学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植骨均得到骨性愈合,与术前X线相比,侧块椎弓根螺钉及固定钛缆无断裂、松动及脱落征象。结论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即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减少了钛缆断裂等并发症,又给了植骨块一个很好的固定,更好的促进了植骨融合,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9.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映波  张伟  付能高  谭东  蒋成  蔚芃 《四川医学》2014,(9):1128-1130
目的 探讨经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28例患者资料,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定19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9例,随访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复位及固定满意。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X线片、CT显示寰枢椎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未松动及断裂。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89.3%。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具有生物力学稳定性好,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最大限度地保留颈椎活动度,临床症状改善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经后路固定融合治疗 Jefferson 骨折伴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对12例Jefferson骨折伴枢椎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经后路内固定融合术,齿状突骨折按Anderson分型:Ⅱ型9例,Ⅲ型3例;术前神经功能JOA 评分5~13(9.6±0.2)分。术前均行X线、螺旋三维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及颅骨牵引术。比较术前和术后1年的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寰枢椎骨折脱位基本复位。术中无椎动脉损伤、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手术6个月后复查X线、螺旋C T示所有骨折均呈骨性愈合,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脱落、断裂。术后1年神经功能JOA 评分14~17(16.1±0.2)分,平均改善率为85.8%。[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经后路固定融合治疗Jefferson 骨折伴齿状突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采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l0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3例,新鲜齿突骨折7例(Aderson ⅡC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l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l5°,与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均用Oasys固定。结果l0例患者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各20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5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3.2~16.8分,平均l4.8分,改善率为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可用于治疗上颈椎不稳。  相似文献   

12.
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经侧块与椎弓根固定寰枢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经侧块与椎弓根固定寰枢椎疗效。【方法】11例患者接受C1后弓和(或)侧块与C2椎弓根多轴螺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男8例,女3例。C1-2脱位7例,肿瘤2例,Jefferson骨折并横韧带断裂及C2齿突及椎弓骨折脱位各1例。9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表现。根据JOA评分平均为13.9分。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片、CT平扫与三维重建和MR/检查。【结果】10例C1采用经后弓和侧块固定,1例直接侧块固定。C2经椎弓根固定。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位复位固定满意,肿瘤切除后固定牢固,无并发症。11例获平均13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寰枢关节无复位丢失,全部患者获得坚固融合。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率为79.3%。【结论】个性化选择显露和进钉方式,能保证C1与C2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经椎弓根固定C1-2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寰枢椎脱位病人12例,接受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联合寰椎椎板钩固定术.术后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评估疼痛症状,CT检查评估融合情况.结果:术后病人颈部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1),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显著提高(P<0.01).所有病人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内,固定节段融合良好.结论:寰枢椎钉钩系统治疗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寰椎椎弓根钉与寰椎侧块钉治疗寰枢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11年11月,我院对46例寰枢椎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5例采用寰椎侧块钉技术,21例采用寰椎椎弓根钉技术.通过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以及骨折愈合情况,对两组内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6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疼痛均明显缓解,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寰椎侧块钉组相比,寰椎椎弓根钉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结论 寰椎椎弓根钉固定损伤较小,操作相对简单,可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寰枢椎脱位并由高位颈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行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其中12例前路下颌下松解,一期经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 24例84牧螺钉均成功置人,复位固定满意.术后22例获3~48个月的随访,平均18.9个月,患者在4~6个月骨性愈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寰枢椎再次脱位现象.其中有4牧螺钉穿人椎动脉孔内缘0.5~1.0 mm,但无椎动脉损伤临床表现.22位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特点,为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术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49.9岁。16例中12例为陈旧性寰枢关节不稳定或脱位,4例为C2齿突新鲜骨折、脱位。16例中14例进行了寰枢椎植骨融合术,2例仅寰枢椎固定、未进行植骨。术中CT使用时机:(1)在术中置钉前CT扫描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2)术中寰枢椎椎弓根穿刺过程中,CT扫描引导穿刺方向(其中2例患者联合使用3D打印个体化导板和术中CT引导寰枢椎置钉);(3)置钉完成后应用多平面CT重建图像评估螺钉位置及寰枢关节复位情况。计算术中CT扫描的次数,将同期实施徒手寰枢椎内固定的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术式的置钉准确性。结果: 本组11例术中CT扫描1次、4例2次、1例3次,平均1.4次。16例中CT扫描发现2例寰椎螺钉位置不佳,在术中进行了修正,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伤口感染病例。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7个月。16例术后寰枢关节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3个月复查CT见寰枢融合良好(14例),齿突骨折骨性愈合(2例)。11例术前合并脊髓病患者脊髓功能改善,平均JOA评分由12.1分提高至14.4分。至最后一次随访均未发现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置钉准确性比较,发现16例CT组所有寰枢椎螺钉位置均满意,而徒手置钉组19例中有2例4枚的螺钉位置不佳(10.5%)。结论: 应用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术提高了寰枢椎置钉的准确性,判断寰枢关节复位程度更加精确,术中即刻了解螺钉位置,一定程度上避免返修,显示该术式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C  Wu JB  Zhao M  Dai WX  Wu DH  Wang ZH  Feng J  Liu C  Zhao QH  Tian JW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3):3062-3065
目的 探讨和评估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5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上颈椎不稳患者24例,男18例,女6例,其中齿突发育不良造成的寰枢椎不稳5例,顽固性寰枢椎旋转脱位4例,创伤性陈旧性寰枢关节脱位6例,椎管内肿瘤4例,陈旧性齿突骨折5例,24例均采用美国强生Depuy公司生产的后路Summit钉棒系统(万向螺钉直径3.5mm,寰椎螺钉长26 ~30 mm,平均28 mm,枢椎螺钉长24 ~28 mm,平均26 mm).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防治,术前、术后采用JOA进行评分,根据术后随访X线及CT评价上颈椎结构的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5个月,平均23个月,全组病例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73.1% ~93.6%,平均81.2%.复查X线片、CT未见上颈椎失稳及复位丢失征象,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齿突均骨性愈合,椎间融合率为100%.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具有可行性,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用于上颈椎不稳的效果。方法 2005年2月~2009年5月,23例上颈椎不稳患者,年龄17~64岁,平均43.6岁,男15例,女8例。新鲜骨折12例,陈旧性骨折7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齿状突骨折按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11例,Ⅲ型8例;7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所有患者术前给予颅骨牵引,根据术前三维CT成像的指导确定寰枢椎进针角度以及长度。一般为椎弓根螺钉3.5mm,寰椎14~16mm,枢椎24~28mm。对术前三维CT提示寰椎有异常的病例在开口点打开皮质后给予刮齿行进钉通道松质骨刮出,直接显露出约8~10mm通道,避开椎管后顺势植入螺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10~170min,术中出血量210~600ml,平均350ml。术前7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术后均完全恢复。1例术后摄片提示为寰椎椎弓根钉偏离,耳周疼痛,6月后三维CT复查,植骨融合,拔除内固定。术后复查全部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头部活动受限均不明显。结论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齿状突骨折具有固定阶段短,三维固定,融合率高,对头颈部活动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