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娟 《自我保健》2014,(3):74-74
中国睡眠医学学会调查中显示,2009年慢性失眠症发生率为21.8%,和2006年11.5%的发生率相较,中国慢性失眠症患者倍增,显示国人深受失眠之苦。调查中发现,失眠症状除了入睡困难,早醒的情形也有显著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2003年一项调查显示,在抑郁症患者中,有61.2%的女性、68.6%的男性存在着失眠症状。失眠也是诱发抑郁、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项对1200名患者近4年的随访研究显示,失眠患者发生中度抑郁症的相对危险比无失眠症者高4倍。专家们提示,长期失眠者应尽早去神经、精神心理科求治,以免延误诊疗。  相似文献   

3.
失眠是一种人人都可能出现的症状。数据统计,在人的一生中,出现失眠症状的几率几乎达到100%。而当失眠成为一种疾病,失眠症的患病人群也已经达到5%。失眠症不仅是一种疾病,长期的失眠,还可能带来其他的一些疾病,如焦虑、内分泌失调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失眠和体育锻炼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488名医学大学生失眠和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失眠率为18.06%,睡眠不佳率为67.77%,失眠者较不失眠者更易出现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厌食等。每日学习时间都在9小时以上,51.03%的学生经常不参加体育活动,在199名经常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中失眠率为31.67%,191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中失眠率为3.5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49.31,P<0.01)。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世界睡眠日,旨在提醒人们重视睡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认识失眠对健康的影响。据有关调查显示,全球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受到失眠困扰,我国亦有10%的人存在睡眠障碍。失眠虽然不是疾病,可绝对影响健康,关系着智慧与容颜。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公布一份对3000人抽样专项调查冽料显示,41%的成年人患失眠症或有睡眠问题,其中6成以上是女性,失眠人群比男性多两成。调查同时发现,夏季患失眠症猝死的概率例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7.
有些失眠症使用苯二氮类安眠药效果差,相当棘手。那么,在排除了器质性疾病所致失眠,明确其为抑郁或焦虑性失眠,或为心因性及单纯性失眠的基础上.不妨试用佐匹克隆治疗,以争取改善失眠症状,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女性失眠己成为城市流行病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李舜伟教授不久前指出:失眠症已成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临床报告失眠的女性比男性多。女性失眠已成为城市流行病。国际睡眠蛆织调查表明:30至60岁的女性在一周工作期间的平均睡眠只有6小时41分。虽然许多妇女受到失眠困扰,但大多没有意识到失眠对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只有4%的人会因睡眠问题求医。  相似文献   

9.
近日从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研究治疗中心了解到,来该院就诊的失眠症患者越来越多,2007年就诊人数是2006年的3倍,收治住院率增加了200%。对600名失眠患者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60%以上为女性,其中、25岁~40岁的已婚女性占90%。一些女性失眠症患者甚至达到了焦虑症的程度,长期依赖安定类药物维持睡眠,这对健康很不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青年人群失眠现状及相关社会心理等影响因素,为指导失眠症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中青年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评分,调查其失眠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参与调查者11460人,失眠症患者1732例(15.11%)、无失眠者7414例(64.70%)、存在失眠现象者2314例(20.19%)。失眠症患者中186例(10.74%)寻求帮助,其中52例(27.96%)向医生求助;失眠组SCL-90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未达到失眠症诊断标准组(包括无失眠和仅存在失眠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组和未达到失眠症诊断标准组在性别、年龄、职业、年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每天工作/学习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生活习惯等社会因素及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性格、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因素中的性别、年龄、职业、年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及心理因素中的人际关系、性格、焦虑及抑郁等均为患者失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人群失眠症比例较高,诊治意愿较低,建议加强失眠症科学知识普及,让更多中青年人知晓失眠症,早防早诊早治,避免其负面影响发生。失眠症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临床治疗应全面评估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约有30%的成人患有失眠。不论失眠及伴随症状有多么严重,一般来说,失眠只是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功能暂时失去平衡的表现。尽管失眠也常常是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但失眠本身并不能反映身体内部有什么器质性病变,更不会转变为精神病或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2.
玄春香 《职业与健康》2009,25(13):1367-1368
失眠是睡眠状态紊乱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状态。依据诱发因素的有无,可将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是一种慢性综合征,继发性失眠常因精神紧张、环境不适、身体障碍等引起。我们对69例尘肺病患者进行了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从中找出影响继发性失眠的相关因素,探索减少失眠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为住院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家庭医生》2011,(18):56-56
我是一家私企的高管,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时间也相对要长一些近半年来,我患上了失眠症,每天晚上睡不着,白天工作没精打采,对什么都缺少兴趣现在白天一想起睡觉就有些害怕我很担心自己这样下去,会无法工作。我上大学时也有那么一年多失眠.现在又失眠了,我好担心请您指点迷津,帮助我找回正常的睡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约有4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约占人口的30.82%,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失眠率高达50%~78%。失眠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很多老年人在治疗失眠的过程中存在认识误区.失眠越治越重,最后导致各类突发急症。  相似文献   

15.
失眠的患病率相当高,在普通人群中约10%存在慢性失眠,如加上一过性失眠则失眠高达34%。目前已有研究指出,失眠对社会和医疗保健的不良影响极其惊人。因此,规范治疗失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临床工作中,只有明确诊断失眠之后才可考虑处理失眠,并针对病因给予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白丽娟 《中国保健》2009,(18):801-80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失眠患者给予针灸治疗。取穴:四神聪透百会、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另外,治疗当晚临睡前由患者家属将清艾条点燃,对准涌泉穴行温和灸。结果:经针灸治疗后,治愈28例、显效8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0%。治愈患者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针灸治疗失眠具有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无毒副作用、无安眠药的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等特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睡眠就像空气、阳光、水分一样,是人体必不可缺的“营养”。它可以保护大脑消除疲劳,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增强肌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但是有些人夜间常会“睡不着”,导致白天头晕脑胀、身体不适等。而有些人又把睡眠问题看得过重,要求自己一天必须睡足几个小时,否则就认为是睡眠不足。其实失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眠和对失眠缺乏正确的认识。事实证明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因为缺乏睡眠而死;相反,为失眠而忧虑.陷入失眠的误区对你的伤害程度远远超过失眠症本身。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对待失眠。  相似文献   

18.
董文娟 《药物与人》2014,(8):115-115
目的:观察失眠患者应用子午流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8例,予子午流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58例,予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与睡眠率计算结果。结果:研究组A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失眠率计算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应用子午流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失眠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通高校大学生失眠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Zung’s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评量表对失眠组与正常对照纽各119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有入睡困难、早醒、再入睡困难任何1项症状者共119例,占调查总数的19.4%。失眠组EPQ中神经质(N)得分为(13.59±4.47),对照组为(10.13±8.32);失眠组内外向(E)得分为(8.27±3.68),对照组为(11.34±4.15)。失眠组有焦虑症状者45例,占37.820;对照组为19例,占15.97%;失眠组有抑郁者54例,占45.38%;对照组为27例,占22.69%;失眠组近1年内遭遇不同应激性生活事件者81例,占68.07%;对照组为57例,占47.0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声〈O.01)。结论普通高校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且与人格类型、生活事件和情绪障碍密切相关,建议加强基于人格特征的心理咨询和疏导,调整性格行为,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电位治疗仪对失眠和头痛的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电位治疗仪对非器质性失眠和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失眠症患者及头痛患者各30例,接受高电位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评定,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以了解微循环、血液供应改善情况。结果: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失眠和头痛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6.7%及83.3%,治疗后两组的血液粘稠度均下降(P<0.05)。结论:高电位治疗仪对非器质性失眠和头痛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