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教学过程生成性、教学目标全面性和学生角色主动性的实践方式等方面入手探讨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的实施问题,以促进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分析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各自的特色和不足,探讨二者有机结合的方式,指出中医大师班是一种创新的结合方式,突破了本科生导师制和中医师带徒等结合模式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6.
现行的中医高等院校教育已有半个世纪的历程,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医、教、研人才.而面对目前中医人才队伍日趋萎缩和西化的现状,院校教育的承办者与承担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师承教育重新被审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医院校.如何使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恰当、有效地融合,促进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值得每个中医教育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中医教育的思考——中医学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优势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了中医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的特点,认为:中医传统的师承教育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医基本功的掌握、实践经验的累积卜优于现代院校教育,而院校教育在西医学知识、科研、外语和规模化培养上有显著优势。本文提出,中医学教育应结合两者优势,建立自己的特色模式。在中医的基础教育阶段,着重加强文化教育和基本功教育,兼顾现代医学知识和科研、外语能力;同时保留和发扬师带徒的教育形式。应该把师带徒教育列入中医教育体系的高级阶段,成为培养中医杰出人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师承教育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符合中医药学形成和发展规律,在中医独特的思维方法及中医临床技能的传授等方面有其显著的优越性,但因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容易导致学习者知识结构局限。近60余年来,现代院校教育已经逐步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但因教学中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严重制约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我院从2005年开展以中医特色教育为背景的院校中医药师承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将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全面融合,为中医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论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发展概况
中医在诞生以来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其理论体系及实践经验,是依靠师承教育的形式薪火相传。师承教育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中的不同作用,认为:院校教育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基础,师承教育是中医基础教育上的必要补充与深化、细化;院校教育系统而规范,强调共性,重在广与博,师承教育自由而活泼,强调个性,重在精与专;院校教育是学习人文知识、伦理规范的课堂;师承教育是掌握处理医患关系技巧的场所。因此必须二者并重,方有利于临床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13.
14.
师承教育是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师承学习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衣钵相传,大大缩短了中医成才周期,对于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解决名老中医后继乏人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我校第四批全国师承工作的管理机制、建设成果以及探索未来的发展思路,以期为开展后续的师承工作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专业成长的定义入手,从专业知识传播、接受和重构方面等3个方面论述了基本功大赛在学生专业成长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并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实证验证,证明了基本功大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发现学生在专业成长中的问题,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找到新的专业成长点,从而在知识的传播效率,接受程度和突破思维定势等方面发挥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基本功大赛在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教学现状的不足,认为通过改变教育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手段,将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中医药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教学现状的不足,认为通过改变教育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手段,将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中医药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医药典籍的翻译工作越来越重要,典籍名称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其翻译同样需引起注意.本文梳理了包含谦词的中医药典籍名称,基于规范性、对应性、可读性和民族性4个翻译原则,提出翻译策略:翻译含有异质文化概念的典籍名称时,优先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以最大程度保留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概念;但若源语的文化价值观有违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时,优先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尽量弱化或去除谦词的贬己色彩.本研究以期规范中医药典籍名称的翻译方法,为中医术语翻译中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参考,从而利于中医药术语英译的规范化工作.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