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因素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510010)易仁亮,邹霞英红细胞在血液中作为氧的载体担负着对组织进行气体交换的任务,其直径约为8μm,但能通过直径为4μm的毛细血管腔,表明它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红细胞变形是指它的高度柔顺性和对血流阻力的高...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变形性与疾病关系研究的近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红细胞在血液中作为氧的载体担负着对组织进行气体交换的任务。红细胞在血液流动时保持良好的变形能力对于维持血管中的正常流态,保证微循环正常灌注以及器官、组织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寿命。1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因素红细胞变形性(RCD)是指红细胞能通过比自身直径小的微血管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1)红细胞内液的粘度;它主要受红细胞内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红蛋白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当红细胞内粘度升高时,就使得红细胞膜坦克履带运动阻力增加,细胞适应流场的能力下降。因而变…  相似文献   

3.
红细胞变形性与高血压病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红细胞变形性(Red cell deformability,RCD)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其形状的特性,亦称红细胞柔顺性(flexibility)。高血压病时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由于红细胞在血液流动时保持良好的变形性不仅能降低血液粘度和阻力,而且保证了良好的微循环,因此红细胞变形性正逐渐成为现代医学从血液流  相似文献   

4.
在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中,血液的电特性是有实用意义的,因为血液的阻抗比其它机体组织都低。流动血液的阻抗率的变化主要有三个因子:红细胞定向、红细胞的变形和轴向集中,这些现象是同时发生的。在圆管内流动的血液不是所有的红细胞都定向流动,由于受到流体阻力,使红细胞发生旋转,其旋转速度因红细胞方向不同而有差异,故血液阻抗率是随血流变化而改变。如受流体运动的影响为零时,这种旋转速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微量阿司匹林(M-ASA)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及凝血机制作用表明,M-ASA不仅能明显抑制血小板释放TXA2,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指数Q值,而且可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能力。但对全血粘度、凝血酶原时间则无明显影响。可见虽然凝血机制、血液粘滞性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但与血栓形成的独特机理无关。同时还表明血液的高粘滞性也并非都由凝血机制亢进所致。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观察了犬急性心肌缺血时体循环血与缺血区局部静脉血中红细胞变形性(RCD)的变化。结果表明,阻断冠脉血流后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ηbh)和红细胞刚性指数(ERI)明显增高,而缺血区局部血液中此二者的变化明显大于体循环静脉血。事先切断内脏大神经,可使阻断冠脉后体循环血(而不是局部静脉血)的ηbh和ERI变化基本消失。缺血区局部血液ph和pO2明显降低,pCO2明显增高,红细胞内ATP含量减少和钙含  相似文献   

7.
神经氨酸酶对红细胞微观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化学方法,即用不同剂量的神氨酸酶(唾液酸酶)作用相同的时间,和用相同剂量的神经氨酸酶作用不同的时间分别对红细胞进行处理,以达到以不同程度地去掉其表面电荷,测量处理过的血液的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及各样本红细胞的DI、(DI)or、(DI)d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变形曲线,即DI-γ、(DI)or-γ和(DI)d-r曲线及电泳率,并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相应参数及曲线作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及各种曲线及电泳率,并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相应参数及曲线作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及各种曲线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表明,红细胞表面电荷的多少直接影响血粘度、血沉及红细胞聚集与红细胞变形性等流变特性,有力地证明了在低切变率下血液粘度与血沉主要反映红细胞的聚集行为,而在高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则主要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准确模拟血流,研究红细胞变形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方法 基于血液流变特性和红细胞力学特性分析,对现有血液两相流流动模型进行改进,改进模型中考虑了易变形红细胞受剪切流场或血管壁面作用而产生的非惯性升力的影响。利用改进模型对多个不同直径血管内的血液流动进行模拟。结果 由红细胞所受非惯性升力导致的径向运动对血管内红细胞体积分数、运动速度分布有明显影响;当血管直径为0.1~3.0 mm时,用改进模型得到的血液相对黏度的模拟值与测量值接近。结论 非惯性升力是血流呈现Fahraeus-Lindqvist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考虑非惯性升力的改进模型可以准确模拟血液流动,为循环系统诊疗机制和细胞分选等过程的模拟提供更为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准确模拟血流,研究红细胞变形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方法 基于血液流变特性和红细胞力学特性分析,对现有血液两相流流动模型进行改进,改进模型中考虑了易变形红细胞受剪切流场或血管壁面作用而产生的非惯性升力的影响。利用改进模型对多个不同直径血管内的血液流动进行模拟。结果 由红细胞所受非惯性升力导致的径向运动对血管内红细胞体积分数、运动速度分布有明显影响;当血管直径为0.1~3.0 mm时,用改进模型得到的血液相对黏度的模拟值与测量值接近。结论 非惯性升力是血流呈现Fahraeus-Lindqvist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考虑非惯性升力的改进模型可以准确模拟血液流动,为循环系统诊疗机制和细胞分选等过程的模拟提供更为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与血液流变性的相互关系,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胰岛素含量及血液流变性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发现高血压组血糖(G)、血胰岛素(In)、及G/In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红细胞压积二组比较无差异。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而胰岛素增高导致血脂代谢、细胞内钙含量异常,从而主要影响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凝聚力,引起血液粘度的增加,血液流变性发生改变;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循环阻力增加、形成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准确模拟血流,研究红细胞变形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方法基于血液流变特性和红细胞力学特性分析,对现有血液两相流流动模型进行改进,改进模型中考虑了易变形红细胞受剪切流场或血管壁面作用而产生的非惯性升力的影响。利用改进模型对多个不同直径血管内的血液流动进行模拟。结果由红细胞所受非惯性升力导致的径向运动对血管内红细胞体积分数、运动速度分布有明显影响;当血管直径为0.1~3.0 mm时,用改进模型得到的血液相对黏度的模拟值与测量值接近。结论非惯性升力是血流呈现Fahraeus-Lindqvist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考虑非惯性升力的改进模型可以准确模拟血液流动,为循环系统诊疗机制和细胞分选等过程的模拟提供更为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肺心病等几种常见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采用LBY—N6A全自动旋转式血液粘度计,分别检测几种老年性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3个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ηb)及血浆粘度(ηp),并以温氏法、魏氏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红细胞比积(HCT)、血沉(ESR)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计算出全血还原粘度(ηre)、红细胞聚集指数(RAI)、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血沉方程K值(ESRK)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几种老年性疾病患者的 ηh、ηP、HCT、Fib、ESRK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 05~0. 001),红细胞聚集性、刚性明显增强,变形能力降低。研究表明,几种老年性疾病患者存在高粘滞、高聚集状态之共性。结论老年性疾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改变,特别是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即红细胞刚性增强)是体内微循环障碍、血液淤滞、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故认为老年性疾病患者需要做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流变性特点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监测指标,为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08例风湿性关节痛患者和60例健康人的血液粘滞性改变。方法:用XN-5型血液粘度计测定低、高切变率、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比积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五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相关,红细胞比积无明显增高。结论:血液粘滞性增高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是风湿性关节痛发生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
血液是具有微观结构的生命流体,血液中有形成份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其生命周期内,流经做血管时,发生碰撞,聚集,分离,旋转,变形等流变性征最为突出,向时由于微血管(微流场)具有舒张与收缩运动,血细胞与微流场相互作用,并形成动态耦合关系。因此体内血液微循环血流呈现出脉动性。不稳定性和随机性,微血管中血流的复杂多变状态是血液对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基础。通过动物体内实验,从微观血液流变学角度,来揭示微血管的舒缩运动,微流场中的动态耦合现象,网络流动,微血流的反馈调节机制等,对于深刻认识血液对微循环的灌…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红细胞变形性变化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及低氧时红细胞变形性变化机制,本文观察了低氧1、3、5周大鼠红细胞的变形性、膜流动性、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变化。结果:(1)低氧1周红细胞变形性即明显下降(即红细胞滤过指数FI增高),低氧时间越长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越明显;且与肺动脉压、右心室压升高及右心室肥厚呈负相关。(2)低氧3周及5周大鼠异常形态红细胞数明显增多。(3)低氧5周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明显下降。提示:低氧大鼠红细胞形态异常及红细胞膜流动性下降可使红细胞变形性下降。红细胞变形性下降可能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室肥厚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液流变学 (Hemorheology)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变形性、粘滞性、凝固性及其对流量 ,即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给之影响规律的一门新兴边缘性科学。近年来在我国医学中得到迅速发展 ,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是一些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病理机制 ,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故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和正常参考值的测定 ,对于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各地区气候、海拔高度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压积 ,所…  相似文献   

17.
头痛症药物治疗前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221例头痛症患者“微斯卡胶囊”治疗前后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头痛症病人分成两组,第一组为治疗前或未经治疗组,另一组为药物“微斯卡胶囊”治疗21天或42天组;观察指标包括微血管直径,微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等。结果:未经治疗组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有较严重的病理改变,如微血管收缩,血流变慢,红细胞发生聚集,血液粘度升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微斯卡”治疗以后,大多数病人的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有了很大改善,上述指标恢复如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微斯卡胶囊”治疗头痛是有效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用于疾病诊断和药物疗效观察有积极和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用微孔过滤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的实验中,为了便于定量地评定和比较红细胞变形性,我们对目前常用的表达变形性的各种物理参数和人为定义的指标的确切含义和适用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讨论。认为红细胞平均过孔时间(或相对过孔阻力)和堵孔红细胞比例分别用于表达红细胞平均变形性和堵孔特性比较合适。早期研究力求避免过滤过程中红细胞堵塞膜孔现象对实验的干扰,但通过对近年来不同实验方法下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红细胞堵孔特性蕴涵着重要信息,反映了红细胞变形性的不同方面。表达这一特性的参数对一些物理、化学,尤其是病理因素引起的变形性改变,比平均变形性参数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小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血浆MDA和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35例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红细胞、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红细胞膜微粘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患儿红细胞、血浆MDA、膜微粘度、全血粘度、经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MDA含量,膜微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及全血粘度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患儿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导致膜流动性降低、红细胞变形性差,聚集性增加,可能是血液粘度增加较为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特种功能精细陶瓷对“血阏证”兔血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及机理。方法 用激光衍射仪测定0-100s^-1切变率下兔红细胞变形性DI-R曲线和应力松驰DI-T曲线,观察红细胞力学特性;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经特种功能精细陶瓷温育后兔血液的荧光偏振度,观察其红细胞膜流动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特种功能精细陶瓷作用下,兔红细胞变形性得到明显提高(P<0.001),红细胞膜流动性明显改善(P<0.001)。结论 特种功能精细陶瓷可增加“血阏证”兔血红细胞变形性,其机理是增加细胞膜的力学特性、粘弹性和膜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