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时采用连续性空肠间置完成消化道重建的临床体会。方法在胃大部切除后,以手工或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辅助行残胃与空肠、十二指肠与空肠的端侧吻合,再行空肠侧侧吻合,将胃空肠吻合的输入袢空肠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的输出袢空肠分别结扎阻断,形成完整的连续性间置空肠代胃。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3个月观察病人的Visick分级指数,血浆白蛋白水平,每餐进食量和体重。结果 10例远端胃癌病人,术后病人均顺利恢复,未发生吻合口瘘或梗阻等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观察,Visick分级指数Ⅰ级8例,Ⅱ级2例;所有病人平均每餐进食量在术前水平的85%左右,血浆白蛋白水平有8例恢复正常,有7例病人体重在术前正常体重的80%以上。结论 连续性空肠间置能够安全简便地完成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时消化道重建,降低手术难度,并使食物通过十二指肠,恢复消化道生理通道并避免反流性胃炎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时采用连续性空肠间置完成消化道重建的临床体会。方法在胃大部切除后,以手工或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辅助行残胃与空肠、十二指肠与空肠的端侧吻合,再行空肠侧侧吻合,将胃空肠吻合的输入袢空肠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的输出袢空肠分别结扎阻断,形成完整的连续性间置空肠代胃。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3个月观察病人的Visick分级指数,血浆白蛋白水平,每餐进食量和体重。结果 10例远端胃癌病人,术后病人均顺利恢复,未发生吻合口瘘或梗阻等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观察,Visick分级指数Ⅰ级8例,Ⅱ级2例;所有病人平均每餐进食量在术前水平的85%左右,血浆白蛋白水平有8例恢复正常,有7例病人体重在术前正常体重的80%以上。结论连续性空肠间置能够安全简便地完成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时消化道重建,降低手术难度,并使食物通过十二指肠,恢复消化道生理通道并避免反流性胃炎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云生  陈祖林 《重庆医学》2001,30(1):29-29,32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方法 全胃切除后游离25cm长带血管蒂的空肠间置于食道与十二指脂之间。该术式简单安全,符合生理要求。结果 28例近期恢复顺利,无并发症、死亡病例,远期随访无肠道症状、无返流性食道炎、无营养障碍,体重增加,均能参加劳动。结论 该术式为目前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 5 8例改良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与 94例Roux en Y术后 1年的随访资料 (有无消化道症状 ,体质量变化 ,及其他营养指标 )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间置空肠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Roux en Y组 (体质量变化 ,血红蛋白及总蛋白 ,白蛋白量高于后者 ,代胃肠管扩张明显 ,食物排空时间延长 ,P <0 .0 1) ,无倾倒综合征 ,反流性食道炎发生率低。结论 改良间置空肠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况 ,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近端胃大部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贲门胃底癌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贲门胃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n=40,A组)和近端胃大部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组(n=34,B组)。统计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指标、术后生活质量和防反流效果,随访3年后比较两组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方面:B组反流性食管炎、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术后6个月Visick分级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大部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治疗贲门胃底癌能取得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相接近的近远期手术效果,且在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胃癌病例中.仍有许多病例适宜选用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目前有50余种,但无论保种手术,都是没有很好地解决术后反流及排空过快等问题,我科从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胃底贲门癌患者采用保留幽门次全胃切除,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手术,术后随访1年,没有1例发生反流性食道炎及倾倒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食管癌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以胃代食管的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已为外科广泛的应用。但是,对曾行过胃大部切除的食管癌患者,再以残胃代食管有一定困难,常需采用结肠或空肠代胃术等来重建消化道或改行姑息性手术和放、化疗。我院1994年3月~1998年1...  相似文献   

8.
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在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间26例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随访12个月至25个月,平均17.4个月。其中钡餐检查ll例,代胃容量均在300ml以上,排空时间为30~120min。术后6月、12月出现返流性食管炎分别为6例和2例。与术前相比,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结论: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是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手术操作简便省时,可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郭春华  刘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38-139
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到本院进行消化道重建的胃全切患者72例,观察组36例进行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对照组36例进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在每日进餐次数、每目的进食量、体重变化情况、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等观察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结论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空肠间置术对胃癌患者近端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行近端胃大部切除的胃癌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3),对照组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采用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组采用空肠间置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体质量变化和生活质量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CRP和SIRS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体质量变化和反流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肠间置术手术时间延长,而术后并发症无变化,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反流症状减轻,是胃癌患者近端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贺咏宁 《医学争鸣》2006,27(2):175-175
1临床资料本组21(男14,女7)例,年龄28~71(平均41)岁. 全部为进展期腺癌. 其中贲门及胃底癌16例,胃体癌1例,胃窦及幽门癌1例,弥漫型癌3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运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分别予以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及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患者在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体质量下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腹泻、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消化道重建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体质量下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P〈0.05),在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腹泻、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理想的代胃术式。方法 42例应用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式,观察手术效果及自身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 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和超过术前的营养状况,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该术式是全胃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上部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施行手术的35例胃上部癌资料,均采用保留幽门胃次全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结果 全部3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出现吻合口瘘、梗阻等并发症.无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腹泻、倾倒综合征、胃排空延迟等症状.结论 在胃上部癌手术治疗中,采取保留幽门胃次全切除,空肠间置代...  相似文献   

16.
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及间置环形空肠代胃术15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上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可行性及间置环形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7例进展期胃上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则采用间置环形空肠代胃术式;并与同期286例胃上部癌行近侧胃大部切除比较Ⅱ~Ⅲ期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早期无死亡,膈下及腹腔感染4例,无反流性食和炎,无倾倒综合征。Ⅰ期全胃组及近侧胃切除组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Ⅱ  相似文献   

17.
18.
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申的应用。方法 选择42例采用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式,与22例Roux-en-Y术式在近远期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及Visiek指数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近期(6个月)疗效方面,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组在进食次数、每日进食量、体重增加方面优于Roux-en-Y术式组(P〈0.05)。该术式代胃的容量明显增大,排空时间延长,与Roux-en-Y术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远期(1年)疗效方面,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组与Roars-en-Y术组在进食次数、每日进食量、体重增加方面差异仍十分显著(P〈0.05,P〈0.01),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低,其中返流性食营炎、恶性呕吐、食欲下降、滞留综合征(RSS)的发生率与Roux-en-Y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其Visick指数为Ⅰ~Ⅱ级者占95.2%,而Roux-en-Y术组,50%的痛人Visiek播毅为Ⅲ~Ⅳ级,术后体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和超过术前的身体状况。有效地防止胆汁、胰液、食物返流,避免了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该术式是全胃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比保留胃窦空肠间置双通道手术与传统消化道重建对胃食管结合部癌( GJC)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GJC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手术,观察组则实施保留胃窦空肠间置双通道手术,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手术相关指标以及两组1年和3年的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6个月后的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在手术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评分、健康评分以及生存质量总评分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GJC患者实施保留胃窦空肠间置双通道手术,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获得积极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戚斌  裴彦江 《陕西医学杂志》2022,(10):1244-1248
目的:探究不同间置空肠吻合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近端胃切除术(PG)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硬币投掷法将83例AEG患者分为单通道吻合术(STR)组和双通道吻合术(DTR)组。患者均接受PG治疗,STR组术后选择STR进行消化道重建,DTR组则给予DTR技术。对比两组一般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营养状态、术后7 d氧化炎症反应状态、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与术后7 d氧化炎症反应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进食、住院时间及术后7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TR组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低于STR组,但维生素B12水平高于STR组(均P<0.05),两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无反流性食管炎者相比,并发反流性食管炎者术后7 d时血清IL-6、TNF-α和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