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君 《河北医药》2006,28(6):542-542
肝硬化为不可逆转的慢性肝病.而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护理措施不当,可引起再次出血,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龚兴立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30-153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水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肝硬化患者有无腹水与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差异.结果:216例中168例(77.78%)发生了腹水,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出血23例,出血率13.69%.另外48例无腹水,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6例,出血率33.33%,出血率显著降低(χ2=9.740,P<0.005).结论: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较无腹水肝硬化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自的病因,以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方法对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进行观察。纤维胃镜检查在出血后6h~6d内行胃镜检查发现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日渐增多。门脉高压也不是唯一的出血原因。结果对80例患者观察出血原因单纯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5例(占56.3%),单纯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5例(占18.7%),其余20例为双因素出血(占2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除注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要留意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在条件许可时应及时内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病因.有利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愈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发症,常引起失血性休克或并发肝性脑病,病死率较高.随着胃镜的广泛应用和急诊内镜的开展,发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尤其是门脉高压性胃病成为出血的主要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8~78岁,中位年龄52岁;均有肝硬化的病史,时间3~18年;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0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8例,乙醇性肝硬化2例;平均出血1~4次.  相似文献   

5.
鲁娟 《中国实用医药》2012,7(4):232-233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不同出血次数的护理对策.方法 比较47例初次出血与44例再次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总结不同的护理经验.结果 初次出血诱因中饮食原因明显多于再次出血者(P<0.05),而情绪原因和腹压原因则明显少于再次出血者(P<0.05).结论 对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护理,区分出血的次数,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是一种提高护理效率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出血量大,病死率高,常见原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酸相关性疾病.肝硬化门脉高压时,食管各层静脉均明显扩张,其中以深静脉主干的扩张、扭曲尤为显著.笔者就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患者康复出院55例,未愈自动出院4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病情观察及针对性护理能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阮六平 《江西医药》2007,42(8):715-7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主要病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2007年4月收治我院的10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主要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性91例,有饮酒史患者52例,HP感染患者48例,服用NSAID患者25例;对照组108例中男性56例,有饮酒史患者22例,HP感染患者23例,服用NSAID患者11例(均P<0.05,OR>1).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常见.结论 男性、饮酒史、HP感染、NSAID服用史均使肝硬化患者易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常见,PHG和肝源性溃疡也应重视.  相似文献   

9.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急骤凶险,若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由于病人大出血时全身状况较差.外科手术风险很大、且术后并发症也多.在一般基层医院,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为对比不同药物治疗肝硬比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1例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感染23.2%(60/260);出血易感因素为年龄大、男性、存在并发症与合并症、春冬季、肝功能差、门脾静脉内径增宽、饮酒史、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诱因(P<0.05),与Hp感染无关(P>0.05).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参与发病因素较多.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强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丽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60-2161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3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针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难点,制定有力护理措施,本组10例1周内出血停止,15例在2周内出血停止,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死亡.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加强病情观察,切实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可有效地达到止血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徐晓燕  倪晓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2):100-100
随着肝病的传播.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并发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和原发性肝癌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58例肝硬化患者LC的出血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58例患者16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量从10ml到150ml不等.其中3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4例置胶管引流,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掌握适应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正确的止血操作是预防和处理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将危及患者生命,而且许多不利因素均可导致此类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现将我院收治的5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1临床资料收集本院2004—2006年内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58例,年龄20~60岁,男52例,女6例。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如溃疡病、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慢性胃炎及胃癌等.我科2003~2005年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6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了预见性护理,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患者中康复出院91例,未愈自动出院12例,死亡7例.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3例,肝性脑病3例,合并感染1例.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及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较高,它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急性大出血为绝大多数患者常见的表现,也是肝硬化导致死亡,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是突然的腹内压升高、化学物质或刺激性物品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像过度饮酒、不适当用药、易激动、过度劳累等因素也是诱发出血的重要原因,恶化病情,危及生命健康。在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中,护士扮演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易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对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腹水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及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了解腹水蛋白含量、消化道出血与SB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出血是晚期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容易危及患者生命。高质量的护理是及时发现和控制出血有效手段,降低死亡率,防止再次出血的关键环节。现将本院2002--2007年收治的25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